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1 求临床不得,那就在医务科看待「矛盾」和「资历」吧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唐伞在之前评论区的名字叫“唐伞忏悔”,这个名字来自东野圭吾的短篇《歪笑小说》中虚构的一个推理小说作家的笔名,原意是“用机关诡计欺骗了读者感到很不好意思”,想到这里,就觉得唐伞说她曾经想做法医非常符合逻辑了。 无奈,唐伞高考那年,法医专业在她所在的西北某省,那年就压根不招生。所以现实一点——那就学牙医吧,起码收入是很高的。 但是阴差阳错,她这个口腔医学硕士,却被定岗到医务科,做起了主营业务是扣别人工资的行政人员。她对此感到过不解和厌恶,但这与很多人认为行政工作轻松、舒适很不一样,她一心想找机会回临床,其中一个原因,是怕再不回去,就变成一个生手了。 最近几期节目,我发现大家把“给下一期嘉宾的问题”越玩越有趣了,因为慢慢的提问,我认识了一个把生活看做一片荒漠的唐伞,而不是把人生看成什么必须去攀登的巅峰。 今天这期节目还是算比较长的一期,提纲大约和下面的时刻一致,中间我们保留了很多唐伞给医学专业的同学普及的她对医学、医院、医生的认知和看法,如果有小伙伴觉得不需要听,可以自行跳过 02:43 自我介绍——医务科跟领导有更多接触机会?我不认同 04:59 临床医生和行政人员为什么拥有“天然且不可调和的矛盾”? 09:57 三个词——辛苦、资历、矛盾 ——如果主任心情好的话,或许今天可以定一下皮 ——护士是专科学校出身,所以大多数只是伺候人的角色? 21:04 医务科——挣得多就扣的多,但我也不知道真的扣了多少,因为还有绩效办 26:32 “金眼银牙”,和综合性医院比起来,专科医院从「业务」到「矛盾」,都更轻松 29:50 学医的心理机制——其实想当法医,不收就勉强学个牙医吧 35:25 事业编考试和医院自主招聘考试——反正两个主播听不会了,医学专业同学们自提 39:45 对定岗到行政人员的费解和厌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浪费与可惜 44:00 牙医们的就业方向和个人成长——患者管理和熬资历 54:28 收入和发展——公布收入和成本均摊 62:20 医院不同科室的繁忙程度都怎么样? 67:52 宁愿给领导的印象是这人怎么这么多问题,也还是该问就问 70:26 不要把医学生的标签给自己贴那么紧 75:20 回答上期嘉宾的问题——跳出应试的思维并接受目标的世俗性,人生不是山而是荒野,享受过程 80:52 留给下期嘉宾的问题——如果你是《三体》里的面壁人罗辑,你会住什么样的房子?

92分钟
99+
2年前

Vol.90 从“顶级高校”到“顶级工作”,95后小公务员的乐观主义生长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慢慢,女,95后,一位在“最高级”单位工作的公务员,国内顶尖高校金融硕士出身,雅思裸考8分,毕业的时候拿了9个level很高还带户口的offer,这种学历经历一听上去就仿佛应该跟叱咤职场有点什么关系,但慢慢说,她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常常穿着西装出入什么高级论坛,她还是和基层小公务员们一样办文办会,有人来单位开会,才会找个西装外套套一下,甚至上班老是化妆,会显得很奇怪。因为工作的专业性,她也在其中体会到了很多的成就感。 慢慢的视角确实是我们不曾有过的,但今天这期更让我惊喜的,是因为慢慢和我都突然聊到了我们的抑郁情绪和我们的认知过程,并且因上期嘉宾的传统提问,我们对我们的“进程”开始展开思考。慢慢给下期嘉宾留下的问题是,她的心理医生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进程(比如她就因为没有建立“自我”而曾经陷入虚无主义),医生说,每个人都会有这个过程,有的人可能在刚上班一两年就出现,也可能比较晚才出现。你是否已经经历了这种跨越? 无论是否经历,都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另外我们的听友群已经建立,如果有小伙伴愿意加入,可以把你的微信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最近会在听友群征集后面某期特辑《体制内为人处世小技巧》的选题——就是大家好奇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加入。 本期时刻: 03:56 慢慢的自我介绍——我不算考试能力强,因为考试的发挥没有平时好 12:20 对体制内的印象的三个词——保守中庸、守正创新、庞大和效率 22:38 工作——喜欢因为专业被领导尊重意见,喜欢做甲方 27:15 顺便聊聊待遇——有宿舍好像也挺幸福的 33:34 去体制内还是市场化机构?——现在的工作和你的预期,最契合的是什么?不契合的是什么? 39:40 端茶倒水引发的讨论——全篇积极乐观的慢慢,最想偷偷摆烂的地方 49:48 个人成长怎么样? 52:56 全方位考试经验——推荐无套路的自由表达,比如和考官聊聊《致命女人》 61:16 体制内为人处世小技巧——有副处长给的工作,不确定处长知不知道时,可以在处长也在办公室时汇报 64:33 给小伙伴的建议和嘱托,只有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这里开始,是我最喜欢本期的地方,谢谢慢慢给我们提供了聊到这里的契机,聊播客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81分钟
99+
2年前

Vol.89 敬生命绽放 | 离开体制、“嫁”到泸沽湖的上海男人【特辑】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朱文卿,是我们节目第一位允许我用真名录制的嘉宾(退休的段老师除外),他和我是在爱彼迎还在时就认识的老友,为了这期节目,我辞职后的第一个礼拜,就飞到了云南丽江,然后颠簸4个小时的山路来到泸沽湖。 没听节目前,你们会觉得,繁繁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又穷又单薄的自媒体博主也敢这么采访嘉宾,但你听完这期节目,就会知道,这次泸沽湖之行是否值得。 我甚至回来以后,第一件事是写完一篇长达5700字的日记,再次感谢文卿。 本期节目的时刻: 01:33 开篇简介及两点声明 04:47 正式介绍泸沽湖最贵的黑车司机 08:28 为什么英文老师辞职——作为老师,无法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太少个体可以实现生命意义上的绽放 12:45 辞职后的到处看世界——我们从小生活在标准答案中,但diversity才是人类重要的特质, 17:43 留在泸沽湖的原因——被无形的手拉拽后的矫枉过正,就像女生是否需要用自己的姿色取悦所谓的主流社会 22:46 家人对泸沽湖settle down的看法——如果因父母的失落而内疚放弃,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毁掉 27:36 生活的困扰——以为你有过后悔,没想到只是不喜欢偶尔的一两个客人 31:41 辞职后的新发现——辞职前或者找工作前,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品种”,这可能是漫长的过程,但要去做,不要混沌和迷茫 35:20 考公热和文卿在泸沽湖的大家庭 45:40 上期嘉宾的问题:你的预期达到了吗? 52:36 给下期嘉宾的提问:你是什么品种? 由于泸沽湖的摩梭族文化的独特性,为方便大家听懂这期节目,我在我个人理解之上,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名词解释,如有疏漏,大家可以评论区回复,我会在评论区置顶补充,有错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4A级景区,川滇共辖,湖岸风景美不胜收,摩梭文化引人入胜,但交通闭塞 摩梭族: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这个说法,她属于纳西族的一支,号称地球上最后一支母系氏族,传统婚姻形式为走婚,人口在百度百科上约5w,他们主要生活在泸沽湖畔,有摩梭语,但没有文字 摩梭母系氏族:妈妈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她和自己的儿女组成一家人,孩子们虽然有爸爸,但爸爸平时都是在他自己的妈妈家,男人总是先尽好舅舅的责任,再尽爸爸的责任。小朋友在大家庭中也会感觉非常温暖,因为所有的长辈,都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就像一个孩子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妈妈 走婚:最容易被外界误解的婚姻形式,总是被旅游大巴车上口若悬河的导游宣传得庸俗不堪,但其实只是真实自然的非经济共同体婚姻。如果要分开,无论有没有小孩都没有关系,因为小孩永远是女方家的。分开后,大家也都可以再找自己喜欢的人,也一点不丢脸。 当家人:家中最年长(或是最有能力)的女性(在文卿家这个角色是祖母、下一代是二姐、再下一代可能是二姐的女儿),需要最辛劳地操持一大家人的饮食起居,一代当家人觉得自己年老体弱不能胜任后,会将这个位置交给下一代女性 通婚:像高佐和文卿这样,摩梭人和外地人结婚,大多数人通婚后,都会把自己的爱人带走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但文卿把自己融入了高佐的母系氏族大家庭中,承担整个大家庭的重任。 高佐:文卿的摩梭族太太,家中老五,娇小可爱,讲话很温柔,虽然40岁了,但笑起来还是结婚照上小姑娘的样子。文卿刚到泸沽湖的时候,所住的客栈就是当时高佐的远房侄子开的,高佐在这里帮忙,后来文卿跟高佐回到了湖对岸的小村庄,靠自己拍和发行明信片为生,在一个斜阳灿烂地铺洒在他们脸上的黄昏,高佐在他的摩托车后座“唔里嘛里”地唱了好多文卿听不懂的歌,像个小屁孩一样然后文卿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心动,后来两人就在一起了 苦佐:文卿三姐家的儿子,皮肤黑黝黝的,很有当地人的气质,但聊起天来又很害羞可爱,96年的大小伙子,平时文卿安排他在民宿工作,厨艺和拍照技术了得 关于文卿和高佐的故事,以及摩梭族人的社会形态,在我们主专辑第50-51期节目中有详细聊过,或者大家可以参考故事FM的第586期节目 (https://mp.weixin.qq.com/s/HkDTyrPM4ZjfToIbjm7yOg)

54分钟
99+
2年前

Vol.88 和“深深热爱面试”的警察弟弟,来聊聊人生选择和打消幻想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谦卓是节目的第一位特警弟弟,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深深热爱面试”的考公人,最高记录是从第30名翻盘到11名,而且他也是候考室里特别“招人烦”的那种人,上岸以后的被他挤到最后一名但仍然险险上岸的同事告诉他,你知道你在候考室里有多烦人吗?真心希望被他挤下去的第11名不要听到这期节目,但起码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放松心情进考场可能确实是件好事。 今天我们还聊了聊公安体测,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体侧的女生原地起跳摸高要达到2米35,聊完以后我还真的翻出卷尺去我家门框上试了一下,不穿鞋还是有点难度,谦卓也是亲眼见到考场上的小伙伴两次考上又因为体测掉下来的。 虽然我也是曾经在考公的时候背过《公安基础知识》的人,但后来因为刷遍了职位表,那年我们这里的公安就是不招应届生,白背了两个月不说,最后也没机会参加过体测。但同时也让我想起那年我的考公准备期真的是很盲目,似乎从来没想过“我适合当警察吗?”,如果那年刚好招应届呢,我的人生是不是又会很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总目标也是“上岸即可”,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考上的公务员的能力一样荒诞可笑。 所以可能是我当时的想法,才会对谦卓所说的——在考公之前,应该先去走走看看,很有感触,可能有的人会因为被社会轮了几个耳光后,选择回家,也有人像谦卓的狱警小伙伴那样,因为没有出来过,所以会去追寻自己的想法而辞职。 在这期节目播出的时候,我也已经回原单位拿到了辞职批复,所以算是开开心心地开启了下一段人生,希望也在以后合适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辞职后的感受,祝愿听到我们的节目的小伙伴,无论是正在考编制的,还是已经在体制的,亦或是已经离开体制的,都能找到自己要去开开心心实践的那条路~越来越好~

66分钟
99+
2年前

Vol.86 全职在家考公5年,是“想好了”还是“凑热闹”?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天桥是学机械自动化的,他说能被邀请录节目,绝对跟他这个专业有关,他要是学个汉语语言文学啥的,早上岸了。 虽然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他的上岸经历也足够抓马—— ·考140+的时候,10个高级别单位的岗位,他选中了唯一一个分不够的,另外9个都能上,完美错过90%正确选项; ·考公安时候,面试笔试都排第一(招9人),最终挂在了体测上; ·2021年在当年10选1错过的基础上又经历一次4选1,成功把选岗选错的概率提高到了1/40; ·最终在2022年,以152分,成功上岸某省厅级单位 考进天桥所在的单位确实很令人羡慕的,起码在一级主任科员以前不用担心晋升,甚至因为单位的老龄化,四调也可能是职位等人,但是天桥所经历的考公6年(全职在家5年),虽然每年的分数都令人振奋,但这也是一个艰难和充满压力的过程。 不过天桥说,虽然34岁的年纪,比做题可能做不过00后的思维敏捷了,但要比决心和坚定,这是大部分考公的年轻人缺乏的,考公这件事是“想好了”来做,还是“碰碰运气”、“凑热闹”,是绝对不同的,甚至这个“想好了”的比例在他的班上,可能只有10%,让我们不禁对我们讨论的“考公热”产生疑虑,“热”字可能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加上引号。希望参与考公的小伙伴,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件事是你下定决心的吗?

47分钟
95
2年前

Vol.83 这是一份终身学习的工作——县城本科小医生的规划和选择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KK是一位本科毕业回到家乡县级医院的编外小医生,没有考编也没有考研的她告诉我,重要的不是编制,而是终生学习,医生更应该这样。当然,考研是一定要考的,但要等临床经验够了,再选择想考的研究生专业和未来想要发展的城市。 KK跟我的这次聊天,是拖着积攒的疲惫而来,其实我很难说如果我邀请的是另一位小医生来录节目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状态,也许这就是社会医疗系统小职员们真实的工作强度,24小时连轴转,抢救着一个病人,120还在送病人来等着你…… 选择医学,很多人的起点其实是高三,那是一个刚从应试教育出来几天,转身就要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年纪,很难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更难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高三的时候,甚至会为了跟同学面前假装自己对未来很有规划的样子,自信满满地说出那些其实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方向,说它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自己只见过这几种工作。所以我想起KK的两句话—— 1.学医的人,毕业后当不当医生都没有错,趁早经历,然后选择 2.考研这件事,还是要在临床再工作几年,再去选择考研的方向 KK其实给下期嘉宾留问题时,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聊了一阵后她放弃了,这个问题是“请告诉我30岁以前应该完成的事”,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和我的完成,可以说完全不符(比如我觉得30岁前应该有一次Gap year),所以我也没法直接回答她,下期嘉宾要回答的问题也只是后来她改成的“30岁以前一定要结婚和生小孩吗”,但如果有听众小伙伴看到这里,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43分钟
96
2年前

Vol.82 全国只有12所高校能考的选调生,想做一个体制的观察者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芒果是一个研究生毕业就入职的“急需紧缺选调生”,进入体制的心理机制被找补为“想做一个体制内的观察者”。 作为一个全国只有12所高校可以考的定向选调生,疫情时期她正好在读大学,第一次感受到行政力量对生活的渗透度,因此对这个庞大国家的体制运行产生了很多的好奇,加上找工作找烦了&一次宣讲会的机缘巧合,她决定报名选调考回家乡。 她的考公过程实在简单得无以复加,明明报名后2周就考试,中间的国庆节还能再玩一周,看了5天的B站考前冲刺视频就去考试了,但她同时也有思考——很多学校牛逼的小伙伴选择简单考试就能找到的工作,只是为了对过去多年辛苦学习的一种补偿,但00后不应该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为什么这些人还是选择跟随呢? 她曾经在美团有过一段数据分析的实习经历,工作技能有所提升,忙碌的充实感充盈在生活中,但她却感到空虚,一个人在北京,娱乐也没有跟人产生深层的连接,这可能也是她选择考公后,找补的另一个原因,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对公共利益有益的事情呢? 芒果的声音好听得像一块脆香米(我很爱吃这种巧克力),整个录制能感觉到她那种嘎嘣脆,并没有因为面对一箩筐的杂活和“弯弯绕绕”而化掉,反而给这个年轻的观察者更多素材,以后即使还是一边幻想着飞书一边打着老掉牙的座机,也能找到她在这里的意义和开展更多思考。

85分钟
99+
2年前

Vol.80 领导说加个微信,我亮出了自己的二维码——国企HR小姐姐的成长史

原创播客 | 房号3110

假装今天是某国企HR带来的招聘软广——小圆,30+,国企HR 6年,曾经经历过外企、私企和自己创业,最后在国企找到了一个虽然加班,但自己认为非常适应的环境,收入比体制内高一些,也沿袭了集中休假的保障,加班很多总是脑袋全负荷运转,但比起前两期的小木还是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她满意的个人成长,从最开始的三级子公司,因为项目借调到集团总部后,被总部留了下来,基本完成2年一次晋升,看着公司的流程、规则在自己的手中一年比一年完善,虽然小圆没说,但我猜测这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这期陈老师建议大家带上小本本来听,因为小圆不仅用自己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一些对体制内繁文缛节的讨论、对如果回到刚毕业该怎么选择的讨论,更有一个HR给到来面试的小伙伴们中肯的建议。 节目的最后,我们3个人都回答了上期嘉宾小白的问题——2023必须完成的三件事,小白也答应我们会在评论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等你哟小白~ 所以所以,也期待各位听众小伙伴的留言,2023年,你必须完成的三件事是什么?可以写在我们的评论区,当做一个新年伊始的足迹,把flag立起来吧~迎风开启下一段旅程~

7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