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我们95后的调研小队一起拆解祭祀的赛博玄学,有供桌日常、隐藏着369的宇宙信号,还有在火光里面看懂人类重启生命的终极仪式。 欢迎亲爱的岛民们关注小红书:@亚洲青年力/@资金有限美学 主播/ 王倩@资金有限美学 / 撇撇@细说time / Sandy@Sandydy / 宁玥 内容编辑/David Z. 监制/David Z. BGM:抓狂-黑名单工作室 【本期介绍】 Hello大家好! 承接上一期的内容,这一期侧重在Z世代青年们的文化返祖现象,似乎比8090后更加有追根溯源,地方性文化的愿望。 随着这期内容,我们也挖到了一座闽南的宝藏。撇撒在林路厝发现推开木门之后竟然是南洋花砖与道家密符的碰撞。 你会看到潮汕人和闽南人对待神明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化,也可以看到闽南文化中大家如何把神明当成朋友一样聊天。 【内容摘要】 01:33 林路厝-下南洋历史如何塑造了闽南魂? 03:56 Z世代的年轻调研者的新视角 05:37 宋元泉州港的异域珍宝如何见证文化碰撞?蒙古族为何也爱海洋风? 07:58 供桌玄机:道家数字“369”与宇宙观 16:00 祭祀燃火、火人节... 为何人类文明不约而同用“火”象征蜕变与新生? 20:00 金花再造: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审美如何开始? 23:33 为何潮汕人能与神明如朋友般倾诉? 32:18 揭秘神像制作的“双面性”-什么是迷信? 40:09 祭祀贡品暗含中医养生理念? 【图片资料】 林路厝 供桌文化 来自撇撇的“兴进发”供桌文化创意设计作品
Ep03-欢迎亲爱的岛民们关注小红书:@亚洲青年力/@资金有限美学 主播/ 王倩@资金有限美学 / 撇撇@细说time / Sandy@Sandydy / 宁玥 内容编辑/Sandy 监制/David Z. BGM:抓狂-黑名单工作室 【本期介绍】 hello,大家好!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研究闽南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两位青年艺术家——撇撇和Sandy、影像档案和人类学研究的00后策展人宁玥作为节目的嘉宾。 在整个谈话当中撇撇讲述了她研究生求学时期,如何开启对家乡闽南文化的研究,并从选择研究生方向、选题以及与导师的相处关系,传统文化的探索对自己未来研究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扩展性的叙述。 Sandy分享了关于开启潮汕文化学习和研究的一些初衷。它在整个迎神文化中,对于“金花”这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符号做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挖掘、记录;在潮汕日常的传统仪式中“金花”如何被使用的进行了分享。他自己在整一个个人的发展当中,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寻找到了差异化的个人发展路。 在这个话题当中,大家不断地被提到信息消费的概念,无论是田野采风中的记录,还是小红书上的关于个体经验的分享,在互联网平台对外发表时候,都有有效信息的过滤,那文化记录呢?似乎好像有一种逃不过文化滤镜的嫌疑。 他们在分享彼此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时代性的变化,对于传统观念的突破,会涉及到好几个方面。举个例子,例如有打破宏大叙事中的权威、互联网上的权利让渡以及如何放下高学历与高回报的思维定势,这些话题的看法。 这些看法也是青年人对于自身探索中非常关键的个人经历。 【内容摘要】 03:38 高学历等于高回报吗? 08:29 “说实话我不想去读研。” 23:11 西方艺术史还是中国艺术史? 25:43 某大学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内容 32:53 什么因缘开始潮汕文化探索? 42:11 是什么促使你去挖掘地方文化背后的内容? 46:15 闽南文化里的谐音梗 51:06 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会不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 什么是潮汕金花?
欢迎亲爱的岛民们关注小红书:@亚洲青年力/@资金有限美学 主播/王倩 萱萱 阿苏 尼莎 采风摄影:兰青@兰发发 内容编辑/Sandy老师 @Sandydy 监制/David Z. BGM:Temeen yawudal-乌仁娜 【本期介绍】 Morit通过接待客人的方式和民宿的设计理念两个方面,传达了牧场上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与故事。 阿苏姐分享了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是如何影响自然而然的文旅体验的。 亚青成员也通过个人的经历讲述了非科班背景在艺术创作中的优势,以及不断试验和探索的重要性。 亚青通过牧区的亲身体验和实体感受,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费孝通老师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会学概念。 最后,话题回归到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讨论了创新型的文旅如何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协同,给更多的青年群体搭建一个窗口,并且促进多元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探索。 【内容提要】 01:48 我没有学过,这是我的优点 03:58 对复古的定义——不是太新也不是太旧 08:03 我们在做的事情本来就是要打破边界 09:35 客人会给牧场HOST带来新的视角 10:50 对“什么是最重要”的思考 20:28 不认识“真·牧场人”,所以无法看到真的游牧生活 24:20 慢慢去感受,体感有时比语言更重要 26:44 什么是文化自觉? 28:09 各个文化都是平等的,只是我们互相不一样 30:28 真实参与劳动的重要性 32:08 到牧区感受生命力,发现自己也可以是其中一员 37:15 原来意义都是在“做事”中发现的 39:52 认可一下别人的好,自己其实会更幸福
欢迎亲爱的岛民们关注小红书:@亚洲青年力/@资金有限美学 群岛青年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是我们第一期的节目,我们一直想通过艺术和文化作为媒介带大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在体验过这种流动性的旅行之后遇到了阿苏姐和尼莎——亚青在内蒙的蒙古族朋友们。 很幸运地在沉浸式深度沟通了一年之后,我们一起招募了前往牧区的一条深度体验的流动式路线,在牧区之旅结束后,我们和阿苏姐还有尼莎在牧场进行了一场从牧区到城市的对话。 采风摄影:兰青@兰发发 音频&文字编辑老师:Sandydy老师 监制:David Z. 【内容提要】 05:38 最起码做了才有发言权 08:15 阿苏姐开民宿的契机 13:57 Morit每一个民宿的主人都是文化使者 17:07 草原上的女性互助 19:49 把传统藏在现代里面,看着会更舒服 23:57 蒙古族有最好的露营工具 27:46 如果只吃素,还能不能来内蒙古 30:30 Morit的早餐 32:55 文化交融没有那么多边界 35:09 探索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液态生活 37:45 平台是为了交流 41:59 民宿最核心的产品是民宿主人 45:10 我就是要把我们的蒙古文化传播出去 【采风记录】 亚洲青年力创始人王倩亲身体验牧民生活(跟随向导、无固定计划),感受游牧核心在于应对自然变化的应变能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松弛状态、以及地理与思维上的流动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强风中会自然选择与牧民共同面对而非躲避。 Morit创始人阿苏姐分享创业源于自己热爱服务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的性格。经历旅游局工作培养,提升了她对文化旅游的深底理解及执行能力。辞职成为从业者后,深刻理解到民宿主人真正的身份应该是“文化使者”,通过交流让游客产生兴趣并乐于深入了解真实的蒙古族文化 。 ---------- 亚洲青年力深入牧区体验牧民真实生活,深刻感受到需要有中间的角色成为连接游客与草原/牧民的桥梁,才能让游客融入而非被观察。 ------------ 新一代蒙古包装饰原则是“传统藏于现代 ”(外舒适内惊喜)。其穹顶结构蕴含防风智慧(形),更是蕴含尊重与温度的庇护所(神)。只有真正了解文化的人才能深度呈现。除了蒙古包外,也需要探讨蒙古族的生活元素(马蹄袖、蒙古袍)在日常消费市场中的实用价值与潜力。 蒙古族饮食美味又独特(牛羊肉、奶制品)且包容素食。揭示季节性饮食智慧 (夏季奶食素食清理肠胃)。丰盛多样又讲究的早餐是日常真实写照,承载了蒙古族的文化记忆。 民宿生态核心是“持续性链接”,最核心产品是“民宿主人”。主人的认知提升、文化认同和热爱是文旅体验的质量与持续性的关键(远胜硬件)。模式虽慢但有“积累效应”。通过案例(如民宿主人呼那先生)说明主人如何通过交流互动和客人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感”在民宿生活中的传递是文旅体验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