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友们,强烈建议你们把这期一听到底,今天的嘉宾姚一麟老师太有料了! 首先,他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前“园丁”,整个乐园的植物景观由他参与设计、兴建、维护。 你可能压根没注意到,迪士尼乐园里还有什么植物?不仅有,而且有700多种,其中三分之一的物种(或品种)是植物园都没有的。 你更加不会注意到的是,乐园的每个区域种什么植物、怎么种、如何配合该区域的主题和表现方式,都经过了姚老师和同事们的妙手设计,这些花草或荒凉、或抽象、或彪悍、或古典,如何让它们呈现出这些气氛,背后全都是故事。 更不按常理出牌的是,姚老师在乐园步入正轨之后,毅然辞去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投身到了一个极为小众的产业——墓地。他希望通过他的手,让陵园变成花园,成为好看、好玩、大家爱逛甚至可以研学的场所。而且,他正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近。 下次再去迪士尼或者姚老师工作的墓园,你可以边听这期节目边对照,发现这位博物达人的精巧用心。如果短时间没机会也不要紧,配合下面的图片一起服用,效果更佳哦~ 上海迪士尼的“二维”海棠树 长相狂野的木本曼陀罗 国内不大常见的草莓树 传统医学里用来“下奶”的通脱木 标志性的米奇大花坛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陵园吧 没错,这是一座坟墓 每一块碑、每一处绿化都是不同的 02:12 探秘上海迪士尼乐园:隐藏在花草中的小心思与独特设计! 08:18 迪士尼乐园中的珍贵植物物种:成本高昂的特殊建设期 16:39 探寻热带雨林的植物奇观:从通脱木到米老鼠头像的奇幻之旅 24:58 创意独特的园林设计:植物在围墙花园中的巧妙运用 33:18 迪士尼乐园绿化工程的艰难与挑战:买树的故事 41:40 故事背后的细节:反向生长的植物和杂草的养护挑战 50:00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背后:一位精通中文的外国人的奇妙经历 58:20 如何在植物行业中脱颖而出:从小学到专业的成长之路 01:06:41 国内殡葬行业的老大,创新的墓园绿化理念 01:15:00 一个融合红色记忆与园林艺术的综合陵园 01:23:22 突破传统,环境更优美的墓园:一个行业的创新之路 01:31:41 神奇的泡泡泥:解决植物生长中的吸水与排水问题
自从之前“博物大学”的那期节目上线,就不断有听众留言表示对人类学这个学科的关注和兴趣,那咱必须录位人类学家啊! 罗攀老师是一位神秘的人类学博士,上过山,下过海,田过野,博过后,入职过联合国,打拼过体制内,目前有博物馆研究人员、策展人、大学教师、咖啡大师(划掉)等多个身份。而且,她所研究的领域透着那么的科学——民间宗教以及空间政治——她用最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封建迷信”。 你知道闽南请神的仪式是什么样的吗?神仙不同意人类请求怎么办?做梦如何梦出个神仙?神仙的“住房条件”是如何三六九等,为何也有“环路”概念?“野生神仙”和“豢养神仙”都来自何方?博物馆为什么必须有宽大的广场和长廊?人类学家又为何必备一副好肚肠?“封建迷信”背后有哪些科学以外的社会功能? 就让我们走近科学,啊不,走近“迷信”,听人类学家罗攀老师揭秘。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本期节目没有嘉宾,只有老信一人开讲。建议不要睡前听…… 不知道这种形式是不是符合大家的口味,希望大家给我们留言讨论,不胜感激!
十一长假已经在各种欢声笑语和调休雷阵中开始了。没假期着急,有假期不知道去哪也着急!! 太火的地方人真多,不火的地方不方便,好吃好玩不重合,舟车劳顿不想累,出去玩总有各种各样让人头秃的问题。 这一期,咱中心老信和社里的另一个播客新力量《中国国家地理-目的地》的主播婷婷连个麦,聊聊自己认为不错的出行路线,再结合之前《中国国家地理》的旅行地特刊,谈谈旅行思路的转型和变通。 都一个单位的,就不假模假式录俩开头了,刚听的别误会,没走错。本期纯闲聊,大家过节听着玩,下期硬核内容继续!
这既是本期播客节目的主题,也是蚊滋滋、长角羚二位作者新作的名字。这本书讲述了他们在“里山”种地十年的经历和感受。 蚊滋滋和长角羚都曾是旅欧的生物学科研究者,归国后却选择来到京郊一片的农地生活。在这里他们不仅是农人,也是观察者和生态环境的参与者。看似最普通不过的耕种锄刨在他们的学科背景下引发出来诸多不同的思考。 “里山”原指日本琵琶湖周边的村落,那里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交界线。村民们的农业行为既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受自然的制约。后来“里山”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在节目中,嘉宾也会详细的分析里山的概念。 十年的种植生活中,有数不尽的外行、失败,也有成长、总结。它们改变着这一小块土地,也参与到半自然的生态更替中。最可贵的是,他们拿起键盘和画笔,把这些体验、思考和感悟都写画进了两本书里,当然,相信还有第三本、第四本。 本期节目是在户外录制的,有风声、雨声、飞机声。我们坐在一棵大桑树的下面,对着一大片稻田和一小片香草园。红蓼自在,薄荷清凉,我们谈笑甚欢。 好了,请收听节目吧,如果本期音质不能让您满意,还请原谅。 位于京郊山根下的“小农庄” 丰收的季节都挎着柳条筐 村庄边的红外相机收获也很大 听完了你就知道了,这种环境就是嘉宾的“里山”
难得有一部国产的2D电影火了,难得还是和动物有关的题材,这我们怎么能不聊一聊呢?你知道《浪浪山小妖怪》里的四小只哪一只是怪异的存在吗?作为艺术家的公鸡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能梳个大偏分?如果真的存在这四小只,哪只是最能远足的呢? 光聊电影里的动物当然不过瘾,我们还隆重邀请到了电影中最受喜爱的两位配音演员——黄鼠狼和黄狗大王的原声大咖,和我们一块聊聊浪浪山戏里戏外的八卦和秘辛。 嘉宾: 董汶亮——国家大剧院戏剧队核心演员,剧中黄鼠狼配音者 陈 喆——资深配音演员、话剧演员,剧中黄狗大王配音者 朱恺杰——《博物》杂志团队动物学达人,博物旅行资深领队
如果您是学生,此刻可能正在做卷子(而不是听播客);如果您是上班族,此刻可能正在地铁上读书(而不是听播客);如果您是全职妈妈,此刻可能正在打扫厨房(可以同时听播客)。 不管您是什么年龄、行业,您都离不开一类产品——纸。作为蔡伦的后人——蔡伦是宦官啊——作为蔡伦的同胞,我们对纸再熟悉不过。那我倒要问问您—— 纸是如何从百米大树变成薄薄一层?大树变成纸的同时如何又能变成衣服?我们常用的纸能分为哪几类?特种纸又特种在哪里呢? 在全国生态日的今天,我们还请嘉宾着重给我们聊了聊浆纸行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有些事实也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 好了,关于你不知道的纸,请杜老板娓娓道来。 02:50 嘉宾“自证清白” 07:30 不同应用场景里的纸 10:30 纸的需求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同 15:55 纸是如何变成纸的 26:05 纸的“副产品”还包括衣服! 30:20 中国和全球浆纸行业现状 38:35 特殊的纸真的很特殊! 48:30 从一颗树到一滴污水,都在掌控之中
潘橘子老师是一名职业的环保工作者。她从小受珍古道尔影响,立志走这条道路,她说,坏就坏在这“立志”上了。她对于生态环境的种种问题特别急公好义,成为了行业里的“急先锋”。 和如今的一些“环保斗士”不同,橘子老师的“战斗”温柔而理性,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坚韧的细致工作之上。在这条路上,喊出问题太简单,解决问题却谈何容易。 本期,跟着橘子老师上山下海,听听她三十年来的爽快和艰辛。 01:05 一切还得从一只撞楼的鸟说起 04:11 前途虽然很早就光明了,但道路咋就这么曲折 13:53 行,不要我,自己干! 21:13 国内动物园丰容的最早践行者(的助手) 31:53 不来场社会大辩论能行吗? 40:00 在太湖边蹲下会直接熏死 48:44 在公海的渔船上查没鲨鱼和蝠鲼 53:33 大象北上背后是复杂的环境问题 67:53 给保护工作者做点保护工作 76:21 对“环保”和后来人掏若干心窝子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博物》的母刊《中国国家地理》的资深编辑、“科学影像实验室”的主任高新宇老师,来为我们揭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照片是怎么通过周密计划、严谨计算和耐心等待完成的。 与往期不同,这期节目必须结合以下图片才能听得明白,也只有看到这些图片,才能明白高老师和摄影师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劲的去寻找这些瞬间和巧合。科学影像带来的震撼,连听带看才过瘾。 图一:北京西山看东山 摄影师:李睿 图二:计算原理示意图 制图:陈云 图三:从北京西山看到渤海 摄影师:荆德才 图四:航拍从北京看渤海 摄影师:白昊 图五:红外摄影下的高白猫 摄影师:高新宇 图六:五彩斑斓的沙子 摄影师:张超 图七:圆润透明的沙子 摄影师:张超 图八:有孔虫构成的沙子 摄影师:张超 图九:球粒陨石切片 摄影师:张超 图十:天桥悬日 摄影师:郑志、李睿 图十一:精准的天桥切日 摄影师:李睿
这是我们高考相关话题的第二期特别节目。 也许大家知道,这两年《博物》杂志有一个栏目叫《博物大学》,专门向青少年朋友们介绍博物学相关方向的一些大学、院系、专业的情况和特点。这期就由《博物大学》的编辑,也是我们杂志最资深的创刊元老,编辑部主任刘莹老师来给大家讲讲,稿里稿外的这些专业。 要是上一期听得有压力感,就来听这期放松放松,了解下那些专业具体都学什么,怎么学。 总而言之一句话,刘莹老师说——跟你想的根本不一样! 03:05 中国农业大学 植保专业 13:01 华中农业大学 水产养殖专业 23:50 吉林大学 考古专业 36: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专业 42: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宝石专业 51:00 云南大学 天文专业 60:30 厦门大学 人类学专业
这期节目是《博物聊天中心》的第一次特别节目,主题是高考之后的报考、备学、以及大学入学之后的若干选择。 很抱歉的是,本周并没有您所期待的博物学相关知识、故事;但如果您是高考考生、考生家长、未来几年的考生家长,建议您完整收听这期节目,我们提到的内容也许会对您产生有益的影响。 鉴于此,本期不做反问式的自我提要,也不做精华切片,我们直接了当的把内容总结于此,避免需要干货的人浪费时间。 我们这期讨论了: 目前的高考制度和招考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的一般性建议(自然科学类) 大学生活可能有哪些坑以及主播和嘉宾的踩坑回忆 家长、家庭对于学生志愿填报能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高考暑假指南 关于高考和家庭经济 理想、专业、就业及其他 …… 本期请到了两位嘉宾: 吴宝俊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负责招生工作多年;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著名科普作家,高考问题专家。 生志昊老师,北京第44中教师,从事高考考务工作多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目前为北京中学天文教育领域带头人。 最后,也要强调一句,嘉宾观点仅供参考,高考大事须再三抉择。 祝所有考生都能如愿考取!
《博物》的播客节目,怎么能不请狐主任?这不来了嘛! 从无所不知的“博物君”,到钻山探海的“狐主任”,我们的明星同事张辰亮是如何完美转身的?一方面是叫好叫座的流量赢家,一方面是身心俱疲的沉默i人,小亮老师也是少有的聊到自己的烦恼和焦虑。 他的博闻强记、幽默高冷是天赋还是努力?有什么方法能让你也像他一样成为人形硬盘?有哪些微博不能聊,纪录片里放不下的花絮秘辛小亮老师要娓娓道来? 玩了命的听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