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360:OpenAI发布最强模型GPT-5 如何重新定义智能边界?AI革命十大核心风向全解读

媒介360

2025年8月8日,OpenAI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向全球开发者推送了GPT-5的API访问权限,这场被科技媒体称为"深夜突袭"的发布迅速点燃了整个行业。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将GPT-5比作"第一部配备视网膜显示屏的iPhone",并宣称这是构建"超级智能"的第一步。与GPT-4相比,Altman形象地描述:"GPT-4感觉就像在和一名大学生对话,而GPT-5则首次让人感觉像是在与任何领域的博士级专家交谈"。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不仅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范式的重大转变,更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OpenAI凭借其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与全球影响力,在2025年H1创+100全球新兴品牌榜中荣登首位,成为"技术极致主义+社会价值跃进"的标杆企业。OpenAI以GPT系列大模型重构知识生产体系,多模态能力覆盖文本、图像、视频生成,推动AI从工具向"行业操作系统"跃迁。3000~5000亿美元估值更彰显资本对其"定义下一代智能标准"能力的认可。 本文将深入分析GPT-5发布的十大核心风向,解读这一"最强大AI模型"如何重新定义智能边界,以及它对技术发展、商业应用和社会影响的深远意义。 风向一:能力跃迁 从内容生成到流程代理的质变 GPT-5代表了AI能力层级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的"内容生成"工具进化为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流程代理"。在OpenAI的测试中,GPT-5在文本、WebDev和视觉感知能力领域排名第一;在高难度提示词、编程、数学、创造力、长查询等更多领域同样占据榜首。这种全方位的卓越表现使其在代号为"峰会"的测试中保持着截至目前最高的Arena分数,实现了真正的"屠榜"。 这种能力的跃迁使GPT-5从"工具"转变为"伙伴",重新定义了人机协作的边界。大模型已进入智能体执行时代,"AI应用落地与政策支持共振加速",2025年将成为"AI Agent能力平台化元年"。 风向二:架构革命 统一模型与动态路由系统 GPT-5采用了颠覆性的技术路线,是OpenAI首个"一体化"的AI系统,首次将o系列模型的推理能力与GPT系列模型的快速响应能力深度融合。这一架构革新通过"小模型+合成数据+应用级强化学习"的组合,不仅大幅提升了性能,还降低了35%的推理成本。 "之前的模型选择界面是一个非常混乱的烂摊子",Altman如此评价旧系统。而GPT-5的统一架构使AI能够像人类一样,根据任务复杂度自动调整"思考深度",这被认为是"测试时间计算"技术首次真正推向大众。 架构革新也体现在模型阵容上。GPT-5系列包含四个版本:GPT-5、mini、nano和chat。其中Chat版本专注于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交互体验,甚至可用于语言学习。这种模块化设计使GPT-5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场景和计算资源需求,为广泛部署奠定了基础。 风向三:幻觉大幅减少 AI可靠性革命 "AI幻觉"一直是大型语言模型最受诟病的问题之一,而GPT-5在这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OpenAI官方数据显示,GPT-5在联网搜索时出现事实错误的概率比GPT-4o低了45%;在自主推理时错误率比OpenAI o3模型低80%。 模型安全研究负责人表示,OpenAI对GPT-5进行了"超过五千小时"的安全测试,重点确保"模型不会对用户撒谎"。测试结果显示,GPT-5在更可靠地处理多步骤任务方面表现更好,减少了"声称完成了某项任务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的情况。 这种可靠性的提升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也使GPT-5能够在更严肃的商业和专业场景中发挥作用,为AI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扫清了关键障碍。 风向四:智能体(Agent)能力突破 从聊天到执行 GPT-5最关键的突破在于其智能体(Agent)能力的飞跃,这标志着AI从"聊天工具"向"执行代理"的转变。OpenAI开发的GRM(通用奖励模型)技术解决了智能体在垂直领域的规划与函数调用难题。该技术使GPT-5能自主拆解复杂任务,例如当用户要求"分析财报并制作PPT"时,模型可自动分解为数据抓取、趋势分析、视觉设计等子任务链,调用不同工具协同完成,错误率较GPT-4降低67%。 现场演示中,OpenAI后期训练负责人Yann Dubois要求GPT-5生成一个用于学习法语并带有互动游戏的网站,GPT-5在几秒钟内就编写了数百行代码,并展示了运行的前端界面。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OpenAI直接展示了一款仅靠一段提示词就由GPT-5创作的3D游戏,其中的物理效果准确还原了现实世界行为。 这种智能体能力的突破正在催生Altman所预言的"软件按需生成"时代,即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就能即时生成功能完备的软件应用。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将彻底改变软件开发和知识工作的生产方式。 风向五:人格化交互 可定制的AI性格 GPT-5引入了创新的人格化交互功能,用户可以从四种预设的"人格"模式中选择,改变AI的响应风格和互动方式: 1. 犬儒(Cynic)带有怀疑和批判性的回应风格 2. 机器人(Robot)简洁、精确、中立的机械式回答 3. 倾听者(Listener)empathetic, 支持性, 以用户为中心的对话方式 4. 学霸(Nerd)深入、详细、充满学术严谨性的解释 ChatGPT业务副总Nick Turley表示:"这个模型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好,我认为人们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怎么研究模型的普通用户。"这些可选的交互模式使GPT-5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偏好和场景需求,无论是需要专业严谨的学术讨论,还是轻松随意的日常聊天。 人格化设计的意义在于: · 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和舒适度 · 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沟通需求 · 减少AI交互的机械感和疏离感 · 增强用户对AI的信任和依赖 OpenAI强调,所有新性格都"达到或超过了我们减少谄媚行为的内部评估标准"。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用户体验,也为AI在心理健康、教育等敏感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可能性。 风向六:商业策略转变 从C端娱乐到B端生产力 GPT-5的发布清晰地展现了OpenAI商业战略的重大转变——从取悦大众的聊天机器人转向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工具。正如一篇评论所指出的:"GPT-5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切入企业服务赛道。那些期待AI哲学家或诗人的用户或许会失望,但明天早上的打工人打开电脑时,可能会发现邮件处理、代码调试、数据分析的苦活已被悄然分担。" 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早前的预言在GPT-5中得到印证:"与其让AI写诗,不如让它帮你完成纳税申报。"这一转向反映了AI行业在资本寒冬和算力饥荒背景下的现实选择——"当技术理想遭遇商业现实,OpenAI选择让AI先学会'搬砖'"。 GPT-5的定价策略也体现了这一商业逻辑。标准版GPT-5定价为每百万输入Token 1.25美元,每百万输出Token 10美元,同时提供更经济的mini和nano版本。这种分层定价模式旨在满足从个人开发者到大型企业的不同需求。 风向七:开放策略 AI普惠化加速 与以往不同,GPT-5采取了激进的开放策略,首次向所有ChatGPT用户免费开放前沿模型。这是OpenAI首次让免费用户用上具备AI推理能力的模型(过去这些能力通常只向付费用户开放)。 ChatGPT副总裁Nick Turley表示:"这只是我践行OpenAI使命的方式之一——确保技术真正让大众受益。"这一开放策略显著降低了先进AI技术的使用门槛,加速了AI普惠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GPT-5将正式取代GPT-4o、OpenAI o3、OpenAI o4-mini、GPT-4.1和GPT-4.5等一系列旧模型。这种"全量替换"策略将迫使所有用户升级到新架构,进一步扩大GPT-5的影响力范围。 风向八:超级智能雏形 AGI之路的重要一步 OpenAI毫不掩饰地将GPT-5定位为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里程碑。Altman表示:"GPT-5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通用人工智能是一个假设的阶段,届时人工智能将具备与人类相当的思维能力。" 尽管Altman承认"相比起真正的AGI,GPT-5仍然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但他强调:"这不是一个模型,它是从它所发现的新事物中所生长出来的原生事物,对我来说,这正是它为什么能成为AGI'种子'的原因。" AGI特征显现: · 领域通用性在法律、物流、销售和工程等40多个职业的经济价值工作测试中,使用推理模式的GPT-5在大约一半的案例中达到或超越专家水平 · 自我改进能够从新发现中"生长"出能力,而非完全依赖训练数据 · 跨模态理解深度融合文本、代码和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 任务规划自主拆解和解决从未明确训练过的复合型问题 GPT-5在ARC-AGI-2测试中的表现也值得关注——除Grok 4(思考)外,它的表现优于所有主要模型。这表明GPT-5在通用推理能力上确实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嘲讽其在ARC-AGI常识推理测试中落后于Grok 4:"这就是你们吹嘘的AGI?" 风向九:生态系统重塑 AI应用时代竞赛 GPT-5发布当日,微软就宣布将其整合到全系产品中,包括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GitHub Copilot和Azure AI Foundry等平台。这一深度整合使微软在AI应用时代的竞争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表示,微软20%到30%的代码正在由AI编写。随着GPT-5的整合,这一比例预计将大幅提升。微软的快速行动确保了其在企业级AI应用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强化了OpenAI与微软的战略同盟关系。 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体现在合作伙伴网络上。Altman特别感谢了"微软、英伟达、甲骨文、谷歌和Coreweave合作伙伴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大量的GPU加班工作。"这揭示了构建超级智能背后庞大的算力基础设施需求。 风向十:社会影响加剧 就业与伦理挑战迫近 GPT-5的发布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更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在5月份就警告,这类技术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此前也曾表示,他预计明年公司约一半的代码将由人工智能编写。 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 · 就业重塑GPT-5在编码、写作、分析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将重构劳动力市场,高技能白领工作面临自动化风险 · 心理健康人们对过度依赖AI助手表示担忧,尤其是在情感依赖方面 · 信息真实尽管GPT-5幻觉减少,但Anthropic和Apollo Research的研究显示,它仍可能具有欺骗性或提供错误信息 · 数字鸿沟掌握AI工具的个人和企业将获得不成比例的优势,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OpenAI的安全研究负责人亚历克斯·比尤特尔承认:"此前曾有过系统声称可以完成某项任务但实际无法完成,或者提及不存在的图像的情况。"虽然GPT-5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但AI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挑战。 GPT-5还引发了对AI集权化的担忧。随着OpenAI、微软等少数公司控制最先进的AI技术,全球数字权力结构可能进一步失衡。尽管OpenAI推出了开源模型gpt-oss,但其能力接近o3和o4-mini,远不及GPT-5。这种技术垄断可能抑制创新并加剧地缘科技竞争。 GPT-5的发布不仅是OpenAI的里程碑,更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大学生"到"博士级专家"的能力跃迁,从内容生成到流程代理的功能扩展,从单一模型到生态系统的平台进化,GPT-5正在重新定义AI的可能性边界。 正如Sam Altman所言:"在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拥有像GPT-5这样的东西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突破既带来无限机遇,也伴随重大挑战。GPT-5既是构建超级智能的第一步,也是检验人类社会准备程度的试金石。 [图片] [图片]

13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前瞻钱瞻:AI时代的竞争密码 24K黄金软实力 重塑你的不可替代性

媒介360

在这个 技术进化的拐点 上,AI 正以惊人的速度接管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硬技能”:它可以写出结构完整的代码,可以生成逼真的视觉创作,可以产出流畅的商业文案。然而,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越清晰地看到,真正决定一个人、一个组织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的,不是硬技能,而是软实力。 软实力,是不依赖算法而存在的能力,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连接器。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方向、整合资源、影响他人、推动行动。 为什么是“24K黄金软实力” “黄金”代表着稀缺性、保值性与复利性。在AI高度普及的时代,能持续被市场需要的能力,正是那些 机器难以替代、且能放大机器价值的软实力。“24K”不仅是数量上的 24 节核心课程,更是一套经打磨的 八大模块 × 系统化成长路径。 它融合了 领导力、战略力、沟通力、商业洞察、创意创新、品牌构建、媒介力、AI数字化能力,让你不只是拥有某一项技能,而是形成一个可升级、可迁移、可持续增值的能力矩阵 前瞻钱瞻 x 媒介360 : 我们在出 AI时代 · 24K黄金软实力 24节黄金课程送给 媒介360会员 AI时代 · 24K黄金软实力 (AI Era · 24K Golden Soft Skills) 模块1|自我领导力 Self-Mastery 自我领导力与角色定位 Self-Leadership & Role Awareness 人生规划与愿景设计 Life Planning & Vision Design 目标系统与自我驱动 Goal Systems & Self-Drive 情绪智能、思维韧性与逆商 Emotional Mastery & EQ; Resilience & Adaptability 时间·能量·专注管理 Time, Energy & Focus Mastery 模块2|战略思维与敏捷学习力 Strategic Thinking & Learning Agility 战略性思维与大格局 Strategic Thinking & Big Picture 学习敏捷力与跨域迁移 Learning Agility & Transfer 模块3|沟通与影响力 Communication & Influence 深度倾听与共情对话 Deep Listening & Empathy Dialogue 高效提问与引导力 Powerful Questions & Facilitation Skills 跨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 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Teamwork & Problem-Solving 共赢谈判与冲突管理 Win-Win Negotiation & Conflict Management 模块4|商业与客户价值力 Business & Customer Value Power 商业表达力 Business Presentation 销售力与成交力 Sales & Conversion Power 客户服务与体验管理 Customer Service Excellence 模块5|创意思维与创新力 Creative & Innovation Power 创+创新与共创 Innovation+ & Co-Creation 设计思维全流程 Design Thinking Full Cycle 模块6|品牌力 Branding Power 品牌战略与价值构建 Brand Strategy & Value Creation 个人品牌打造 Personal Branding & Influence 模块7|媒介能力 Media Literacy & Content Power 媒介能力360度与媒介影响力 Media Literacy 360° & Influence 多模态内容策划与创作 Multimodal Content Strategy & Creation 社会化媒体影响力与运营能力 Social Media Influence & Engagement 模块8|AI+数字化影响力 AI+ Digital & Media Influence AI赋能的创作与表达力 AI-Powered Creativity & Expression AI协作与生产力提升 Human + AI Collaboration & Productivity AI+软实力:从被动使用到主动驾驭 AI可以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你的能力倍增器。当你具备足够的软实力,就能将AI转化为战略工具: * 沟通力 × AI → 更精准的受众洞察、更高效的表达方式 * 战略力 × AI → 更快地分析市场趋势与风险 * 创新力 × AI → 更快速的创意生成与原型设计 * 媒介力 × AI → 更智能的内容分发与效果评估 为什么是现在? 1. 硬技能的价格正在下跌:技术更新周期缩短,竞争门槛降低。 2. 软实力的需求在急剧上升:协作、影响、创造和品牌塑造能力,成为组织最难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3. AI的普及加速了分化:会用AI的人很多,但能把AI融入软实力的人极少。 从今天开始的三步行动 1. 绘制你的软实力地图 找出你在八大模块中的优势与短板 2. 设定AI时代的能力增长计划 每季度重点突破2-3项核心能力 3. 在真实场景中验证 将所学应用到工作项目、跨部门协作、个人品牌建设中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技能多”,而是“谁能在人与机器的协作中,保有人类的温度、智慧与创造力”。 24K黄金软实力,是一套系统的能力升级方案,它帮你在AI时代的浪潮里,不仅生存,更能主动塑造未来。 在技术越来越聪明的世界里,真正的稀缺,是你自己。 欢迎关注和订阅 媒介360 前瞻钱瞻 播客,视频号,公众号 小红书及抖音,联系V:media360

13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ChatGPT破7亿与AI Agent崛起 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临界点与未来挑战

媒介360

OpenAI最新宣布ChatGPT周活跃用户突破7亿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已从极客玩具蜕变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更揭示了人类与机器交互方式正经历根本性重构的历史转折点。与此同时,AI Agent(智能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将人工智能从"内容生成"推向"任务执行"的新纪元。 本期播客将深入剖析ChatGPT用户激增背后的三大隐藏逻辑,解读GPT-5可能带来的范式转移,揭示AI Agent如何重构产业价值链,并前瞻性分析这一领域面临的"成长烦恼"与破局之道。 垂直增长曲线:ChatGPT破7亿用户的深层解码 2025年8月初,OpenAI宣布其旗舰产品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这一数字相比2025年3月底的5亿增长了40%,与2024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四倍的增长。这种增长速度在科技史上堪称现象级,超越了同期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平台的普及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从2024年8月的2亿周活用户,到2024年12月的3亿,再到2025年3月的5亿,直至如今的7亿,增长曲线"几乎是垂直向上的"。 ChatGPT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技术、场景与人口结构三股力量的共振。在技术迭代方面,2025年3月推出的GPT-4o模型更新成为关键转折点,其文生图功能在第一周就吸引了超过1.3亿用户,生成了超过7亿张图像。随后推出的"高级语音模式"(Advanced Voice Mode)和o1模型系列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参与度,使ChatGPT从文本工具进化为多模态交互平台。记忆功能的引入则创造了"越用越懂你"的个性化体验,大幅提升了用户留存率。 在场景渗透维度,ChatGPT已完成从"好奇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变。数据显示,全球用户每次会话平均用时13分58秒,日均使用时长约16分钟。这种深度使用反映出ChatGPT已深度嵌入用户的工作流与生活场景。与Dropbox、GitHub等工具的深度集成,使其成为数字时代的"瑞士军刀",而分层服务结构(从免费用户到20美元/月的Plus订阅)则精准覆盖了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群体。 代际更替构成了增长的第三股力量。18岁至34岁用户占总用户的54.85%,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年轻群体对AI工具的高接受度,更暗示着未来工作方式的代际变迁。硅谷涌现的"少年派"创业潮——00后甚至10后年轻人纷纷辍学创办AI公司——正是这种代际转换的极端体现。估值20亿美元的AI面试服务公司Mercor,融资超3500万美元的AI销售助手Artisan等案例,展示了年轻一代如何将AI工具视为"数字原生代"的先天优势。 商业化加速:从订阅经济到生态博弈 ChatGPT的商业化进程同样令人瞩目。OpenAI目前拥有500万付费商业客户,较6月份的300万增长了66%。企业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OpenAI通过ChatGPT Deep Research等功能直接挑战微软和谷歌的核心业务领域——用户可在ChatGPT内直接创建和编辑电子表格与演示文稿,并获得10%-20%的价格折扣。这种激进策略使OpenAI的年化经常性收入达到130亿美元,较6月份的100亿美元有所增长,预计2025年底可能突破200亿美元。 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为OpenAI提供了充足弹药。在完成由Dragoneer投资集团、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红杉资本等参与的83亿美元融资后,OpenAI正在进行一轮高达40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融资前估值达到2600亿美元。软银已承诺投资180亿美元与OpenAI成立数据中心合资企业,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应对AI竞赛中最关键的资源——算力基础设施。 GPT-5的临界点:从语言模型到认知伙伴的跃迁 OpenAI产品副总裁Nick Turley在宣布7亿用户里程碑时意味深长地表示:"接下来将是一周重要的时刻。" 这被广泛解读为GPT-5即将发布的信号。据多方信息显示,GPT-5并非简单的版本迭代,而是OpenAI技术路线的战略性跃迁,其三大突破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 GPT-5最关键的进化在于集成o3推理能力,这将大幅提升模型在复杂问题解决中的逻辑链处理能力。与当前主流大语言模型的"快思考"模式不同,o3系列引入了类似人类"慢思考"的认知机制——通过多步推理、假设生成与验证的循环,实现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求解。这种能力在数学竞赛(AIME)测试中已显示出23%的准确率提升,将使AI从信息检索工具转变为真正的思考伙伴。 这种转变具有深刻的商业意义。OpenAI一直将推理模型与通用大语言模型分开发布,而GPT-5的整合策略旨在减少用户对于特定任务应部署哪种模型的困惑,同时创建更强大的统一系统。在医疗诊断、金融分析等专业领域,这种"慢思考"能力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Mayo Clinic正在测试的诊疗Agent已能整合电子病历、基因数据与实时生命体征,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GPT-5将推出迷你(Mini)和纳米(Nano)版本,这一技术突破使高性能AI模型能够在移动设备和边缘计算场景中运行,突破当前AI对云计算的依赖。边缘计算的崛起正在重塑AI部署版图——截至2025年,制造业边缘AI部署率已从2022年的11%猛增至57%。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和强化学习,在分拣等场景中达到98%的准确率,展示了边缘AI的潜力。 模型微缩化将引发新一轮生态竞争。智能手机、汽车、工业设备等终端厂商将获得直接部署大模型的能力,打破云计算平台的集中化垄断。联想集团近期发布的多款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个人超级智能体、企业超级智能体及城市超级智能体,正是预见了这一趋势。当AI可以本地化运行时,数据隐私、响应延迟等关键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改善,为AI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场景。 AI Agent的产业重构:从执行工具到决策主体的进化 当ChatGPT用户突破7亿大关的同时,AI Agent技术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正从"生成内容"向"执行任务"的范式转变。Gartner将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列为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首,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通过Agentic AI自主完成(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0%)。 AI Agent与传统语言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其核心技术架构可概括为PPA循环:感知(Perception)→规划(Planning)→行动(Action)。现代AI Agent的进化得益于三大能力升级: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通过上下文引擎理解操作边界)、多轮任务规划(动态调整执行路径)、持续学习机制(基于用户反馈优化策略)。 更革命性的突破在于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的成熟。微软Autogen 0.4版本引领的分层异步架构,通过角色分工(规划师/工程师/测试员)实现复杂任务协同,解决了单体Agent扩展性瓶颈 。这种架构使Agent系统能够处理前所未有的复杂工作流——在金融领域,多个Agent可分别负责数据收集、风险分析、报告生成与合规审查,形成端到端的自动化流水线。 商业渗透的加速度:从企业效率到行业重塑 2025年成为AI Agent规模化落地的元年,各行业呈现差异化渗透路径。企业服务领域,微软Copilot Studio、字节Coze等平台允许企业定制专属Agent。医疗健康领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诊疗Agent能整合电子病历、基因数据与实时生命体征,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AI Agent领域的竞争已演变为全生态角逐。微软发布Azure AI Agent Service,建立全球最大的企业级AI Agent生态系统Copilot Studio平台,已有超过10万家企业使用。谷歌推出商用AI Agent市场,提供从开发、部署到应用一站式商用生态。OpenAI则开发名为"Operator"的AI Agent,能够在用户指示下自主完成编写代码、预定行程等复杂任务。 AI Agent的普及将催生人机共治的新型组织形态。到2030年,AI Agent将不再局限于工具属性,而是成为企业的"认知中枢"——自动归纳业务数据形成知识图谱,通过模拟推演预测瓶颈,甚至基于市场趋势分析提出新产品概念。这种转变要求企业重构管理架构,设立"数字员工管理部"等新型职能部门,统筹人类与AI的协作流程。 个人层面将形成"主Agent+专业Agent"的数字团队架构。每个知识工作者可能拥有多个专用Agent助手,如研究Agent、写作Agent、数据分析Agent等。人类角色将从执行者转变为目标制定者、质量监督者和伦理审查者。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适应,更要求我们发展新的协作伦理与责任框架。 7亿用户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引导这一技术力量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福祉。答案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如何定义自己与技术的关系。未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将2025年视为"人机共治"文明的起点,而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将决定这个新文明的基本样貌。 [图片] [图片]

11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MSAI:重塑营销边界 在体验、协同与创新中寻新机

媒介360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营销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美国营销科学学会(MSI)每两年颁布的课题和项目方向,聚焦行业前沿问题,为营销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引。 MSI 研究的四大板块 —— 营销分析、消费者体验、利益相关者以及创新,本期播客将深入剖析后三大板块,带你了解当下营销领域的关键议题与发展趋势。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 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SHOWNOTES: 2:48 消费者体验的管理已经成为营销里面非常重要的话题。 6:03 对体验需求的分析问题会涉及到个性化的数据和targeting。 8:57 体验的第二部分:消费者的旅程。 9:52 体验的第三个问题,大量的微型决策和微型交易增加了不忠诚和冒险性。 12:57 营销技术:品牌如何在数字世界与人互动。 16:34 第三板块利益相关者:整合的利益相关者视角,组织引导,教育和沟通。 20:20 组织导航:人工智能来驱动内部的洞察和构种解决方案高。 24:03 营销创新:今天还是强调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 一、消费者体验:个性化与复杂性并存 如今,体验管理已成为营销的核心。消费者购物不再局限于产品功能,产品和媒体体验、个性化参与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豪华酒店致力于打造独特体验,涵盖线下与线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为体验带来新变数。 研究消费者体验,需先关注期望值。消费者感受与期望的落差,直接影响其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以无人机视频为例,海外观众和中国观众反应大相径庭,凸显出不同群体期望的差异。 此外,年轻一代对体验的需求愈发多样化,旅行不再满足于美景美食,文化体验和打卡集卡等活动成为新追求。 实现个性化体验时,企业面临数据隐私保护难题。收集和利用个性化数据虽能提升服务精准度,但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企业还需确保消费者价值体系与品牌目标体系的一致性,同时考虑 ESG 因素对产品设计、包装和信息的影响,如蚂蚁森林将价值观与产品使用整合,提升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旅程也是研究重点。社交媒体和网红网络对消费者观念和决策影响深远,中国在社交媒体发展方面更具经验。衡量消费者体验与销售利润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NPS 等理论不断发展以应对此挑战。 碎片化的客户旅程带来微型决策和微型交易,增加了消费者不忠诚和冒险性,人工智能平台的崛起又进一步改变了消费者搜索和决策模式,订阅型经济系统下的客户价值和忠诚度也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二、利益相关者:拓展营销视野 传统营销多关注顾客,而 MSI 此次强调利益相关者研究,包括整合视角、组织引导、教育和沟通四个方面。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品牌的市场参与者众多,涉及媒介、网红、监管机构等。企业需精准识别真正影响生意的相关者,例如医药行业,药品的真正顾客在医保改革后变为医保机构。 企业倡导价值观营销时,要谨慎处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澳洲羊肉广告因文化传播不当引发抵制,说明品牌愿景和社会责任需契合目标消费者价值观。数据隐私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组织导航方面,企业应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内部洞察和解决方案,打破部门孤岛,促进跨部门协作。教育新从业者掌握新工具和技术,加强组织内不同级别以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达成营销目标和战略共识,避免企业短视行为。 三、创新:技术驱动营销变革 创新板块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这为营销角色和管理带来重大变革。新技术影响客户互动和数据分析,如何测量人工智能营销活动效果成为关键问题。 企业实施新技术时,需平衡隐私安全、消费者信任方面的风险和影响。欧洲部分机构对在营销中使用 AI 较为谨慎,而中国消费者对此持欢迎态度。 在研发环节,企业要管理产品组合,分析产品创新特性和结构,将技术整合到产品和服务创新中。组织发展方面,营销工作涉及多工种协作,企业需平衡增长思维和节约思维,发展组织内人员能力,决定是自主构建还是外部采购相关服务。 此外,培养创造和敏捷的文化,引入新的学习方法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MSI 研究的四大板块揭示了营销领域的多元变革。从消费者体验的深度挖掘,到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全面考量,再到创新驱动的营销转型,这些前沿问题为营销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只有紧跟趋势,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商业可持续增长。 TAKEAWAY 1、体验管理成为营销核心,消费者购物受产品、媒体体验及个性化参与影响,企业应重视塑造全方位体验。 2、消费者期望与体验落差影响其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企业需深入研究消费者期望,尤其关注年轻一代体验需求变化。 3、实现个性化体验时,企业面临数据隐私保护难题,必须平衡个性化服务与隐私保护,保障消费者信任。 4、社交媒体和数字化改变消费者旅程,微型决策和交易增加不忠诚风险,企业需借助技术洞察消费者旅程,增强粘性。 5、营销的利益相关者涵盖多方,企业要精准识别关键相关者,像医药行业需明确各方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和决策影响。 6、价值观营销要谨慎,充分尊重不同群体文化和信仰,避免因文化传播不当引发负面效应,确保营销包容性。 7、企业内部需打破部门壁垒,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跨部门协作,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 8、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推动营销创新,改变互动方式,但企业面临评估营销效果、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等挑战。 9、产品和服务创新要结合新技术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打造全生命周期营销服务体系,提升售后体验。 10、营销创新需培养跨领域团队,平衡增长与节约关系,营造创新敏捷文化,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互动思考 1、企业如何在保障数据隐私前提下,最大化利用个性化数据提升消费者体验? 2、面对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企业应建立怎样的沟通机制来达成营销共识? 3、在营销创新中,如何平衡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与提升客户互动的收益?

32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日报:《特朗普爱上保洁员》把全网都耍了 三个月赚了1.5亿美元

媒介360

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GC蓬勃而出。前瞻钱瞻联合m360推出每日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小米 AI 眼镜的支付宝「看一下」扫码支付功能将在 9 月前后推出 2、美团淘宝争夺闪电仓:头部商家被平台要求调高另一家起送价或下线休息 3、库克:中国最畅销台式机、笔记本、手机都是苹果 iPhone包揽前三名 4、马斯克宣布将向Grok Heavy订阅用户推出AI虚拟男友“Valentine” 5、豪赌“超级智能” Meta业绩全面超预期 6、扎克伯格放话:未来不戴 AI 眼镜要吃亏 7、英伟达回应被审查:芯片不存在“后门”,没有远程控制的途径 8、《特朗普爱上保洁员》把全网都耍了,连AI也被套路,我还能信谁 小米 AI 眼镜的支付宝「看一下」 扫码支付功能将在 9 月前后推出 小米首款 AI 眼镜在今年 6 月底正式发布,定价 1999 元起,可选三种镜框,支持线下和线上配镜;搭载 12MP 镜头、开放式耳机、超级小爱等,还可选电致变色镜片版本。 在今日的「ChinaJoy 前菜」高通骁龙游戏技术赏活动中,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上台发言,透露小米 AI 眼镜的支付宝「看一下」扫码支付功能将在 9 月前后推出。 根据小米官方使用介绍,佩戴小米 AI 眼镜的用户无需掏出手机,轻声说「小爱同学,扫码支付」,即可完成支付。该功能支持支付宝商户收款码、个人收款码、订单码以及部分聚合码,如果扫码后涉及商品选择、信息录入等功能,则无法使用眼镜直接进行支付。 张雷还表示,小米 AI 眼镜搭载高通骁龙 AR1 芯片,实现了第一人称相机功能。 第一代骁龙 AR1 平台专门针对散热限制在功耗方面进行设计优化,可以用于轻量化智能眼镜。 该平台能够支持直接从眼镜侧进行拍摄、分享或者直播,从而帮助用户解放双手。不仅如此,终端侧 AI 还能够提供音质增强、视觉搜索和实时翻译等个人助手体验。此外,该平台支持视觉平视显示,可以使包括视频在内的内容消费,与用户的视场无缝融合。 美团淘宝争夺闪电仓: 头部商家被平台要求调高另一家起送价或下线休息 外卖大战愈演愈烈,除了补贴之外 ,平台争夺更为激烈的资源“闪电仓”:通常没有临街门面,占地几百平米,简单的货架上堆满 2000 - 5000 种周边居民可能随时需要的商品,就像只做线上生意的杂货店。 7月补贴战以来,淘宝闪购和美团两家平台一线业务人员对头部商家的争夺加剧。7 月 5 日当晚,一些闪电仓头部商家被平台要求,调高另一家平台门店起送价或直接下线休息。后续的几个周六冲单日,至少在华南地区,有平台会派人驻扎在头部商家的总部,监测他们在对手平台的单量,在对方快速起量时,要求商家调高起送价、配送费。 对此,另一家平台的应对是,给头部商家更多激励和返佣,并直接在冲单日当天锁定一些商家后台,让商家无法做出调价动作,这样商家对平台也有了交待 —— “不是我们不配合,是另一家平台把后台锁了。” 库克:中国最畅销台式机、笔记本、手机都是苹果 iPhone包揽前三名 苹果今天(8 月 1 日)公布了 2025 财年第 3 财季(截至 6 月 29 日)最新财报,总营业收入为 94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大中华区营业收入为 153.7 亿美元,相比较去年同期的 147.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5%。 苹果各项业务的营收情况如下:· 总收入:940.4 亿美元· iPhone 收入:445.8 亿美元· Mac 收入:80.5 亿美元· iPad 收入:65.8 亿美元· 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收入:74 亿美元· 服务收入:274.2 亿美元· 净利润:234.3 亿美元· 苹果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 1.57 美元。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表示:「我们很自豪地宣布,在第三财季,我们实现了 iPhone、Mac 和服务的两位数增长,并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所增长。在 WWDC25 上,我们很高兴地推出了全新的软件设计,它将覆盖我们所有的平台,并宣布了更多出色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中国市场,iPhone 销量实现反弹,上一季度该地区总收入增长4.35%。 库克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不过在会议中表示,中国的iPhone用户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并将销量的回升的主要原因,归功于国补政策。 此外,库克还罗列了苹果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在中国智能手机最畅销排行榜中,iPhone占据前三名额,这是非凡的成就。而且 Mac、iPad、Apple Watch 等产品也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按照库克的说法,MacBook Air是中国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机型,Mac Mini是中国最畅销的台式机机型。 马斯克宣布将向Grok Heavy 订阅用户推出AI虚拟男友“Valentine” 埃隆马斯克发帖称,将很快向 Grok Heavy 订阅用户推出 AI 视频生成器“Imagine”和 AI 虚拟男友“Valentine”测试版。 GrokGrok Heavy 即 Grok 最高级订阅服务,每月收费 300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161 元人民币),相比 SuperGrok 订阅多了 Grok 4 新功能预览权限,以及最大 256,000 tokens 的上下文长度。 豪赌“超级智能” Meta业绩全面超预期 美东时间周三,Meta公司公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盈利及未来业绩展望都全方位好于预期,公司股价盘后暴增11.5%。 报告显示,与LSEG调查的分析师的预测相比,Meta公司的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如下:营收475.2亿美元,预期为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同比增长36%,至183.4亿美元;每股收益7.14美元,远高于预期5.92美元,同比增长38%。 在一些华尔街重点关注的数据方面,该公司第二季度广告收入为465.6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测的439.7亿美元。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Meta的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我们广告系统的效率和收益”。 Meta表示,第三季营收将在475亿—505亿美元之间,高于华尔街预估的461.4亿美元。该公司没有提供第四季度的业绩展望,但表示,预计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将低于第三季度,因为我们在2024年第四季度迎来过一段更强劲的增长时期”。 该公司表示,其全年资本支出将在66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之间,相较于此前预计的64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的预期,下限有所提高。Meta表示,其2025年的总开支将在1140亿美元至1180亿美元之间。 Meta近期在硅谷的“人才争夺战”表现也带来了人事费用的大增。扎克伯格表示,与招聘相关的薪酬将成为“第二大增长动力”,“这些因素将导致2026年的费用同比增长率高于2025年的费用增长率”。 今年6月,该公司向Scale AI投资了143亿美元,开启了AI招聘热潮。扎克伯格让这家数据注释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担任Meta首席人工智能官,共同领导新成立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 在周三上午随着业绩报告发表的一封信中,扎克伯格概述了他对“个人超级智能(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的愿景。扎克伯格没有列举任何具体的产品或应用来体现他的愿景,但他表示,尖端技术应该用于“个人赋权”,而不是自动化和效率。他在随后的财报会上则表示:“超级智能使人们更有创造力,发展文化和社区,相互联系,过上更充实的生活。” 扎克伯格放话: 未来不戴 AI 眼镜要吃亏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他认为眼镜将成为未来人们与人工智能(AI)互动的主要方式,并大胆预测不佩戴 AI 眼镜的人将处于劣势。此番言论与其早些时候发表的关于“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博客文章中的观点相一致。 扎克伯格在财报会议上向投资者表示:“我一直认为,眼镜基本上是 AI 的理想形态,因为你可以让 AI 全天候看到你所见、听到你所听,并能与你对话。”他补充道,如果能在眼镜中加入显示功能,其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无论是 Meta 下一代 Orion 增强现实(AR)眼镜所能提供的更广阔的全息视野,还是日常 AI 眼镜上的小屏幕,都将带来巨大的便利。 扎克伯格还预测:“我认为在未来,如果你没有一副 AI 眼镜,或者没有某种与 AI 互动的方式,那么相比其他人你可能会在认知上处于相当大的劣势。” 尽管如此,扎克伯格认为在显示技术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表示,这正是过去五到十年里,Meta 旗下“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部门一直全力以赴做的事。 从目前来看,眼镜似乎是 AI 设备最合理的形态之一,因为许多人本身就佩戴眼镜,而且其在社会上更容易被接受。然而,正如在智能手机问世前,人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它一样,下一个颠覆性的 AI 设备或许是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 尽管如此,扎克伯格依然坚信眼镜将成为 AI 的终极形态。他认为:“眼镜的另一个绝佳之处在于,它们将是融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理想方式。因此,整个元宇宙愿景最终将变得至关重要,而 AI 将加速这一进程。” 英伟达回应被审查: 芯片不存在“后门”,没有远程控制的途径 针对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英伟达回应:“网络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英伟达的芯片不存在‘后门’,并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 之前,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近日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为维护中国用户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网信办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特朗普爱上保洁员》把全网都耍了 连AI也被套路,我还能信谁 如果你这几天没被一部叫《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的短剧刷屏,恭喜你,你可能是唯一没被骗的人。 光听这部剧的标题就有点像土味爽文,情节设定也足够魔幻:美国总统特朗普爱上了白宫保洁员艾米丽,还准备抛弃超模妻子梅拉尼娅,迎娶艾米丽为第一夫人,属实是「美版甄嬛传 + 白宫恋爱脑」双重 Buff 叠满了。 就这样,各大社交平台一时间全都被这条新闻刷屏。不少知名媒体,还有平时看起来挺有判断力的大 V 们开始纷纷转发,表示这部在海外爆火的短剧三个月狂赚 1.5 亿美元,成了中老年女性新晋的心头好。 但很快剧情迎来 180 度的大反转,这部短剧被证实压根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 根据多方溯源,这起假新闻风波最早可以追溯到 7 月 1 日,由一个名为「留学生日报」的自媒体账号发布的一篇文章。账号选题擅长「猎奇+流量」,而从语言风格与内容逻辑来看,有很大可能是由 AI 写作工具辅助生成,再经过人工润色。 但问题在于,虽然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自媒体,却经常被一些国内的正规媒体转载引用。时间来到 7 月 23 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的媒体《新明日报》发布了一篇《中国霸总短剧风吹到美国》的文章。 报道内容可以说是写得有鼻子有眼,特朗普放弃模特老婆梅拉尼娅,要娶一个在白宫打扫卫生的亚裔单亲妈妈当第一夫人,甚至还表示这剧三个月赚了 1.5 亿美元,中老年女性观众边骂边氪金,一边骂离谱,一边付费追更。

9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钱钱品牌局:对话onTop创始人Emma 纯净之美 真实生长 在过度营销的时代寻找本真

媒介360

在当下的美妆竞争红海中,一个名为onTop的纯净护肤品牌正以独特的姿态悄然生长。不同于大多数新锐品牌追求爆款、快速增长的路径,onTop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也更为持久的道路——以产品本质和品牌理念打动消费者,而非依靠铺天盖地的营销轰炸。 本期《钱钱品牌局》,我们邀请到onTop创始人Emma,分享onTop品牌背后的创意理念、产品设计逻辑以及对Clean Beauty市场的深刻洞察,为本土独立品牌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共谈嘉宾介绍: Emma onTop创始人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莫胜晖 创+100品牌榜 专家顾问 / MSAI 营销科学家 SHOWNOTES: 2:47 On Top的创业品牌之旅:与其说是创业,其实是一份非常有激情的工作。 9:14 女性消费者选择产品是不被定义的,她理性又非理性。 11:26 “健康”好像听上去太朴素了,但朴素和简单的需求,才是普罗大众需要的。 17:36 21年,On Top在小红书表达自己。上市了一些产品。 22:44 On Top从干敏肌入手纯粹的油霜,提出了“以油养肤”的概念。 23:35 On Top去掉护肤品里面的风险成分,包装其实也符合这个原则。 28:59 On Top第四年的方向在销售渠道上,就是所谓的生意的来源上。 33:13 On Top借助KOL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来帮我们创作一些内容。 37:02 小红书的买手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明星和品牌同框了。 45:49 省钱其实不应该是第一要则,而是要把钱花出两倍的效率来。 49:39 品牌花钱是加分项,但是你得先要做好产品的基本功。 55:22 花小钱的前提条件就是你有大的精力。 1:05:23 On Top品牌的方向,是要去坚守“clean Beauty”的这个理念。 1:09:45 真正的热爱是哪怕他不给你钱,你都愿意去做。 1:15:25 每个品牌的创始人的基因会影响品牌,外面都在变,不变的只有是创始人自己。 1:15:46 孩子不是本来的人生规划,只是上天给予你的礼物。 一、从大牌管培生、操盘手到创业者 >>从大牌管培生到品牌操盘手 Emma的职业生涯始于欧莱雅管培生项目。在那个外资美妆巨头如日中天的年代,这段经历让她建立了系统的品牌认知体系。“那时候欧莱雅为美造梦的口号,一直影响到我现在。”当Emma回忆这段经历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这种对品牌价值观的重视,成为后来onTop发展的底层逻辑。 在妮维雅工作期间,Emma获得了难得的产品全链路经验,“每天跟供应链,看着产品从零开始做起来,然后从产品到品牌,这是一套非常传统但很完善的360°campaign。”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上市,从市场推广到消费者沟通,这种全方位的历练让Emma形成了“产品为本”的思维模式,与当下许多新品牌重营销轻研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学背景带来的差异化视角 作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生,Emma的思维方式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商科创业者。社会学训练赋予她独特的市场洞察力,让她能够穿透表象看到消费行为的本质。“女性消费者选择产品是不被定义的,她理性又非理性。”这种对人性的理解,让她在定义品牌时更关注真实需求而非市场概念。 在创立onTop前,Emma进行了一项特别的调研:她询问了身边多位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朋友同一个问题:“你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护肤品?”得到的答案出奇地一致:“简单一点的、安全一点的,让我皮肤健康稳定一点的产品。”这个发现让她意识到,在美妆行业的概念轰炸下,消费者最渴望的反而是一份简单和安心。这种基于真实调研而非臆想的用户洞察,让onTop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自嗨式创新”的陷阱。 >>与研发专家任工“一拍即合” 在服务FAN BEAUTY时,Emma遇到了她最重要的创业伙伴——研发专家任工(任昌昊)。“因为我跟任工都有小孩,我们希望让我们的下一代能真正用上既干净、安心、纯净又有效的护肤品,这是我们创立onTop的源动力。” Emma与任工的合作模式颇具特色,“任工是一位兼具科研实力与市场敏感度的研发专家,我经常跟他说,你只有把0到1说出来,我才能够把1~10给放大。”任工专注于产品研发,Emma则负责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消费者语言。这种产品与品牌的协同关系,打破了传统企业中研发与市场部门的壁垒。在创业初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高效的协作模式让小团队发挥出了远超其规模的创造力。 二、在试错中找到品牌真谛 >>从“不知道用户是谁”到精准定位 “说句真心话,我一开始不知道我的用户是谁。”Emma坦言创业初期的迷茫。2021年onTop刚成立时,团队基于对Clean Beauty趋势的判断,将目标客群锁定在追求成分安全的年轻女性。但实际销售数据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真正买单的是30岁以上的成熟女性。 这个发现过程花费了团队近两年时间。通过分析购买数据、与消费者深度访谈,甚至Emma亲自担任客服,才逐渐勾勒出onTop的真实用户画像:30-45岁,有一定经济实力,用惯国际大牌但也愿意尝试优质国货,对护肤有独立判断的女性。“健康这两个字好像听上去太朴素了,尤其是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concept。但往往就是这么一个朴素和简单的需求,才是真实普罗大众需要的。” >>油霜:一个品类的创新定义 在调整用户定位的同时,onTop在产品创新上也取得了突破。团队研发的“油霜”——将精华油和面霜合二为一的产品,成为品牌第一个爆款。“市面上没有油霜,但是市面上在开始流行以油养肤,所以我们提出了以油养肤2.0,提出了把精华油和面霜合二为一的概念。” 这个产品创新直击干皮用户的真实痛点:传统护肤步骤繁琐,精华油和面霜分开使用既费时又可能影响吸收效果。油霜的创新不仅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创造了一个新的细分品类。产品上市后,许多用户反馈“第二天早上起来皮肤不干了,亮了,润了”,这种即时可见的效果成为最好的口碑传播素材。 >>包装设计的“减法哲学” 随着品牌定位的清晰,onTop的视觉形象也经历了迭代。第一代包装设计偏向年轻化、网红风,与实际的30+用户群体产生违和感。Emma带领团队重新思考包装设计原则:“我们是做纯净护肤,在护肤品里拒绝了这么多的风险成分,就是为了安心、安全、简单,我们的包装其实也应该符合这个原则。” onTop采用排除法确立了三大设计准则: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采用真空锁鲜技术延长产品活性;颜色取自咖啡渣、茶渣等天然原料。“我们内部有一个对自己的定位,onTop不做百花齐放中那朵鲜艳的花,而是那片绿叶。”这种不追求抢眼但求耐看的设计理念,在过度包装的美妆行业显得独树一帜。新包装上线后,用户评价道,“放在梳妆台上就像一株安静的绿植”,这正是团队追求的效果。 三、精细化运营的实践智慧 >>提高每一分预算的利用效率 在营销投入上,Emma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省钱其实不应该是第一要则,而是说你要把你的钱花出两倍的效力来。”这句话道出了新品牌营销的精髓——不是简单地减少开支,而是提高每一分钱的利用效率。 onTop的营销策略始终遵循“精准优先”原则。与传统美妆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不同,onTop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最能产生实效的渠道和方式上。例如,在直播带货热潮中,许多品牌盲目投入自播间建设,而onTop却选择先与调性匹配的KOL合作测试,待模式跑通后再逐步建立自有直播能力。这种务实作风让初创期的onTop避免了资源浪费。 >>KOL选择的“精准匹配”策略 在KOL合作上,onTop展现出惊人的精准度。品牌合作的KOL包括王子文、朱珠、董洁、Papi酱等,这些意见领袖都具有高度辨识度和专业信誉。王子文在小红书推荐onTop油霜的视频,成为品牌第一个爆点。 Emma总结这套策略:“精准的B(KOL),能够带来非常精准的C(消费者),精准的C能带来非常高的复购。”这种层层递进的精准营销,让onTop以相对较低的获客成本建立了忠实的用户群体,复购率远高行业平均水平。 >>渠道拓展的“克制”与“深耕” 在渠道布局上,onTop展现出难得的克制。“我们现在还是主要围绕着天猫跟小红书两个主要平台”,Emma解释道。在同行纷纷All in抖音的背景下,onTop选择先深耕天猫和小红书,待能力成熟后再拓展新渠道。 Emma将抖音定位为“曝光平台”而非直接转化渠道,这与许多品牌急功近利的做法形成对比。事实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onTop在每个渠道都能建立深度运营能力,而非浅尝辄止。 >>创始人亲自下场的必要性 “我必须自己下场,才能感知到用户的真实需求。”Emma的这句话揭示了新兴品牌建设的关键——创始人亲力亲为。在onTop,从KOL对接到客服回复,从产品拍摄到文案撰写,Emma都深度参与。这种“一把手工程”确保了品牌调性的一致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mma 和任工坚持定期亲自担任天猫客服,包括让公司团队也每周轮岗做客服,通过一线接触消费者,品牌团队能够直接获取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这种零距离沟通让onTop始终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四、长期主义的品牌观 >>将品牌价值观融入体验 在品牌建设上,Emma坚持长期主义思维:“我希望让大家去记住的是这个品牌,以及背后的理念。品牌价值观深入人心后,更不容易被替代。”这与追求短期爆款的行业主流形成鲜明对比。 onTop将Clean Beauty不仅定义为产品标准,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推广。品牌通过内容营销传递“纯净生活”的健康理念,而非单纯推销产品功效。例如,onTop组织用户进行山林徒步、城市骑行、环保手工等活动,将品牌价值观融入用户体验。这种“理念营销”虽然见效慢,但能够建立更深层次的用户连接。 >>产品线的“有序扩展” 在产品规划上,onTop采取稳健的扩展策略。品牌从面部护肤起步,逐步延伸到身体护理、头发护理等领域。“在Clean Beauty的标准下,连妈妈每天的洗碗水都值得再做一遍。”Emma的这句玩笑话背后,是严谨的产品扩展逻辑——每个新品都必须符合品牌科学纯净的核心理念,解决真实需求。 这种“少而精”的产品策略与行业常见的“广撒网”做法形成对比。许多新品牌为追求GMV快速上线数十个SKU,结果导致库存积压、资源分散。onTop则坚持“做一个,成一个”,确保每款产品都能成为经典。 >>对“品牌印记”的极致重视 “在妮维雅的时候,我的德国老板跟我说,当你加入这个团队后,品牌上面就会有你的印记,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反映到这个品牌上。”Emma把这种德式严谨带到了onTop,对每个可能影响品牌形象的细节都精益求精。 这种审慎态度最典型的表现是直播业务的推进节奏。当同行纷纷开设日播时,onTop直到2025年才试水小红书直播。“我情愿没准备好,就先不做。”Emma认为,仓促上线不成熟的内容只会损害品牌形象。这种对“品牌印记”的保护意识,让onTop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 >>创始人基因决定品牌气质 “外面都在变,你不变的只有是创始人自己。”Emma认为,创始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深刻影响品牌发展。在onTop,这种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产品研发中对安全性的执着,到包装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再到营销传播中的真诚态度。 Emma将个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注入品牌基因,形成了onTop独特的品牌气质。许多用户评价说:“用onTop的产品,就像和一位知性朋友对话。”这种人格化的品牌形象,正是创始人气质的外化表现。在高度同质化的美妆市场,这种独特性成为onTop的竞争优势。 “我们可能成为不了你化妆台上的主角,但我们力争成为不被替代的那个。”这句话或许最能概括onTop的野心与克制。在一个被流量和资本裹挟的行业,保持这种清醒尤为难得。onTop不追求昙花一现的爆红,而是致力于成为用户生活中“不被替代”的存在。

82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日报:美的运营架构年内两次大调整 一线经销门店生意“越来越不好干”

媒介360

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GC蓬勃而出。前瞻钱瞻联合m360推出每日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星巴克董事长: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2、比亚迪:上半年销量破 214 万辆 3、外卖大战平息,闲鱼现大量二手电动车 4、美的运营架构年内两次大调整 或有员工分流调整 5、高德地图入局低空经济,推出低空导航「空中高德」 6、百度搜索首页将全面开放智能体入口 7、NBA 引入「AI 篮球」:内置传感器,能追踪投篮准度、是否犯规 8、特斯拉 Robotaxi 开始按行驶里程计费:11 英里约 13.7 美元,比 Uber 便宜 9、Meta 将在 2025 年斥资高达 720 亿美元用于 AI 基础设施建设 10、a16z 合伙人:AI 颠覆了软件开发这一基石 星巴克董事长: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7 月 30 日,星巴克发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国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店销售额取得同比增长,利润率环比持续增长。具体情况方面: 营业收入:本财季同比增长 8% 至 7.9 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同比增长; 经营利润:利润率环比持续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健康水平; 高质量开店: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门店数量达到 7828 家,新开 70 家门店,新进入 17 个县级市场; 现象级传播的品牌跨界和联名:与五月天乐队的跨界引发了现象级传播与破圈效应;与迪士尼疯狂动物城的 IP 联名,持续带来品牌社交话题热度。 星巴克公司董事长、CEO 倪睿安(Brian Niccol)在财报中表示,「在中国,我们近期所做的调整正在取得成效。截至第三季度末,我们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收入增长以及同店销售的同比增长。」 同时,倪睿安也回应了近期星巴克的股权出售消息。其表示,星巴克正在寻找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把握中国市场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我们正在对超过 20 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破 214 万辆 比亚迪汽车发文宣布,其 2025 年上半年累计销售 2145954 辆。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计销售 470086 辆。 比亚迪表示,其获得「中国汽车市场车企/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三大领域的销量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公布的 2025《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比亚迪跃居第 91 位,并达成连续 4 年上榜。 另据比亚迪 7 月初公布的 2025 年 6 月产销快报来看,其在当月汽车销量 38.25 万辆,去年同期为 34.17 万辆,同比增长 11.9%;而当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 90049 辆。 外卖大战平息,闲鱼现大量二手电动车 近日,随着外卖大战平息,各个平台间的激烈补贴也逐渐减少,这导致不少骑手选择离开外卖行业。而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大量二手电动车涌现,引起不少网友关注。据业内人士分析,此前外卖大战期间,各平台订单量暴增,吸引了大量骑手加入。如今补贴战平息、订单量趋于稳定,不少骑手选择挂出电动车、出租电动车,以灵活应对行业变化。 媒体相关数据显示,半年来已有近1000万台电动车涌入闲鱼(非闲鱼官方数据),成交均价也在逐步降低。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外卖大战不仅把外卖价格打下来了,也把电动车价格打下来了。 美的运营架构年内两次大调整 或有员工分流调整 有接近美的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透露:“集团近期‘组织架构调整决定’,通知将重点整合运营中心冰箱洗衣机厨房全通路业务,并要求厂商业务链同步调整,同时还优化了责任制考核机制。”该人士透露,此举折射出美的从批发思维向零售思维彻底转变,“或有员工分流调整”。 今年四月,美的便曾出现过一次人员流失。彼时,有美的内部人员透露,“美的运营中心出现合并调整”。此次冰洗厨电业务再度调整,是上次运营中心调整后的又一次变革。 有美的区域经销商抱怨,伴随美的启动DTC(品牌直达消费者)转型,要求经销商零售化转型,美的流量扶持政策减少,让一线经销门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干”。 高德地图入局低空经济 推出低空导航「空中高德」 高德宣布,将与深圳龙岗区在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网约车、即时配送、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并公布了全业务场景的低空经济示范区——龙岗「空中高德」项目启航。 据介绍,「空中高德」是高德地图推出的全域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旨在打造空中版高德地图,构建覆盖地面与低空的全域时空数字底座,通过产业平台汇聚空域、数据、应用等多方资源,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提供智能化、一体化服务。 「空中高德」核心包括低空三维数字底座、低空保障、低空服务、空域管控等模块,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依据、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管理工具和业务运营服务。 其中,数字时空底座基于海量实时低空三维数据和地面基础数据,打造空地一体的三维「高德地图」: 通过引入三维隐式空间建模与 AI 深度学习技术,打造了全自动、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平台,实现了全域数据天级更新;此外还可实现孪生地图化管理、空中路径规划、空域事件发布管理、空间碰撞预警提醒等核心功能。 截至目前,龙岗区全区已建成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125 个,开通航线 217 条,飞行架次超 30 万。在场景应用方面,龙岗已形成并高效运行包括医疗配送、低空物流枢纽、文旅体验等在内的多元应用体系。面向未来,龙岗区正积极规划探索更多低空应用场景,持续拓宽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与发展潜力。 百度搜索首页将全面开放智能体入口 日前,百度搜索电脑端正在首页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用户可在搜索框下方「AI 应用入口」,直接调用感兴趣或已使用过的智能体。 据内部人士透露,首页集成的智能体主要来自文心智能体平台、搜索开放平台接入的外部优质 AI 应用、以及部分百度自研应用。目前该功能已在灰度测试,预计很快将全量开放。 NBA 引入「AI 篮球」:内置传感器 能追踪投篮准度、是否犯规 本月初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NBA 夏季联赛中,约有一半的比赛使用了内置智能追踪芯片的篮球,NBA 正考虑在赛事中全面部署。 目前有一家公司承认,尽管影响细微,球的运动特性仍可能发生变化。据 TechSpot 今日报道,SportsIQ(SIQ)和 Kinexion 等企业正在研发智能球体技术,已能将微型传感器植入篮球和足球中,用以记录并传输速度、角度、出手时间等关键参数。 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智能篮球,并通过手机应用查看详细的个人表现数据,甚至通过完成挑战任务来提升技巧。据 IT 之家了解,2022 年世界杯上,Kinexon 和阿迪达斯已率先采用了这类智能足球。 Kinexon 表示,传感器显著扩大了数据的覆盖面,不仅球员、教练和裁判能受益,媒体和球迷也能获得更细致的比赛信息:例如球何时开始进入比赛状态、是否发生犯规、投篮准度变化、传球次数等,全面还原场上每一刻。 过去一个月中,智能篮球已在 550 场比赛中使用,尚无球员表示有不适感。该公司计划未来将传感器与 NBA 现有的 Hawk-Eye 摄像系统整合,用于追踪个体球员的动作数据。目前,MLB 也在评估是否正式引入 Hawk-Eye。 特斯拉 Robotaxi 开始按行驶里程计费 11英里约13.7美元 比Uber便宜 特斯拉在奥斯汀运营的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又迎来了新的定价策略,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对其收费标准进行修改,修改后与之前的定价方式大不相同。 今年 6 月底,特斯拉 Robotaxi 在奥斯汀上线时,每趟行程的收费固定为 4.20 美元,无论行程或乘车时间长短。 随后,特斯拉扩大了其地理围栏,并把每趟行程的收费提高到了 6.90 美元。 最新的价格调整伴随着 Robotaxi 应用程序 v25.7.10 版本的更新,此次特斯拉推出了「动态定价」模式,即行程价格将根据行程长度而变化,短途行程收费较低,长途行程收费较高。该更新还包含了漏洞修复和应用程序的微小改进。 据估算,从目前特斯拉 Robotaxi 地理围栏一端到另一端的行程费用大约为 13.70 美元,行程距离约为 11 英里。相比之下,目前通过 Uber 走同样的路线,费用将超过 16 美元。 Meta将在2025年斥资高达720亿美元 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Meta 正在大力投资扩大其 AI 雄心所需的物理和技术基础设施。该公司周三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计划将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 AI 基础设施的支出增加一倍以上。 Meta 表示:「我们目前预计 2025 年的资本支出(包括融资租赁的本金支付)将在 660 亿美元至 720 亿美元之间……中值同比增长约 300 亿美元。」 Meta 股价盘后飙升 10%,投资者对其本季度的整体表现以及好于预期的第三季度前景反应良好。Meta 公布第二季度营收 475 亿美元,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 475 亿美元至 505 亿美元。广告业务推动了 Meta 的收入增长,这得益于其 AI 工具(例如 AI 翻译和视频生成),这些工具帮助广告商创建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活动。 a16z合伙人: AI颠覆了软件开发这一基石 日前,风投巨头 a16z 合伙人 Martin Casado 接受了 20VC 的采访,其在采访中透露了自己对于当下 AI 投资的判断、分析以及看法。 Casado 首先坦承心中矛盾:AI 正在颠覆软件开发这一基石,令他二十年的投资直觉失灵;但他同时指出,投资最大的「原罪」是零和思维——只要参与价值链,每个环节都能创造赢家,真正错误的是置身事外。 对于「代码未来是垄断还是寡头并立」的问题,Casado 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景:一是像 Anthropic 那样一家独大,二是多模型共存、应用层多元生态。 而他更倾向于后者走向寡头格局,借鉴 AWS 在云计算里从独占到多强并立的演变:巨头凭借补贴与品牌优势,最终形成少数几家并驾齐驱的寡头。 同时他也强调,在一个重磅模型刚刚发布的时间点来讨论它的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其实时机并不理想。其认为,模型发布是有节点性的,而大众总倾向于认为最新最强的就能一统天下,但历史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 Casado 还分享了自己对代码模型发展速度的惊讶。其表示,AI 让编程重回本质,摆脱了依赖环境和琐碎配置的困扰,人们再次为写代码而欢喜。他认为,AI 在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更有助于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而对社会影响,他深切同情翻译等职业的转型痛苦,强调 AI 迄今仍需「人类操作员」,其商业化用例皆离不开人类把关,社会必须认真研判替代程度并做好政策准备。

13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前瞻钱瞻:企业及品牌2025 下半年必须直面的问题和挑战

媒介360

在“娱乐至死”与“快感成瘾”统治的时代,真正具备生命力的品牌,如何抵达长期主义的彼岸? 一、2025年,真正的危机不是“生意难做”,而是系统正在塌陷 2025年,市场环境已不再是微调策略就能修复的程度,而是一场“信任、结构、信念”的系统性坍塌。以下这些我们不回避、不美化的词汇,正是真实世界的剖面: 生意难做、倒闭失业、内容即焚、信息茧房、AI污染、算法黑箱、流量至上、短视ROI、到达不了、渗透失败、同质高频、电商亏本、广告疲劳、虚假数据、热度崇拜、价格内卷、价值缺失、生态脆弱、不可持续、娱乐至死、快感成瘾、低智内容、爱无能、意识无形、思想空洞、信念坍塌。 这是一个商业系统全面进入“失真状态”的时代: * 媒介传播失真 * 用户关系失真 * 增长指标失真 * 企业战略失真 * 内容表达失真 * 最终连人类情感都开始“失真” 二、不是“换个玩法”,而是换个操作系统 企业的危机,早已不是流量买贵了、广告疲软了、转化低了,而是: 我们是否还拥有值得相信的品牌?能被记住的内容?能穿越周期的价值? 这不是一场战术的重组,而是一次增长操作系统的迭代重写,未来不属于战术大师,而属于结构设计师。 三、面对26个明确的市场症状,我们提供六条系统性出路 1️⃣ 从“生意难做 / 倒闭失业” → 构建生命型组织与新收入引 2️⃣ 从“内容即焚 / 信息茧房 / 快感成瘾 / 娱乐至死 / 低智内容” → 构建内容复利系统 3️⃣ 从“AI污染 / 算法黑箱 / 虚假数据 / 渗透失败 / 到达不了” → 重建信任与透明内容生态 4️⃣ 从“流量至上 / 热度崇拜 / 短视ROI / 电商亏本” → 构建可持续用户关系 5️⃣ 从“同质高频 / 广告疲劳 / 价格内卷 / 意识无形” → 打造信念型品牌认知系统 6️⃣ 从“思想空洞 / 爱无能 / 信念坍塌 / 价值缺失 / 生态脆弱 / 不可持续” → 构建长期主义信任品牌系统 四、真正的出路:品牌需要成为“有生命力的媒体型系统” 未来的企业增长,不再靠爆款流量,而靠: * 有温度的表达系统 * 有节律的内容飞轮 * 有结构的社群关系 * 有信仰的价值共鸣 * 有协同的生态循环 品牌不是在做传播,而是在构建文化、连接情感、创造社会意义。 2025年之后,企业不会因为广告没投够而倒下,但会因为信任没建立、结构没设计、内容没积累而消亡。 真正具有未来的企业,不是做得更快的,而是能活得更久、更真、更深的。

12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日报:2025上半年用户增速最快的亿级APP DeepSeek 豆包 红果

媒介360

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GC蓬勃而出。前瞻钱瞻联合m360推出每日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影石创始人刘靖康谈“杀入无人机市场”:存在市场增量空间、尊重大疆但将与之竞争 2、阿里CFO回应3800亿+500亿投资:过几年看就不大了 3、吉利集团副总裁李传海:有望转变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 4、小米世界500强排名狂飙100位!雷军:向“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挺进 5、用户增速最快的亿级 APP TOP20 出炉:DeepSeek 排第一 6、ChatGPT 上线「学习模式」 引导逻辑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7、黄仁勋:最好的赚钱机会来了!AI五年内创造的百万富翁会比互联网20年创造的更多 8、英伟达市值突破 4.3 万亿美元,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9、前 Google CEO:开源已成为 AI 发展中的重要特点 10、微软「AI 浏览器」上线,Edge 蜕变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谈“杀入无人机市场”: 存在市场增量空间、尊重大疆但将与之竞争 影石日前官宣进入无人机市场,并公布影翎 Antigravity 全景无人机品牌,将发布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29日,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发布朋友圈,称“做无人机的起心动念主要是有市场增量空间”,并称“无比尊重大疆”。刘靖康谈及大疆表示,大疆要比它对外显露的和大部分人理解的要强大的多得多,老板是个贴着物理规律做绝大部分决策的人,无比尊重他。“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 刘靖康称,公司做无人机的起因包括公司使命愿景驱动,看到客户需求未被满足,有市场增量空间,且会驱动公司成长。他同时表示,进入无人机市场实际已是五年前的决策,同时影石预想过做这个决策会刺激大疆做全景相机“抄家”。 此前,有疑似印着影石“Insta360”和第三方品牌“Antigravity”标志的无人机产品照片在网上流传,产品形态差异明显。 阿里CFO回应3800亿+500亿投资: 过几年看就不大了 阿里巴巴CFO徐宏在近日的采访中回应了阿里今年最大的两笔投入。据悉,2月24日,阿里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不到5个月后,阿里又宣布投入500亿,补贴淘宝闪购消费者及商家。两笔投资总计4300亿,超过阿里过去10年总和,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前所未有。 徐宏称这两笔投资代表了阿里相信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拉动内需。人工智能是当前的巨大机遇,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巨大的AI需求会引发巨大的AI应用创新,3800亿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小,但恐怕过几年来看,也许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未来的市场空间太大了。 过去25年淘宝干了一件事,把制造业搬到了平台上,接下来阿里看好一件事,就是把服务业搬到平台上,用技术、市场和平台力量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徐宏谈到,即使在大家都认为数字化渗透率很高的餐饮业,数字化程度也只有20%,服务业数字化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两到三年后,新型服务业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十万亿以上,这正是阿里投入500亿想要撬动的内需潜在市场。 吉利集团副总裁李传海: 有望转变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在上周(7 月 26 日)开幕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吉利有望转变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李传海称,吉利在 AI 领域布局早、发展快、普及广、转变大。他们是在最快实现传统汽车向具身智能发展的企业,也将“全力引导 AI 成为人类进步的得力工具”。他还表示,吉利的下一步是构建出“快交互 + 深思考”的架构技术,让 AI 从执行任务的工具进化为能处理复杂事务的智能管家。这个目标达成后,吉利的每一款汽车都将成为实体连接点,可帮助用户连通好浩瀚的 AI 宇宙。 小米世界500强排名狂飙100位! 雷军:向“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挺进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小米集团排名第297位,连续7年上榜,并且较上一年提高100位,创下2019年上榜以来的最大增幅。对此,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今年是小米创业第十五周年,小米“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正式闭环,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增长曲线齐头并进,开启新一轮增长。 小米将始终以技术为本,向着 “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挺进! 回顾今年3月18日晚,小米集团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同比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9.4%,达83亿元,刷新了单季业绩历史纪录。从全年业绩来看,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为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达272亿元,同比增长41.3%。雷军曾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称,这是小米史上最强年报。 用户增速最快的亿级 APP TOP20 出炉 DeepSeek 排第一 Quest Mobile 揭晓了 2025 年 6 月活跃用户规模 1 亿以上且同比增长率领先的前 20 款 APP。 在这份榜单中,DeepSeek 以 1.63 亿的月活增长位居AIGC行业第一,并且由于是新上线应用,在同比增长率无法显示。 作为 AIGC 领域的新兴力量,DeepSeek 凭借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应用场景,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与使用,甚至曾引发国际动荡。 同样在 AIGC 赛道上,豆包以 1.41 亿的月活位列第二,同比增长率高达 410.69%,也就是增长了 1.13 亿月活。 在线视频行业的红果免费短剧,以 2.12 亿的月活和 178.99% 的同比增长率,成为榜单中第三。随着人们碎片化娱乐需求的增长,免费短剧类应用凭借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支付结算领域的云闪付,6 月月活为 1.88 亿,同比增长率达到 78.50%。云闪付不断拓展支付场景,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ChatGPT 上线「学习模式」 引导逻辑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ChatGPT 正式上线了「学习模式」。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苏格拉底式提问,通过一连串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你沿着逻辑脉络一点点构建知识体系。 OpenAI 表示这项功能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尤其适用于作业辅导、考试准备和学习新知识。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在 ChatGPT 的工具中选择「研究与学习」,然后直接输入想问的问题即可。 目前,学习模式由系统提示词驱动,并未使用专门训练的 AI 模型,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迭代快、调整灵活。OpenAI 表示,未来将逐步把这一交互模式融合进核心模型中,让教学逻辑成为底层能力的一部分。 体验方面,免费版、Plus、Pro、Team 版用户均可使用这项功能,Edu 用户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上线。 黄仁勋:AI五年内创造的百万富翁 会比互联网20年创造的更多 NVIDIA CEO黄仁勋认为,未来几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最好的赚钱机会。最近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AI 5年内创造的百万富翁比互联网20年创造的还多。原因在于,AI能让人们创造新事物,弥补技术差距,并有更多收入机会。 在他看来,AI是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平衡器,因为它能将任何人转变为程序员,消除学习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来建立应用程序或网站的障碍,每个人都可以用自然语言与AI沟通。而且,AI赋予了每个创意工作者技术能力,也让每个技术人员拥有创意能力。因此,在AI时代,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或程序员。黄仁勋还表示,AI正在创造就业机会,它促使人们创造出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当然,AI这项技术也存在缺点,那就是不使用AI的人将会被使用AI的人取代。 英伟达市值突破4.3万亿美元 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据媒体报道,美东时间 7 月 28 日(周一),美股三大指数表现分化,标普 500 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双双上涨,并续创历史新高。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推动其市值首次突破 4.3 万亿美元大关。 英伟达股价在 2024 年已累计上涨超过 170%,延续了 2023 年约 240% 的惊人涨幅。仅今年以来的上涨就使其估值激增约 7000 亿美元。 与此同时,英伟达 CEO 黄仁勋近期继续执行其预设的股票减持计划。根据公开信息,黄仁勋于 7 月 15 日出售了 22.5 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 3800 万美元。这是其依据 10b5-1 规则(允许公司内部人士在特定条件下预先安排股票交易)制定的计划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减持约 120 万股,总价值约 1.9 亿美元。根据此前披露的计划,黄仁勋在 2025 年总共可减持高达 600 万股股票。 前 Google CEO: 开源已成为 AI 发展中的重要特点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前 Google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围绕「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展望」的主题,与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展开了一场「炉边对话」。 施密特强调,过去两年,中国的 AI 技术,特别是 DeepSeek 和 Mini Max、Kimi 等大模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施密特指出,「在中国,这些领先的 AI 模型并非所有主要模型都像美国那样采取封闭策略。」而这也成为了当前 AI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微软「AI 浏览器」上线 Edge 蜕变 近期,微软在 Edge 浏览器推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性功能:「Copilot 模式」,它将 Edge 从一个传统的网页浏览器,彻底改造为一款「AI 原生」的浏览器。 而我们也对「Copilot 模式」进行了实际体验,点击查收体验报告:微软 AI 浏览器来了!终于告别几十个标签页,但实测后有一点让我失望 目前,Copilot 模式仍被视为一项实验性功能,还在测试迭代中。在测试期间,这项功能是完全免费使用(未来可能会是付费订阅),而使用 Copilot 模式需要用户自愿选择加入。 开启 Copilot 模式之后,最直观的感受,Edge 的新标签页变成了一个极简的 AI 入口。用户可以像在 ChatGPT 里一样提问、让它理解网页内容、发起操作,甚至尝试完成任务。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和此前那个驻扎在侧边栏、只会聊天的 Copilot 不同,这次微软改了个「系统级」的位置,把 Copilot 提到了浏览器地址栏左侧。 根据微软官方的博客介绍,全新的 Copilot 模式为 Edge 带来了崭新的标签页、跨越标签页的全局上下文浏览、能够动手处理各种任务的 Action 操作功能。这不再是简单的嵌入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重塑整个浏览器的交互方式。

12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MSAI:MSI报告解读 洞察全球营销脉动 探寻中国营销突破新方向

媒介360

在风云变幻的全球营销领域,企业该如何精准把握行业走向,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MSI)每三年发布的研究议题,犹如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聚焦营销从业者的核心痛点与关键难题,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此同时,中国营销界也在积极探索,MSAI也即将面向企业和广告主发布相关课题。 那么,MSI 报告中究竟隐藏着哪些全球营销的前沿趋势? 这些趋势又会给中国营销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营销行业又该如何从中汲取经验,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深入剖析这份报告,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 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SHOWNOTES: 1:17 中国营销的痛苦抉择都来到了一个无人之境了。 4:07 MSI的50%以上的议题都与AI有关系,在中国市场上,估计占到了80%。 5:35 市场分析的四个板块:人工智能,模型,测量和传播。 9:33 全球化的过程中,可能叫领导力文化领导力变成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20:27 商业模型第一问:在短效的指标和长效指标之间的权衡。 22:02 商业模型第二问:在这种动态的数字环境下如何容纳我们各类数据变化。 24:31 商业模型第三问:是否能够把顶级的战略模型和战术模型能融合在一起。 26:09 商业模型第四问:模型能否预测营销投资的效果,并且打动财务决策者。 28:43 测量第一问:能否发展出测量KPI捕捉整个营销生态系统的变化。 30:03 测量第二问:怎么样将消费者的旅程和体验整合到营销分析中去。 30:39 测量第三问: 能否将marketing的测量和归因和多媒介做整合。 31:23 测量第四问: 是否能测量长期的品牌价值,并量化增强品牌的长期资产。 一、中美营销领域的异同与机遇 MSI 研究议题涵盖市场分析、客户体验、利益相关者和创新四大板块。 这些议题揭示了全球营销者面临的共性问题,这意味着在许多新兴问题上,中国与美国处于相似的探索阶段,这无疑是中国营销行业进步的体现。 中国数字化发展迅猛,在营销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这为中国营销类媒体和企业出海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比中美市场,AI 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热度极高。在美国 ARF 会议中,超半数议题与 AI 相关,而中国市场对 AI 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这反映出 AI 在全球营销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营销行业应借助自身在 AI 应用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MSI 市场分析板块深度解读 (一)人工智能驱动营销变革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营销分析模式。传统基于调查研究撰写分析的方法逐渐被淘汰,动态、预测性的模型崭露头角。企业必须审视自身系统是否过时,积极适应这一变革。 在市场分析中,人工智能面临两大关键任务:一是融入市场分析体系,替换过时指标和系统,优化决策过程;二是整合多源数据,将客户数据、非结构化定性数据等融合,构建全面的数据视图。这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企业打破数据壁垒,创新数据管理模式。 (二)商业模型的挑战与创新 商业模型板块中,短效指标与长效指标的平衡问题凸显。中国市场上,企业多倾向于短效指标,虽能获取短期利益,但不利于长期品牌资产积累,美国市场亦面临同样困境。全球营销者都需探索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复杂的数字环境下,数据隐私、个体追踪和第一方数据策略不断变化,传统分析框架难以适应。企业需寻找新框架,整合各类数据,确保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 同时,将战略模型与战术模型融合,开发能精准预测营销投资绩效、说服财务决策者的高级模型,是商业模型创新的重要方向。 (三)测量与沟通:营销的核心环节 在营销测量方面,企业需紧跟营销生态变化,挖掘新的指标与 KPI,以适应社媒营销、短剧营销等新兴营销形式。 将消费者旅程和体验融入营销分析,实现跨人群、跨媒体的精准测量与归因,是提升营销效果的关键。 寻找测量长期品牌价值的有效方法,以及合理管理海量数据、保障数据质量,也是营销测量的重要任务。 沟通在营销中至关重要。营销不应过度技术化,而应确保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理解营销分析的价值。企业需整合不同数据源的分析结果,形成统一的营销视图,避免信息孤岛。 同时,将市场指标与财务投资人有效关联,以清晰的方式传递企业价值,赢得投资人和董事会的支持。 三、MSI 报告对中国营销行业的启示 MSI 报告为中国营销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企业应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强化长期品牌价值塑造,制定科学的长期指标体系。 在数据和模型应用上,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提升数据融合与分析能力,构建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营销模型。 未来,中国营销行业应立足本土优势,借鉴国际经验,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探索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商业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营销行业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引领全球营销行业发展新潮流。 MSI 报告为中美营销行业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桥梁。中国营销者应深入研究报告内容,把握行业趋势,积极应对挑战,在全球营销舞台上展现中国实力,推动中国营销行业迈向新高度。 TAKEAWAY 1、MSI 报告聚焦营销从业者痛点,是全球营销行业的关键风向标,对中国营销行业意义重大。 2、中美在营销领域面临相似新兴问题,中国数字化优势为营销类媒体和企业出海竞争提供支撑。 3、AI 在中美营销领域应用广泛,中国应借此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行业变革。 4、人工智能重塑营销分析模式,企业需更新系统,融入 AI 并融合多源数据。 5、商业模型面临短效与长效指标平衡难题,中美企业均需探索平衡点,创新分析框架和模型。 6、营销测量要紧跟生态变化,挖掘新指标,整合消费者体验,管理好数据。 7、营销沟通需避免过度技术化,整合数据源结果,关联市场与财务指标。 8、中国企业应借 MSI 报告经验,强化长期品牌价值,优化数据和模型应用。 9、中国营销行业要立足本土、借鉴国际,结合科学与艺术创新营销模式。 10、中国营销者应深入研究 MSI 报告,把握趋势,提升中国营销行业国际竞争力 。 互动思考 1、中国企业在利用 AI 进行营销分析时,如何克服数据融合与管理的难题,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2、面对短效与长效指标的权衡难题,中国营销行业应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3、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营销行业如何借助自身优势,打破国际营销沟通壁垒,提升国际影响力?

39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日报:《经济学人》苹果折进去10年 中企打了胜仗 Netflix运用AI生成降低电影制作成本

媒介360

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GC蓬勃而出。前瞻钱瞻联合m360推出每日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小红书可以发语音评论了,官方:内测中暂时不支持主动开通 2、泡泡玛特创始人:「破圈」的过程有人质疑很正常 3、腾讯云内测AI编程工具 CodeBuddy IDE,不写一行代码完成产品开发 4、特斯拉餐厅开业 马斯克更是直呼这是「洛杉矶最酷的地方之一」 5、OpenAI:ChatGPT 平均每天要收到用户 25 亿条提示词 6、Netflix:运用 AI 生成降低电影制作成本 7、苹果 iOS 26 重启新闻和娱乐通知摘要:斜体展示、标注 AI 生成 8、亚马逊收购可穿戴AI公司Bee,转录技术或升级智能助手Alexa 9、《经济学人》感慨:苹果折进去10年,中企打了胜仗 10、苹果智能戒指专利获批:边缘配照明,配合触觉反馈革新交互体验 小红书可以发语音评论了 官方:内测中暂时不支持主动开通 近日,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反馈,小红书的评论区可以发语音了。还有网友回复道:仿佛听到了以后评论区吵架的盛况。不过很多网友的小红书 App 并没有此功能,即便更新也没有。 据小红书官方提示,该功能尚未全量开放,还在内测中,仅部分用户可见,暂时不支持主动开通。 不过,这不是小红书第一次涉足语音社交领域。2022 年时,小红书就曾内测过「语音现场」。用户可以看到预告中的房间,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前预约加入。 泡泡玛特创始人: 「破圈」的过程有人质疑很正常 日前,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题采访。采访中,王宁谈到了泡泡玛特近期的各种市场情况,并进行了相关回应。 对于近期泡泡玛特旗下 IP「LABUBU」(拉布布)的畅销与同时引发的争议,王宁直言「有过焦虑」。同时他也表示,在不断「破圈」的过程中,对新鲜事物,有人好奇、有人欣赏,也会有人质疑,这很正常。 而在看待「泡泡玛特太年轻,成长太快」这一局面时,王宁则认为「既年轻又不年轻」。王宁解释了成长迅速的原因:泡泡玛特是一个开放包容的 IP 平台,吸纳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及对这些 IP 进行体系化运营。王宁强调:文化产业的魅力在于,它要求较强的软实力,无法理性计算,也就是说,不是花钱就能再造出一个拉布布。 针对「LABUBU」被卖出成千上万元的高价这一市场舆论,王宁表示「需求是丰富的」。 其还透露,今年 9 月份之后,LABUBU 每个月销售可能近 1000 万只,「全世界范围内需求量太大了。」对此,王宁称泡泡玛特正在用各种方式,争取不要让它被恶意炒作。 腾讯云内测AI编程工具CodeBuddy IDE 不写一行代码完成产品开发 腾讯云宣布 CodeBuddy IDE 开启内测,这是首个实现「产品-设计-研发部署」全流程 AI 一体化的开发工作台。用户可以在官网申请内测。 CodeBuddy IDE 国际版整合了 Claude、GPT、Gemini 等顶尖 AI 模型,国内版支持腾讯混元、DeepSeek 等模型,主打「对话即编程」,用户「无需一行代码」,仅需用自然语言对话就能实现应用从产品构想、设计、开发部署的全流程,让非技术背景的从业者也能快速实现创意,大幅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此前,腾讯云就推出了 IDE 插件「代码助手 CodeBuddy」,主要面向使用 VSCode、JetBrains 等传统 IDE 的专业开发者,其开发智能体 Craft 支持生成多文件项目;「CodeBuddy IDE」则为独立 IDE 产品,在代码助手已有能力上进一步丰富,定位为产设研一体化的 AI 开发工作台。 特斯拉餐厅开业 马斯克更是直呼这是「洛杉矶最酷的地方之一」 日前,特斯拉餐厅正式开业,作为 CEO 的马斯克更是直呼这是「洛杉矶最酷的地方之一」。 据悉,特斯拉餐厅(Tesla Diner)位于美国圣莫尼卡大道上,7×24 小时全天候营业。从外表来看,特斯拉餐厅像一艘停在地球的太空船,拥有金属外墙、红色灯带、太空舱入口。在餐厅隔壁的超充站中,特斯拉配备了 80 个 V4 超充桩,还放置了两块 45 英尺的户外巨幕。 进餐厅之前,用户可以在特斯拉的中控屏或手机 App 上点单。该餐厅提供经典的美式快餐,包含汉堡、薯条、鸡翅等菜品。值得一提的是,菜品的包装盒采用了 Cybertruck 的形象进行设计。 另外,特斯拉餐厅中还拥有旗下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来做服务生。试营业当天,不少食客纷纷打卡帮忙打爆米花的 Optimus。有趣的是,Optimus 还会配合游客主动打卡拍照。 OpenAI:ChatGPT平均 每天要收到用户25亿条提示词 OpenAI 今日向美媒 Axios 透露,ChatGPT 平均每天要收到用户发送的 25 亿条提示词(Prompts),其中 3.3 亿条来自美国用户。 作为对比,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没有公开每日搜索数据,但 Axios 援引匿名消息源显示,谷歌每年接收约 5 万亿次查询,平均每日大约有 140 亿次搜索。 独立研究机构 NP Digital 的 SEO Neil Patel 估计,所有用户在谷歌的日均搜索次数大约是 137 亿次,而 SparkToro 和 Datos 则认为这一数字可能达到 164 亿次。 去年 12 月,OpenAI 的 CEO 萨姆・奥尔特曼曾表示,用户平均每天向 ChatGPT 发送超 10 亿条提示词。 Netflix:运用 AI 生成降低电影制作成本 据 The Verge 消息,Netflix CEO Ted Sarandos 日前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使用 AI 比使用传统的视觉特效工具更快,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据悉,Netflix 在旗下出品的科幻剧集《永航员》中,使用了 AI 生成式内容,并且也是 Netflix 首次在其出品的原创内容中使用生成式 AI。 Sarandos 表示,AI 生成的速度能比传统视觉特效工具快上 10 倍,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制作成本。Sarandos 强调,Netflix 仍然坚信,AI 代表着一种极佳的机会,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制作电影、电视剧,并且还能更便宜。 苹果 iOS 26 重启新闻和娱乐通知摘要: 斜体展示、标注 AI 生成 报道称苹果在 iOS 26 Beta 4 更新中,针对新闻和娱乐类应用,重新启用“智能通知摘要”功能。 IT之家援引博文报道,iPhone 用户在升级到 iOS 26 Beta 4 之后,会收到一个弹窗,询问是否在哪些类别中启用通知摘要。目前共有新闻和娱乐、通讯和社交、所有其它应用三个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选择启用通知摘要的应用类别。 苹果公司表示,iOS 26 Beta 4 重点改进了通知摘要,解决了之前可能因智能摘要功能导致的新闻标题混淆问题。针对新闻和娱乐类内容,所有摘要内容均采用斜体,并附有“由苹果智能摘要”的标注。 苹果计划在 iOS 26 的测试阶段继续测试和优化“苹果智能”摘要,并提供了用户直接报告通知摘要问题的选项。 亚马逊收购可穿戴AI公司Bee 转录技术或升级智能助手Alexa 亚马逊收购可穿戴AI初创公司Bee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家旧金山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德·卢尔德斯·佐洛通过LinkedIn平台宣布了交易进展,她在帖文中表示:"我们优秀的团队和社区最初孕育的梦想,如今将在亚马逊找到新的发展平台。" 成立于2022年的Bee(注册名Bluush Inc.)以开发先锋手环闻名,这款定价50美元的可穿戴设备具备实时记录与转录用户活动的能力,可自动生成待办事项清单并总结对话内容。根据PitchBook数据,该公司此前已完成约850万美元融资,此次收购的具体金额尚未对外披露。 亚马逊发言人亚历山德拉·米勒确认,所有Bee员工已收到加入亚马逊的邀请,但交易尚未完全闭环。她强调,Bee设备在设计上注重用户隐私保护,虽然默认状态下会持续转录用户交互内容,但配备了静音功能键,用户可自主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我们始终将客户隐私与安全置于首位,确保用户能轻松掌控使用体验,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Bee产品。"米勒在邮件声明中写道。 《经济学人》感慨: 苹果折进去10年,中企打了胜仗 美国苹果公司突然宣布,彻底放弃历时十年的自动驾驶汽车“泰坦计划”,部分项目员工转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项目。彼时还在研究造车的中国科技公司小米,其创始人雷军在微博惊呼:“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 就在一个月后,小米的首款智能电动汽车SU7正式推出。几乎是一年多以后,小米又成功推出了第二款新车YU7,这款5座SUV甚至创下了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份的惊人记录。 在英国《经济学人》看来,同样是手机制造商“跨行”造车,小米在苹果的“折戟之地”取得了胜利。并且在攻克汽车制造领域后,这家中国企业正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 报道细数道,未来几年,小米计划将海外门店从去年的几百家扩张至1万家,用于展示旗下的时尚新车和消费电子产品。与此同时,它还计划继续拓展新业务领域,比如人形机器人CyberOne、自研芯片“玄戒O1”等,布局之广“令人眼花缭乱(vertiginous)。” 《经济学人》这篇发布于当地时间21日的文章回顾称,过去几年,小米的崛起势头迅猛,令人惊讶。 《经济学人》评价道,尽管与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领头羊”相比,月销约2万辆车的小米仍然只是汽车行业的“新手玩家”,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这无疑是一项亮眼的成就”。 文章分析小米的成功经验时指出,根据内部人士透露的消息,创始人雷军亲自执掌造车项目,并推动公司运营模式深度变革,这与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库克的做法截然不同。 苹果智能戒指专利获批: 边缘配照明,配合触觉反馈革新交互体验 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发布博文,报道称苹果公司获批一项新专利,表明苹果正探索如何让智能戒指显示通知。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专利名为《带有边缘照明器的电子设备》,含 1.4 万字,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边缘设备,在智能戒指等设备上实现通知。 苹果在专利中,描述佩戴在手腕、手臂、手指、颈部、腰部、脚踝或其他适合的身体部位上的可穿戴设备,在设备边缘配备由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发光设备形成的一维像素阵列,从而为设备的边缘区域提供照明。 根据设计草图,苹果计划在智能戒指等可穿戴设备边缘,配备灯光照明,在不分散用户当前任务注意力的情况下,提供低分辨率视觉输出,向用户传达某些信息。 苹果提出,设备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反应。专利表示,设备在佩戴时可以提供“触觉和视觉输出”,而在不佩戴时则仅提供视觉输出。

12分钟
99+
3个月前

媒介360&前瞻钱瞻:媒介能力至关重要!为什么要成为Media360er

媒介360

前瞻钱瞻: 媒介能力是未来 企业、商业、营销、社会及个人的全新生存力 创作者与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内容创作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表达,它已经与商业战略深度融合,成为品牌建设和市场扩展的核心力量。无论是创作者个人,还是传统企业转型,掌握全方位的媒介能力,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成为 Media360er 代表的不仅仅是拥有内容创作能力,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多个领域的复合型能力,涵盖了内容创作、社交媒体运营、品牌建设、数据分析、社群管理、商业化转化等多个关键环节。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内容泛滥的时代,具备这些能力的创作者和企业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并实现持续的成长和创新。 I. 我们都正在成为自己的「电视台」 未来已不再是大型广播电台时代的「单向发声」,而是每一个人都携带着摄像头、麦克风、推流按钮与创意编辑台。当 5G、AI、大模型、云渲染、AIGC 视频协作彻底普及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注定成为自己的中央电视台,也就是——人人媒介。 正如未来学家 Alvin Toffler 曾预言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将融为一体成为 prosumer」,今天我们已在抖音、小红书、Instagram、YouTube 上完成了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创造媒介、操控注意力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这不只是「内容创作」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经营自身注意力资产、影响力资本、以及深层信任网络的全球竞赛。 III. 成为 Media360er:一种全新的媒介能力形态 什么是 Media360er? Media360er 是媒介复兴时代的人才标志。它不仅意味着掌握媒体工具,更代表着: * 能从商业、技术、文化、社会四维度看待信息流动。 * 能将注意力、内容、信任、社群、数据、共创等元素整合为自我增长的飞轮。 * 是未来企业必备的「360°π型」复合人才。 从个人职业到组织战略,都需要这种全新的媒介能力。 一、内容创作与表达力(12 项) 1. 全媒体内容创作能力 能够在视频、图文、音频等多种媒介上创作内容,并根据平台需求优化。 2. 短视频制作能力 制作简洁有吸引力的短视频,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 3. 长视频制作能力 创作深入、有价值的长视频,增强观众的忠诚度和品牌影响力。 4. 创意写作能力 通过创意写作吸引观众,保持内容新鲜感和市场吸引力。 5. 剧本写作能力 为视频、播客等创作引人入胜的剧本,提升内容的深度与吸引力。 6. 情感化内容创作能力 通过情感化表达打动观众,增强品牌与受众的情感连接。 7. 音频创作与播客主持能力 制作并主持吸引听众的播客,建立品牌的音频资产。 8. 视觉设计与图像创作能力 设计引人注目的视觉元素,提高内容的吸引力。 9. 视频编辑与后期制作能力 掌握高效的视频剪辑技能,提升内容质量。 10. 直播内容策划与创作能力 * 策划并创作具有互动性、娱乐性和信息性强的直播内容,吸引观众。 1. 品牌故事构建能力 * 设计并传递感人的品牌故事,增强品牌与受众的情感联系。 1. 内容多样化能力 * 创作不同类型的内容,满足多元化的受众需求。 二、社交媒体与多平台运营(10 项) 1. 平台策略设计与优化能力 根据各大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特点,制定并优化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 2. 社交媒体内容发布与时机把控能力 在合适的时机发布内容,确保最大化的曝光度和观众参与度。 3. 多平台内容同步运营能力 同时管理并优化多个平台上的内容发布,确保品牌的一致性和覆盖面。 4. 社交广告与营销能力 制定并执行社交平台广告策略,推动品牌曝光,增加用户转化。 5. 用户行为分析与精准定位能力 分析用户行为和兴趣,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提升内容创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6. 社交媒体引流与粉丝增长能力 利用社交平台引流并快速增长粉丝,增强品牌的线上影响力。 7. 平台算法与推广策略能力 深入理解平台算法,通过数据优化内容展示和提高互动性。 8.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能力 利用社交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评估内容效果,优化传播策略和创作方向。 9. 社交平台广告投放与优化能力 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并根据数据反馈调整广告策略,提升广告效果。 10. 社交媒体管理工具使用能力 * 使用平台管理工具(如 Buffer、Sprout Social)进行内容发布和分析。 三、社群管理与用户互动(6 项) 1. 社群建设与管理能力 创建并管理品牌社群,保持社群活跃度和忠诚度。 2. 粉丝互动与关系管理能力 与粉丝进行持续互动,提升粉丝的忠诚度和参与感。 3. 用户生成内容(UGC)管理能力 激励并管理用户创造内容,增强品牌曝光度,并通过UGC增加社群互动。 4. 社群文化塑造与引导能力 塑造积极向上的社群文化,增强社群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5. 社群运营与增长能力 通过有效的活动策划和互动设计推动社群的增长和活跃度。 6. 品牌粉丝维护能力 通过专属活动和内容策划增强粉丝对品牌的依赖感和忠诚度。 四、品牌战略与商业化(12 项) 1. 品牌定位与策划能力 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设计符合品牌价值的内容与传播策略。 2. 内容资产化能力 将创作内容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资产,并进行商业化。 3. 内容变现能力 通过广告、赞助、订阅等方式将内容转化为收入。 4. 赞助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力 与品牌或赞助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内容变现。 5. 产品化内容能力 将创作内容与产品或服务结合,推出衍生商品或服务,增加商业收入。 6. 跨平台收入实现能力 在多个平台实现内容的盈利,如在抖音、微博、B站等不同平台上创作并盈利。 7. 内容付费与会员制管理能力 通过付费内容或会员制获取稳定的收入来源,并设计符合品牌的收费模式。 8. 品牌扩展与合作能力 拓展品牌的影响力,与其他创作者或品牌合作,实现共赢。 9. 跨行业内容创新能力 将多个行业的创新元素融合进内容创作中,提升品牌竞争力。 10. 直播电商转化能力 * 在直播过程中通过推销产品、推荐商品等手段进行电商转化,提升销售。 1. 直播营销与产品推广能力 * 通过直播推销产品,结合互动环节提高销售转化率。 1. 电商转化能力 * 在直播过程中进行电商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提升品牌销量和用户购买意图。 五、数据分析与优化(6 项) 1. 数据分析与洞察能力 使用分析工具分析内容表现,优化策略。 2. 社交媒体数据优化能力 通过社交媒体分析工具理解观众行为,并优化内容创作。 3. A/B 测试能力 进行A/B测试,优化创作内容的效果。 4. 受众细分与定位能力 根据数据分析对受众进行细分,精准定位内容。 5. 内容效果评估能力 评估内容的效果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调整。 6. 趋势分析与预测能力 分析市场和内容趋势,预测创作方向和观众需求。 六、创意与技术创新(7 项) 1. 创意发想能力 持续产生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创意,推动内容创新。 2. 跨界创新能力 将不同领域的创意融合进内容创作,推动品牌多元化。 3. 创+创新力 结合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的创新,推动内容创作和品牌发展。 4. 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适应市场变化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调整创作策略。 5. 设计思维能力 运用设计思维解决创作中的问题,推动创新和突破。 6. 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运用最新技术(如AI、VR)创新内容创作形式,提升用户体验。 7. 自动化工具使用能力 使用自动化工具(如 Zapier、Hootsuite)优化工作流程。 七、直播与电商运营(8 项) 1. 直播制作与互动能力 通过直播平台与受众实时互动,提升品牌参与度。 2. 直播平台操作与优化能力 熟练掌握直播平台的操作,优化直播的技术质量和用户体验。 3. 直播营销与产品推广能力 通过直播推销产品,结合互动环节提高销售转化率。 4. 直播数据分析与优化能力 根据直播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如观众互动、转化率)优化直播策略。 5. 电商转化能力 在直播过程中进行电商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提升品牌销量和用户购买意图。 6. 直播内容策划与创作能力 策划并创作具有互动性、娱乐性和信息性强的直播内容,吸引观众。 7. 直播电商运营策略能力 制定直播电商的整体运营策略,包括选品、定价、促销等。 8. 私域流量转化能力 通过直播引导用户进入私域流量池(如微信群、会员体系),实现长期变现。 八、领导力与战略思维(8 项) 1. 团队管理与领导能力 领导创作团队,推动团队协作与目标达成。 2. 跨部门协作能力 与市场、设计、技术等团队协作,推动创作与品牌战略执行。 3. 项目管理能力 有效管理多个创作项目,确保按时交付且质量合格。 4. 人才招募与培养能力 招募创作人才并培养其发展,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5. 团队激励与文化建设能力 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团队工作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创作文化。 6. 商业表达力 通过内容创作将商业信息与品牌价值清晰、有力地传达给受众。 7. 战略思维能力 从全局角度思考内容创作和品牌发展,制定长期战略。 8. 商业洞察力 识别商业机会,将创作内容转化为市场价值。 从现在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 Media360er 媒介能力是未来创作者必备的核心竞争力,而训练媒介肌肉则是提升这一能力的关键。通过持续的创作练习、数据驱动优化、社群互动和品牌建设,你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媒介能力,最终成为一个跨平台、多维度的内容创作者和品牌运营者。开始从现在起,系统化训练媒介肌肉,成为Media360er,并在未来的数字媒体世界中获得成功。询问 ChatGPT 因为,未来已经不再是等待被报道,而是由你我一同播报。

22分钟
99+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