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 Storm徐风暴 “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绝不说sorry,但口水喷到观众脸上除外”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Storm,上海脱口秀演员,也是脱口秀厂牌喜剧联盒国的创始人,出版书籍《我把人生当喜剧》。2017年,他在一个目前已经不见踪迹的节目(CSM职业脱口秀大赛)里取得亚军。他从未上过主流脱口秀综艺,所以,按照一般意义的划分,是个地下演员。但我个人认为,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脱口秀演员之一。他的专场《上上》里用喜剧的方式讲与死亡有关的故事的能力,让我想起Dave Chappelle。另一个专场《徐侠客》里面有一系列从暗黑角度出发的观察型兼具观点段子,让我想起路易CK。最近《喜剧之王单口季》首轮录制,我们都受邀观赛,结束后次日,我邀请他聊了聊。脱口秀演员总在尝试喜剧的不同形式,而这次,我也尝试了访问的不同形式,故意设计了一些尴尬、奇怪、没有意义甚至是冒犯的问题。好在Storm没有介意。他是我见过最有喜剧精神的人,对此我抱有极大的敬意。 12:06 问一个蠢问题,如果你长得丑一点,会更好笑吗? 17:25 关于CSM职业脱口秀大赛 22:04 说一个你做过的恶作剧 27:47 你会走进哪个剧场? 40:14 喜剧演员该说sorry吗? 46:30 为什么脱口秀综艺里没有我? 63:36 演出时口水喷到前排观众脸上怎么办? 64:40 ”我和他之间,总有一个混蛋“ 69:39 我原来的英文名字叫Rabbit 71:24 ”伐要去管他“,独白唠叨式播客 90:19 ”你不爱我,否则你不会拉那么多“ 94:11 最丑的脱口秀演员,像有一双细长眼睛的鲁迅 102:30 给自己和其他演员的各项能力打分 114:55 地下演员VS脱友演员VS喜单演员 117:40 我为150元一天的清洁阿姨感到共情 121:50 ”脱口秀大于节目太多了,脱口秀之于节目相当于中国之于我“ 123:47 给张灏喆救场 146:25 ”听袁惟仁弹吉他“ 151:43 10岁直到29岁,我有一颗黑色的门牙 159:18 全中国最容易幽默和最难幽默的地方 176:45 得到过的最佳喜剧建议 189:20 Storm的脱口秀文本梦之队:呼兰、池子、Seven、小罗、张骏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更多脱口秀演员访谈 Storm 梁海源 江梓浩 刘旸 杨蒙恩

200分钟
13k+
5个月前

EP09 卢华磊 前《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在老家柜橱找出外公80年前的抗战手稿,命运卷轴自此徐徐打开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卢华磊,前《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自媒体《商业江湖》创始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当年与他共事时,我们知道,他有一段远洋水手的经历,在大海飘荡了两年。相比之下,我们其他人的过往履历乏善可陈。同事都对他很好奇。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并不是他最特别的部分。 下面的部分才是:2005年,22岁的卢华磊在农村老家发现了一个线装手抄本,封皮发黄,里面是繁体的蓝色钢笔笔迹,是他外公写于60年前的抗战回忆录。1944年发生在湖南衡阳之战,这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国军守城47天,创下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守城时间最长的纪录。外公蒋鸿熙时任国军第十军一名营长。这个手抄本有十几万字,讲的正是蒋鸿熙的亲历,他被机枪打断右腿,衡阳城破,他被俘虏,后又逃亡,过程里九死一生。在战地医院,他遇到一个护士,她不顾院长放弃伤员的指令,救了他的命。那个护士叫卢鹤云,这本书写到抗战胜利就结束了。书里没写到的是,战后蒋鸿熙和卢鹤云结婚,她就是卢华磊的外婆。 外公已经在1989年去世了。在他去世16年后,卢华磊翻出这本书,他泪流满面,感到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他出版了这本书,让尘封多年的历史重现。导演陆川曾跟他家签了版权约,要拍电影。 故事已经足够戏剧性了对吗,但还在继续。这本书出版一年后,老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来自一个叫龚世芬的女人。原来是外公的营长的遗腹女,她父亲在衡阳之战战死。她一生都在找寻她的父亲徐声先。 卢华磊与外公所在第十军的很多后人取得了联系,其中包括军长方先觉的后人、师长周庆祥的后人。因为他们父辈在战争中的不同选择,这些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但被一种奇特方式连接起来。 不久前,我们在上海的咖啡馆,聊了聊他的故事,他外公故事,以及更多人的故事。当他讲到他为什么跟随奶奶姓卢时,眼泪在打转。除此之外,一如既往,我们也聊了些媒体故事,当年共事的故事。这部分放在节目后半段。 09:35 自己家的故事,是最难写的 16:13 军长儿子说,“车在台湾开过隧道,天一亮,我的人生有记忆了” 18:30 衡阳战败,但军长方先觉一辈子都不承认他是投降的 24:00 “不管怎么说,我是停战协议的受益者之一,我妈妈也因此活下来” 39:50 军长没有死在衡阳,但他的儿子选择终老在衡阳 47:20 我是怎么发现我爷爷80年前的手稿 51:24 我为什么随我姥姥姓卢 84:17 远洋水手的生活 106:19 宁可减薪一半,也要进入媒体行业 130:40 采访韩寒 168:14 卢华磊选择的媒体梦之队:李海鹏、韩牧、赵涵漠、张捷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174分钟
1k+
5个月前

EP08 姚胤米 前《晚点》记者,如何进行场景写作,以及9天内写出全球真实故事奖决选提名作品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强烈建议,听这期节目前,最好先点开这篇报道链接阅读,因为我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对这篇报道进行业务层面的复盘。 本期嘉宾——姚胤米,曾任职《人物》、《腾讯谷雨》和《晚点》。她是一个有着惊人观察力的写作者,她描写的场景里有大量细节。她曾四度获得过金字节科技报道奖。去年她在《晚点》发表的《无声的风暴》获入全球真实故事奖的决选名单,中国仅有三位记者获此殊荣,她也因此去了瑞士参加了颁奖礼。小米是我见过最酷的人,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气质。最近,我们在她家附近的酒吧,聊了聊瑞士之行、这篇获奖稿子、她的场景写作心得。目前,姚胤米是个自由撰稿人,如果有工作,欢迎通过微信联系她(yinmi_yao)。 04:10 去全球真实故事奖领奖过程 16:15 操作《无声的风暴:奥密克戎来过北方村庄》 21:20 记者到了农村很难隐藏身份,往那里一站就知道你是外人 28:30 为什么这篇稿子不用第一人称的”我“ 32:25 为什么是这个开头? 38:00 有暗示意味的细节 41:20 ”比起采访,我更喜欢观察“ 49:05 关于场景写作 57:25 为什么是这个结尾? 65:33 以直接引语作为结尾,可能情感浓度更高,感受性更强 69:18 报道《张昭:挣脱乐视,走出至暗时刻》 80:55 报道《阿北不是老板,豆瓣不是公司》 86:20 ”我对采访慢慢有抗拒了,因为我担心稿子会伤害别人“ 95:45 写小说更快乐还是写稿子更快乐? 130:30 最想回到的媒体时代:回到未来 131:00 把AI作为写作的工具 145:48 ”我考虑用英文写作“ 149:16 姚胤米选择的媒体梦之队:何伟、Ian Johnson、Wei Lingling、杜唯、柴静 本期剪辑:雷艺璐 制作:七七 统筹: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154分钟
3k+
5个月前

EP07 黎双富 前新浪体育记者,聊NBA热火队驻队经历,采访勒布朗·詹姆斯、波波维奇、科比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黎双富,担任过新浪外派NBA的驻队记者(beat writer),这种记者职位原本就寥寥无几,如今则已经彻底消失了。他的许多经验无法复制。直到现在,已转行的他仍然保持着延续下来的职业习惯,每天早上微博会汇总一些NBA的最新资讯,我是他的忠实读者。他是我目力所及里最热爱篮球的人。我们聊了聊他驻队记者生涯,他如何在更衣室里和球员拉近关系,如何采访热火三巨头、波波维奇、科比的故事。哦对了,他现在是个创业者,开了一家名为“我攀”的岩馆,线路设计非常用心,就连国家攀岩队也常去他那里训练,欢迎去逛逛。 14:40 如何进入体育报道领域 36:10 得到迈阿密热火队驻队记者的机会 38:08 新浪驻美体育记者的月薪 40:20 写赛事报道,对开头结尾也是有设计的 50:30 “跟热火队的第一个赛季,我是唯一的中国面孔” 60:00 随着夺冠的热火队去白宫 70:40 跟EPSN的顶级记者阵容学习 77:55 第一个建立私人关系的球员,后来成了太阳队的总经理 84:20 Brian Windhorst的观察力超强 88:30 采访科比的遗憾 90:50 采访波波维奇 98:20 谈顶级爆料记者Woj(沃神) 126:30 写科比的讣告,要不要写他的性侵事件 141:10 最大的遗憾:没有争取到乔丹的采访 146:38 最想回到的媒体时代:2002年 150:35 黎双富选择的媒体梦之队:Woj、Stephten.A. Smith(美国杨毅)、杨毅、Brian Windhorst、易小荷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161分钟
1k+
6个月前

EP06 梁海源 “很多领域都是熟能生巧,但脱口秀恰好不是”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梁海源,脱口秀演员。他的专场《坐在角落的人2》,可能是近几年最好的线下脱口秀专场。而阅读其逐字稿的文本,又有另一种感受,就像读王小波的杂文。他是我认识十几年的朋友了,我们聊过各种话题,但写作好像除外。于是以此为契机,有了以下对谈,我们聊了四五个小时,聊了超级多,话题其实跨越了写作,以至于第二天海源告诉我,他睡醒后明显感觉还有情绪残留。对了,推荐我们聊天中提到的《笑场》,一段值得被记住的梁海源的表演。这是播客第六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14:10 梁海源这两年在干嘛:南半球住了3个月、巡演、推出线上专场 37:20 还会上脱口秀综艺吗 41:08 录喜剧播客,就像接梗大赛 48:10 访谈类播客的感受 72:00 “写《坐在角落的人》专场时,我表达欲特别旺盛” 75:20 找一个宾馆,把灯关上,拉上窗帘,进入专注状态,开始创作 88:10 最喜欢的专场名字、开场、收尾 101:38 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想要的“drop mic”的收尾方式 106:38 写作能力对脱口秀演员重要吗? 112:05 专场段子里的衔接:你是真的在跟观众交流 122:55 女性的幽默会消减女性的魅力吗? 146:19 “很多领域都是熟能生巧,但脱口秀恰好不是“ 158:35 好的脱口秀演员一定是敏感的 181:18 想从记忆里彻底删掉的一段表演 198:30 作为创作者,深受鼓舞的一首歌 213:30 ”写作拯救过我的时刻“ 223:44 梁海源的脱口秀文本梦之队:鸟鸟、呼兰、杨笠以及......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更多脱口秀演员访谈 Storm 梁海源 江梓浩 刘旸 杨蒙恩

231分钟
10k+
6个月前

EP05 张悦 前《南方周末》记者,谈杨佳案、汶川地震采写经历以及与李海鹏共事的日子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张悦,前《南方周末》记者,操作过很多头版报道。“贼不走空”,是南周内部对他一种戏谑的称呼,因为每次出差,使命必达。记者是张悦最珍视最骄傲的身份,而排在这个身份之后,是曾经的《人物》杂志主编,目前是制作人物纪录片为主的内容公司Figure的创立人。张悦是招我入行的人,不遗余力帮我争取到韩寒、罗永浩的采访,是我职业生涯的贵人。最近,我们在他上海工作室里见面,聊了聊他他当年如何报道汶川地震、杨佳袭警案、重庆钉子户事件,他如何策划雄心勃勃的《人物》大师刊,以及更多他媒体生涯的从业心得。我们聊到快早上4点,喝掉太多酒了,抱歉一些环节情绪有点失控。这是一次破纪录的录制,很长,但请相信,很值得收听。 10:00 看起来年轻,给采访带来的困扰,“我习惯性把自己报老两岁,从一个80后变成一个70后” 25:00 2011年“副主编年薪50万元”的传闻 36:00 关于前《人物》主编李海鹏的几件轶事 53:10 《南方周末》时期,野心很大,“我对编辑说,我这篇稿子一个字不需要改” 64:30 头版报道,“贼不走空” 66:49 复盘杨佳袭警案报道《杀人者杨佳的青春档案》 74:00 细节:“他一去不返的房间里,如今还残留着一盒蚊香、一把雨伞,一件白色T恤,已经晾干并叠好放在床边。一听八宝粥和一袋牛奶仍放在电视机柜上,这也许是他当天未竟的早餐。” 80:40 连续三周背靠背头版报道 82:50 湖南大桥倒塌报道,从几十米高的悬崖爬下去现场 94:00 罪案报道中的文学化写作 102:40 杨佳报道结尾的处理:回到新闻事件发生之始 108:20 难以影视化的文字 113:26 真实性存疑时,可选择使用直接引语 122:44 完成一个消耗极大情感和心力的选题后,给自己建立一道隔离墙 129:36 几百个记者打同题的年代 142:56 如何赢得重庆最牛钉子户吴萍的信任:直接骂她 157:07 汶川地震报道,人生第一次坐头等舱 166:32 “我在高处看到的就是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 188:20 关于《汶川九歌》的特刊 213:20 对于惨烈悲剧应该写到何种程度,李海鹏写尸臭,“一种甜、臭和焦糊的味道” 238:10 伤痛报道留给记者的创伤后遗症 253:50 关于恐惧,关于勇敢 263:00 2008年的《南方周末》编辑部是什么样子 270:53 《人物》杂志Slogan由来:人是万物的尺度 273:45 张悦写过的《人物》卷首语 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286:00 叶嘉莹、杨振宁、江平、茅于轼、侯孝贤、陈佩斯、北岛等人集体登上的《人物》大师刊 300:10 2015年的《人物》杂志的那些年轻人:魏玲、王天挺、钱杨、葛佳男、靳锦...... 311:40 “在我哪天创业失败之后,我可能重新回到《南方周末》当一个记者“ 326:04 张悦选择的媒体梦之队:林楚方、李海鹏、赵凌、李红平、袁蕾(奶猪)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343分钟
10k+
6个月前

EP04 张倩烨 前《亚洲周刊》记者,如何书写自己人生最艰难时刻,以及采访昂山素季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张倩烨,前《亚洲周刊》记者,以及,张晓岩先生的女儿。之所以这样介绍,是因为我读到了她在微信公号《天使望故乡》发表的《请描述一个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她父亲的文章。12年前,我和倩烨在《亚洲周刊》是同事。她是一个远远领先我们其他年轻记者的存在,是当时整个华人世界仅有的两位拿下昂山素季专访的记者之一。我们有十几年没见了,感谢写作让我们重新联结。这次录制是通过电话远程连线完成,我们复盘她如何敲定本无可能的昂山素季专访,以及作为一个女儿,在停笔4年之后,如何重新拾笔,去书写人生中最疼痛的一场离别。这是播客第4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08:15 采访昂山素季 14:50 “为了掩盖我的不自信,见昂山素季时我戴了一副没有度数的眼镜” 34:30 对抗性最强的一次采访:罗大佑 42:54 “我爸爸说,我姑娘挺厉害的,能采访到这么厉害的人” 44:51 “爸爸去世后,我在他的QQ空间里,看到几张我出去采访的照片” 65:28 如何得到《亚洲周刊》的职位 69:10 关于邱立本主编的几件轶事 74:56 职业生涯另一位贵人:纪硕鸣 97:32 关于《请描述一个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这篇文章 104:40 向外的写作与向内的写作 107:00 “我也曾坐在那片痛苦的黑暗中,你不是孤独的,你不是被世界遗忘的” 114:20 “我怕我的文字配不上我的苦难,但胡泳老师说,没有任何文字能配得上我们的苦难” 123:23 首先写的是结尾 128:20 全文最难写的部分:“爸爸说,姑娘啊,下辈子再给爸当姑娘” 131:35 死亡的暗示贯穿全文的写法 146:15 “未来还需要有千疮百孔等待我去缝缝补补” 152:00 张倩烨最想回到的媒体时代:2011-2012年 153:33 张倩烨选择的媒体梦之队:David Brooks、陈婉莹、朱雪松、陈可辛、杜可风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165分钟
7k+
7个月前

EP03 易方兴 《人物》杂志作者,如何把看似无聊的小事比如互联网大厂上厕所,写出公共性与趣味性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易方兴,人称“小易”,《人物》杂志作者,一个温和、谦虚、勤奋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他写过《互联网大厂》三部曲的稿子,在网上引发了很多共鸣。接下来,我们将会围绕其中的第一篇《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展开详细的操作复盘。这是一篇无比有趣、无比奇妙的特稿,刊发后登上热搜。为了写这篇稿子,易方兴进行了大量和厕所有关的理论学习,还秘密潜入了很多大公司的厕所,并在其中完成沉浸式体验。我们在易方兴正在装修的房子里进行这次录制,抱歉,音质很糟糕,这是播客的第3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04:05 易方兴把家里厕所改造成写稿禁闭室 10:00 自述类稿件成为趋势的好与坏 17:20 实习生也叫我“小易” 24:47 ego的大小,和写作的关系 31:30 从副主编管理岗回到作者身份 34:07 复盘特稿《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操作过程 35:50 把一个闪念,放大处理,陌生化 40:48 避免把任何受访者工具化,挖掘他的独属性 45:10 厕所这个选题是怎么来的 49:07 “我到处找关系,去各个公司上厕所” 56:00 “我让受访者自己起化名” 60:10 重建一个写作者从未去过的场景 64:30 “文明在拼多多这里退让了,输给了迫切的生理需求“ 65:55 “写厕所的书、论文我全读了” 70:40 对判断句的使用 76:36 问细节,光问出喜欢篮球不够,得再问喜欢哪个球星 81:55 便秘这种隐私话题要怎么问 83:45 结尾的处理 87:30 职业生涯里的贵人:张寒、李大明 89:16 易方兴选择的媒体梦之队:卢美慧、王瑞锋、王媛、饶桐语、魏玲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98分钟
18k+
7个月前

EP02 赵呦呦 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分享突发新闻后的找人技巧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赵呦呦,曾任职新京报、九派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你曾关注2021年社会新闻,你一定看到过一张照片,市民自发祭奠遇难者,在沙口路地铁口摆满鲜花而汇成的花海,拍摄者正是赵呦呦。如果你是2020年奔赴武汉采访的记者,你一定知道一个专门为媒体提供各种协助的志愿者群组,而这个群组的创立人正是赵呦呦。他是我认为中国新生代最优秀的调查记者,是我见过行动力最强的人。接下来,他会分享一些让我叹为观止的调查技巧。这是播客的第二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05:50 《花海》如何拍摄 10:20 可能是中国唯一的随身携带无人机的文字记者 18:25 《山西夺命金矿背后的职业“洗洞”人》 20:40 新闻现场使用无人机的技巧 23:06 建立武汉疫情一线记者服务小组 35:00 进入《新京报》,成为调查记者的开始 40:55 前六篇试稿都失败了,第七篇发出来了 42:00 突发灾难新闻的操作 52:17 第一篇刊发的调查,重写了4遍,改了9次才发出来 54:30 调查报道成了“卧底”的代名词,政经调查才是最难的 58:50 找人技巧:用天眼查 66:06 “在未来媒体时代,我不做那个有着高超养马手艺,却诅咒汽车发明的马夫” 71:10 调查记者,男性天然更有优势吗? 74:20 “我必然是个勇敢的人,但我怕鬼” 80:19 职业生涯里的那位贵人:涂重航 84:17 收到过的最差职业建议:“你不适合做记者” 86:57 赵呦呦最想回到的媒体时代:2018年 87:52 赵呦呦选择的媒体梦之队:海阳、隗延章、苑苏文、王嘉兴、盛鹏辉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93分钟
15k+
7个月前

EP01 王嘉兴 前《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复盘特稿《武汉启封》操作细节

两个写作者对抗AI

王嘉兴,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生,前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嘉兴是武汉人,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在武汉进行了三个月的报道。我们将会详细地复盘他获得了谷雨非虚构新闻奖的特稿《武汉启封》。这是一篇初读起来可能会觉得平淡,第二遍细读时会发现大量温暖的让人惊叹的细节藏在其中的报道。我们在武汉黎黄陂路的一个咖啡馆里进行这次录制,抱歉音质很糟糕。这是播客的第一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17:54 采访中用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身份的时刻 25:33 入行第一年走了9个省,15个城市 29:17 如何开始武汉疫情报道 46:48 复盘特稿《武汉启封》 48:49 稿子基调,“整体色调还是偏明亮一点“ 67:23 如何找到这种细节:“闫国明重新听到这种规律的曾令他感到厌烦的噪音“ 84:00 “这个稿子里面没有我,其实处处都是我” 86:24 结尾处理:”我已经错过了大半个春天,现在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89:50 当受访者说出诗歌一般的语言 91:17 尽量不用化名 94:25 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采访的理由:示弱 106:30 为什么不做记者了 121:22 采访对象以自杀为威胁怎么办? 127:39 收到过的最佳建议:同样的时间点,走一遍自杀路线 132:03 无效的描述:”这个地方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 148:09 王嘉兴最想回到的媒体时代:2008年 149:07 王嘉兴选择的媒体梦之队:刘万永、卢义杰、张国 本期剪辑:李乾 封面设计:周一忱(他的故事可以点击这里)

155分钟
10k+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