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大喊躺平的这两年,一场大辞职运动却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这一概念由德克萨斯A&M大学梅斯商学院的Anthony Klotz教授在2021年5月提出,指的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大批美国人主动申请离职的社会现象。 疫情暴发影响经济下行,社会风险骤增,为何大批美国人在这个时间点自愿离职待业?是因为工作倦怠,还是以辞职表达某种不满?离职后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 进而带来的反思是,我们为何对工作感到倦怠?我们又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工作? 本期二维吾码主播Brick与王健飞分享了他们的见解。Brick曾于2020年出版《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近期他的新书《单数社会》也已上架。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Brick - 二维吾码主播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2:59 什么是大辞职? 08:32 美国国家叙事的建构 11:12 《精英的傲慢》 14:25 哪些群体选择辞职? 20:10 工作与人生的意义 27:57 美国和中国的躺平 29:49 地理套利 34:11 散户投资与大辞职 43:38 人类历史上的工作 45:35 对于躺平的态度 01:00:45 一边喊躺平一边卷? 01:05:08 教育的异化 丨Show notes丨 优绩主义:简单来说,优绩主义认为努力就能成功,成功全凭个人努力。优绩主义对“成功”的理解单一,过度强调文凭在取得成功中的重要性,也忽视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即所谓的“成功”往往是需要社会资源的。 迈克尔·桑德尔: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席教授”之一,著有《精英的傲慢》等。 做空:做空是股票期货市场常见的一种操作方式,操作为预期股票期货市场会有下跌趋势,操作者将手中筹码按市价卖出,等股票期货下跌之后再买入,赚取中间差价。 《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波波夫,东方出版社 ,2020。 《单数社会》:波波夫,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
游戏倦怠,或者用一个表意更直接的形容——电子游戏阳痿,指的是曾经非常热爱电子游戏的玩家难以再次感受游戏的魅力。这些玩家即便还想打游戏,但打开电脑没多久,就已经如坐针毡。有的玩家更是对游戏提不起半点兴趣,买了游戏存在库里也懒得打开。 为什么游戏会失去对这些玩家的吸引力?是他们对游戏越来越挑剔了,还是年龄增长使得他们不再愿意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快乐了?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两位游戏倦怠的玩家,与我们分享他们为什么热爱游戏,又为什么对游戏感到倦怠。 这是一期漫谈节目,信息量不一定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刘言蹊 - 谷歌分析师,谷歌游戏出海应用领域战略与洞察经理 小田 - 资深玩家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3:12 怎样算是游戏倦怠? 08:20 开始玩游戏的经历 23:03 玩家对游戏的需求 27:18 曾经的游戏:低成本高收益的快乐 33:39 时间碎片化与游戏倦怠 39:17 没人管了却不想玩游戏了 43:28 不同年龄对游戏的理解不同 47:00 手游是游戏还是社交 57:55 容易让人产生倦怠的游戏类型 01:06:16 为什么游戏倦怠会成为一个梗? 01:12:31 游戏推荐 丨Show notes丨 RPG 游戏: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游戏类型,在游戏中,玩家扮演虚拟世界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角色进行游戏,玩家通过操控游戏角色与敌人战斗,提升等级、收集装备和完成游戏设置的任务,并体验剧情。 魂系: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的子类型之一,通常是一种高自由度、高难度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经由过关、扩大搜索路线来进行。 艾尔登法环:近期发售的一款魂系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拥有魂类游戏特点高难度关卡、开放世界、无指引的探索、多重结局、多个职业等游戏特点。 轨迹系列:由日本游戏公司 Falcom 于 2004 年开启的一个 RPG 系列。起点为《英雄传说VI 空之轨迹》,目前已有 12 部作品,尚未完结。 东方系列:东方 Project,起源于 1996 年的一个日本竖板射击类游戏系列。以其华丽的画面和丰富的同人(二次衍生作品)而著称。 舟游:中国二次元风格塔防手游《明日方舟》的简称。 结尾处嘉宾推荐的游戏:《十三机兵防卫圈》、《星之卡比探索发现》、《街霸5》、《KOF15》、Galgame
认知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失智症,是一种现今医学尚未攻克的疾病。患病的老人轻则记忆力衰退,重则失去记忆、丧失对时间的感知,甚至忘记自己是谁。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1500万的认知症患者,未来这一数字可能因老龄化而不断攀升。 由于目前缺乏根治认知症的医疗手段,如何筛查认知症、帮助认知症老人康复、缓解症状就显得极为重要。认知症并不仅仅是生理疾病,一些轻度的认知症老人还可能饱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困扰;照料认知症老人也并不简单,照护者往往要承担异乎寻常的心理负担。因此,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认知症的筛查与康复效率,建立更为完善的照护体系,有望改善认知症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照护者的压力。 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腾讯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与我们分享中国认知症老人的现状、以及科技能够如何改善认知症老人的生活。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陆诗雨 -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3:40 认知症的名称之争 07:41 中国的认知症老人数量 09:36 认知症老人如何确诊? 11:52 如何治疗认知症? 13:18 认知症老人照护机构的现状 31:35 老年人的抑郁 25:21 认知症老人具有攻击性 25:44 认知症老人沟通困难且易走失 29:03 如何给照护者提供社会支持? 33:09 康复训练的方式及效果 38:21 科技帮助认知症老人的方式 43:44 康复领域的研究 52:28 认知症与音乐干预 丨Show notes丨 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是一个用来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进行快速筛查的评定工具。 六六脑:一个精准认知康复云平台,提供脑功能评估、监测和康复训练方案,让用户通过趣味化游戏式的训练,达到脑功能提升和康复效果。 Big Brain Academy:一款休闲益智类游戏,能够提升大脑的灵活性与认知能力。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关于疫苗接种的讨论中,人们常常提及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这些群体接种疫苗的风险相对更高,但如果不接种疫苗,他们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也往往更加严重,因此面临着接种与否的困境。 然而有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基础疾病,也不是生活在没有疫苗接种条件的贫困地区,却选择不打疫苗。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打疫苗?是因为有什么顾虑?还是纯粹懒得去打疫苗?亦或是有什么逆反心理? 在国内开展疫苗接种 1 年以后,这样的群体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庞大。在决定做这期播客的一个下午里,我就在一级人脉中找到了许多没打疫苗并愿意讲述的人。 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其中三位到 2022 年 4 月 20 日为止,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年轻人,与我们分享他们关于新冠疫苗的看法与故事。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小田、Gaga、老张 - 没打新冠疫苗的年轻人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1:44 小田的故事 16:55 Gaga的故事 27:20 老张的故事 丨Show notes丨 瑞德西韦:一种新型实验性广谱抗病毒药物,2020年10月22日美国FDA批准瑞德西韦成为第一个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晕针: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疾病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我们总是以某种特定的叙事方式来理解疾病。比如,为什么精神疾病总是被污名化?为什么我们总是将健康默认为“正常”的状态?那我们要如何面对慢性疾病?这都与疾病叙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现代医学与卫生状况改善大大延长了现代人的生命,慢性病更是嵌入了大多数人人生的下半场。对于个体而言,疾病也成为了人生叙事中的一个章节,患病后的生活改变,人际关系,工作方式,心理状态都被包含其中。 我们的社会文化,我们的媒体机构,我们的医疗专家,我们的病人自己叙述疾病的方式,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疾病的认知。理解疾病是如何被叙述的,是一个解放认知与回归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件挑战成见,需要勇气的事情。 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博士候选人李子,和我们聊一聊“疾病叙事”的话题。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李子 - 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博士候选人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3:29 什么是疾病叙事? 08:19 关于疾病叙事的研究流派 10:54 三种不同的疾病叙事类型 14:29 关于疾病叙事的研究方法 18:04 医学发展与医生培养的变化 20:32 什么是话疗 22:16 医学院体系与就诊体制 26:29 社会文化对疾病叙事的影响 28:47 不同地区关于疾病叙事的差异 31:11 中医就医体验上的可取之处 33:26 疾病叙事的力量 37:28 如何面对疾病? 丨Shownotes丨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又译阿瑟·克莱曼,是哈佛人类学资深教授、哈佛医学院的社会和心理医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和文理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医学人类界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等。 亚瑟·W. 弗兰克: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 2016年获加拿大生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其著作《身体、疾病与伦理:受伤的讲故事人》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医学社会学著作之一,这本书所谈论的疾病恢复、疾病带来的混乱和叙事框架也成为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文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玛丽·道格拉斯:英国最为知名的人类学家之一。《洁净与危险》是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品,是上世纪60年代最为重要的人类学作品之一。这本书从圣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洁净”与“肮脏”的理解入手,利用象征分析手法剖析人类的思维特点,并关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 希波克拉底:又译希波拉底(Hippocrates,约前460—377),古希腊医生,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医生必须恪守的格言。许多医学院的毕业生宣誓时仍以此作为誓词。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立于1889年,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享一个校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医科驰名于世,为美国现代医学圣地。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春天往往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寒冬”。 接连不断的喷嚏、鼻痒难忍、流不尽的鼻涕,甚至眼睛也瘙痒难耐,这些症状每年总有那么一阵子折磨着过敏性鼻炎患者。春季由于寒暖空气交替,温差较大,加上大量的花粉撒播,成为了许多过敏性患者的噩梦。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绝症,这并非玩笑,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现有医学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显然,过敏性鼻炎也是一种不会致死的绝症。能够做的更多的是预防,控制与缓解症状。不过,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确诊前,很容易将自己误判为“感冒了”,一耽误就是几年。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来自果壳的副主编刘东宇,与我们聊一聊过敏性鼻炎的话题。 这是一期通俗的“疾病入门”节目,希望能带“鼻炎新手”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慢性病有一个全景式认知。但不作为自我诊疗和用药依据,实际的治疗方案,请结合自身情况寻求正规医院帮助。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刘东宇 - 果壳副主编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4:47 过敏性鼻炎的尴尬经历 05:32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数量与增长趋势 06:23 过敏性鼻炎患者有什么过敏原? 09:54 免疫系统与过敏的关系 10:49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式 21:18 治疗鼻炎的鼻喷剂 25:24 过敏原会发生变化 27:18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物理防护措施 29:56 电动口罩与便携空气净化器 34:49 洗鼻需要注意的细节 38:55 花粉监测与pm2.5 43:55 治疗鼻炎的弯路 丨Show notes丨 一棵杉树的花粉量短视频,参考:https://v.douyin.com/N7T7XA8/ 氯麻滴鼻液:一种药物,主要功效用于缓解急、慢性鼻炎的鼻塞症状。 麻黄碱:又名麻黄素,临床上麻黄碱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缓解轻度哮喘发作,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等。 风媒植物:即利用风力作为传粉媒介的植物,而不是昆虫(如蜜蜂)。 空鼻综合征:鼻甲过分切除导致的一种后果严重的难以医治的医源性并发症,尽管呼吸道畅通,但患者会时刻感受到窒息。 抗组胺药:一类可以治疗皮肤过敏、呼吸道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药物。 扑尔敏片: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不良反应为嗜睡、口渴等。 氯雷他定:第二代的抗组织胺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和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相比,它的一大特性是无瞌睡作用。 公众号“花粉监测预报”:由气象北京提供的北京地区花粉监测服务,该公号同时运营“花粉健康宝”小程序分区监测北京花粉数据。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涌现出了多家行业巨头。有人甚至说,加入了互联网公司,就是拿到了过去 10 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快车票。互联网企业也成为了过去一段时间最受求职者青睐的去向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企业扩张速度的减缓,再加上行业监管政策的加强,如今不少求职者对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动摇。诸多互联网企业暂缓上市、业务收缩、大规模裁员的新闻频上热搜……这些事件无一不给互联网行业带来冲击。2021 年的双减政策更是导致了在线教育企业大刀阔斧地裁员,不少应届生入职即失业。此外,996、35岁中年危机等话题更是互联网人挥之不去的阴霾。 在行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互联网人有何流动趋势?互联网人为何转型?如何转型?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JobMorse 旗下脉驰创始人兰英,从猎头的视角来聊一聊互联网人职场的下一步。 丨本期嘉宾 & 主播丨 兰英 - JobMorse 旗下脉驰创始人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2:53 2018年的互联网裁员潮 04:25 互联网人转型去哪些行业? 06:35 互联网人转型能从事什么职务? 08:55 互联网行业的中年危机 16:51 选择主动转型而不是被迫转型 17:43 互联网人如何准备转型? 19:47 哪些人适合留在互联网行业? 20:45 如何避免“温水煮青蛙”? 21:36 不同岗位的互联网人转型的难度有何区别? 25:47 美国存在互联网人集体转型的现象吗? 26:31 中国的互联网人才可以考虑出国 丨Show notes丨 《二维吾码》关于中年危机的节目: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93c1042cf74c0b1deeb1a7?s=eyJ1IjoiNWYyN2NlNTFlMGY1ZTcyM2JiZmNmNTM3In0%3D 私域流量:可被定义为沉淀在品牌或个人渠道的,可随时及反复触达的,能实现一对一精准运营的用户流量。 HRBP:全称为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内容审核已然成为互联网平台不可或缺的一个工作环节。广为人知的审核内容包括各类用户发布的图文和音视频内容,但除此之外,打车平台、外卖平台等服务类平台也需要审核诸如司机驾驶证和商家营业执照等大量信息。 据纽约大学2020年发布的一则报告,Facebook雇佣了1.5万名内容审核员,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以外的外包员工,这些内容审核员每天要审核数百万条内容。今年2月,B站一位内容审核员猝死,这将向来隐藏在“幕后”的内容审核员推向了大众的视野前线。 然而,内容审核员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即便是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可能也不敢说他们有多么了解内容审核员。本期二维吾码邀请了两位内容审核员,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审核流程、工作强度与职业发展前景等话题。 为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本期播客对受访者的声音进行了变声处理,并对受访者提及的企业进行了消音。 丨本期嘉宾&主播丨 小志 - 内容审核员 贝拉 - 内容审核员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内容编辑:梁晓健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欢迎微信添加小助手(微信号:erweiwuma)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 丨主要内容丨 03:28 内容审核与预想的有何区别? 06:09 内容审核的工作门槛。 07:01 内容审核员的职业规划。 10:14 内容审核工作对员工心理的影响。 11:00 KPI与工作强度。 12:57 人工智能审核工具的作用。 15:05 “漏审”之后要如何补救? 15:54 如何区别模棱两可的内容? 17:43 不同平台的审核标准差异。 20:25 如何看待B站审核员猝死? 24:59 哪些人适合成为内容审核员? 丨Show notes丨 KPI:即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中文是关键绩效指标,指将公司、员工、事务在某时期表现量化与质化的一种指标。 B站审核员猝死事件:2022年2月,B站一位内容审核员猝死,事后B站承诺2022年将增加招聘1000名审核人员,降低人均工作压力。 阿瓦隆系统:B站推出的自动审核系统,基于用户对弹幕的点赞举报数据,训练AI模型并自动化处理社区负向内容。
前段时间,在线旅游龙头企业携程宣布了它们的混合办公计划,该集团的员工,可以在申请批准后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在线办公的提法在互联网行业已喧嚣了很多年,一些国外互联网巨头甚至早已推出了员工永久在家、远程办公的政策;在中国,一方面是出于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员工通勤压力和公司运营成本,诸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鼓励自家员工在家办公。 远程办公,对员工来说,会给我们的工作伦理、人际关系和工作方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公司管理者来说,失去了面对面在场的监管,要如何在在线状态下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 一方面,我们希望远程办公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更高的效率和与亲朋更多的社交;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远程办公会进一步异化我们的劳动,带来更长时间的工作投入。 究竟,鱼和熊掌熟可兼得? 丨本期嘉宾&主播丨 Brick - 二维吾码主播 苏伦 - 乐观主义的媒介技术批评者 王健飞 - 二维吾码主播 内容编辑:朱洪坤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欢迎微信添加好友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erweiwuma 丨主要内容丨 03:52 携程3+2混合办公会影响办公效率吗? 05:14 在线办公、在家办公、远程办公与混合办公的区别。 07:26 远程办公,对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12:13 工作与生活状态的频繁切换,混合办公该不该降薪? 16:21 幸福与效率能否兼得,实地办公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密”? 21:33 远程办公的异步性带来的交流与监管方面的困境。 26:13 当远程办公成为趋势,倡导实地办公是开历史倒车吗? 29:45 灵感源于茶水间的闲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6:51 上班,公司买的是我们的时间还是成果? 49:59 脸书大宕机,远程办公也会捉襟见肘。 51:37 零工经济与服务业主导下,远程办公成果考核的无力。 55:21 24小时在线坐班 VS 可预测工作时间的四小时工作制。 01:00:24 不加班与24小时的消费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丨Show notes丨 携程3+2混合办公模式:从2022年3月起,携程将允许员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携程称,设立新工作制度的目的,既是疫情防控所需,更为缓解员工照顾家庭、带孩子的压力。 脸书大宕机:2021年10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早上9点,脸书及旗下两大社交媒体Instagram和WhatsApp的网站和App出现集体宕机,波及社交服务的多个国家发生中断故障,直接影响用户达15亿,此外,在服务器宕机之后,Facebook的运营和技术团队用了长达7个小时才将设备恢复。 零工经济:在自由市场体系中,临时职位是常见的,企业与独立工作者签订短期合约,这样的产业生态被称为零工经济。其包括自由职业者,独立承包商,派遣工以及临时或兼职的企业雇员等。在零工经济中,企业可以在用人上更具弹性,有助于节省诸如员工福利、办公空间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出。还有可以随时聘用某领域的专家来完成特定商业项目,而不需在平时为这些专家支付高额工资。
2021年12月底,一份十大热歌榜单引发了网友热议,网友们对于#华语乐坛#的讨论也连续冲上微博热搜榜单。 虽然近年的数据显示,音乐行业的发展规模、内容增量正在向好,但唱衰华语乐坛的论调却也屡屡发生。 与此同时,2021年12月一份关于中国乐迷的报告——《重度乐迷报告》也发布了。报告并未直接讨论热歌现象,但提出了一个理解行业的新视角:头部热歌只是华语乐坛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中腰部好歌未被认知。重度乐迷正是它们的主力消费者。 一方面,类似热歌榜事件频繁引发乐坛的看衰,另一方面,却是蓬勃发展的音乐市场,如此的矛盾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热歌横行时代,重度乐迷人群如何生存,他们对理解和破解华语乐坛之困有何启发? 丨本期嘉宾&主播丨 余洁:《重度乐迷报告》主笔人 胡璇:一位资深乐迷 王健飞:二维吾码主播 内容编辑:朱洪坤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欢迎微信添加好友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erweiwuma 丨主要内容丨 03:02:一千个乐迷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迥然不同的播放列表 06:11:热歌榜带来的第一冲击 10:33:热歌的争议点到底是什么? 13:22:音乐鄙视链应该存在吗? 18:55:视觉+听觉:短视频助力歌曲的爆火,一个从听起来到用起来的转变 23:34:从人找歌到歌找人:过去20年聆听方式的变迁 28:30:专业力量的稀释重组:过去20年生产方式的变化 34:12:谁在制造流行?拆解音乐行业的上游类型 37:14:华语乐坛真的变差了吗? 42:39: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首歌曲? 47:35:重度乐迷的意义不只是消费者 51:00:真正的重度乐迷是什么样子的? 55:20:当个性化推荐不灵,重度乐迷如何应对歌荒? 丨Show notes丨 第三人效果:由戴维森于1983年首次提出,该假说认为,在认知层面上,人们往往会高估大众媒体信息对他人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影响,即受众接触到说服讯息时,可能会预期该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力大于对自己的影响。 《重度乐迷报告》:全称《重度乐迷:数字音乐的逃荒与拓荒者》,该报告用3个关键词概括了重度乐迷人群的价值和独特意义:音乐深度消费者、中腰部好歌宣发的破局者、大众审美进步的种子力量,是一群高素养、理性爱音乐、关心乐坛发展的人。
这是一期特别节目,是一档视频节目的“音频导演剪辑版”。 前段时间,知名作家贾行家和单立人喜剧演员、编剧六兽围绕“被科技包裹的社会”这一话题,以漫谈的方式分享了彼此对科技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嬗变的思考。 由于视频节目时长限制,最终播出版本约为 40 分钟。在取得授权后,我们将相对完整的 1 小时 50 分钟版本以播客方式呈现。 在这次对谈中,两位嘉宾从电信诈骗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入手,分享了一个用“骗人”的方式去防止被骗的故事的创作过程;从探讨作为当代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人是如何参与社会仪式活动;到人们是如何一步步选择沉沦于科技所塑造的茧房之中,并乐此不疲;再到“梗”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与思考世界的方式...... 以上种种话题的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科技于我们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我们对科技应该心怀善意,还是警惕它们对我们的异化? 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在未来,人与科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般看来,似乎唯有彼此理解和适应才是我们当下的最优解。 丨本期嘉宾&主播丨 嘉宾:贾行家 | 作家、得到APP专职作者 六兽 | 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编剧 主播:王健飞 内容编辑:朱洪坤 音频制作:悦威工作室 ※欢迎微信添加好友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erweiwuma 丨主要内容丨 04:40 一个用“骗人”的方式去防止被骗的故事。 07:23 没有一个不可被原谅和拯救的“骗子”。 12:32 骗术在迭代升级,但其核心不会变。 17:45 网络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我们在自动选择被茧房效应吗? 27:46 三心二意是动物本能,一心一意才是天赋异禀。 30:39 普遍孤独,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和人相处? 35:59 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人生与梦想 39:23 人类早已是科技的一部分,科技是否有原罪? 43:40 当感动与情绪触动止步于手机屏幕。 47:11 当算法调节人类,控制我们的表达方式时,会发生什么? 51:05 判断一切,我们只需要30秒。 56:24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命题和节奏。 01:00:31 “梗”是如何代替我们的思想的,态度胜过事实。 01:09:14 宇宙的中心不是曹县,而可能是任何一个地方。 01:16:12 科技给了每一个人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 01:21:46 科技为我们打开无限可能,也在让一切变得更加“标准”。 01:24:12 当科技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透明和标准吗? 01:28:54 技术的进步不应舍弃对人性的一丝温存。 01:36:07 我们真的需要踩和赞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吗? 01:39:08 在摇摆中不断试错,维护共识和理想。 01:46:10 与技术和解,与人性和解,与我们自己和解。 丨Show notes丨 信息茧房/茧房效应:此概念来自美国学者桑斯坦在2006年的专著《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信息茧房意味着,我们只相信我们选择和愉悦我们的东西。在桑斯坦看来,人们之所以会陷入茧房效应,是因为科技对消费者所读的信息进行了选择与“过滤”。 回声效应/回音室:此概念来自桑斯坦的著作《网络共和国》。在一个空间里,如果你听到的都是对你的意见表示赞同的声音,那么你会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从而扭曲你对一般共识的认识。个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协调性的信息而避免那些会带来不协调认知的信息。 全景监狱:此概念由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意为监视人不在场,囚犯们心中都会认为其他人在监视自己,便会不自觉地接受外在控制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全景监狱中,观看是一种权力,被观看的人只能选择服从,外部的规则会逐渐内化为囚犯心中的自我约束和规律。 拴娃娃:“拴娃娃”是一种古老的生育习俗,是旧时天津最奇特的风俗之一。它的形成与专以求子、保子为主题的天后崇拜有关。
本期节目是一期特别节目,是知名科幻作家韩松近期在一场活动上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生存在在科幻的时代》 在韩松老师看来,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幻”的时代,科技成了第一现实,无限可能的背后是我们对未来的幻觉感。无数的新概念、新奇观、新世界在一遍一遍刷新我们的世界观,科技以其自在的逻辑正在加速入侵现实,建构未来。 科幻作品的叙事方式,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世界中形而上学的寓言。 我们从活动主办方那里取得了授权,并以音频的形式在二维吾码进行呈现。 在这里也做一个广告,二维吾码现在已经建立了粉丝群,感兴趣的听友可以用微信搜索二维吾码的拼音添加个人号入群。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期节目。 丨本期嘉宾&主播丨 嘉宾:韩松 科幻作家 内容编辑:朱洪坤 ※欢迎微信添加好友加入二维吾码听友群:erweiwuma 丨主要内容丨 01:05:现实新题材的缺乏与科幻的热门 02:30:现实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幻” 04:40:科技成为第一现实,未来正在变得模糊 07:05:“科幻”时代的四条逻辑线 13:08: “科幻”时代的五个特征 19:25: 科技与未来的博弈,我们该如何选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