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8 稀缺:你的“带宽”还够吗?

SMXL尺寸无限

本期我们阅读一本揭露贫穷的书——《稀缺》,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ENDHIL MULLAINATHAN)和著名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 (ELDAR SHAFIR),他们都曾获得《外交政策》杂志“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 稀缺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科学”。这门科学旨在揭示稀缺的心理学基础,并利用这一知识去解释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方式。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本书从三个部分来阐释稀缺本质,导致稀缺的元素,以及解决之道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人们从稀缺中也能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但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明显不够用,流体智力随之下降,还会减弱我们的控制力。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箱和金钱箱,资源的稀缺和富足,会改变我们装箱的方式。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宇闲可以将我们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杂耍,就是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成突如其来的事件进行处理的根源。杂耍时,你从“管子”视野中只能看到即将落入手中的球,而会忽视抛在空中尚未落下的其他几个球。 -医疗界的诸多领域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研究者对父母如何养育子女有各种各样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始终如一。若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需要大脑的自由。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包含社会福利制度中进行模块化设计,领取救济制造出范围更小、更加频繁的限制,提供为解决紧急需要而快速借出并偿还的小额现金等。 -在医疗中心,日常道路中,余闲用以吸收小型突发事件。 -组织中应该拥有一位干将,确保余闲的存在,并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 -亨利·福特的时间管理智慧: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8个小时,将每周的工作天数从6天减少到5天,既能增加工人的总产出,又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缩短工作时长能带来更多产出。 -犹太人的安息日,是应对稀缺权衡的一种独具智慧的干预手段。 📖最后的结语落在: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希望我们的读者和听众能够有所收获,减少“稀缺” 🎵BGM:the sound of silence;money loves me

49分钟
93
1天前

Vol.70 一个女人的故事:她是她自己

SMXL尺寸无限

本期我们三人共读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的故事》。除了SM和XL,特邀电竞行业古灵精怪的美满,边读边思。 安妮·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是当代法国文坛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独创了居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社会自传体裁,被称为“私小说”。她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为代表的自传小说,另一类是以《一个女孩的记忆》和《单传的激情》为代表的小说。获得诺奖后,她的《悠悠岁月》为国内读者所熟知。 “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简洁清淡的语言已成为安妮·埃尔诺小说的美学特色。 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追忆者通过“现在”这个维度去透视“过去”,女主人公“我”反思过去,获得了自我疗伤的机会。安妮·埃尔诺的我、她、他和我们找到了各自的对应,观照自己所处的关系。 一个女人的故事以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以加缪式的开头进入,作者为母亲操办后事,通过书写母亲“在她身上寻找一个真理”。母亲的青年时代概括为:努力避免命运带给她的不幸,父亲的故事与母亲大致相同,他们在1928年结婚。 第二部分跨越母亲的中年时期,作者经历了青少年叛逆期,由“想成为她”到“她不再是我的榜样”——“在某些时刻,她把在她面前的女儿看作是一名阶级敌人。” 第三部分母亲已老,作者与出身于高等教育家庭的丈夫结了婚,试图与母亲一起生活,又因不适应搬到适合老年人住的单间公寓,成为她最后的居所。 她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我希望这个时刻永远不要到来。然而,我知道,我必须通过写作将她现在所成为的痴呆女人与曾经那个坚强的、闪亮耀眼的女人结合起来,否则我无法活下去。” 母亲逝去——“我失去了与我所来自的世界的最后一根纽带”。 你我可能都会面对这一考验,书写当然有用,原本普通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可以被聆听,被观看,被反思,被铭记。 借嘉宾美好的花名,祝大家拥有完整的故事,即是美满的人生🌺 🎵BGM: Que Sera, Sera, Doris Day; La vaguelette ,尚雯婕 📖🎬参考书目及影视作品: 《你好,忧郁》(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局外人》(法)加缪; 《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芭比》;《苦尽柑来遇见你》;《我的天才女友》;《秋日何时来》

66分钟
62
3天前

Vol.69 撒旦探戈:魔鬼的舞步

SMXL尺寸无限

本期节目围绕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经典作品《撒旦探戈》展开。我们结合其由著名导演贝拉·塔尔改编的同名黑白电影(长达7个半小时),深入探讨了这部被誉为“现代启示录”的杰作。 小说通过“前进六章,后退六章”的环形结构,模仿探戈舞步,隐喻人类文明的困境与历史的螺旋:在一个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的村庄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等待着一个救世主,最终却发现那是魔鬼的舞步。 《撒旦探戈》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多棱镜。无论你是通过文字还是影像接近它,都将是一场关于绝望、信仰与人类境况的深刻体验。 意象之网:“蜘蛛网”是如何作为一个核心隐喻,笼罩全书,象征无处不在的操控、命运的纠缠与希望的窒息? 人物群像:作品中的四类人——愚昧的村民、高明的骗子、被献祭的孩童、观察记录的医生——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人类悲剧图景? 哲学思辨:拉斯洛自己说这部作品是“关于没有信仰的悲喜剧”。我们如何在极致的黑暗中,理解他所言“艺术的重生力量”? 时间码 00:19 节目开场与作家介绍 01:44 作品的核心结构与隐喻:“蜘蛛网”与“探戈” 06:55 拉斯洛的创作背景与中国渊源 12:48 故事核心:一个破败村庄与“救世主”骗局 17:21 悲剧的中心:小女孩艾什蒂之死的深度解析 29:56 “上帝视角”与记录者:医生角色的象征意义 36:51 酒馆中的“蜘蛛事件”与集体绝望 44:11 骗子伊里米亚什的传销式演讲与村民的盲从 56:25 体制内的荒诞:“润稿员”与无意义工作 58:00 循环的终结:钟声的真相与医生的封闭 提及作品与人物 * 书籍:《撒旦探戈》、《抵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 * 电影:《撒旦探戈》(贝拉·塔尔导演)、《都灵之马》 * 人物:作家卡夫卡、导演贝拉·塔尔、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译者余泽民 BGM:开头Oblivion-Astor Piazzolla,结尾Libertango-Astor Piazzolla 收听渠道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欢迎互动 | 在各大平台留言,告诉我们你的阅读/观影感受。 温馨提示 | 本期录制存在轻微环境底噪,敬请谅解。祝大家秋日安康,开卷有益。

66分钟
63
1周前

Vol.54 怪诞故事集:让茶壶开口说话

SMXL尺寸无限

本期我们阅读奥尔加·托卡尔邱克(Olga Tokarczuk)的《怪诞故事集》。 托卡尔邱克1962年出生于波兰,在波兰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1996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一经出版大获成功,被誉为“波兰当今神秘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2004年发表《最后的故事》,由此短篇小说成为其偏爱的创作形式;2018年,作家凭借《云游》获得布克国际奖,并在同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他极具盛名和畅销的作品包含《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雅各布之书》等。 《怪诞故事集》是她最新的小说集,融合了民间传说、童话、科幻、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历史与人的生活。 她师从荣格,作品中处处体现其心理学的学科背景。托卡尔邱克认为神话故事从未发生,但神话思维一直存在于人间。她的小说在讲述日常故事时,带有强烈溢出日常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 -《旅客》直击内心,“外部世界其实是安全的”。 -《心脏》讲述欧洲人在亚洲的奇遇,浅谈佛学。 -《绿孩子》或许是作者内心的乌托邦,自然、森林才是主宰,现代文明与乡村环境之间如何共存,是我们该反思的。 -《罐头》展现两代人之间关系,儿子被过世母亲留下的“魔菇”罐头毒死,是否也是某种救赎和解脱? -《变形中心》的科幻色彩更为强烈,或许有一天,跨物种的变形手术将成为可能。姐姐选择成为一批狼,是一种宇宙的交响——散落的元素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 -《接缝》探讨旧日的时光不再,如何面对“美丽新世界”。 诺奖受奖演讲中,托卡尔邱克提到和妈妈的一次对话,思念是由于失去。 我们如何讲述世界,有着巨大的意义,而我们又缺乏讲述世界的崭新方式。安徒生童话中,只因壶把坏掉就被扔掉的茶壶其实也有生命。 “是温柔,让那个茶壶开口说话。” 谢谢托卡尔邱克温柔地讲述着并不温柔的怪诞故事。让我们温柔以待这个春天🍃 🎵BGM:派拉德室内乐团&维瓦尔第&拜耶尔-维瓦尔第:四季 春(E大调第一协奏曲)

50分钟
99+
7个月前

Vol 53.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你想过在图书馆里工作吗?

SMXL尺寸无限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占据豆瓣2024年度中国文学(非小说)头牌,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书名非常“大”,作者要从什么角度切入呢? 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作者杨素秋本是一名文学教师,因为偶尔的机会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 “挂职之前,我以为文旅工作比较风雅,书香墨韵美景如画。其实不然,上要编书目,下要打老鼠。”经历了图书馆筹划建设、落成、选书到开幕的过程,她有一些幕后故事要分享。 因为有了百万费用选书的权利,自然有书商嗅到可钻空子的气息。书里官场现形记的部分是意料之中,在图书馆中遇到一些可爱的人也是这本书的亮点:临碑帖的奶奶,来图书馆做志愿者家里不差钱的志愿爷叔,阅读树枝的王焓老师每招收一位学生,都会和学生共同选一棵代表自己的植物:铁树、栀子花、绣球、吊兰……《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里中在海拔3700多米的甘孜草原,凭一己之力建为孩子们图书馆的95后僧人久美,也成为了杨素秋的朋友,她给孩子们寄去了当地最为稀缺的绘本。 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呢?在图书馆里是去自习,还是会选择什么样的书阅读? 有什么美好的故事吗?欢迎来和我们说说~ 🎵 开头 Clouds - Luke Faulkner,结尾 Best Part, H.E.R

56分钟
99+
8个月前

Vol.52 盐镇:女娃娃们都请好好爱自己

SMXL尺寸无限

间隔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在情人节的第二天,我们一起读一本有点苦的《盐镇》,盐不是咸的吗,何来之苦,读了你就知道。 在中国、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这里的女性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没有人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 与此同时,婚姻和贫困成为套在女性脖子上的双重绞索。 作者易小荷,曾经她是著名的“篮球第一女记者,早在2010年的某次高空飞行翻阅杂志得知这个古镇。随后在当地陆续住了一年,采访了近一百位当地居民,古镇的辖区总人口约为四万,女性占到其中一半。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北京、上海高谈阔论女性权利的时候,她们仍旧重复经历着古老时代的轮回。 她想要从她们的角度打量世界,最后,不断“打捞”女性的幸存者。 书中搜集了十二个女人的生命故事,无一不让人动容。 陈婆婆一生足够漫长,为了生存下去曾开了一家“猫儿店”,2019年,被“扫黄打非”抓了,判了个“组织卖淫嫖娼”的罪名,因为年龄太大,两年刑期监外执行。从此以后她忌讳谈论这个话题,唯一担心的是影响后代的发展。 王冠花不知不觉变成了“王大孃”,悲苦的命运始于看到黑娃弹棉花时的情窦初开。她一直被打,成为家常便饭。“王冠花六十几年的人生就如残破棉絮,被弹起,也被掸落。” 即便如此,王大孃不会选择离婚,“帮她把两个娃儿盘大,哪里有好的,都差不多。” 成为她抵御命运重击的人生哲学。 在这里已婚的254,862名女性当中,像王大孃这样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从未认真考虑过离婚这种选择。在过去的千年间,她们的母亲、她们的祖母都不曾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未来的时代,她们的女儿,还有女儿的女儿,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会无比艰难。这里是仙市,它的词典里没有“离婚”这个词。 童慧和李红梅是一对同性恋人,为数不多敢于直面压力和世俗之见的女性。 因为闲言碎语几乎就是镇上的日常体系。每个人都在评判别人,每个人也都在被评判,如同费孝通所说的“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而整个古镇就是这个人的全部圈子,足以拥有对这个人生杀大权一般的影响。 而当李红梅开始模仿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种抗争又变得反讽可笑。 书里还提到梁晓清、黄茜等女性,生来好像就被写好了命运,她们想要的生活或许有一天会来到。 感谢你的收听。 我们想要祝全天下的女性爱自己、保护好自己,学会爱、好好爱。 提到的电影🎬:《出走的决心》、《还有明天》 片首尾音乐🎵:《情书》-梁静茹;<Stronger>- Kelly Clarkson

45分钟
99+
8个月前

Vol 51. 小花旦:社区也江湖

SMXL尺寸无限

我们背负自己的过去,也踏着上一代人的影子朝前。 王占黑目前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小区里,91年出生的她偏偏喜欢写社区里老一辈人“讲不来普通话硬讲的笨拙和可爱”,鳝丝面、海宝、大润发的免费班车、撑着竹竿晾出去的内衣、绿皮火车…… 《小花旦》是作家王占黑继《空响炮》和《街道江湖》之后的第三本小说集,收录近三年来创作的六部中短篇作品。 同名篇目《小花旦》以少女“我”的口吻讲述剃头师傅“小花旦”(阮巧星)从自己的故乡不断漂流至遥远南方的故事。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进入了小花旦的生活,也让王占黑回忆起这只时代胎记,她甚至在豆瓣发起了寻找海宝活动“全球寻找海宝大赛”: 墙画,灯柱,电梯口,环卫车,小店的玻璃板,公共厕所的纸盒上。也在生活中的实体/虚拟物件里发现它:唱片,雨伞,学术讲座,网友头像,停更十年的网站flash,一闪而过的VJ画面…… 当展示盛会过去,这个蓝色吉祥物是否依旧在日常里发光? 《去大润发》讲述情绪暴走的小学女教师与一个车站偶遇的黑T男子,坐上去大润发的免费班车,在超市里闲逛的故事;大润发的结尾,两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在夜里十点用仅有的一点现金从大润发里买来吃的和玩具,结尾甚妙: “我说,你知道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的是什么吗?他摇头。我从包里拿出一袋吐司,一副牌,一盒飞行棋,说,Let's have a picnic。“ 在《清水落大雨》里,李清水从家里冲出来,坐上城际巴士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在《痴子》里,三个残疾人一起走过报亭、桥洞、网红餐厅、拆迁地;在《潮间带》里,“我”从城市到了镇上,重逢故人…… 小花旦阮巧星、大黑鱼阿三、嗡鼻头、瘸脚阿兴、永远的老王,社区就是王占黑的小宇宙。 这些人好比从旧地界脱轨的卫星,出逃,与陌生人短暂交心,最终各自回家。 🎵 A Winter Story,《情书》;My way , Chara。

60分钟
80
9个月前

Vol.50 企鹅的忧郁:别为了每下愈况而喝,我们见过好日子

SMXL尺寸无限

录制本期的当天,正巧是平安夜。小星在南京,小马在上海,淡淡聊着今年的起起落落,以及那只忧郁的小企鹅。 1996年,乌克兰作家安德烈库尔科夫创作了一部黑色幽默小说——《企鹅的忧郁》,这部小说是作者听到一个苏联政治笑话而写出的。 故事发生在基辅,乌克兰首都,因为动物园养不起动物了,民众可以认养饥肠辘辘的动物。一个叫维克托的年轻人,有着人类的寂寞,把一只叫米沙的国王企鹅从动物园带回了家。于是这一人一鸟,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维克托以替报社写讣闻为生,而且十分擅长,比如以声音为线索为歌剧演员尤利娅·帕尔霍缅科做注脚。却无意间成为“计划死亡”的一环,直至自己成为被书写的对象。 “维克托·佐洛塔廖夫的私人生活也是虚构多于真实,只有一只企鹅是他唯一的真爱。他非常喜欢那只企鹅,当它罹患重病,他甚至不惜移植人类儿童的心脏。而且那家伙为何没提到尼娜和索尼娅?为什么只提到米沙?一定有人比他还认识他自己···“ 维克托的生活中包含友情——来自于帮他照看米沙的民兵谢尔盖,他们会一起带上企鹅和索尼娅(被托付送到维克托身边的小女孩)去湖边、郊区,共度新年之夜。而是否包含爱情呢?“这当中没有爱情。爱不是重点,反正日久生情。” 不乏自我说服的成分 “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妻子、小孩和企鹅宠物)都有了。尽管这样的组合显然是硬凑的,维克托还是选择闭上眼睛不去看它,以便维持那份舒适感,以及暂时的快乐。可是谁知道呢?也许他此刻的快乐丝毫不比早晨的清醒思绪更虚幻。但话说回来,白天的思绪到了晚上会变成什么?夜晚快乐、白天清醒,如此反复不断,似乎证明了他既快乐又清醒。因此一切都好,人生值得继续活下去。” 企鹅不适合温暖的人类居住地,因而忧郁。维克托想要把他送回南极。然而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要搭乘飞机的竟然是他本人。 “我就是企鹅。”维克托冷冷地说。 全书在冷寂反讽的氛围中展开又结束,充满反讽和隐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不信任。但是,“让我们别为了每下愈况而喝,我们见过好日子。” 一年轮转,好的坏的,经历过的我们变得和以往不一样。让我们,谢谢自己,不要忧郁,好好吃饭,多晒太阳,庆祝十二月。 谢谢听友与我们相伴的岁月。2025,继续不“听”不散啦👂 🎵BGM:开头- 普契尼《蝴蝶夫人》选段;结尾-December, Kay Starr

57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49 来自香海的女人:说给懂的人听

SMXL尺寸无限

几年前棉棉说:我要把你写进小说里。我:哈哈。 如今她在加德满都,我们在上海,她的新书《来自香海的女人》 刚刚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窗外漫天喜马拉雅的鸟群:老鹰乌鸦和其他,为我们的黑色幽默展开聊天背景。 棉棉,摄影:Simon Schwyzer 在书中,棉棉试图建立一个天真的多重时空: 女孩和女孩的男闺蜜,都在谈论爱情。女孩的男友通常都在表演失踪,像那些有隐疾的二手车。 本书主要有三个平行结构——本世纪初各种Party(趴体)流水账中的上海,虚拟黑色电影故事中的上海,大流行期间被困在欧洲时回忆中的自90年代开始的上海,这些不同版本的上海平行向前旋绕,直到命运将“来自香海的女人”引向一个类似电影《卡萨布兰卡》般的南亚地点…… 书名的英文名The Lady From Shanghai是一部1947年的黑色电影,由奥森·威尔斯导演,主演者包括奥森·威尔斯自己与他当时已离婚了的第二任妻子丽塔·海华丝,这部电影改编自薛伍德·金(Sherwood King)1938年的小说《如果我在醒来前死去》,在这部美国黑色电影中,“上海”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存在的。 关于香海的黑色电影中有一首歌叫《如果我在醒来前死去》。今天看完了棉棉的新书,让人想起上海还没那么抽象的岁月。随机掉落的钝情书是我的小年糕。朋友雅文给这本书画过封面,后来还是用了我的照片,但雅文也为此书贡献了这首歌的歌词。另外我和雅文在12月同时在Hishorts短片展做动画单元的初审。交织在一起的非虚构叙事真是奇妙。 棉棉说,她说很容易在上海的某角落发现各种时间的重叠,30年代60年代的洛杉矶,80年代的伦敦,时装、音乐和人在同一个平面里各自存在。 在书里我常常看到熟人的名字,那是上海还可以颠的俱乐部时代,我周末经常赖在复兴西路的棉花俱乐部,但她写到:“LX曾经把上海的雨形容成有些人找不到前任。"我自己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也无所谓,虚构与非虚构,存在和不存在是同时存在的。 每本书里会附赠21封情书里的某一张。我抽到的是我自己写的。那时候年糕还在地球上。 不好玩是全球性的。有音乐就跳舞。没有就睡觉。 等风来。 BGM 🎵开头 Young and Beautiful, Lana Del Ray,结尾:Miss Shanghai Close Up feat. Di Johnston+ Shanghai Express [Instrumental],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86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48 鱼不存在:另一个世界确实存在

SMXL尺寸无限

本期我们邀请返场嘉宾2V,共读一本小众但值得反复回味咀嚼的书《鱼不存在》🐟(Why fish don't exist), 作者露露·米勒(Lulu Miller). 中文译本的导语是:关于失去、爱与生命的隐藏秩序。 从一句“很多人的存在并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聊天开启,引出2V的推荐,相信在日后这本书会被我们反复想起、提及和思索。 本书分为十三个章节和尾声,自作者儿时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到对父亲关于个体渺小、并无意义说法的质疑,投入身心对于大卫·斯塔尔·乔丹的生平研究试图获得启示,再到抽丝剥茧发现人的复杂和多面,在此过程中悟到的“摧毁秩序,打破界限”,很多主观臆断是人为加筑在自然之上的,而事实上——鱼不存在。 大卫·斯塔尔·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儿时就关注隐秘角落里微不足道的事物”,开始收藏,直至遇到理性启蒙导师阿加西,开启了他神圣的鱼类捕捞事业。 “在他看来,自己依然在这一过程中勾勒出等级阶梯的形状,进而揭示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秩序——仔细研究被解剖的鱼类时,大卫认为自己依然在揭晓真正的创世故事,即生命需要经历怎样的试炼才能成为人类。“ 大卫带回的鱼类标本越多,宇宙的回击就越猛烈。他经历了火灾、地震,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而他以乐观之盾进行抵抗,在积极错觉的指引下不断前进。 他的坚毅背面是道德上的瑕疵,比如隐藏助手的婚外情,比如除掉对他不利的斯坦福夫人。而最极端的是,推行优生学,对“不合格者”肆无忌惮地强制绝育。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几乎每一章都在赞颂变异的力量。拥有多样基因库的物种更健康强壮,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则赋予后代更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环境变化后,我们不知道哪些特质会变得有用。达尔文想尽办法警告人类不要干预这一过程。在他看来,人类容易被表象蒙蔽,无法理解基因的复杂性,而这便是最大的隐患。 达尔文费尽心力希望读者明白的一点:世上没有阶梯。 “对某些人来说,蒲公英不过是株野草,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蒲公英却有着更为重要的含义。它是药商的药材,可以清肝明目,滋润皮肤。它是画家的颜料,是嬉皮士的王冠,是小孩的愿望。它是蝴蝶的养料,是蜜蜂的交配床,是蚂蚁巨大嗅觉地图上的一个站点。” 这是世人该时常谨记的蒲公英原则。 在本书接近尾声的部分,作者赫然发现——鱼不存在。这个事实让她惊愕并不断求证。姐姐却泰然处之,并说道,“长大这件事,”她对我说,“就是学着不再轻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要用一生的努力去摧毁这种秩序,不断拉拽它,努力解开它,把困在下面的生物解救出来。我们要持续质疑这种共识,尤其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共识。我们要时刻牢记,每个统治者背后另有统治者,一种类别顶多是个代称,最糟的时候则会变成锁链。 本书的最后有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思考久一会吧,不知在哪一刻,你会发现:生命何等壮丽恢弘! 回到迈克尔·桑德尔的优绩主义,他希望每位公民思考:不同阶层的人是否可以谋求一种公共利益?我们对彼此的责任是什么?他带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价值与尊严,重新反思成功的意义。同时,他提醒我们保持谦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积极讨论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的举措,走向一种少些怨恨、多些包容的公共生活。 或许这就是“既得利益者”们该反思和共勉的。书里有不少值得咀嚼回味之处,谢谢这本书! PS:本次录制小马同学出现了录制事故,后期奋力弥补拼凑勉为其难地形成,如有不畅之处还请听众们理解包容! 🎵BGM:开头-钢琴演奏《但愿人长久》;结尾- 《我们这里还有鱼》吉他版伴奏

83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 47.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在山里撒点儿野

SMXL尺寸无限

罗素:须知参差多态,方为幸福本源。 最近讨论到,有没有人是没有故乡的?比如:混血儿、候鸟型全球工作的人、四海为家的人,他们的根性在哪里?如今村民对土地的依恋有多少?城市人对土地母亲的归属感又在何方? 推荐我们看本书的嘉宾Ivy Yang,是CSC Communis联合创始人,擅长品牌策略、传播和艺术管理。曾供职奥美、JWT等国际4A,同时她也是LX参与这次“山野共织”艺术项目的推手。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作者熊培云出生于江西农村,本书缘起他回江西老家过年,写了一篇田野调查的“浮光掠影”式的报道,讲述当地农民几十年来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变迁。以他的故乡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农村的建设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 我们都生活在当下的时代里,需要拥有选择的自由,无论是都市人还是乡村原住民或返乡新青年,毕竟,如作者所说,“没有自由选择的话,天堂也是地狱。” 山野共织的项目里,我们探讨摩登松庄里有什么:正在建设的织美术馆,上房揭瓦的小猫咪,两家咖啡馆、创意工作室,定期的演出和工作坊,逐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驻扎,至于能生根扎根到多深,这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的故事。 BGM🎵 开头:《下午三点》 陈绮贞 ,结尾:莫文蔚《慢慢喜欢你》

66分钟
7k+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