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围绕设计师在甲方工作中的体验展开,彭林分享了从京东、小罐茶等企业出来后对设计价值的重新思考。他提出设计师不应只停留在“商业执行”层面,而应成为“文化建构者”,通过美学与文化的共振赋能品牌。对话还深入探讨了“文化母体”与“美学共振”的区别、品牌“劲儿”的来源,以及设计师如何在新消费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 关键讨论点: 1. 甲方设计师的困境 设计师在大型企业(如京东)中常被视为“执行工具”,缺乏对文化与美学价值的重视。 汇报机制强调“流量、转化、业绩”,忽视设计背后的思考与文化价值。 设计师难以在甲方环境中发挥文化建构与美学引领的作用。 2. 设计与文化、美学的关系 文化母体:左脑共识,基于共同文化认知的符号系统(如华与华的传播策略)。 美学共振:右脑共识,基于身体记忆与文化情绪的直观感受(如三顿半、ABC等品牌的视觉语言)。 设计师应具备“读图能力”“文化敏感度”和“价值观外化”能力。 3. 品牌的“劲儿”与系统性建构 品牌的“劲儿”来自于其内在的价值观与外在表达的一致性。 品牌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从价值主张出发,贯穿产品、视觉、文案、行为等多个维度。 设计师应帮助品牌完成“从0到1”的文化与美学建构,而非仅执行表面设计。 4. 设计师的角色转变 从“商业逻辑”转向“人的逻辑、文化逻辑、美学逻辑”。 设计师应成为“被追逐”的对象,而非“被指挥”的执行者。 独立工作室更能发挥设计师的文化与美学影响力。 5. 甲乙方合作中的价值观对齐 品牌的价值观应源自创始人,但需结合商业逻辑与文化趋势。 设计师应深入理解创始人的价值观,而非强加个人理念。 外部设计机构在品牌建构中面临深度与时间不足的挑战。 💡 金句摘录: * “设计师不应被商业收编,而应成为文化的建构者。” * “美学共振是身体与文化的双重共鸣。” * “品牌的‘劲儿’来自于价值观的内外统一。” * “人的逻辑大于商业的逻辑。” * “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表面功夫。” 📚 提及案例与概念: * 品牌案例:无印良品、阿拉亚、内外、三顿半、王老吉、脑白金 * 设计师/建筑师:青山周平、原研哉 * 概念:文化母体、美学共振、符号动物、系统性叙事、价值观外化 *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嘉宾: * 谭泽源(源泉字研创始人,字体设计师,从业10年) * 梁尔盾(源泉字研联合创始人,字体与品牌设计师) * 沿风(沿风工作室 & 沿风公园主理人,文创与空间设计师) 内容概要: 本期节目以“字体设计与文化传承”为核心,探讨在AI技术冲击下,字体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设计师——谭泽源、梁尔顿和岩峰——分享了他们创业的初心、对字体品质的坚持,以及如何通过字体与文化的结合,推动汉字美学的大众认知。 关键话题: 1. 字体行业的现状与挑战: AI生成字体的普及与“下沉市场字体”泛滥 字体品质的下滑与文化传承的断层 企业定制字体的价值与市场需求 2. 创业初心与品牌定位: 源泉字眼:不止于字库,更注重字体文化与创新 岩峰公园:从插画、视频到文创空间的转型路径 如何通过实体空间(如咖啡店+展览)传递字体文化 3. 案例深度解析:中山体与中山公园展览: 为什么选择“中山文化”作为字体主题? 如何平衡学术性、文化性与传播性? 展览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受众反馈 4. 设计与文化的未来: 字体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 如何在商业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年轻品牌如何通过内容差异化建立认知? 金句节选: * “我们不是字库设计师,我们是字体文化从业者。” * “字体不只是视觉工具,它是中国文化的底层代码。” * “我们希望通过字体,让生活更美好。” * “文化不是拿来鬼畜的,是拿来尊重的。” 适合听众: * 对字体设计、文创、品牌创业感兴趣的设计师与创作者 * 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听众 * 正在思考AI时代下设计价值的设计从业者 02:01 探索字体设计的奥秘:十年磨砺,只为呈现最佳效果! 04:06 探秘济南南济南中山公园:一个年轻品牌的故事! 07:34 推动中国汉字文化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影响普通人? 11:31 打造企业精品字,提升企业形象,让字体成为您的企业标志! 15:21 探索企业定制字体: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 19:12 用户感知与字之间的重要关联:中国文化中的文字传承与创新 23:03 字体设计的文化从业者视角:与专业字库公司的差异与动机 26:55 共同养育IP:通过字体让生活更美好的探索与思考 30:48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爱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生——孔子文化研究院的使命与愿景 34:34 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浪漫邂逅:中山公园展览厅的感动之旅 38:31 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天下为公与济南文化的碰撞 42:21 从马背到城市:济南的独特魅力与年轻人的审美偏好 * *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嘉宾: * 谭泽源(源泉字研创始人,字体设计师,从业10年) * 梁尔盾(源泉字研联合创始人,字体与品牌设计师) * 沿风(沿风工作室 & 沿风公园主理人,文创与空间设计师) 内容概要: 本期围绕“文创产品的本质”“设计与商业的平衡”“AI对设计行业的影响”三大话题展开。三位嘉宾从自身实践出发,探讨了文创产品如何跳出“文化符号”的局限,成为真正具有情绪价值与功能性的“产品”;分享了中山公园字体展背后的策展逻辑与文创开发心得;并对AI时代下设计师的角色与字体行业的未来进行了深度思考。 关键话题: 1. 文创的本质是什么? 文创≠文化衍生品,而是情绪载体、功能产品 避免“为文化而文化”,要回归用户真实场景 案例:中山装帆布包、听水观竹装置、博物馆文创的商业模式 2. 文创产品的开发逻辑 从“作品思维”转向“产品思维” 功能、成本、情绪价值的三者平衡 失败案例:过度设计、脱离用户场景 成功案例:博物馆奇妙夜、Jellycat、泡泡玛特 3. 策展与文创的结合 中山公园字体展的策展细节:透明布水景、打卡装置、文化传播 如何用低成本实现高传播:物料复用、赞助合作、政府支持 展览不仅是展示,更是内容IP的孵化 4. AI对设计行业的影响 AI是工具,不是替代 字体行业历来受技术变革影响(刻字→激光→软件→AI) 设计师应学会用AI解放生产力,专注创意与打磨 金句节选: * “文创不是文化,是温度。” * “产品是解决人的问题,作品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 “AI是来帮我们节省时间的,不是来替代我们的。” * “设计师最擅长的不是画画,是理解人。” 适合听众: * 文创产品开发者、策展人、品牌设计师 * 对设计商业化、AI与设计结合感兴趣的人群 * 正在思考“作品→产品”转型的设计师 02:01 字体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一个小院里的视觉盛宴 04:01 创意与公益:咖啡店字体文化展的独特魅力 06:32 公益行动,传承精神——一万以内的预算,却带来巨大影响! 09:49 全国中山公园文化交流会:推广中山文化的力量与挑战 13:05 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品牌:深度文化与视觉内容的完美结合 16:20 从商品到方法:重新思考文创的意义与价值 19:38 创意无界:探索基于情绪的价值与文化无关的设计 22:56 探索产品与作品之间的区别:思路、基因和未来走向的差异 26:13 创意与成本的平衡:中山装帆布包的制作工艺与销售策略 29:28 清华美术馆周边游:学生群体的夏日流量与成功案例分析 32:46 博物馆与景点儿的创意碰撞:文化衫和玩具的销售奇迹 36:03 AI对字体行业的影响与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02:06 国内大模型生产美术素材:门槛降低,审美取向符合国人认知 04:08 AI生成内容的门槛降低,普通人也能参与创作,是好现象吗? 06:10 AI生成内容对互联网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08:11 AI技术的普及速度非常快,虚拟人直播或成为下一个热点 10:14 AI技术的崛起对设计行业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12:46 设计师的挑战:从技术到思考能力的转变 15:18 AI炫技视频:从提示词到画面特点的优化,真正价值何在? 17:53 创意视频:金属乐队的动画版MV,设计师的专业作品吸引小众听众 20:26 AI创作的虚拟乐队:音乐类型衰落中的欧美摇滚乐复兴 23:01 AI创作音乐视频:从歌词到乐队形象的定制化流程解析 25:31 AI创作视频:豆包帮我生成分镜,剪辑点和视频素材! 28:06 神奇的AI音乐创作:解读弹奏速率和弦位的奥秘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 02:03 AI时代的艺术审美:品味与大众之间的差距 04:04 审美品味的个体差异与社会接受度的挑战:梵高与AI虚拟乐队的对比分析 06:09 快乐的定义:空调和手机比故宫更重要? 09:13 DEEPCIKE的词源:黑神话与陕北说书的奇妙结合 12:17 AI音乐创作工具的崛起:传统音乐软件公司的挑战与机遇 15:22 AI时代的未来设计趋势:个人品味的形成与优势所在 18:28 设计师的品味之道:自我创作与表达的影响力 21:34 创作的灵感之源:AI与自我创作的奇妙结合 24:37 探索人类生存的未来方向:从消费到生产的价值转变 27:41 设计师的新角度:从A状态到B状态的箭头思考 30:48 探索无限设计的可能性:资源、目标和方法的综合思考 33:50 突破自我,发现创作的激情:设计师的转型与创新之路 *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展开,邀请读者参与的杂志。我们分享的不是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由好奇心和创作的渴望推动的探求过程。我们也举办工作坊和活动,邀请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进入充满意外和不确定的发现之旅。在旅程中,重建一种人与人之间,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02:02 深入沟通,坦诚交流:编辑部交流中的观点碰撞与设计感 04:02 一本书的设计之道:重新思考阅读体验的创作过程 06:02 游戏的魅力:探索虚拟世界的乐趣与挑战 08:06 游戏热爱者的创作之旅:二十面体与编辑部的故事 10:06 流动生活:二十面体核心成员的见面场景与生活方式 12:26 年轻人的拥有定义:从拥有物质到拥有关系的转变 14:55 拥有与自在:探寻内心深处的平衡与满足 17:27 退休生活:规则与自由的冲突,如何平衡? 19:57 纸牌游戏的魔力:逗自己玩儿,逗别人玩儿的乐趣 22:28 趣味游戏分享:用色子创造标点符号故事,方言对话游戏乐趣多! 24:56 自动蠕动的奇幻游戏:微重力差异带来神奇生物感受! 27:27 玩儿游戏,乐在其中:快乐与创作的奇妙邂逅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展开,邀请读者参与的杂志。我们分享的不是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由好奇心和创作的渴望推动的探求过程。我们也举办工作坊和活动,邀请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进入充满意外和不确定的发现之旅。在旅程中,重建一种人与人之间,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02:01 二十面体:创作者的社交平台与自我表达的自由 04:02 创作者的安全感与自我探索:二十面体的平台作用与社交需求 06:04 寻找同类的喜悦:设计师社区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08:04 追求骄傲还是玩儿的状态?探索能量级的差异。 10:35 能量波动与经济环境:探索自我动力的起伏变化 13:20 如何利用线上编辑部的内容创作与分工配合? 16:00 整体内容控制:如何平衡编辑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18:39 编辑:创作者的第二作者角色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21:19 互联网的未来走向:数据化与多样性的平衡 24:02 AI与人类:在数据化的世界中,谁主宰命运? 26:42 订阅者的选择与编辑的挑战:如何做出有趣又实用的选题? 29:21 有意思事情的分享与拓展:在米拉NOTE上交流个人感受和经历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展开,邀请读者参与的杂志。我们分享的不是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由好奇心和创作的渴望推动的探求过程。我们也举办工作坊和活动,邀请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进入充满意外和不确定的发现之旅。在旅程中,重建一种人与人之间,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02:01 选择地理信息系统的理由:地图中的复杂信息呈现与数学之美 04:04 从设计师到志愿者:我的阿拉善SE生态协会工作经历 06:11 从科学到社区工作:阿拉善地区环境保护的转变与挑战 09:20 从城市到农村:我的职业生涯与环保教育的探索 12:29 玩转公民科学:探索水污染问题的趣味之旅! 15:34 他们发明了改变生活的小工具,收入来源之谜揭秘! 18:44 开源硬件与公民科学:推动科学进步的社群力量 21:52 在我生命中的转折点:逃离社群工作的压力,追求个人热爱的全职之旅 24:58 二十面体:数学与艺术的交织点,无处不在的完美几何形状 28:07 二十面体:数学与游戏的交织,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 31:11 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无障碍合作的宝贵经验 34:20 无障碍小组的BBS探索:回顾国内BBS的优劣与使用体验 * *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嘉宾: * 谭泽源(源泉字研创始人,字体设计师,从业10年) * 梁尔盾(源泉字研联合创始人,字体与品牌设计师) * 沿风(沿风工作室 & 沿风公园主理人,文创与空间设计师) 内容概要: 本期围绕“AI对版权行业的冲击”“设计师如何应对技术变革”“设计的本质与未来”三大话题展开深度对话。嘉宾们分享了在AI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字体与文创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版权模式的崩塌与内容护城河的重建;并对设计师的角色、价值与未来方向提出了真诚而犀利的思考。 关键话题: 1. AI对版权行业的毁灭性影响 字体、图库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崩塌 AI生成内容在版权领域的“灰色地带” 设计师如何从“卖版权”转向“卖文化” 2. 设计师如何应对AI时代 AI是工具,不是替代:如何用AI辅助而非主导设计 典型案例:字体开发、文创策划、视频制作中的AI使用场景 学习成本与可控性:AI目前的局限与优势 3.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从“服务”到“生活方式”的认知演变 设计是“有意义的新组合”,是“融合与共创” 设计师的未来:从执行者到主理人、策划人、空间运营者 4. 设计师的未来路径 线下空间作为新渠道:设计型咖啡店、展览空间、文创集合店 从“乙方”到“主理人”:如何跳出甲乙方框架,做自己的品牌 设计不是终点,而是传递意义感的工具 金句节选: * “AI是来帮我们节省时间的,不是来替代我们的。” * “版权已死,文化永生。” * “设计不是终点,而是传递意义感的工具。” * “设计师最擅长的不是画画,是理解人。” 案例提及: * 朱志伟与“博雅宋”:字体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 五条人乐队设计师胡子:用塑料袋和钢丝球做设计 * 易烊千玺专辑封面:主流艺人如何突破设计教条 适合听众: * 面临AI冲击的设计师、版权行业从业者 * 对文创、策展、线下空间运营感兴趣的人群 * 正在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的创意工作者 02:01 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探讨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 04:02 AI技术下的版权问题与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 06:49 AI时代的字体设计:当下的需求与未来的发展 10:09 AI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省时省力的助手或无法控制的工具? 13:37 AI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可能性与挑战 17:03 AI的思考方式:设计师如何与AI协作创造更好的作品? 20:27 AI的发展速度与人们的需求:未来的标配与鉴别能力 23:53 打破甲乙方局限,探索独特调性的实体场所——设计师的新机遇 27:18 共创设计:解决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30:42 从设计到生活:字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34:08 从道德谴责到解决问题:探讨字体大小对可读性的影响 37:33 易烊千玺的创意之旅:自己雕刻石头并手写毛笔字,独特的封面设计引发惊喜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聊聊设计聊人生,我是纪晓亮。本期探索命运、旅行与灵感之间的奇妙联系。为何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种子是何时种下的?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吗?真实链接如何改变我们?旅行交友平台能否开启新世界?让我们一起寻找兴趣与方向,探索未知的自己。 02:03 在移动中寻找灵感:为什么旅行能激发创造力? 04:05 寻找改变的契机:旅行交友平台的思考与实践 06:06 互相促进的多人聚会:如何达成螺旋上升的共同目标? 08:08 社交活动的潜力与可能性:成长、收益和需求的重要性 10:08 “盲盒饭局”案例分析:满足精神需求的创新模式 12:35 如何找到自己的志趣:探讨复读现象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15:06 找到热爱:探索兴趣的普遍方法与成就之旅 17:35 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与志趣?探索人生意义的启示 20:08 保持热爱与追求:过好这一生的关键要素 22:39 重要的人生启示:从恐慌到内心的宁静,一本书改变了我! 25:10 打开自己,探寻真实生活——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与解药 27:39 线下聚会中的难忘瞬间:北大研究生的故事和同学的描述方法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设计几何本期迎来特别嘉宾竹子,一位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青年。他经历了贫困、挫折与迷茫,在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路上勇敢前行。为何选择大数据专业?考研失败后又如何重拾信心?一场意外的旅行怎样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听竹子讲述成长路上的故事,也许你也能找到共鸣和启发。 02:01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复读,我的奋斗之路! 04:02 从倒数几名到高考成功:复读生的动力与目标 07:52 考研之路:一个家庭背景无依托者的努力与奋斗 11:48 命运的转折点:爱情、抑郁与自我拯救的故事 15:46 一个普通人的不凡之旅:哈尔滨之行的启示与转变 19:42 挑战自我,勇敢尝试!广东姐姐的鼓励让我从胆怯到勇敢! 23:40 广东老大的成长之旅:面对失败的挑战与新朋友的邂逅 27:34 坚定的肯定与信心:在洗浴中心遇见的心理医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想要做的选择 31:32 从理科学者到咖啡店主:一个独特的人生轨迹 35:31 从一百七十个人到九十九个人:大学生活中的社交挑战 39:27 大学生聊天群:如何筛选参与者并保持真诚? 43:21 选择与坚持:一个男生在妇产科领域的奋斗之路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本期播客延续上期对话,深入探讨设计师如何通过“构想”与“逻辑”结合的方式完成创造性工作,如何看待AI技术对设计行业的影响,以及设计师如何通过线下实践与社会设计找到新的价值空间。彭林分享了从“工程师思维”到“人文思维”的转变历程,并提出了设计师在AI时代应强化的核心能力。 🔑 关键讨论点: 1. 设计中的“构想”与“逻辑” 构想(Abduction):一种直觉性、涌现式的思考方式,是创造力的核心来源(如乔布斯、牛顿)。 逻辑(归纳/演绎):基于数据与经验的推演方式,适合验证与迭代。 设计师应兼具“构想力”与“逻辑力”,形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工作方法。 2. 设计师的独特能力 读图能力:对图像、视觉语言的敏感度与解读能力。 文化建构力:将社会趋势、文化情绪转化为品牌表达的能力。 身体感知力:对美学、情绪、身体记忆的共鸣能力。 3. AI时代的设计师定位 AI擅长左脑工作(效率、复制、数据处理),但缺乏右脑的创造力、文化敏感与人性连接。 设计师应强化“人文设计”能力,做AI无法替代的情感化、文化化、系统化设计。 AI生成内容(如视频、文案)虽效率高,但缺乏“背后的解释系统”,难以建构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 4. 线下实践与社会设计 彭林正在尝试通过展览、摄影、社区活动等方式,探索线下人与人连接的价值。 推荐阅读《社区设计》(山崎亮),强调“连接人与人”比“设计空间”更重要。 设计师可通过社会实验、内容输出、方法论总结等方式构建个人影响力。 5. 设计公司的未来形态 设计公司应成为“媒体公司+设计公司”,通过内容输出构建行业影响力。 内容创作需兼具“手工感”与“系统性”,避免被AI生成的“工业化内容”淹没。 线下活动、社群运营、社会设计是设计师突围的新路径。 💡 金句摘录: * “构想是设计中最原初的生成力量。” * “AI是左脑的极致,设计是右脑的涌现。” * “设计师应做AI无法替代的人文设计。” * “线下连接的价值,远高于线上刷屏的流量。” * “设计公司应该是媒体公司+设计公司。” 📚 提及案例与概念: * 人物/品牌:乔布斯、牛顿、鸟屋书店、何同学、刘润、吴晓波 * 概念:构想(Abduction)、身体感知、读图能力、AI暴政、社区设计 * 书籍:《社区设计》(山崎亮)、《智人之上》(赫拉利)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