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猜不透A股? 最近指数走的让人很是焦灼,已经围绕3800-3900点左右震荡了一个多月。往上不突破4000点,往下不跌破3750点,就是不选择方向。没有绝对的主线,但看似又有一些主线暗藏其中。 总之,就是你很难猜透它的小心思。比如,本来大家认为指数一天可以跌完的,它非得分成二天跌,弄得大家高位的股票不敢追,低位的股票不卖,反正就是怎么操作都不顺手。 大小齐发力 相较于此前,最近资金喜欢在股市当中走极端。这点倒是跟消费市场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高端、低端两侧消费更容易火爆。 资金最近也爱走两极。要不就是做大市值的股票,要不就是选择低价股。 最近高市值股票的代表莫过于农业银行,已经走出14连阳,市值一度高达2.9万亿,近一个月涨了25%左右。做光模块的中际旭创,10月22日,股价又创出新高。 一个万亿市值的农业银行,股价接连创新高,这得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拉得起来,拉起来得多费钱啊。 但是,外界环境干扰颇多、大盘不稳定情况下,各路资金有的要考虑托指数,有的要考虑避险。 近30日主力资金流入排名中,农业银行排名第一。资金流入排名前十的股票里,有八只都是银行股,剩下两只也都是金融属性的公司。 除了大市值企业,小票的连板行情也很活跃。比如,大有能源已经8连板了。这段时间以来,最多也就4连板。 煤炭里的大有能源拉起来之前股价也就4块左右,市值起来之后也才230亿左右。这类型股票最容易受到游资的喜爱。而且,煤炭行业里大市值(流通市值来看)的股票本来也不多,几乎都在百亿、百亿级别之下。 概念眼花缭乱 你能猜得到第二天哪个板块会涨吗?大概率猜不到,几乎都要靠消息刺激。 比如前几天,自然资源部印发《“十五五”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抢占深海、深地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将深地经济推至国家战略视野的前沿。 结果,深地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相关概念股嗨了两天。到了10月23日,录得2连板的中化岩土炸板了。 多数深地经济概念股也符合我们前文提到的一个规律:资金所喜欢的低价股,它们市值都不大。 湖北国资相关概念股10月21-22日表现也比较活跃。 主要催化因素是:2025年湖北省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提出“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的核心目标,并出台《推动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明确股权、实物、债权等五类可证券化资产的具体任务。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指出,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更加科学运用“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市场人士表示,湖北省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所来的最核心的关注主线或是“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 湖北过后,10月23日,深圳国资概念股走强。背后的催化因素是深圳前天傍晚发布的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标的估值包容度。 去年9月底“并购六条”落地后,深圳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持续增多,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行动方案的出台,有望进一步加快深圳本地股,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并购重组进程。 前几天,小众概念的培育钻石概念都表演了几天,原因在于: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人造金刚石微粉(2C902.a)、金刚石线锯(2C902.c)、金刚石砂轮(2C902.d)等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在市场没有明确方向的时候,资金通常就会跟着消息走。你说上面几个方向,能否持续不断走强,得看后续执行情况,亦或是需要消息面的不断刺激。 快有方向了? 对于A股来看,很少有机构否认,我们现在不是处于牛市的环境中。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 半夏投资李蓓在最新分析里指出,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三个阶段来看: 如果说当前是牛市的第一阶段,A股的驱动因素是估值的回归。所以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比如保险增加权益配置、一部分居民资金转移,这些都不会改变。 我们一定会进入第二阶段,即基本面的改善和业绩的回升。这一点我们需要看到价格指标的企稳回升,包括房价和物价。 后续还会有第三阶段,即赚钱效应和风险偏好的提升。现在在场内已经实现了,比如私募基金的仓位已经提高,融资融券的参与度已经提升。 但在场外还没有,老百姓现在虽然去买分红险,但不是基于他认为股市好,而是基于分红险本身给的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理财。什么时候老百姓也开始觉得要买股票基金了,那时就进入第三阶段。 此外,牛市并非一个风格和主线一涨到底,中间也是变化和轮动的。近期市场的风格出现了明显的松动,以TMT为代表的成长风格开始有所走弱,而价值风格相对表现更优,风格切换的迹象似乎在逐步出现。 对此,国金证券牟一凌指出,历史经验来看,2000年以来出现过的6轮牛市中(包括这一轮),几乎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风格切换,如果从前三轮的经验来看,牛市中的风格切换持续时间至少以季度级别起步,且价值相较于成长的相对收益在20%以上,而这一轮也才刚刚出现风格切换的迹象。这样级别的风格切换从策略的角度无法忽视。 因此,风格切换期,有能力的可以审时度势调仓。对于大多数普通股民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等待市场新一轮主线的出现。 毕竟,从过往来看,每次五年规划都会利好几个相关行业。比如,白酒就是在十三五规划里,消费升级时期,股价表现非常亮眼。 10月23日,四中全会公报发布,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明确几个重要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在政策指引下,相信A股也快有方向了?
从泡泡玛特股价暴跌,能看出什么? 刚披露三季度经营业绩不久,泡泡玛特最近的股价却迎来波折。昨天开盘其股价就开始急跌,最大跌幅一度达到10%左右。当日收盘价232.4港元/股,下跌9.36%。 昨天的大跌可以说是泡泡玛特股价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走势的集中反映:在今年8月底创造历史新高后,泡泡玛特股价似乎开启了一波持续至今的下行走势,不免令很多人担忧:公司股价近期的走势是否反映出某种基本面问题呢? 第三季度业绩延续火热 事实上,从三季度经营业绩看,公司基本面不仅是一般的好,而且是“大好”。 泡泡玛特今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对比今年上半年报所披露的营收同比增长率204%来看,依然在“加速”,而不是有所缓和。 而且无论是中国市场是海外市场,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都保持强劲增长趋势,且增速高于市场预期。 按照泡泡玛特披露的分区域具体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85%-190%;海外市场中,美洲市场以1265%-1270%的同比增速一骑绝尘;欧洲及亚太地区分别增长735%-740%、170%-175%。 对比下图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财报披露的分区域营收同比增速来看,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速的下限数值基本到要高于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除了亚太的收入增速上限(175%)要低于上半年的257.8%。但亚太地区收入的占比并不是非常的高(近21%),而且这170%的增速也是够可以的,不太能看作是什么整体性的失速吧? 国外有投行分析师以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增速可能放缓为逻辑支撑,认为泡泡玛特的股价将受制于此。但维持泡泡玛特明年营收和净利润“良好预期”的国内外卖方机构也不在少数。当前的情况是,在短期未来的预判上,投研端的分歧是有的,但“悲观预期”并未成主流。 况且以通常的认知来看,一家消费品头部大型企业营收和净利的增速一般不太会发生“断层式”或者“裂变式”的变动,而往往是遵循某种线性的趋势,比如从一个季度的大幅增长,到下一个季度的较小幅增长,再到增速下降……不太会出现这个季度同比增100%,下一个季度同比一下子只增长10%这种情况。 尤其在泡泡玛特稳定的商业模式、体量和渠道发展势头之下,在IP势能依然在全世界表现强劲的现实下,逻辑是不太会支持其业绩在短短一两个季度内剧烈下降的。当然,上述只是我的逻辑推理,不含任何建议。 如何卖出更多玩具? 以当前的业务模式看,泡泡玛特如何才能卖出更多的玩具,将是其后续业绩能否继续飞速提升的关键。 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设更多的线下店以及布局更多的线上渠道,当然是最容易想到的“扩张”模式,公司年报、中报中也会对这些商店和渠道的最新布局和扩张做文字上面的重点论述。 但我的理解稍有不同。泡泡玛特不是开超市或者零食的量贩零售,而是和社会潮流紧密连接在一起。与其将关注放在新开多少店,新增多少线上销售额,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潮流有关的消费者。 从日常观察可推测,泡泡玛特消费者画像中的大部分特征,应该和年轻人、潮人、都市丽人等的特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所以对这部分消费者的研究,可能才是破解其未来销售业绩的最好“打开方式”。 泡泡玛特最精华的地方是其艺术家IP的非凡成就,以LABUBU最为有名的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等等在全世界内刮起了潮玩旋风,吸引到大量的潮流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付款”。 所谓潮流消费者,就是那些追逐潮流而购物的消费者,一般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热议热搜”以及各类明星晒出同款的影响,以购买和使用某件商品作为自己的时尚标签,期待随时向外展示自己的这些时尚标签。 这部分人中也有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所谓“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全套和大量购买和展示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他们这群人可能并不强调要向外界展示什么实力或者品味,就时不时看着自己大量购买的泡泡玛特玩偶摆在一起,那种“暗爽”也是说不出的快活。 当然,这当中也有一些消费者是处于满足情绪价值的原因而购买上述这些毛绒玩具和手办玩具的。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基于“人无我有”所产生的安逸感,抑或是某个系列(如LABUBU搪胶毛绒玩具)特别难抢,而我却买到了而产生的某种“炫耀”需求。 假设上述消费者人物画像成立,那么泡泡玛特能否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动力源,将会是其旗下IP能否维持对上述潮流人群的吸引力。 用大白话讲,LABUBU、CRYBABY等当前火爆全球的毛绒玩具或者手办能否继续维持“潮”的消费者认知呢?会不会到了明年,一些原来的消费者就认为这些IP过气了呢? 另一方面,如何在上述这些潮流IP之外,培育出新的潮流甚至爆款IP角色,也是一大关键点。 从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贝克汉姆在上海的泡泡玛特店里寻觅商品;苹果CEO库克参加泡泡玛特LABUBU活动并收获特制版玩偶等等事件中,不难看出泡泡玛特旗下超级IP依然不乏世界级的大V人物的青睐,还处于大热的氛围下。 但花无百日红,如何引导旗下潮流IP从激增的火爆中突围,从而形成长期性的持续流行;以及如何拓展新爆款,才是泡泡玛特未来业绩能否继续飙升的最本质动因。 泡泡玛特的眼光 虽然上述这些增长前提确实非常难达成,但泡泡玛特并不是一家平庸的企业,其管理层的战略眼光是非常棒的。 比如,最近公司营收增长最亮眼的地方一是美洲市场的销售;二是毛绒玩具(包含搪胶毛绒玩具)。 今年上半年,美洲市场营收的占比排在中国、亚太之后位列第三,达到16.3%,但其同比增速却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1142%,去年同期的占比仅仅是4%。 从趋势上看,美洲市场的营收占比将在今年四季度超过亚太,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 这代表什么? 这些其实是泡泡玛特战略上的成功之处。 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将最好的资源、最棒的体验店、最夯的营销给了美洲,当然主要就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有着最强大的潮玩IP基础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也不错,当地消费者的娱乐支出也很扎实。 这些可以从迪士尼公司最近的财报中看出来。其中显示,美国乐园营收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方。 而对毛绒产品的集中发力,则又是泡泡玛特管理层的另一个神来之笔。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绒产品实现收入613.9亿元,同比暴增1276%,占收入比重为44.2%,占比开始接近非毛绒的手办玩具。 在潮玩领域,毛绒玩具(包括搪胶毛绒)凭借其柔软的触感、玩伴的属性以及更加贴近童趣等等,似乎更能吸引潮玩消费者的喜爱。而且毛绒玩具也更能被当成挂件等日常用品,搭配服饰或者手袋等,蕴含某种“首饰”的属性,而不像那些手办那样只能摆放在那里。 这不是随便一说,而是从泡泡玛特店里当前还“抢不到”的商品大多属于毛绒玩具中便可知。 从以上两点可见,泡泡玛特的管理层一直有着非常灵活和精准的战略眼光,不管是从盲盒这种玩法的创新性还是到重视美洲市场、重视毛绒玩具的开发等方面,都做了正确的事情。 在后续的发展中,如果公司管理层依然可以保持这种战略眼光,牢牢找抓住潮流消费者的心,不断产生更多爆款,则泡泡玛特依然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