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聚焦于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世界名画为何屡遭破坏? 你可能听说过蒙娜丽莎被盗的故事,但你知道它还曾被人扔石头、泼颜料、砸茶杯,甚至被蛋糕袭击吗?近年来,许多著名画作,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稻草堆》、维梅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都成为激进分子抗议的目标。他们有的为了气候变化,有的为争取权益,有的只是想引起关注。而这些事件背后,也暴露出社会的矛盾与艺术的脆弱。 在这一期,我们回顾了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件,看到艺术作品很不幸地成了宣泄情绪的载体。当然幸运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造成真正不可挽回的损失的事件,但愿这样的事情永远也不要发生! 以下图片为播客中提到的各幅遭受袭击的画作。 达芬奇:蒙娜丽莎 梵高:两幅向日葵 莫奈:稻草堆 维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鲁本斯:三王朝圣 委拉斯开兹:洛克比维纳斯 洛克比维纳斯遭到划刀后的局部图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本期播客,我们详细解读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可以称之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为什么这幅看似简单的肖像画能得以如此出名,以至于家喻户晓?这是因为达芬奇的高超技法,还是由于她的神秘微笑?这幅画是货真价实,还是徒有虚名?我们从画作的名字聊起,谈到蒙娜丽莎画的主体,再到它的传奇经历,带你深入解析这幅不朽之作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因此重新审视这幅传世名画,收获新的理解与感悟。 达芬奇:蒙娜丽莎 达芬奇:自画像 意大利古建筑里的凉廊 拉斐尔:蒙娜丽莎的临摹素描手稿 1911年蒙娜丽莎挂在卢浮宫的展示场景 拉斐尔:年轻女子与独角兽 拉斐尔:Maddalena Doni肖像画 达芬奇 (?) : Isleworth蒙娜丽莎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奥菲尔斯的传说为引子,聊聊自然历史里的一位既显要又悲情的物种:渡渡鸟(Dodo)。我们聚焦于荷兰画家Roelant Savery笔下描绘的渡渡鸟,如今已成为这种已经灭绝的鸟类的标准形象。渡渡鸟如何走向灭绝?人类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尽管渡渡鸟早已消失,但因为机缘巧合,却成了英国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笔下“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一个滑稽形象,进而成为全世界儿童的宠爱,为这个悲情的鸟族留下了永久的欢乐现代印记。 Roelant Savery: 奥菲尔斯 Jacob Savery: 奥菲尔斯 Roelant Savery: 群鸟风景图 毛里求斯国徽 Roelant Savery: 奥菲尔斯(版本二) Roelant Savery: 渡渡鸟(又称Edwards' Dodo) Jan Savery: 渡渡鸟(激发了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里创造的渡渡鸟形象)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蛇年大吉!在这一期中,我们从《创世纪》中伊甸园的蛇切入,探讨蛇在西方艺术和文化中的多重象征意义。从德国文艺复兴画家老克拉纳赫笔下的《亚当与夏娃》到浪漫主义大师布雷克的《失乐园》插图,蛇的形象常与诱惑、堕落和神秘联系在一起。我们还走进了古希腊神话,探索了Typhon、Hydra、Medusa等传奇蛇怪的故事。 然而,蛇的形象并非仅限于负面。在古罗马文化中,蛇常常被视为正面力量的象征,代表治愈、重生和保护。同时,蛇也被认为是家宅的守护神,在罗马人的生活中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家庭的繁荣。而蛇在世界其他古文明里,也经常代表了正面的形象。通过这些积极的文化意义,蛇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双重性,既可怕又充满希望。 蛇年新启,欢迎与我们共同欣赏艺术,分享见闻,探索更多文化的可能性! 老克拉纳赫:亚当与夏娃 老克拉纳赫:马丁路德肖像画 老克拉纳赫的黑蛇签名 布雷克:失乐园 弥尔顿落葬教堂里的雕像 布雷克的墓碑 Gustave Moreau: Hercules与Hydra Pollaiuolo: Hercules与Hydra 卡拉瓦乔:美杜莎 切里尼:帕修斯与美杜莎之头 古庞贝城的蛇的壁画 古庞贝城的蛇的浮雕 古庞贝城:Moregine手镯 衔尾蛇的图案 科库勒发现的苯的分子结构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本期播客里,我们继续探索希腊神话的艺术表达,通过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尼科洛·德尔·阿巴特(Niccolò dell'Abbate)的代表作《欧丽迪斯之死》,走进奥菲尔斯和欧丽迪斯那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从动人心魄的琴声到毒蛇带来的猝然离别,再到冥界的曲折求爱,这幅画生动地捕捉了神话的核心情节,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连环画”般的叙事手法。 同时,我们还将追溯尼科洛的艺术成就与法国文艺复兴的崛起,从枫丹白露的宫殿壁画到佛兰德风格的融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法国艺术中留下深远的影响。此外,故事的尾声,奥菲尔斯因悲愤而陷入命运的漩涡,再次成为艺术家们青睐的主题,又引来不同时代的作品继续演绎这段古老的神话。 预祝大家蛇年快乐! 马萨乔:纳税金 尼科洛:欧丽迪斯之死 尼科洛:波瑟芬妮的绑架 John William Waterhouse:精灵发现奥菲尔斯 维也纳美泉宫:欧立迪斯塑像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本期播客开始介绍西方绘画里的另一个常见主题:古希腊神话。我们以文艺复兴巨匠提香的经典画作《酒神与阿里阿德涅》为切入点,讲述一个环环相扣的希腊神话故事,包括雅典国王的家族传奇,克里特岛迷宫深处的冒险,阿里阿德涅公主的爱恨纠葛,和酒神巴克斯与她的故事画卷。我们不但会和大家一起欣赏这一色彩和戏剧的盛宴,还会探讨酒神在艺术中的多面形象,及其象征的自由与放纵,并简单介绍卡拉瓦乔和委拉斯凯兹等大师笔下描绘的不同酒神。 提香:酒神与阿里阿德涅 贝里尼:童年酒神 卡拉瓦乔:酒神巴克斯 委拉斯凯兹:酒神的胜利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2025年新年第一期,我们从科隆大教堂谈起,探索这座令人高山仰止的宏大建筑与三王朝圣故事的深厚关联。科隆大教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为盛放三王遗骨的金色圣匣而建。除去宗教艺术之外,教堂内最引人注目的现代元素是由当代艺术大师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设计的彩色玻璃窗《光的交响曲》。这件作品运用了万余块彩色方玻璃,通过随机排列呈现抽象之美,成为古老宗教场所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由此,我们也聚焦于里希特的抽象画风,还有他的好友作曲家凯奇(John Cage),探讨随机性与艺术表达的交汇。 德国教堂里搭建的圣诞场景(其一) 德国教堂里搭建的圣诞场景(其二) 布鲁塞尔大广场圣诞期间搭建的大型场景 Stefan Lochner在科隆大教堂的三王朝圣画作 科隆大教堂彩绘玻璃的三王朝圣 波恩大教堂彩绘玻璃扇窗的三王朝圣 科隆大教堂三王遗物圣匣(图一) 科隆大教堂三王遗物圣匣(图二) 里希特 - 光的交响曲:科隆大教堂巨幅抽象彩绘玻璃 里希特 - 光的交响曲:科隆大教堂巨幅抽象彩绘玻璃阳光下的散射 里希特:256种颜色 里希特:4900种颜色 里希特:Cage (其一) 里希特:Cage (其二)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继续上次对西方绘画中三位国王拜见耶稣主题的探索,进入到巴洛克时代,探讨其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我们将介绍鲁本斯、伦勃朗与卡拉瓦乔等大师的独特技法和艺术理念,从鲁本斯的宏伟色彩到伦勃朗的光影戏剧效果,再到卡拉瓦乔简洁而深刻的现实主义表现。我们还讨论了巴洛克艺术如何受到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影响,成为视觉冲击和宗教教化的强大工具。此外,我们聊到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和穆里略对这一宗教题材的个人化表达,而法国洛可可画家布歇则在巴洛克余韵中加入了华丽的浪漫与优雅。 这是艺心雕龙栏目今年的最后一期,非常感谢听友的喜爱与支持。大家新年快乐,我们2025年再见! 以下所有画作除非特别指出,否则题目均为“三位国王(或智者)拜见耶稣”(Adoration of the Magi) 鲁本斯 (安特惠普版本) 鲁本斯(安特惠普版本,草稿) 鲁本斯(剑桥版本) 鲁本斯(剑桥版本,草稿) 鲁本斯(里昂版本) 鲁本斯(马德里版本) 鲁本斯(马德里版本,初版) 伦勃朗 卡拉瓦乔:牧羊人拜见耶稣 委拉斯开兹 穆里略 布歇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圣诞节不仅是节日,更是文化和艺术的瑰宝。在这期播客中,我们从圣诞故事的起源聊起,探索了耶稣诞生这一经典题材如何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不朽主题。您将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如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和丁托列多如何用画笔赋予宗教故事鲜活的生命。我们也会揭示三位东方智者拜见耶稣的背景故事及其在不同的文艺复兴艺术家手中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通过解读不同画家对这一主题的诠释,带您领略宗教、历史与美学的交汇之美。 以下所有画作的题目均为“三位国王(或智者)拜见耶稣”(Adoration of the Magi) 土耳其格雷梅的拜占庭教堂壁画 乔托 (版本一) 乔托(版本二) 马萨乔 梅姆林 (版本一) 梅姆林(版本二) 波提切利 达芬奇(未完成) 维罗内塞 丁托列多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17世纪法国最具权势的人物,不仅在历史上塑造了法国的政治格局,也成为文学作品中引人入胜的传奇角色。他是路易十三时期的首席大臣,被誉为巩固法国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奠基者。在他的治理下,法国从分裂的动荡局势中崛起,逐步迈向欧洲强国的地位。 然而,黎塞留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与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édicis)的关系尤为关键。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母亲,她曾是黎塞留的坚定支持者,却因权力斗争与他反目成仇,最终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对手之一。 在文学领域,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黎塞留被塑造成阴谋深沉的反派,而玛丽则间接推动了这一形象的形成。 黎塞留究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政治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他的政策与权力操作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命运?而在文学领域,他的形象为何如此深刻,以至于成为欧洲文学中的经典反派?本期播客将全面探讨黎塞留,了解他对法国在十七世纪得以强势崛起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他去世后给法国带来的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 范戴克: 查尔斯一世骑马肖像画 Frans Pourbus the Younger: 玛丽·德·美第奇肖像画 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肖像画 范戴克: 玛丽·德·美第奇肖像画 Pieter Pourbus: 最后的晚餐 Pieter Pourbus: 天使报喜 Philippe de Champaigne: 天使报喜(1) Philippe de Champaigne: 天使报喜(2) Philippe de Champaigne: 黎塞留的三面肖像画 范戴克: 查尔斯一世的三面肖像画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法国国立图书馆黎塞留馆阅览室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本期播客继续带您深入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梵高特展,聚焦展览的最后两间展厅。我们将探讨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及其未实现的布置设想,以及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在普罗旺斯阳光下所表现的浓烈情感。他的“摇篮曲”与“阿莱城姑娘”系列与在他周围生活的人息息相关,背后也有诸多轶事。此外,这两个展厅还包括一系列的田园风光和静物画。这些画作不仅体现了梵高日益自由的画风,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不懈追求,让我们能理解他的天才和伟大之处。 梵高:向日葵(15朵) 梵高:向日葵(12朵) 梵高:向日葵(6朵,已被毁) 梵高:向日葵(3朵,私人收藏,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梵高:摇篮曲 梵高手迹:两张向日葵中间放置摇篮曲 展厅一角:梵高手迹的实现 梵高:夹竹桃 梵高:夹竹桃(局部放大 - 书名:La Joie de Vivre) 梵高:咖啡壶静物画 梵高:阿莱城姑娘(版本一) 梵高:阿莱城姑娘(版本二) 梵高:阿莱城姑娘(版本二:局部放大) 梵高:阿莱城姑娘(早期版本,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高更:阿莱城姑娘(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高更:阿莱城姑娘(炭笔草稿,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梵高:麦田与柏树 梵高:橄榄树 梵高:播种者 梵高:一位农夫的肖像 【倾情推荐】由我和另外两位主播共同主持的一档聊英国和聊世界的思辨型聊天播客:大不列颠颠一颠
英国国家美术馆首次梵高特展Poets & Lovers正在热展,聚焦梵高生命中最后三年的创作,展出他在普罗旺斯时期的61件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此次展览不仅展现了梵高对色彩和自然的革命性表达,更从“诗人和爱人”的主题出发,探讨了他对情感与艺术的热烈追求。我们将分上下集来讲解此次梵高特展。在本期的上集中,我们带你走进梵高在阿尔勒的黄色的小房子,解读他在此创造的大量精彩作品。从梵高对椅子和卧室的隐喻到他标志性作品《星空》,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用画笔书写的诗意与爱意。 伦敦国家美术馆梵高特展海报 展厅一角 梵高:爱人 梵高:诗人 梵高:诗人的花园 梵高:鸢尾花 梵高:圣雷米医院 梵高:圣雷米医院之公园 梵高:黄色的房子 (或名:街道) 梵高:梵高的椅子 梵高:高更的椅子 (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梵高:卧室(版本二,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梵高:卧室(版本一,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梵高:自画像 梵高:罗纳河上的星空 梵高:极乐田野 高更:极乐田野 (非本次特展参展作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