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近日已成为金融圈最炙手可热的叙事之一。从私人信贷到美国国债,“万物皆可代币化”正被包装成一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迁徙。它以“真实世界资产”为基础,试图将所有“动不了、卖不快、投不起”的传统资产,分割成若干份,搬到区块链上挂牌出售。 但这幅繁荣景象背后,市场也发出了疑问:剥开“代币化”、“去中心化”这些技术外衣,RWA的内核,与当年留下满地鸡毛的P2P,究竟存在多大的本质差异?RWA又拿什么来保证,它所锚定的“真实世界资产”永不为虚? 【时间轴】 01:05 RWA到底是什么? 05:14 RWA模式和P2P那么像,是否会重蹈覆辙? 08:54 风险如此高企,为什么资金还源源不断地流入RWA?
前几天,一条谣言刷屏全网:中国出品的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火爆北美市场,三个月内狂揽1.5亿美元收入。可惜,作品查无此人,战果无人认领,很快就被辟谣。 那么,为何如此荒诞不经的传闻,能够席卷全网,引发许多媒体不分青红皂白的转发,乃至骗过了一些互联网专业人士和投资人呢?这种文化现象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理?我们该如何看待内容产业中所谓的“降维打击”和“升维打击”? 【时间轴】 01:45 国产网文短剧出海,构成了“升维打击”的宏大叙事 04:43 短剧出海战果比网文更大,但还未成长为主流市场 06:30 健康的内容消费市场,不存在单方面的“降维打击”和“升维打击”
7月中旬,律师张女士公开质疑,她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报告从未显示重大异常,却在2024年被确诊肾癌。这迅速引发公众对体检机构专业性和责任边界的质疑。7月30日,爱康国宾在媒体说明会上直指张女士造谣令员工深受伤害,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而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回应时称:“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无疑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那么,为什么爱康的强硬姿态无助于核心问题的解决?体检报告到底该为用户发现什么?体检机构的责任边界在哪里、其质量控制机制又能否让用户信服? 【时间轴】 02:16 爱康国宾的公众沟通,存在哪些问题? 05:24 张黎刚曾曝光的体检行业乱象,是否成了“回旋镖”? 07:41 退市后的爱康国宾,在透明度上按下了“静音键”
一场系统性的“大贬值”,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全球;而它的风暴眼,就在华盛顿的美联储。这个曾经被视为全球金融稳定器的机构,如今正承受着异乎寻常的压力:在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夹缝中,还要面对来自白宫的压力。 美元资产大规模贬值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规则制定者权威的崩塌、制度功能的失灵,而这又会波及到每一个普通人的钱包。那么,在这场“大贬值”中,我们该如何保住自己的筹码? 【时间轴】 01:11 是什么在为通胀和美元贬值疯狂加速? 04:02 美元贬值,是其作为全球霸权体系的信用根基的动摇 09:09 普通人如何在这场“大贬值”中,不被收割?
“你回国端盘子,还要去瑞士读个硕士?”亲戚调侃我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商学院(EHL)offer时,我只是微微一笑。诸如“毕业就是服务员”的标签,我早已习惯了。毕竟,酒店管理专业是个典型的高投入、低回报专业。即使在号称酒管界“哈佛”的EHL,也仅有54%的毕业生就职于泛酒店领域。 那么,既然酒店行业的本质决定了管理者也都要从一线做起,去读这个硕士还有什么价值?国外酒管专业相对国内的教育重点,有何不同?在现实的迎头痛击面前,高学历培养的能力,又有什么作用? 【时间轴】 01:01 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决定了名校毕业也要从基层做起 03:25 国内酒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成熟,放大了入行的痛苦 06:24 一路从理论学到实践,酒管学历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懂车帝上周三开始陆续推送的“36车智驾大测试”,被马斯克本人看到,他在社交媒体上写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这再次引爆了舆论:“中国车企的智驾,怎么做得还不如特斯拉?” 对于这场“极限测试”,重要的或许不是一帧帧死抠细节,毕竟许多测试还并未或难以标准化。但我们仍要询问:在本土车企经历了两年多的训练调优后,为何智驾算法在高速上反而变得“不灵光”了?如此全方位的智驾能力检验,能否打破市场和消费者此前逐渐形成的“智驾迷信”? 【时间轴】 00:46 懂车帝测了啥?公允吗? 02:42 为什么特斯拉会在高速测试中表现更好? 07:08 这次智驾大测试真正的推手,压根不是懂车帝
2025年7月23日10时20分左右,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学生坠入含有危险矿浆的浮选槽,最终全部溺亡。 而就在事故发生前14天,涉事企业还召开了2025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此前在2023年,该企业还曾作为安全典范案例出现在其母公司中国黄金集团2023年ESG报告中。 那么,这起事故是如何发生的?一边“安全检查”一边发生事故的现象,为何屡见不鲜? 【时间轴】 01:26 六条鲜活生命消逝,事故为何发生? 04:20 矿企“应付了事”并非孤例,“形式主义”安全检查何时休? 06:48 负责人不下一线、经济效益考量下,安全投入难落实
在如今的GEO(生成式引擎优化)领域,Profound算是做得早,并且产品形态较为丰富的一家,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流程。它的组合拳击中了企业的核心焦虑:在Perplexity、Copilot等AI问答引擎里,自家品牌的曝光度、情绪倾向、竞争对手的声量。 但从业界看来,GEO的生意尽管听起来十分唬人,长期来看确实也将颠覆旧有的搜索引擎优化模式,但它们最大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和大模型平台的冲突:随着AI大模型底层逻辑以周为单位的改写调整,先前的努力就可能功亏一篑。那么,GEO领域的创业机会,到底在哪呢? 【时间轴】 00:16 Profound的功能与工作流程,如何击中企业的核心焦虑? 03:59 与大模型的危险“对赌”:GEO是在教品牌“钻空子”? 05:57 所谓的“优化效果”,客户该如何归因和买单?
当ChatGPT的周活用户冲破10亿大关时,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正在发生:超过60%的消费者开始绕过谷歌、百度,直接向AI助手询问商品信息。但品牌们却像蒙眼的玩家,既不知道AI会如何描述自己,也无力左右推荐的天平。 2025年6月,纽约初创公司Profound用2000万美元融资撕开了这个市场的口子。Kleiner Perkins和英伟达风投的入局,让这个成立仅11个月的公司站到聚光灯下:生成式AI时代的“品牌翻译官”,帮企业摸清大模型的脾气。 那么,新兴的GEO(生成式引擎优化)行业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主要玩家?它们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商业逻辑又能否成立? 【时间轴】 01:38 试图破解大模型的黑箱,更像场“猫鼠游戏” 03:59 随着消费者搜索习惯重塑,GEO将成为一门“有钱景”的生意? 05:31 除了面向品牌方的Profound,行业内还有哪些玩家?
2006年,达能派驻与娃哈哈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它们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范易谋认为这些公司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由此,那场著名的“达娃之争”爆发。 1998年至2007年,宗庆后妻女施幼珍、宗馥莉已在海外注册11家离岸公司,并在国内投资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而2003年开始,宗馥莉便担任其中十分重要的恒枫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被该离岸公司100%持股。 那么,宗馥莉为何要在宗庆后去世后继续集中股权?娃哈哈的品牌资产又该归属何方?营收已过高峰的娃哈哈,还有多少时间窗口来再次腾飞? 【时间轴】 01:53 宗庆后在宗馥莉上大学之时,就铺好了未来接班的道路 03:42 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控制权还在娃哈哈集团手上 05:00 宗馥莉想全盘控制娃哈哈,或许是想推动娃哈哈上市?
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治下一直风波不断。随着宗氏家族百亿遗产争夺愈演愈烈,公众再次质疑起宗馥莉对娃哈哈治理的不合理之处。其中最具杀伤力的一个问题是,宗家究竟有没有逐渐将娃哈哈空心化? 虎嗅分析娃哈哈股权结构变更及其公司发展史发现,娃哈哈的“体外循环”路径早在宗庆后时代就已经开始,而宗馥莉所做的大概率是继承其父的意志。那么,复杂的“体外公司”是如何布局、如何持股的?这个“隐秘商业帝国”是何时建立的? 【时间轴】 00:52 “娃哈哈系”大部分子公司的控制权,基本在宗馥莉手上 02:59 “娃哈哈系”子公司,股权结构有多复杂? 05:48 “隐秘商业帝国”的建立,可能源于20多年前的“达娃之争”
继一周前智元机器人传出拟21亿元收购一家A股上市公司后,宇树终于也坐不住了。据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宇树科技已于2025年7月7日签署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这意味着该公司很有可能计划冲向A股。 这家机器人明星公司如今估值已超百亿元人民币。此前有媒体消息称,宇树科技已于近期完成C轮融资,而今年年初,它的机器人产品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但就在几年前,宇树和其创始人王兴兴并不被各路投资机构看好,种子轮融资甚至是个人投资。那么,宇树究竟做出了怎样的产品?它又为何能完成逆袭? 【时间轴】 01:18 具身智能国内热度不过一年,超百亿估值公司不止一家 04:12 学历背景普通、“自我怀疑”的王兴兴,如何来到聚光灯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