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养书店,油画专业的我怎么开始做设计的?对话HookBook刘雯(上)

「设计,几何?」

本期和我们聊天的是Seven刘雯,纯艺科班出身,前出版行业主编,前互联⽹独⻆兽公司创意设计,从0到1商业设计小能手,产品落地靠谱青年。精品吃喝设计工作室、HOOKFOOD大食设计商店、艺术书咖HooKBooK、户外美学IP渔夫猫创始人。 策划、制作全球发行出版物百余本,设计作品入选&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擅长快消领域品牌策略、包装设计、视觉创意、供应链管理等。 由于本期是在刘雯的咖啡店中录制,所以周围有些噪音,希望大家谅解。 02:04 高考失利,艺术之路:一次不尽如人意的考试经历引发的思考 05:08 油画与审美基础:大学教育的影响与重要性 10:14 淘宝创业之路:从设计到销售,追寻电商之旅 15:25 突破自我,寻找真正的艺术价值——一个编辑的心路历程 20:27 艺术教育的挑战:从应试教育到创意表达的转变 25:42 从知识付费到众筹:一个创业者的挑战与成长之路 30:50 咖啡包装设计的温度与感动:探索纸制品行业的容差和问题 35:57 合作模式揭秘:如何成全领导的审美? 41:05 设计师的突破之道:从策略到文案,重新定义设计提案 46:16 设计师的逻辑与客户的数学理性:如何沟通才能达成共识? 51:24 企业形象设计的关键:找到自己的风格与定位! 56:32 消费者购买的是咖啡还是猫?揭秘行业认知与迁移过程的重要性。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61分钟
99+
11个月前

从做个小买卖聊起,强大的系统和弱小的我们应该怎么共处?读书会节选

「设计,几何?」

从前年起,我们有个小小的周六早八点的读书会,现在这个读书会服务的课程即将结束,所以,我在想把它变成一个更开放一些的读书会,不知道听友们是否有兴趣参加? 我们相信,发言比正确重要,破界比无敌重要,开心比努力重要。希望有读书习惯的你,也能在读书会做为主讲人出现,分享读书中收获的快乐~ 有兴趣的听友加这个微信在听友群联系我们:JXLJXL36 今天聊聊低成本创业的那些事儿,从卖甜品到视频剪辑服务,到底有多靠谱?带你一起读一本据说能手把手教你创业的书。这本书里的内容真的能让小白快速上手赚钱吗?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02:01 互联网创业项目揭秘:剪辑视频服务的可靠性与收益方式 06:09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捷径? 12:21 “口播视频创作新工具——开拍软件,让你的视频制作效率提高数倍!” 18:34 揭秘实体获客的奥秘:抖音本地生活的投流方法与预算规划! 24:47 拼多多等购物平台的挑战:算法推荐引发退货行为的困境 37:14 商品价格与质量分布的关系:买贵的东西真的值得吗? 43:20 平台推荐逻辑背后的挑战:粉丝量与内容传播的关系 49:30 网文平台与短剧产业的竞争趋势:谁能获得用户青睐? 55:43 “反传统做法:从二十分到最终的样子的独特服务之路” 01:01:54 生意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巨头之路的挑战与机会 01:08:04 如何在互联网营销中取得突破?成本低、水平高、流量多的关键秘诀揭秘

74分钟
99+
11个月前

旧地方想不出新生活,何时停止表演式人生?对谈艺术家李沐霖(下)

「设计,几何?」

女儿带来的生命思考与自然治愈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父亲对女儿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女儿的到来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男性。他还提到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大理的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舒适,地貌多样,让人更容易接近大自然。此外,他还引用了一句话:“我们应该变成流过石头的溪水,而不是被溪水流过的石头”,表达了要让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是被时间所支配。 找回自我时间线与数字游民生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时间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找回自己的时间线。讲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活在别人的时间线里,需要逐渐找回自己的时间线。例如,下班回家时可以尝试走另一条路,强迫自己不要想工作的事情。此外,还讨论了数字游民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种少数人才能实现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望而不可及的。讲者认为,数字游民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既享受生活,又能有一部分的工作。 数字游民的可能性与生活方式 随着技术条件的降低,数字游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要成为优秀的数字游民,需要成为公司中最优秀的人,有很强的竞争力。找回自己时间线的方法是从每天五分钟、十分钟开始,找到真心想做的事情,用时间和金钱投入培养。即使最终可能无法成功,至少能保证每天有五分钟时间作为自己的主人。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坚持做一件事可能会带来不错的收益;从理想主义角度看,每天保证五分钟时间,让自己像一个自然人一样生活,也是一种收获。总之,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点,不委屈自己。 种地生活的真实体验与反思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大理的生活经历,包括种地的经历。讲者曾经租了一个带花园的房子,但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去种地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讲者表示,虽然仍然对田园生活有向往,但实际上种地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在大理,讲者碰到了很多种地的人,他们的经历和方式各不相同。讲者自己的工作室院子也进行了土地改良,刨土、筛石头等过程非常辛苦。因此,讲者认为,如果不好好工作就回家种地,是很难承受的。 自媒体作秀与真实生活的冲突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自媒体工作的看法和感受。讲者认为自媒体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作秀,将生活中的琐事浪漫化,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累人的工作。讲者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种表演,尤其是当身边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时,会感到非常恶心。讲者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自媒体,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农耕生活的挑战与乐趣 这段内容讲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现代人的心态。农耕生活需要等待大自然的力量,如下雨、晴天等,才能进行除草、翻地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时间会慢慢流逝,让人感到焦虑。讲者提到自己在工作室种了很多水果,享受这个过程,但很多人觉得种地很脏,只想得到结果。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工业时代,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AI绘画与创作心态的转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AI绘画对创讲者的影响。随着AI绘画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传统创作方式,转而依赖AI工具。然而,这种转变可能导致创讲者失去了创作的乐趣和初心。同时,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功利和实用,这使得他们很难真正享受创作的过程。讲者认为,创作应该是一种体验和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利和实用。 现代人的价值观与自我认知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职业、权力、城市化等问题的看法。讲者认为,尽管现代社会强调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衡量着职业的高低贵贱。同时,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过于男性化,忽视了自然和生活的本质。讲者还提到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认为中国抽象艺术较少,因为中国人的逻辑过于实用,难以表达抽象的艺术。 从零到一的思维转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思考如何从零到一,从一到十,从十到一百,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讲者认为,现在很多人都在从事从一到十的工作,而真正重要的是从零到一的创新。中国在过去扮演了工厂的角色,但现在需要思考如何定义一,如何进行创新。讲者认为,AI将会取代从一到十的工作,而艺术家可能会承担起从零到一的任务。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发现,如果核心技能是复制,那么他们将无法与AI竞争。 艺术家的功利与焦虑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于功利的态度和追求。他们认为通过抄袭、模仿前人的作品,可以更快地获得成功和名利。讲者表示,自己曾经也对此感到焦虑,但后来从太太身上学到了不焦虑的方法。他认为,拥有自己的宇宙,不被外界干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同时,他也认为看书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听书和看短剧。讲者认为,看书已经成为一件艰苦的事情,比创业还要难。 读书的意义与世俗眼光的挑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现代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在大理,很多人会嘲笑那些看书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用,不能赚钱。但实际上,真正的回报来自于读书带来的神经突触生长和互相通电的声音,这是人世间最高级的快乐。然而,现在的人往往会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认为不挣钱就是废柴。对于那些有困惑的人来说,看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但并不是简单地找到答案,而是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从中找到心理的折射和投射。在这个时代,拒绝内耗,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非常珍贵的事情。 回归真实世界的思考与行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焦虑,追求功利,渴望成为网红,甚至父母也会受到这种影响。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讲者认为,应该回归真实的生活,做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用真实的肉体去体验生活。同时,他也认为,人类的本能是追求夸奖、炫耀等,这些并不应该被污名化。 真实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生活的真实态度和创作的关系。讲者认为,生活应该真实,不要过分夸大或贬低快乐和痛苦。大自然是真实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适应。讲者认为,未来人们会越来越真实,因为不真实的快乐正在贬值。同时,讲者也提到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认为创作应该反映生活的真实。最后,讲者表示愿意相信未来人们会活得越来越真实。

58分钟
99+
1年前

忘了乐趣,享受为何变成了项目?对谈艺术家李沐霖(上)

「设计,几何?」

李沐霖的自我介绍与生活变迁 本次设计几何节目邀请到了老朋友李沐霖(morning),他现在主要使用真名李沐霖。李沐霖在大理生活和工作已有13年,职业是纯画画。在节目中,他回忆了自己十几年前从西安美院毕业后,随朋友去金山软件面试的经历,以及在金山的工作经历。他表示,当时大家都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志向,更多的是懵懂和迷茫。在金山,他尝试了各种工作,包括原画、场景原画、人物原画、UI等,最终找到了自己更擅长的工作。 辞职旅行与创作追求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当时的创作经历和旅行经历。讲者在公司工作时,感觉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决定离职。在离职时,得到了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开始了一段旅行。在旅途中,讲者去了很多地方,还出了一本书。在西藏待了很长时间,拍摄了一些视频。这段经历让讲者感受到了大家的善意和照顾。 纯手绘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生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十多年前的工作经历,当时的工作方式是随机拍摄,没有剧本,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当时的客户和讲者都能接受这种完全随机没有剧本的内容。讲者在那个时代是一个豆瓣网红,与创作相关。在黄金时代里,讲者觉得痛苦,想要做一些自己的创作。后来,讲者从拉萨出来,到了大理,觉得那里民风淳朴,大家都很easy。讲者怀念那个时代,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走路去买菜,没有冰箱,生活节奏很慢。 工业城市下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从小在湖南株洲这个工业城市长大,祖祖辈辈都是从事制造火车、高铁、地铁、轻轨等工作的。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思想,认为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工作,为了跟着父母一起进场工作。然而,讲者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他想要逃离这种束缚,追求自由。他认为自由比金钱、名利等更重要。现在的年轻人也普遍希望过上自由、有创造性的生活,但真正去做的时候,会面临无数的约束条件。 生活成本与自由选择的思考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对于生活成本的计算和追求自由的思考。讲者认为,一旦开始计算生活成本,就会陷入无尽的买卖和风险中,永远无法满足。同时,讲者提到了北上广的人来到大理隐居的情况,虽然他们在媒体上展示了一种自由的生活,但实际上很难守住这份生活。因为一旦有了秀的念头,就会给守住生活带来很大的风险。 演艺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讨论了表演和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表演和生活中找到平衡。讲者认为,有些人是为了挣钱而表演,有些人是为了出名而表演,但真正的热爱生活的人很少。讲者提到,在大理这样的地方,人们更容易找到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同时,讲者也表达了对女儿的担忧,担心她容易被骗。最后,讲者认为,避免内耗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但有时候很难分辨真假。 内耗的避免与孩子的快乐生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避免内耗,认为只要足够傻,就不会有太多心思去想太多事情。同时,讲者认为大理的小孩与城市小孩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可支配的空间,可以自由地玩耍。讲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描述了她在大理的生活,每天放学后可以出去玩,看动画片,没有补课,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生活让讲者感到轻松和快乐,也治愈了他们的童年。 生活的焦虑与担忧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讲者认为,即使现在努力工作,也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发生工作机会减少、孩子缺乏技能、老人无病医治等问题。同时,在大城市中当牛马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讲者认为,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小,而且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讲者对于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即使现在生活幸福,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担忧。 大理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十多年来的大理生活,包括摆烂、画画、接商业订单等。讲者认为,在大理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也有自己的节奏。后来,有了小孩后,讲者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创作更多东西,留下一些痕迹。这段内容反映了讲者在生活中的转变和对未来的期待。 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感悟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过程。讲者认为,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留下一些东西,哪怕是一个设计。讲者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创作,后来因为疫情,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思考。在大理的生活中,讲者开始观察大自然,观察时间,感觉和大自然有了连接。这段内容反映了讲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创作的热爱。 艺术家的创作与自我理解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讲者认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被人类所控制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微不足道。讲者开始更加享受独处,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转而专注于创作。他的作品从五颜六色的绘画逐渐变得简单,材质上也变得更加难以使用。讲者希望通过作品观察时间的缝隙,而不是追求讨好的颜色。尽管他的画展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心灵上依然不被理解。他觉得创作时需要有强大的快乐,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艺术家的自我反思与转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反思。讲者认为,自己的作品可能并不讨喜,受众较小,甚至画展的观众也很少。他觉得自己陷入了焦虑的状态,觉得画的太熟悉了,想要改变。他提到了自己的一些代表性的IP,如小猫彩铅、奇怪的小动物等,这些IP都是刻意形成的。讲者表示,设计师、插画师、艺术家等很多时候都是以所谓的IP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创作方式或盈利方式。 IP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反思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IP方面的经历和感受。讲者表示,当年在画小猫小狗等IP时,没有版权意识,导致没有挣到多少钱,非常后悔。现在的创作受到时代影响,有时会被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束缚,如举办画展等。讲者认为,艺术上的自我繁殖是一种谬论,但在商业上,为了追求成功,可能会进行自我繁殖。讲者表示,画画是为了表达自己,而不是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功。 自我繁殖与艺术初衷的反思 这段内容讲述了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他感到自己为了创作而繁殖,繁殖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但这种循环让他感到非常奇怪。他认为自我繁殖的方法论是对的,因为重复同一个刺激可以形成记忆。同时,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艺术初衷,考虑是否需要改变。他提到了让AI来完成重复的工作,但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即AI生成的作品究竟有多大魅力。总之,这段内容反映了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63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