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听】产品经理陈虻和生活空间栏目(三)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在生活空间之前,电视里没有小人物的形象,从业人员也不理解小人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生活空间改变了电视纪实类报道的对象,城市贫民,农民工,残疾人,绝症患者。生活空间还改变了作品的类型,将拍摄对象从被拍摄状态变成生活状态。这种变化的实现依靠的就是十几名编导,所以李伦曾经说,陈虻的作品实际上是编导。编导带来生产力,成就2000多期的生活空间节目。 当其他人将生活空间遇到困难归结为定位不准时,陈虻注意到,制作水平低也是问题,因为它的人员构成是对电视有兴趣却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陈虻很擅长根据节目组自身的需要总结一些速成经验,比如有名的陈氏三段论。开拍前决定关注什么方面,拍摄中发现价值,剪接时表达主题,观众收看时产生结论。据李伦介绍,陈氏三段论的产生源自陈虻和编导鄢曼的一次争论。 还有一次陈虻在四川讲课,课后一位编导请他审片。陈虻简单了解一下背景之后,对他说,我对你并不熟悉,但我有一个判断,你这个片子里面没有一个特写镜头。然后他说台里的领导都在,大家可以做一个见证。后来片子放完之后,果然没有一个特写镜头。

69分钟
27
3个月前

【直播回听】产品经理陈虻和生活空间栏目(二)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电视界流传着陈虻审片的传说。徐泓撰写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书中,有很多陈虻审片评述片断。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片断复原审片现场。书比较厚,如果想看浓缩版的审片语录,到知网下载他发表过的论文也是一个办法。1994~2002年,陈虻一共发表过五篇论文,每篇三页,这些论文大概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定要求而撰写的,知网可以免费下载。看过《陈虻我们听你讲》之后,再来看陈虻的论文,会发现这些论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唯一的区别是这些论文专注于“生活空间”栏目,他的基本思想在2002年已经形成,之后的讲课基本是对这些主张的不同表述。 还有一个资料来源是电视节目编导欧大明在公众号山丘故事上提供的陈虻审片现场实录。欧大明保存的这些审片实录估计徐泓没有看到,未来也许有人可以对这些审片实录进行整理。欧大明说,他们这批编导很幸运,相当于有四年跟随陈虻的学习经历。后来他们这个团队解散了,但凭借在此期间学到的本领,每人都能够独立闯荡。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审片从获益,陈虻采用了公开讲课的方式,难以做到个性化的指导。曾任生活空间栏目编导的导演李玉回忆说, 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

75分钟
21
3个月前

【直播回听】NPR:公共广播的创业史(一)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新成立的NPR面临着和今天创业者一样的难题。我们为谁服务,顾客价值主张是什么?如何理解电台的使命,竞争对手是谁,竞争优势从哪里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第一届理事会一共五名成员,他们推举来自布法罗大学学生电台的理事Bill Siemering为NPR撰写一份使命宣言。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NPR服务于个体;它将促进个人成长;它将以尊重和喜悦而非嘲笑与憎恨的态度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它将颂扬人类体验的无限多样性,而非视其为空虚乏味之物;它将鼓励积极建设性的参与意识,而非冷漠无助的消极心态。 NPR将积极探索、调查和解读具有国家及国际重要性的议题。其节目将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身、政府、社会机构以及自然与社会环境,从而能够明智地(intelligently)参与到推动变革进程的实践中。 NPR宣言中说,我们不会将听众看成是市场,而将他们看作是有好奇心的同时又是复杂的个体。这是一份创业文件。它非常自信,NPR不会利用政府的支持垄断市场,要为电台找出一条新的出路。创建一家有别于商业电台,也不同于过去的教育电台,能够和电视竞争的独立媒体,理事会接受了这份宣言,要求在招募管理层时遵循宣言的要求。50年过去,这份宣言似乎仍然有时效性,能够激励今天的NPR。

81分钟
90
5个月前

【直播回听】静默读书会:不社交、无压力的另类选择(阉割版)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主持人不做介绍和宣讲,只是发出一个信号,宣布进入读书时间。全体成员停止出声,开始静默读书。手机静音,只剩下背景音乐。参加者大约20~50人,核心时长一小时。每人携带自己的书,互不打扰。书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使用电子阅读器,不喜欢现场音乐的戴上耳机,还有人听有声书。活动开始前有大约半小时用来签到,结束后可以直接离开,也可以稍事停留,做些交流。没有指定图书,不设置阅读截止日期,不用报告读后感,消除所有压力,惟有安静读书。 传统读书会活动几乎完全复制职场偏见,很容易形成控制型文化,社会权力侵入私人生活。它们要求成员阅读同一本书,接受专家训导,还要当众分享阅读体会。成员间最好相互竞争,参考企业绩效评价做参与度排名。 在静默读书会,每个人读的书都不一样,专家和领读人失去了用武之地。静默读书会的会员来自不愿意加入传统读书会的人群,它的增长并不威胁现有读书会,而是创造出增量阅读市场。兼职创业10年,全球55个国家,1500家分部。

67分钟
71
5个月前

【直播回听】黄仁勋和英伟达的两本新书(二)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在刻画传主人物性格方面,维特的条件要好很多,他可以直接采访。但他也有困难,不能采访黄的家人,看不到公司文件。黄仁勋很擅长和媒体打交道,往往让记者捉摸不透想法。记者只需要发一篇稿件,维特的工作难度大得多,他必须讲出具备一致性的故事。对于传记作者,赞扬不算是本事,挖出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才能体现能力。黄仁勋在和维特交谈时化用了乔布斯的说法。他说我希望自己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死去。维特和黄仁勋之间谈不上敌意,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目标。但在共同目标之外又有各自的想法和任务,这就造成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紧张。两人都很坚定,黄仁勋有自己的原则,他和硅谷其他企业家不一样。维特也很坚定,作为作者要对作品和读者负责。 维特花了很多力气刻画黄仁勋的矛盾性格,平时总是似笑非笑,在员工面前是暴君,在朋友面前又非常亲切。维特提醒读者,一致性并非黄仁勋的性格标签。那些看似深思熟虑的见解,乃至精炼的格言,实际上可能只是他即兴发挥,未必认真,过后也可能忘得一干二净。记者喜欢他,因为他给出记者想要的素材。但他不是选举政治家,不需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72分钟
76
5个月前

【直播回听】黄仁勋和英伟达的两本新书(一)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黄仁勋传》(The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2025年4月出版。作者斯蒂芬·维特Stephen Witt,美国财经记者,《纽约客》撰稿人。简体版书名《黄仁勋:英伟达之芯》,2024年12月出版(湛庐/财经)。 《英伟达之道》(The Nvidia Way: Jensen Huang and the Makingof a Tech Giant),2024年12月出版。作者金泰,《巴伦周刊》科技专栏作家。简体版2025年1月出版(中信·漫游者)。 《英伟达之道》和《黄仁勋传》似乎是两个差异化主题,一本着重企业,一本着重人物。实际上两本书都可以命名为“黄仁勋和英伟达”。两本书都得到英伟达方面的授权,大致遵循同样的时间线来描写企业历程,采访的人物有很多重复。它们的目标读者略有不同。金泰的书适合对英伟达产品和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着重内部管理经验挖掘。维特的书面向对英伟达和GPU不熟悉的读者,将黄仁勋个人经历、公司历史和行业背景结合起来,追求历史感、复杂叙事和人物理解的深度。奇怪的是两本书的篇幅一样,都是272页。

67分钟
99+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