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 月 22 日凌晨,在英伟达发布了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成绩相当亮眼,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超出市场预期。财报显示,英伟达四季度营收达到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净利润123亿美元,同比增加769%。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成为最大营收来源。游戏业务也实现增长,达到28.7亿美元。 但由于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加速计算市场的竞争加剧,英伟达面临内忧外患,它该如何稳住未来? 本期播客,一起来听英伟达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供应链管理之路。
近几年,湘菜品牌“费大厨”在一线城市迅速扩张,受到消费者和社交媒体的热捧。据DT商业观察,截至2023年11月13日,在一个月内,小红书笔记提及数量最多的湘菜品牌TOP10中,“费大厨”以118篇笔记数位居第一。而在抖音,“费大厨”是过去一年里热度最高的湘菜品牌之一。 同时,费大厨也是扩张最快的湘菜连锁品牌之一。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日,“费大厨”已在全国开出101家直营店,覆盖5省7城市;商场店占比超过90%,门店面积一般在300平米左右。据虎嗅了解,2023年,“费大厨”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快开店周期”,平均一个月净增门店数超过2家。 随着湘菜风暴的来袭,费大厨也是势不可挡。辣椒炒肉领军,打破低价窠臼,费大厨怎样在品质与竞争中找到平衡?本期播客,一起来听“全国小炒肉大王”的进军之路。
2月18日,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迈入前景广阔的AI科技新浪潮。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硬件设备的头部厂商就都开始All in AI了,尤其是手机。其中,三星推出了主打AI概念的手机Galaxy S24;华为在HarmonyOS 4操作系统中推出了融入大模型能力的小艺助手;小米的澎湃OS宣布将AI大模型植入系统;Vivo发布了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OPPO先是推出了AndesGPT,最近也发布了AI超级智能体和AI Pro开发平台战略。 魅族全面转型,能否与苹果、华为硬拼?二线品牌在AI战场上胜算几合?本期播客,一起来剖析这场科技革命的新浪潮。
开工大吉,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据界面新闻报道,2月18日,也就是春节假期后开工的第一天,高合汽车召开了内部大会,宣布从即日起停工停产六个月,并实施减薪、逼迫员工主动离职的举措。 事实上,在年前的2月8日,高合汽车就已经在全员大会上放过类似风声了:诸如取消年终、工资延迟发放、全员降薪等。 尽管事情还存在理论层面上的转机,但在大多数人看来,高合的发展已经渐入终局。 资金短缺,操作混乱,从华丽宣战到接连坍塌。高合究竟还面临着哪些挑战?破局还是终结,转折在何方?
长沙街上,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一家老小扛着“一米八”的乐事薯片、好多鱼、双仔晃晃悠悠走着,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观? 1月27日,量贩零食连锁品牌“零食很忙”在长沙开出其全国最大面积门店“超级·零食很忙”,该店占地超1300平方米,170平的亮黄色招牌非常吸睛。据零食很忙统计数据,该门店开业两天营业额破78万元;开业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收获近700万热度,位居长沙本地榜第一。 在“超级·零食很忙”吸引了海量年轻消费者,其之后的竞争策略更是不容小觑。加盟、翻盘、价格战接踵而至,零食界争霸战一触即发。 零食战争,你准备好了吗?
2月16日凌晨,在没有任何预兆和消息透露的情况下,OpenAI突然发布了自己的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该模型大幅刷新了行业多个指标,重新定义了AI文生视频在现阶段的技术极限,颠覆了生成式 AI 在视频领域的全球市场格局。 Sora 使用 Transformer 架构,建立在 DALL·E3 和 GPT 模型之上,可以生成长达一分钟的有运动、多机位视频。相比业界水平,Sora 将视频生成的时长一次性提升了15倍,直接迈过了市面上所有短视频的时长要求。 Sora 的发布彻底改写了全球的 AI 视频生成赛道投资逻辑,乃至相关企业的生存逻辑,就连当下最火的短视频、短剧领域将面临 AI 风暴。 面对挑战与突破,谁能赢得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本期播客,为您揭晓。
当下,部分消费电子品的公司都竭力向世人展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与硬件实现深度融合,但其中多数产品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验证,如何在需求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脑补”去定义一款产品。 当然,类似的故事在消费电子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新技术在落地探索的初期,往往都会伴随着一大批具有实验色彩的产品出现。 鸡肋球形机器人、高温烤箱、手持式AI硬件产品等等这些听起来前卫的技术,他们是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还是仅仅在制造需求?难道未来AI的真正意义,就埋没在这些看似闪光其实空洞的产品背后了吗? 本期播客,我们一起来揭晓AI界的现实与困惑。
当下,处于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都市白领,以及目前很多奢侈品消费者都具有类似的典型性:他们逐渐抛弃那些大logo、大众认知度高的大牌,崇尚“去logo化”和小众品牌。 消费者心理的微妙改变,加上“后疫情”时代全球略显冷淡的消费大环境,这些都让有着“抗周期”属性的奢侈品行业,也迎来一场巨变。 动荡之下,一些风光多年的品牌黯然失色,也有一些相对小众的品牌趁势走到台前,比如罗意威。2023年,罗意威的Logo被知名时尚网站Lyst评选为了年度最具标识性的品牌Logo。 疫情后奢侈品风潮如何翻天覆地?罗意威爆火是否偶然? 一切奥秘,尽在本期播客。
在2024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微软首席执行官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夸赞微软的Phi是“最好的小语言模型”。他表示,在AI方面微软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会只依赖OpenAI的大语言模型。 据知名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微软已经组建了一个新团队开发对话式Al。与OpenAI的模型相比,该团队的研究方向更偏向于小规模,低算力需求的模型。有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已将几位顶尖AI开发人员从其它研究小组调至这个新团队。 在AI大模型之外另辟蹊径,或许是微软在AI时代掌握自己命运的最佳选择。而对于那些没有条件“依赖”OpenAl,也很难追赶OpenAI的公司来说,微软的做法似乎成为了一种启示就是在业界普遍关注超大抓模参数景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的“小模型” 似乎正在成为All in AI大模型的一条“退路”。 本期播客,让我们共同揭幕AI大模型赛道的新未来。
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1月31日凌晨星巴克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中国近3000个县级以上城市,我们已经覆盖了857个。我们会加速门店下沉。” 而就在星巴克发布财报前5天,其最新的一家县城门店刚刚开业:位于江苏灌云县九龙岗商业广场。 虽然星巴克剑指县城,但这里绝非一个遍地金矿的处子地,相反,这里已经充满竞争。数据显示,咖啡品牌在县域市场咖啡门店总计约5454家,而其中有3700家诞生于过去一年时间之中,换句话说,2023年咖啡县域市场已经成为连锁咖啡品牌们的必争之地。 而面临本土价格战与市场战略升级等种种挑战,星巴克能否打破桎梏,改写江湖地位? 本期播客,我们一起探讨下沉市场里的星巴克命运。
过去的 2023 年,字节跳动在电商、本地、短剧赛道频频出击,一副进击者的姿态;但在 2024 年 1 月 30 日下午字节 CEO 面对面全员大会上,梁汝波却罕见地一再提及“危机感”,并坦言不少人反馈,现在字节“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了”。 事实上,字节跳动高速扩张这几年正像黑洞一样吞噬着人才,其 HR 在脉脉、BOSS 直聘、智联等所有招聘渠道风雨无阻的疯狂招人,组织规模迅速从几万人激增至十几万人——以至于字节的“生长速度”连腾讯、阿里都为之侧目,移动互联网也完成了老BAT百度、阿里、腾讯三足鼎立到两超多强对抗再到新BAT字节、阿里、腾讯竞争角逐的版图重塑。 但伴随而来的便是快速扩张“恶化”的大公司病。其中,无效汇报、会议扎堆是显性滋生的“副作用”之一。诚如一位字节跳动员工对虎嗅吐槽的那样:“当员工以抢到会议室作为一天工作的最高成就时,你很难不去思考组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沿途冲锋的强者,怎会有大公司的痼疾?梁汝波会在字节内部掀起哪些改革风暴? 一切窍门与蜕变,就在本期播客,敬请关注!
2023 年 6 月,山姆·奥特曼在印度被问及,如果印度团队花1000万美元能搞出大模型和Open AI竞争吗?奥特曼回答:没戏。 这言论深深刺痛了印度的心,印度第一大商业和金融门户网站曾发布专文驳斥奥特曼,并在文章开头酸酸地写下这样一句话:奥特曼似乎瞧不起咱印度大模型的发展前景。 自此之后,印度对大语言模型的关注和投入,开始高速提升。 从英伟达到本土独角兽,印度又在AI风口猛追跑步。外资虽惨遭猎杀,却见本土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AI大模型或能弥补芯片产业短板,印度能否真正成为科技强国,逆转局势?这个梦,该怎样续写? 本期我们一起来探秘印度的科技野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