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碎叔侃电影,本期节目是由我们的飞行嘉宾阿沸给大家带来的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的独白,这部由此沙和何超莲主演的电影,上映于2024年12月14日,讲述的是何超莲饰演的澳门女孩姗蒂和此沙饰演的内地男孩乔明庄之间横跨20年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部甜美系的爱情电影,影片通过此沙和何超莲的分分合合,展现着爱情中的青春气息和甜美甜蜜,那种朦胧美和青涩甜,磕起来还是挺爽的。当然,既然是恋爱就会有苦涩,影片中的异地、误会、羁绊,也都让观众尝到了这个味道。阿沸从一个女孩子和此沙粉的角度解读了电影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也让人感受到了我们主播团队情感细腻的一面。 之前的节目里,我们聊过好多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随着时代洪流起起伏伏的电影。这部时间跨度长达20年的爱情电影,背景和祖国的不断发展以及澳门回归、南方水灾、港珠澳大桥建设等重大时代事件紧密结合。正如阿沸所说,电影中有很多音乐、镜头和道具颇具年代感,代入感也很强。对了,片名就是取自影片中出现过的那首《好久不见》。 作为一部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的电影,影片中的很多元素让我想到了另一部同类型的电视剧,叫做《京港爱情线》,两部作品在时代背景和作品定位上有一点相似性。这几年在主旋律电影的剧本设定和人物设计上,很多电影都有着不同的尝试。其实,爱情电影也可以试试。 以上!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作为春节档的热门电影之一,目前来看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总所周知”封神“系列影片是以《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颠覆了传统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为核心的叙事模式,转而聚焦于武王姬发的成长历程。姬发从一个被殷寿PUA的少年质子,逐步成长为对抗殷商的领袖,展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思想转变。这一成长路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的内心挣扎和优柔寡断不仅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曲折上升的发展规律,也为第三部“武王伐纣”奠定了人物基础。 影片的另一亮点是对邓婵玉这一角色的重塑。传统封神演义中,邓婵玉是一个功能性较强的女性角色,而在本片中,她被赋予了更为复杂的心理和成长轨迹。作为殷商阵营的领军人物,邓婵玉在讨伐西岐的过程中经历了信念的动摇与自我觉醒,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蜕变。她的成长线与姬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从服从到觉醒的思想升华。而且影片中对邓婵玉女性意识觉醒的描写让人眼前一亮。邓婵玉和姬发之间不是简单的感情波动,我觉得是一种独特气质的互相认同,是惺惺相惜。 然而,影片在特效和剧情节奏上存在明显不足。三头殷郊类似”曼哈顿博士“的特效设计与电影的神话风格不符,且其能力获得和人物轨迹的设定显得仓促,真的是让人费解。此外,部分剧情拖沓,尤其是高潮戏的处理未能满足观众对魔法大战的期待,导致影片的整体节奏受到影响。 尽管存在这些瑕疵,《封神第二部》在人物刻画和叙事完整性上仍然保持着不错的水准。但在碎叔看来,《封神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在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上的改编,通过姬发和邓婵玉的成长线,完全撑起了承上启下的剧情,展现了复杂的人性斗争和思想觉醒。我还是觉得《封神第二部》真的不至于目前的这个口碑跟这个票房,感觉大家可以去电影院支持一下,为我们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题材的电影做一下票房的贡献,也期待能够早点看到第三部电影。
本期节目碎叔和老戴一起聊了聊电影《小小的我》,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脑瘫青年的自我成长故事。易烊千玺一改偶像形象,挑战高难度角色,与林晓杰、蒋勤勤等演技派演员共同演绎了一个既温暖又真实的故事。 电影《小小的我》因易烊千玺主演的出色演技和对脑瘫患者群体的深刻探讨,在口碑和评分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略显可惜的是影片的票房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自然也没有达到主创的预期。 影片通过易烊千玺饰演的刘春和高考结束到拿到录取通知书,这大约两个月时间的经历,展现了作为一名脑瘫患者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所作出的努力和抗争。这两个月作为刘春和面对社会偏见和困难经历的缩影,引发了观众对社会议题的深思。 易烊千玺的表演超越了观众对他的既定印象,林晓杰和蒋勤勤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尽管电影在情感线处理和“雅雅”这个角色的设定上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上,电影以其不错的制作质量获得了好评。此外,电影的社会价值,让我们觉得他值得更好的票房。
伍迪·艾伦于2012年推出的电影《爱在罗马》作为其欧洲系列的终章,以尖锐幽默和喜剧手法,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对名利、爱情和社会的讽刺批判。影片通过四个独立故事,展现了多面人性,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洞察,吸引了众多观众,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电影中多次体现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碰撞,如米开朗基罗父亲的故事中对欧洲文化的吐槽和误解。通过贝尼尼的故事,讽刺了名利场的虚无和人们对名利的盲目追求。主播们还谈到了互联网造神的社会现象,谈到了反诈老陈的现状。影片中的四个故事探讨了人性在欲望、诱惑和现实面前的选择。最终,经历了一场风波后的每个人都回到了原点,但是心态和心境已然发生了变化。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2:33 对《爱在罗马》的观感与评价 06:24 电影中的人生哲理 09:42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情感与讽刺 14:31 对媒体造神与人性的深刻讽刺 17:51 艺术、讽刺与人性 19:06 电影揭露名流虚伪面具 21:29 伍迪艾伦电影的深刻内涵与生活反思 30:02 探讨恶趣味及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表现
本期节目,按照惯例,碎叔和朋友们一起录了一期2024年的电影盘点。主要也是聊一聊今年看过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顺便也吐槽一下那些让人颇感失望的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可能因为个人口味等原因大相径庭,但是吐槽那些让人失望的电影的时候,那可是相当刺激。 这次讨论中,几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2024年电影市场的看法,涵盖了最喜欢的电影、最失望的影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走走停停》、《从二十一世纪安全撤离》、《周处除三害》等电影被提及,这些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讨论了《逆行人生》《异人之下》《乔妍的心事》等电影的遗憾之处。 老鱼还在节目中谈到了2024年女性电影创作者和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崛起的势头,觉得这也是社会意识在影视作品中的投射和表现。 嘉宾们对一些导演、演员和影片表达了关注与期待,也对传统神话和动漫电影表达了独到见解,对话中还提到了一些跟影视行业有关的人的离世对电影爱好者的影响。最后,嘉宾们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影表达了很强的期待,特别是《封神第二部》和《唐探1900》等影片,期待这些电影能够在春节档取得好口碑和好票房。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05 2024年电影盘点:印象深刻的电影与失望之作 02:55 院线电影体验分享:从周处除三害到烂片警示 05:50 对年度电影的期待与失望 09:33 电影观影体验及个人情感投射 12:42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14:07 对电影《逆境人生》的失望与期待 16:17 对电影《逆境人生》的失望与期待 19:03 探讨女性角色在当代电影中的转变与社会意义 21:56 徐少强:从大男主到经典反派的荧幕人生 24:11 《七龙珠》和鸟山明对一代人的影响 29:08 怀念对几代人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们 32:46 期待春节档电影
本期节目,碎叔、老戴和阿沸一起聊了聊2024年的一部现象级电影《好东西》。说现象级,是因为2024年应该没有哪部电影这么有话题性和争议性,而且是那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的爱不释手,不喜欢的口诛笔伐。 阿沸认为影片在质量和表达上具有高水平,但在描绘女性和男性角色时存在美化现象,未能全面呈现女性的真实困境。影片虽处理女性议题真实多维,试图避免悲惨叙事,以平静普通视角探讨女性主义,但对女性遭遇的困境和男性角色的展现仍有不足。尽管影片存在不足,但其在女性主义议题上的探索和讨论值得肯定,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复杂看法和态度。 老戴对电影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电影极其精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之前认为2024年最好的剧情片《走走停停》,特别表扬了宋佳、钟楚曦等演员的出色表演。在角色分析方面,老戴特别关注了电影对男性角色的描绘及其与性别议题的关联,尽管对男性角色的负面呈现持批评态度。他依旧愿意以开放和理解的心态看待不同个体和群体,反对简单标签化。 碎叔认为,尽管整体上可能比导演前作《爱情神话》稍逊一筹,但仍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国语佳作。电影中的女性元素成为讨论的焦点,尽管这些元素引起了争议,但仍然认为它们增加了电影的深度和层次,使电影更加丰富和多元。 此外,电影的细节和彩蛋也进一步证明了导演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05 电影《好东西》的观后感和评分 06:14 探讨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和角色塑造 08:21 详细讨论小叶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 13:17 电影中胡医生这一角色的渣男言论和行为 16:07 讨论电影中的小孩王茉莉的“人间清醒” 21:03 对比小叶和王铁梅两个女性角色的相互映射 29:17 赵又廷饰演的前夫哥是个“软饭男” 33:30 讨论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和他们的缺点 41:56 章宇饰演的小马有些“恋母情结” 47:51 胡医生在影片中是一个“功能性”渣男 50:37 影片中的细节和彩蛋 58:06 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标签
1994年着实是电影大年,有人感叹像《燃情岁月》这样的电影都被湮没在众多经典之作中。电影《燃情岁月》上映于1994年,由爱德华兹威克导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布拉德皮特等演员出演,讲述了一个居住在美国西部的大家庭的故事。 电影以其动人情节、壮丽风景和鲜明角色,获得较高的评价,深刻描绘了个人的生活追求与命运选择。片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崔斯汀(又译特里斯坦)不羁的性格和随性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大哥、父亲等人并没有因为与主角性格迥异而被男主的光芒所掩盖,依旧在影片中生动地塑造了角色形象。影片中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女主苏珊娜让人心生怜悯,多舛的命运给她短暂的一生写下了一笔悲情的注脚。 几位嘉宾围绕战争、家庭、爱情等主题对电影进行了深刻探讨,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了年少时初看电影羡慕的崔斯汀的行为方式,强调了电影中父爱的伟大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感慨很多人只能沿着片中大哥的路走完自己的人生,也对剧情设定中情感戏过于复杂的处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燃情岁月》算得上是一部佳作,片中的人物命运让人心生羡慕又感慨万千,只是一些剧情的设定也有着曾经的时代局限性吧。
2001年的时候,最高频出现的一句词肯定是“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国足冲进世界杯”。确实,那一年发生了好多大事让人记忆犹新。2001年对山叔、老鱼和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我们各自考上了大学,开启了人生全新的一个阶段。 同样在2001年“贺岁档”有一部电影因为荒诞、搞笑和讽刺,最终拿下了4000万票房,成为了那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大腕》。 《大腕》作为一部2001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在当下依然被视为具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意义。电影以其独特的剧情、鲜明的角色设定以及深刻的主题,引发了很多社会现象的反思。不得不说,那几年冯小刚导演的才华真的可以说是“横溢”,剧情的荒诞和情节之搞笑,再加上“葛大爷”、英达、傅彪、李诚儒等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得《大腕》成为“冯氏”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剧中那两场精神病院中的戏,表演和剧情都已然封神。电影不仅有着很强的娱乐价值,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前瞻性,有些剧情在今天仍然还在上演。 当然,嘉宾们对电影也有一些不满意。比如,层层嵌套的戏中戏设定,边界似乎有些模糊,这也让我们产生了所谓的“过度解读”。另外,小贺等人对“硬加”给关之琳饰演的Lucy的感情戏感觉有点不合适。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11 讨论电影《大腕》的初步印象和嘉宾打分 04:04 冯小刚那些年创造的“贺岁档” 07:23 讨论电影中类似盗梦空间的多层嵌套 12:07 电影中那些荒诞的剧情 16:38 过度解读一下电影中的“戏中戏” 24:23 分析电影中那些一语成谶的剧情背后的原因 27:48 大家都爱王菲这首《白痴》 29:03 王小柱的角色形象和正面品格 34:01 和王小柱相爱相杀的悠悠 39:12 泰勒和Lucy 42:59 影片中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意义 49:09 “冯氏喜剧”这些年的“兴衰”和喜剧电影的现状 54:09 未来节目规划和本期总结
2017年,一部犯罪题材的网剧横空出世,刷新了很多观众对国产犯罪题材电视剧和网剧的刻板印象,有人大呼“有美剧内味儿了!”这部剧就是《白夜追凶》。32集播完后,观众们在大呼过瘾之后,纷纷翘首以盼第二部的出现。 毕竟,《白夜追凶》给观众挖了太多的坑了。 苦等7年之后,《白夜追凶2》也就是《白夜破晓》于11月跟观众见面。七年之痒撩得观众们真的是不要不要的。于是,碎叔和老戴也把这最近火热的电视剧作为了本期节目的主题。 电视剧《白夜追凶》因其独特的设定、精良的制作和悬疑的剧情而受到高度评价,豆瓣评分高达8.9。其续作《白夜破晓》虽承袭前作优点,但在剧情设计、人物发展和案件悬疑度上未能超越,导致评价下滑,目前豆瓣评分仅有6.3分。 老戴先后看完了两部剧,认为《白夜破晓》在情感处理上较为到位,但在逻辑性和合理性上存在不足,影响观赏体验。但制作班底基本同前作一样,觉得依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老戴也打出了8分的分数。 本期节目涉及剧透,特别是对结局的剧透,介意的听友当听到我们说剧透的时候,记得暂停节目,等更新完了看完了之后再来续上。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09 《白夜追凶》续作《白夜破晓》豆瓣评分不及前作 04:30 回顾《白夜追凶》对国产犯罪剧的影响,以及主角两兄弟的设定 09:01 讨论潘粤明的演技挑战,以及他在第一季中的表现 13:39 讨论第一季的剧情和案件,以及它们如何串联起整个故事 14:44 讨论《白夜追凶》中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0:10 讨论《白夜追凶》的案件设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4:49 讨论《白夜破晓》的剧情和案件,以及它们与第一季的比较 27:02 讨论《白夜破晓》的结局和背后的设计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写出了我们时隔多年看《楚门的世界》的心情。 年少时,我们因为楚门冲出舒适区的勇气、拼搏和坚持而备受鼓舞;中年时,我们开始讨论被安排的人生到底是好是坏。或许多年后,我们还会讨论如何安排别人的人生。 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带给大家的思考,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人生阶段,总会给人常看常新的感觉。 本期节目,碎叔、老戴、小贺和老鱼围绕《楚门的世界》展开了讨论。谈起了看完电影后的那些“后遗症”,比如时不时会抬起头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或者设备在监视自己,比如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个巨大“草台班子”的NPC。 聊起了电影中那些情节在当下的现实映射,探讨了电影在媒体影响力、消费主义、个人隐私和自我认知等方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调侃了一下现如今的那些直播带货和剧本短视频。另外,小贺和碎叔还分析了电影中的象征和隐喻,特别是关于父权、神权等宗教的隐喻。 总有很多言论会把金凯瑞和星爷联系在一起讨论,节目的尾声嘉宾们也讨论了两人的演技借鉴和风格模仿,推荐了金凯瑞饰演的其他电影作品。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09 几位主播轮流对电影打分 05:50 电影的主题和不同人生阶段对电影的不同感悟 11:17 电影的现实意义和角色原型 15:39 讨论电影剧情在当下的映射 20:34 电影对人生和自由的讨论 26:10 电影中的探索精神和父权神权隐喻 32:29 影片中剧情和台词的深度剖析 41:22 楚门在电影中的角色标签和人物转变 44:41 剖析其他角色的命运和意义 47:17 推荐金凯瑞的其他电影作品
看过一本对话录,主角是托纳多雷和莫里康内,精编自托纳多雷指导、王家卫监制、评分9.2分的莫里康内传记电影《音魂掠影》,两位既是老友又是合作伙伴的人聊电影、聊音乐、聊创作,看得让人直呼过瘾。 托纳多雷和莫里康内的合作一直是影坛广为流传的佳话。作为影坛创作的常青树,莫里康内一生为五百多部电影创作过电影原声,其中不乏“三镖客”系列、《美国往事》等经典作品,小号、口哨等元素让人沉醉其中。即将在11月15日重映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所有配乐也是由他亲自操刀创作的。 他的配乐和托纳多雷的镜头语言相得益彰,成就了又一部影史经典。 本期节目碎叔、老戴和禤枍围绕电影镜头语言、人物角色塑造和出彩配角分析,试图剖析这部经典作品。节目重点分析了1900下船、茬琴等桥段的镜头语言,讨论还涵盖了对自我束缚、梦想追求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只是,1900这样极度孤独和踟躇不前的状态,多少还是让人难以百分百与他共情。 节目中,两位主播还抛出了1900是不是小号手麦克斯的臆想人物、1900和麦克斯是不是硬币之两面,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也着实让碎叔开了眼界。 录节目过程中,主播们还灵光乍现跨界到了海子、崔健《blowing in the wind》和《外面的世界》,延伸环节还推荐了托纳多雷三部曲、《美丽心灵》和《士兵突击》。 以上!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06 电影简介、版本介绍和主播打分 05:22 分析1900下船桥段的镜头语言 08:52 斗琴高潮戏的镜头语言 13:33 讨论1900的人物成长和角色标签 16:17 讨论1900身上的矛盾性 19:47 讨论1900不下船的原因 21:19 影片中那些对1900影响深远的配角 24:55 1900和麦克斯互为硬币两面 31:31 大海的象征意义 36:53 推荐跟本片气质相符的其他作品 42:16 总结电影对个人选择和内心坚守的讨论
随着片尾曲的旋律和张杰的歌声响起,也许会有听友猜到本期节目的主题就是国庆档和十月票房冠军《志愿军:存亡之战》。本期节目,也有幸邀请到了我的好友阿沸助阵,作为“90后”的阿沸的到来也为本次节目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和角度,录制过程中也时不时“跑题”到了国内制造业、二次元等等话题,让我和老戴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作为陈凯歌导演“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从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一家三口的三条线索,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五次战役中铁原阻击战的战斗过程,其中的惨烈程度让人唏嘘不已。纵观全片,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对志愿军战士的歌颂。 三位嘉宾都感受到了影片中的家国情怀、历史还原和情感投入,并高度认可了辛柏青、朱一龙和张子枫三位演员的表现,也都觉得电影在个人与集体记忆重塑、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正向和积极的作用。不过,阿沸觉得这部电影的宣发力度还不够,害得她到十月下旬才看到这部电影。 当然,从三位的打分还是能看出来,电影还是有一些缺点的,三位嘉宾在节目中也一一做了吐槽,有的槽点还吐了不止一次。具体是哪些槽点,还是听节目吧。 对了,延伸环节还提到了CP30和那年那兔那些事。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44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简介和嘉宾评分 04:06 铁原阻击战的背景 08:25 影片中的几个槽点 10:59 铁原阻击战的战略意义与电影评价 16:17 电影中的文戏与导演表现手法 19:55 制造业的发展与工业大摸底 22:07 文艺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 25:17 影片中“芒种”那场戏背后的家国情怀 28:25 辛柏青和朱一龙 31:19 张子枫和女性角色 34:46 战损记录员的设定是一种进步 37:48 延伸环节:推荐其他影视作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