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节目书接上回,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第四部分内容,以及小说当中纳斯塔霞、依波利特以及公爵人物形象的分析。 00:00 小说第四部的主要情节 23:0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学伦理观 24:00 纳斯塔霞的内心战场 29:00 汉娜阿伦特的道德判断说与纳斯塔霞与依波利特的自毁情节 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 (Caravaggio) 卡拉瓦乔 圣托马斯的疑惑
这一期的内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第三部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期当中,聚焦于依波利特的自白情节,探索现代人到底还能对天主提出怎样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是现代科学理性无法解决的?一个在临终前拒绝天堂门票的人,到底想要穿透怎样一种信仰的不公正?信仰的普遍世俗化、功利化到底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效果?(抱歉这期的录音环境比较差) 28:00 依波利特的自白 29:30 依波利特的天问与失败的行动 38:20 解读 卡拉瓦乔 《圣托马斯的疑惑》 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 (Caravaggio)
本期内容是关于《白痴》第二部的精讲,包含散文The Icon and Death 中阿甘本关于《白痴》与圣像画的理解。可能有助于在基督教语境下理解奇迹的含义。 00:00 公爵的回归 13:00 造访罗果仁宅邸 30:00 小荷尔拜因的《哀悼基督》(阿甘本) 49:40 《可怜的骑士》 53:00 私生子风波 65:00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左图为13世纪之前的《得胜的基督》(Christus triumphans) 右图为13世纪之后的《受难的基督》 (Christus patiens) 从这种转变的趋势来看,可以照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基督的表情和痛苦展现的是对人类痛苦的体察与怜悯。在信徒的眼中,《受难的基督》使得基督的献祭更令人动容。
首先对久等了的各位说声抱歉,由于临近学期尾声,有很多报告要赶。在此感谢各位的不离不弃,大家的评论都在激励着我的创作。 这期节目是《白痴》精讲的第一期,围绕第一部分的精彩内容。我愿称《白痴》为发疯文学的鼻祖。第一部分的高潮在于纳斯塔霞的火烧十万卢布,纳斯塔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最出挑的女性人物。纳斯塔霞的桀骜,让人想要拜倒在她的裙下,像罗果仁一样,呼喊一声“我的女王”。那一刻,火焰在壁炉中燃烧,正如纳斯塔霞心中的愤怒,烧光这世上一切的虚伪与罪恶。 00:00 第一部剧情简介 67:00 为什么加尼亚更恨纳斯塔霞?我们需要共情加尼亚吗? Portrait of an Unknown Woman Ivan Kramskoi 1883 无名女郎的肖像 伊万·克拉姆斯科依 1883
这一期我们聚焦《白痴》的创作背景、灵感来源、以及创作风格,全面回顾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上的震荡,一起来听听画家小荷尔拜因是如何影响这位俄国文豪的吧。 00:00 《赌徒》之后的陀氏与安娜 (《白痴》创作之前陀氏的状态) 17:00 陀氏在用赌博来试探上帝? 25:00 陀氏与视觉艺术(小荷尔拜因的基督像) 45:00 第一个女儿的降生与夭折 50:00 《白痴》情节概况与陀氏的创作笔记 56:30 陀氏的“幻想现实主义”美学宣言 59:51 “圣愚”崇拜 Lamentation (The Mourning of Christ) 哀悼基督 Giotto 乔托 c.1304 - c.1306 The Body of the Dead Christ in the Tomb 坟墓中的基督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小荷尔拜因 1521
这一期是《罪与罚》与《麦克白》的简单比较,《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血腥、诡异、动人心魄也是最优秀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似乎有着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相似的性格。借用麦克白的视角我们也能重新审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行动动机。是什么导致了麦克白的万劫不复?又是什么推动着我们的行动?罪恶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是追求快乐会更幸福还是避苦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宁?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莎士比亚美丑不分的混乱世界。 00:00 我的旧年陈词和新年愿望 : ) 05:00 麦克白与罪与罚的异同概述 17:20 《麦克白》情节概要 21:25 《麦克白》中的女巫与预言 35:00 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 49:00 追求快乐or避苦 57:00 麦克白的独白 69:35 威廉·布莱克 的绘画《怜悯》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 Pity 怜悯 1757-1827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Stephen Greenblatt)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的《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来自中世纪一位猎书人波焦的故事,讲了他如何在中世纪的修道院中发现了卢克莱修唯一现存作品《物性论》的。通过波焦这位小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世纪想要保存异教的著作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很可能要许多人的努力和诸多偶然的发生。这本书还讲了中世纪书籍的制作工艺,隐迹文本(Palimpsest)的产生原因,塞内加的《论友谊》的现存唯一抄本就是在隐迹文本上发现的。 这本书还简要介绍了伊壁鸠鲁的学生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的简要内容,主要说明了原子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和卢克莱修的神学观点。 00:00 《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的概论 30:00 精彩选段 图片来自牛津的Bodleian图书馆 任何引用请回到原址 Bodleian Library MS. Douce 151 University of Oxford
这一期是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生于美国南方的女作家,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的时候,她投入写作,去世的时候年仅39岁。她的写作风格,短小精悍,透着股狠劲。和坨氏相近,她作为天主教徒对上帝和耶稣的存在与否发出了最强的质问。和坨氏不同的是,她的狠辣甚至狠毒更甚,每个读者都必须体验,在死亡迫近的时候,你还愿意做好人吗? 00:00 做好人重要吗? 18:00 小说前半部分 35:20 小说后半部分 52:40 小说解读 84:00 卡拉瓦乔、提香、伦勃朗与《亚伯拉罕的献祭》 The Sacrifice of Isaac 献祭以撒 Caravaggio 卡拉瓦乔 The Sacrifice of Isaac 献祭以撒 Caravaggio 卡拉瓦乔 The Sacrifice of Isaac 献祭以撒 Titian 提香 The Sacrifice of Abraham 亚伯拉罕的献祭 Rembrandt 伦勃朗
这是一期对谈节目,有关于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00:00 艾米丽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19:00 《呼啸山庄》的内容简介 32:15 读后感及人物评析
这一期主要是罪与罚第六部以及尾声的精讲。主要阐释了情欲超人斯维德利盖洛夫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与杜尼亚和前妻彼得罗夫娜的人物关系。自卖自夸一下,斯维德利盖洛夫是我在《罪与罚》中最喜欢的人物。 00:00 第六部 斯维德利盖洛夫与杜尼亚的生死对峙 19:00 斯维德利盖洛夫与两个女人的关系 40:30 第六部 斯维德利盖洛夫之死 48:40 斯维德利盖洛夫三个梦的解析 57:00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结局 79:00 戈雅的《理性的沉睡唤来了魔鬼》 81:20 莫扎特 安魂曲 Goya 戈雅 The sleep of reason produces monsters 理性的沉睡唤来了魔鬼
这一期是罪与罚的第四及第五部文本细读 00:00 第四第五章文本细读 49:15 美术史上的拉撒路复活 51:00 威尔第 安魂弥撒曲 Resurrection of Lazarus Caravaggio 卡拉瓦乔 Raising of Lazarus Giotto 乔托 The raising of Lazarus Rembrandt 伦勃朗 The Raising of Lazarus after Rembrandt Vincent Van Gogh 文森特 梵高
我们今天正式进入陀氏后期著作的解读,这期集中于前三章的分析。 00:00 罪与罚的创作背景 14:30 罪与罚的情节(1-3章) 49:00 梦境与《城堡》 51:00 虚无主义者的阶段 52:30 索尼娅与杜尼亚 神的道德VS人的道德 61:30 为什么要叫《罪与罚》 64:30 巡回展览画派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与 蒙克 Puberty(青春期) Edvard Munch ( 爱德华·蒙克) The Sick Child (生病的孩子) Edvard Munch ( 爱德华·蒙克) Friedrich Nietzsche (弗里德里希·尼采)Edvard Munch ( 爱德华·蒙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