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驾驶员不幸遇难。从交通法规的角度出发,此次事故的归责很明确,即便没有酒驾也是驾驶员全责。唯一剩下的疑问在于“车门为何没能打开”。 与今年早前发生的智能驾驶事故不同,小米在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责任明显要小上许多。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米汽车用户在现实道路上的事故持续频发,仍无情揭露了一个事实——小米汽车接下来的底层经营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了。 【时间轴】 01:54 性能、平价、年轻化,小米汽车的“危险三角” 04:19 “难以操控”的性能模式,同样“难以限制” 06:37 “出奇制胜”的小米,该学会“守正”了
全球主流国家,正在想方设法遏制美国稳定币蔓延的速度。一家由欧洲九大银行组成的财团上周四宣布,他们将组建一家新公司,以推出一种以欧元计价的稳定币。该公司的目标是,“为目前由美国主导的稳定币市场打造欧洲替代方案,进而助力欧洲在支付领域实现战略自主”。 这些主流经济体都在担忧,“若美元稳定币被广泛用于支付、储蓄或结算,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将被削弱。”中国也迅速迈出了一步,9月25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于上海运营,同时推出了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以及数字资产平台。 让人民币走出去,正是中国在数字金融竞争中“防守”的关键一步。但面对既有格局,我们究竟该怎样突围? 【时间轴】 02:24 美元在现实世界称霸,又在数字世界复制了自己 05:42 为何不模仿美国,直接用人民币稳定币出海? 08:47 想被国际资本广泛接受,信任比技术更难攻克
这两天,云南丽江景区荒野之国突然冲上热搜。网上的声音很激烈,有人说画风诡异,还有人贴出人体蜈蚣、三面女孩等雕塑图片,说一进园区就感觉“阴间”。景区工作人员迅速回应,这是一位艺术家乔小刀为女儿打造的梦幻乐园,那些照片是被滤镜放大后的刻意曲解。 回应没有熄火,反而引来了更多围观,热搜之下,是汹涌的批评,也有不甘的辩护。随后荒野之国发布道歉声明,称已拆除部分有争议的艺术作品。我认真看了评论区,感觉像是两种世界在争吵:一边是看图下结论的排斥者,另一边是亲身去过的捍卫者。为什么这些作品会引起那么大争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旅尝试? 【时间轴】 00:55 孩子的想象力,或许远比我们这些大人宽容 02:29 艺术“看不懂”,并不等于它就不该存在 05:21 “差异化”的表达容易被误读,我们该给它一点空间
北京时间10月11日凌晨,全球第三大稳定币的USDe在币安交易所突然从1美元上下暴跌至0.65美元,此次脱锚风波持续了近两个小时,USDe才逐步恢复。在那一瞬间,一度140亿美元市值的“去中心化美元”被市场审判。 USDe的高收益诱惑是它走红的起点,也是它脱锚的根源。相比USDT或USDC那种几乎无息的稳定币,USDe的收益率在牛市里能达到两位数,在极端行情下甚至可放大至50%年化。这种“无风险套利”的叙事,在加密市场几乎无人能拒绝。 这时我们就要问出那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连全球第三大稳定币都能脱锚,稳定币真的稳定么? 【时间轴】 02:08 去中心化的USDe,是如何保持“稳定”的? 04:04 这次USDe崩盘的导火索,来自特朗普的新关税 06:21 曾经的“金本位”,其实也是一种“稳定币” 09:20 对主流稳定币风险的三道拷问
10月16日,一则来自《金融时报》的消息在中国消费投资圈炸开了锅。私募巨头凯雷与本土“地头蛇”博裕资本,正站在竞购星巴克中国多数股权的决赛圈里。牌桌上的数字足够诱人:不含特许经营费,估值40亿美元;算上星巴克死死攥在手里的49%股权和未来源源不断的特许金,总盘子轻松越过100亿美元大关。 这不仅仅是一场资本游戏。星巴克正在中国牌桌上寻找一个能陪它打赢下一场硬仗的“中国合伙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买家。那么,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的战略动机是什么?它自身和“联姻对象”,分别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时间轴】 01:29 这不是彻底的“出售”,更像精心设计的“联姻” 03:42 星巴克为何如此迫切出售中国业务? 05:06 星巴克“向内求索”,如何进行自我改革?
2025年10月13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公司已于10月3日收到香港联交所的除牌决定。上市委员会直指其存在五大核心问题:未完成调查及补救措施、管理层诚信存疑、内控缺陷未纠正、未公布未完成财务业绩、缺乏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 尽管洪九果品已在当日提交复核请求,但自2024年3月20日因无法披露财报停牌以来,其复牌希望早已十分渺茫。截至停牌,公司股价定格在1.74港元,较2022年9月上市时40港元的发行价暴跌95.65%,市值从巅峰时的671亿港元蒸发超640亿港元,仅剩不足30亿港元。 那么,曾堪称创业传奇的洪九果品,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它又能给中国的消费企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时间轴】 02:24 浓厚的家族企业色彩,带来治理结构严重缺陷 06:08 “高预付”模式下,资金链断裂成为崩盘直接原因 10:17 水果黄金时代落幕与行业共性困局
2023年12月,日本内阁府正式推出了“就业冰河期世代支援计划”,向1993年~2004年间毕业、至今仍未进入稳定雇佣状态的45~54岁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补贴。这一迟到了近二十年的举措,将一段长期被隐蔽的社会创伤重新拉回到公众的视野。 当经济增长停止,最先被牺牲的,往往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1992年,日本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正规雇佣率为74.3%,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了55.1%;同期,非正规雇佣(含派遣)的比例从12.6%攀升至31.8%。这一断崖式的下跌,不仅改变了数百万日本年轻人的职业起点,更重塑了日本社会的代际契约。 【时间轴】 01:33 工作机会减少,企业不愿意培养新人 03:58 被延迟的社会成年,被改变的家庭结构 06:22 精神上的创伤和迟来的补偿
存款搬家被证伪了? 前三季度人们多存了12.73万亿元,9月更是暴增2.96万亿,同比多增7600亿元,一举扭转了前两个月的少增趋势。但当前银行活期利率已经降至0.05%到0.2%。这和曾经的日本有点像。在“失落的三十年”里,日本老百姓面临长期的低利率和资产荒,加之普遍缺乏安全感,风险偏好明显降低,更多持有货币和存款。 不过,有一类资产却穿越了牛熊。10月9日,日经225指数报收于48580.44点;而在2009年3月,该指数跌至7054点的历史性低点;也即,如果从那时持有相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至今,年均复合收益率可超10%。那么,对国内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借鉴日本的经验,是否就可以投资国内ETF? 【时间轴】 02:02 央行大力买买买,成了日经指数回暖的最初动力 05:30 日经指数能增长,根源还要看日本经济 09:46 国内投资者,能从中借鉴什么?
2025年10月,网红“野兽先生”向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交了一份名为“MrBeast Financial”的商标申请。这位在现实世界里为了做视频内容可以活埋自己、在虚拟世界里拥有4.5亿粉丝的 27 岁年轻人,计划将他的商业版图从快餐、零食,延伸到银行、投资、甚至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据申请文件中描述,他想做的是一个SaaS平台,涵盖加密支付处理、小额贷款和投资管理。野兽先生和他估值冲向5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正准备闯入一个被信任、风险和监管三重枷锁牢牢锁住的领域——金融。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是他的声誉,筹码是一代人的信任。赌局的结果,将重新定义流量、金融和信任之间的关系。 【时间轴】 01:33 传统银行正在失去Z世代年轻人的信任 06:10 曾被控“割韭菜”的野兽先生,能做好“庄家”吗? 10:53 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正在经历一次微妙转向 16:10 一场关于我们这个时代“信任”本质的终极实验
10月29日,美股一开盘,英伟达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市值突破5万亿美金的公司。一天前,在GTC D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展示出来自AI的强劲需求。他表示,今年及2026年,Blackwell和Rubin架构芯片可带来的收入超5000亿美元,这个收入将来自2000万颗GPU。 然而,伴随着5万亿市值的到来,“AI泡沫论”的质疑声音也空前高涨。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一笔高达1000亿美元的巨款。作为“回报”,OpenAI承诺了一份价值10吉瓦GPU的超级订单。在这场游戏中,钱从左口袋进,右口袋出。这究竟是通往未来的高速公路,还是一场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更盛大的烟火? 【时间轴】 02:13 循环融资,科技资本的“左脚踩右脚升天” 07:46 “美股必须涨”背后的美元霸权逻辑 12:30 巨额投入背后,是美国争夺AI主导权的战略叙事
今年五一期间,一张女性穿着未剪吊牌连衣裙的照片“火”了。某女装商家告诉派代,五一假期的退款率都超过100%,其中在5月3日这天,退款率甚至达到300%!到今年国庆黄金周,商家就想到了一个应对办法:巨型吊牌。大吊牌因其大尺寸、硬材质等增加了穿着不适感,从而能有效降低穿着后申请退货的可能性。 不过,对商家来说,自身实力不够硬的前提下,大吊牌作用有限,同时也意味着高生产成本、高运营成本,这进一步增加了自身的负担。那么,退货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看似无解的博弈,该如何破局? 【时间轴】 01:16 大吊牌成商家防退货“新救星”? 03:56 能防白嫖党,却难挡退货洪流 05:48 平台、消费者以及商家三方,还能做什么?
10月31日傍晚,理想汽车发布公告,首次对10月23日晚间理想MEGA车辆起火事件进行了说明和致歉,除了事故最终的技术结论因为时间关系尚未给出,基本已经覆盖了“初步的问题归因”“问题的后续处理”和“对于用户的安抚”。这一番应对相当全面,且态度诚恳,因此也获得了网友的偏正面评价。 然而,这种对车企危机公关的“正面评价”,并不能完全消解事故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对安全”的阶段还未真正实现,其相比传统燃油车更猛烈的事故现场,再次在公众心中引发了选购过程中的“担忧”。 【时间轴】 02:47 理想MEGA起火并非首次,但危机应对得到了公众认可 04:08 电车起火事故频发,消费者何时才能信任新能源车? 07:18 竞争态势错综复杂,车企是时候回归安全底线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