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o Refugee?“苏北人”在上海究竟是什么梗

如此城市CityTells

“苏北人”在上海文化语境中,始终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过去,在上海的传统滑稽戏里,苏北人往往是被娱乐的对象;而今,这一主题在上海脱口秀和短视频内容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创作者们绕不开的话题。 门腔在《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图源本人微博@门腔伐) 近期,上海脱口秀演员门腔在其参与的《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幽默地提及了自己作为苏北人在上海的故事:自小便接受父亲的教诲,试图隐藏自己的苏北身份以免遭受歧视,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地露出端倪。他还模仿了女友带有苏北口音,认为其自带一种从容不迫的松弛感。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韩起澜对近代上海苏北人群体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在著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中指出:“苏北人不是在苏北的人,而是在上海成为苏北人。”“苏北”,一度意味贫困,混乱,野蛮与肮脏,一切与彼时上海的摩登与先进背道而驰。她强调,“苏北人”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族群概念,而是通过在上海的“江南人”主导的社会建构形成的一种相对身份标识,并将其遭遇与爱尔兰人、非裔在国际范围内相提并论。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美] 韩起澜,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版) 本期如此城市,两位“苏北人”,作家张明扬和媒体人许云泽,结合生活体验及阅读感悟,谈谈苏北人在上海。

65分钟
2k+
12小时前

Why Women Kill? 对话音乐剧SIX凯瑟琳皇后们

如此城市CityTells

“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离婚、斩首、去世;离婚、斩首、幸存)”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儿时的米莉·威洛斯(Milly Willows)与丽兹·埃默里(Lizzie Emery)记住了都铎王朝皇帝亨利八世与皇后们的故事——这六位皇后,两位被处死,两位被离婚,一位难产而死,仅有一位幸存,其中的一次离婚还引起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决裂以及宗教改革。几百年来这段戏剧性的历史始终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传统叙事中,皇后们总是历史的注脚,她们的人生与情感从未被真正讲述。 音乐剧《SIX》正是以女性视角重说这段著名的爱恨情仇。它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已上演近三个月,仍热度不减。当皇后们终于走到台前,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男人的历史(History),而是鲜活的生命记忆与她们的人生故事(Herstory)。 澎湃新闻《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今年六月刚刚前往伦敦举办了中英对话系列主题活动。本期《如此城市》继续踏浪而行,对话英国音乐剧演员米莉与丽兹。我们来聊聊《SIX》如何“旧瓶装新酒”,搭起中国观众与这段英伦往事之间的情感桥梁,两位还谈及如何在舞台上演绎女性角色,从这些皇后身上汲取的女性力量,以及她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奇遇。

40分钟
99+
12小时前

潮汕游神进化论及其他:“我们常说北京太远,南洋太近”

如此城市CityTells

自潮汕游神、英歌舞接连“破圈”以来,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开始涌进潮汕大地。他们举着手机穿行于烟火缭绕的老街,挤进人声鼎沸的祠堂,试图捕捉一种近乎“沸腾”的传统生命力。 而在镜头之外,一场持续十年的文化运动,正悄然重塑这片土地与世界的对话方式。“观潮KwanTeo”,一个从潮汕小城生长出来的文化活动,2015年由几位本土青年创立。最初只是几场私人影像放映,十年之后,它已成长为集电影展映、音乐演出、乡土行走、工作坊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现场,也成为观察潮汕新文化图景的一扇窗口。 “世界在此”是观潮今年的主题。正如潮商网络早已链通南洋,观潮也在尝试勾勒另一种世界主义地图——不是以北上广为中心,而是以潮汕为节点,连起曼谷、槟城、新加坡的文化线索。在潮汕,本土与世界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握潮汕不同城区肌理的在地行走总是观潮的保留项目。 文史学者 、澄海樟林“德和里”陈家后裔陈椰曾带队作为一位向导,带人们从百年侨宅、砖瓦和街巷中解读潮汕连四海的历史痕迹。潮阳人林钢回到潮汕地区近十年,用书店、阅读、影像和十年行走潮汕三市百余个乡镇弥补了一些外界与潮汕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潮汕文化深植于宗族与礼俗,又始终向外敞开,包容着南洋的风与世界的声音。这场行走悄然呈现出这片土地的复杂与丰富——它始终处于“本土”与“世界”的对话之中,如同潮汐往复生生不息。本期《如此城市》,我们一起“观潮”。

60分钟
1k+
12小时前

“好的城市”是造出来的吗?说建国以来的上海建造

如此城市CityTells

《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特展今年上半年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通过九个主题板块、超80个经典案例、逾300件展品,徐徐讲述了上海城市的肌理与文化演进的故事。在今夏狂喜播客节上,展览主创以及建筑师们再度谈起上海的建造记忆,他们从建筑策展本身的故事聊起,从几十年的城建中反思,追问什么是“好的城市”。 这次展览是我国首次较大规模的关于城市建造的专业展览,执行策展人高长军提到,由于缺少系统性对城市的研究和馆藏,策展团队需要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设计师深度沟通,将散落的、不同时期的档案、资料、文书组合,勾画出上海城市与建筑的历史片段。 《建造上海》如何讲述上海的城建史?策划这次展览的缘由和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什么故事让策展人和观众们印象深刻?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建筑?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好城市?“好的城市”是造出来的吗? 本期《如此城市》联合狂喜播客节,由主播梵一如对话《建造上海》执行策展人高长军、建筑师张佳晶、建筑师周渐佳,聊聊建国以来的上海建造及其后果。 曲阳新村,资料来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造中的上海商城。1989年,由上海商城提供 上海展览中心后方的上海商城,资料来源:上海商城集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资料来源:致正建筑工作室 上海城市规划示意图 金茂大厦设计草图。手绘:Adrian Smith。由SOM提供 展览现场 东京高架铁路下的幼儿园,来源:ArchDaily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

61分钟
1k+
12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