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录于2022年11月的节目,在新一轮的国自然标书启动之际,我们几个人就各自的标书进行了一些讨论,张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使我获益良多。 如今2023年的国自然申请已经结束,估计也没人会从现在开始准备明年的课题,但后期剪辑回听当时的内容,我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有些人是一定会中标的,只是早晚而已。 科研是一场无限游戏,那么祝你,游戏快乐。 本期内容你将听到: 01:36 国自然中标前后,我们的生活有何改变? 10:26 标书互评:没有一份不中的标书是无辜的 25:04 标书最重要的两幅图该怎么画? 37:36 如何呈现自己标书的亮点和特色之处? 46:10 科研困境: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在临床和生活的繁琐中抽离? 57:17 扪心自问,你写标书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73:36 如何改进标书的水平 79:33 划重点:排版这件大事,应该在写标书的同时进行 本期嘉宾:张新艳老师,张冰师兄,小杨医生
众所周知,医院的病房24小时都会有病人 白天的工作结束,大部分的医生下班回家 而夜间病人的医疗安全,就会交给值班的医务工作者来负责 对我来说,独立值夜班,意味着从研究生往医生这个身份转变上的一大步 这期的节目是我最后一个跟值的夜班录的,我们聊了一些关于值班的事情 有值班期间问题处理原则和方法的交流,有关于年轻医生培养和成长的探讨 当然,也有一些在医院才会发生的故事 虽然在聊天的过程中数次被电话打断,但回听还是觉得,故事很好,只少了酒 嗯,希望你也会喜欢 本期嘉宾:彭靖
1.我们总会因为一个人而开始一项游戏,最终也因为一个人而结束游戏 2.游戏就像吸烟,反复戒断,但总会有人给你递上一根:来一局? 3.天花板就在那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还剩九十分你都不知道在哪儿 4.每一次深夜的放纵,换来的都是失落的星星 5.人生不是励志电影,五连败后迎来的不是五连胜,可能是十连败 6.一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一万小时的游戏表示你浪费了一万个小时 7.小朋友挖沙子有助于他成为建筑师吗?玩游戏跟做机器人手术也是一样 8.玩游戏还是有好处的,可以平静得杀掉那些漫长的时间,并从其中很小的部分获得快乐,但终究都是饮鸩止渴 9.你知道上面的每一条,但“再也不玩了,都什么**队友”这句话的有效时间大概也就几个月 10.凑个整,一个游戏玩了五年,不是因为它出的新英雄有意思,而是因为,你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玩些什么
这期没有片头 索性shownotes也懒得写了 就这样
关于生产这个过程有很多可以聊的问题,很高兴能在疫情之后再次聚在一起录了这期节目,大致的内容如下,欢迎收听。 P.S.阿亮同学的节奏控制越来越好了,提出口头表扬 P.P.S.我保证下次录的时候不吃东西了。 04:33 产房日常 12:30 关于产房的常见误解 21:38 顺产/剖宫产,妇产科医生怎么选? 35:23 什么样的孕妇和家属适合选择导乐? 49:11 关于无痛分娩 54:12 走在理性与感性的边缘 58:20 关于生产过程中的孕产妇的隐私、自尊和羞耻感 62:19 生完之后产妇的反应和感受都是什么样? 81:21 片尾彩蛋 本期嘉宾:贝贝医生,小树医生
这期播客,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封面这本《弃业医生日志》。 内容真的就如翻译的题目所写:一名从医院辞职的妇产科副主任医生,整理的自己实习以来6年的日记,以一个个搞笑的小故事展开,讲述了真实的医生生活,和他们所处的困境。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哈哈大笑,这一次为了做节目又翻了一次,看到的却是一页页的无奈与辛酸。看完之后很感慨,在医疗系统里,医生确实承担了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压力。也许每个人都想过很多次要辞职,而在每一个路口,选择坚持下去都太难了。 节目中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6:20 科室里有哪些“日常迷信” 13:10 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一地鸡毛 25:46 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紧急事件 35:01 门/急诊的狗血剧情:古有滴血验亲,今有B超认父 38:02 临床医生的成长经历:越长大,越害怕 45:01 必然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是医生都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61:44 了解真实的情况后,你还愿意当一名医生吗 本期主播:沛沛医生spy,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本来想要等疫情结束之后,再讲一讲这段时间我在医院的经历。 当初写了一部分简单的记录,为了后边能够记得起来发生了什么。 但现在看,回家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后面记录写得越来越认真,不想拖更得太久,就这样发出来了。 什么时候疫情才能结束呢,在这期间,我们已经许下太多疫情之后的愿望了。
这是一期在疫情一线剪辑完成的播客,也算是苦中作乐吧。拖更很久,上个月因为国自然,这周因为疫情原因。多的不说了,本期内容如下: 00:32 做这一期节目的原因:让年轻医生学会谈话,让普通人了解谈话 04:22 场景模拟:孕妇发现血压高,住院评估,入院家属谈话(背景介绍) 06:30 场景模拟(看热闹)正式开始 15:47 小树医生:血管就像水管,子宫就像土壤 31:02 发生概率很小的风险,需要告知吗?如何告知? 49:00 印象深刻的沟通案例:术前给医生下跪的家属术后来闹了 52:42 印象深刻的沟通案例:已经转走的病人,生完特地回来给我们道谢 57:33 医生喜欢什么样的病人? 63:55 如何锻炼自己的沟通技能? 66:39 作为患者,如何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本期主播:小贝医生,树根医生,小杨医生;客串家属:小刘同学,阿亮同学
春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远在他乡的游子,外出打拼的异客,总希望能在除夕夜前回到故乡,与家人一起吃上一顿团圆的年夜饭。然而有那么一批人,他们为了维护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必须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负重前行。 这一期,我想从医生的角度来聊一聊,过年这件事。 节目内容中你将听到: 04:45 小杨医生&阿亮同学:只要状态切换得够快,过年和上班就可以兼得 11:01 董研博:医院发的年夜饭,竟然还有一箱小零食? 12:09 谢俣:医院的年终总结,让我大开眼界 13:00 琴琴:当病人血糖控制好的时候,我们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15:41 小卢医生:你们都走!我来值班!记得结一下值班费 25:35 你一票,我一票,小卢明天就出道 30:19 谭海霞:新年愿望?我希望中午能坐下吃顿饭。最好能躺在床上睡几分钟?不行的话……就算了 33:20 何文:求求文章赶紧接收,了我一桩心愿 34:26 模范夫妻:过年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给大家送温暖 37:09 武贝贝:除夕夜里的医院,一样的灯火通明 51:16 李平:手术室,忙并快乐着 51:45 柒柒:蹭年夜饭还要拍照录像?是我大意了 53:03 沛沛:病人问主任什么时候上班,我谢谢他 53:59 小雷医生:领导说,我们小年夜就封刀 57:22 小刘医生:连续三年没回家过年,下次一定 63:11 伍大哥:奋勇向前,我辈使命 感谢所有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平凡成就伟大 大家新年快乐
我们经常听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但是直到我学医和上临床之后才体会得如此深刻。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大大小小经历了近十次考试,每次换新的科室,也都会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如今的生活和节奏已经不像从前,很少有可以一门手艺干到老的工作,我们都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社会保持同步。但换个角度想想,这或许就是让我们保持年轻的秘诀。本期的节目你将听到: 03:43 规培入职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各种考试 22:49 临床工作中,门诊与病房的差别 32:02 小杨医生第一次接毛头的经历 38:08 胎盘事件 50:21 过年期间小杨医生要值查房班了 54:36 医患沟通(谈话)的艺术 本期主播: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这一期节目其实规划已久,但直到上个星期才录完。 这期节目我们连线了一个从医院离职之后去了医药公司的师姐,了解了一下医院内外的工作状况。 一开始我是想抱着客观的心态去比较,但到后来完全收不住了。 俗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那是不是劝人弃医,就是行善积德? 当然,选择本身不存在完全的对或者错,但是了解我们自己,可能是这一生,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 这期节目你讲听到: 02:34 离开医院的理由 11:03 医生离职之后的工作日常 19:27 如果不打算做医生,什么时候出去合适? 22:17 医院、公司的工作状态比较 27:0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辞职 37:03 体制内外的围城 47:42 私立医院/互联网医疗 52:35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当医生 本期主播:阿雅师姐,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前段时间《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开播的时候,我们关注得还是挺多的。但看了第一期我觉得并没有那么放松和有趣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直到阿亮同学提议聊这个节目,我才在一个周末把现在的几期看完了。虽然它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必须得说,这个节目有值得看的意义。 这一期的播客里我们聊了一些关于这个节目的看法和感想,和讨论了一点相关的话题。在本期节目里你将听到: 00:43 我们为什么选/不选《令人心动的offer》来聊 04:17 整体来说,我们对这个节目的看法:有多少真实,有多少不真实 14:26 人物印象:你希望自己的领导是节目中的哪一种风格? 21:56 人物印象:人间真实李不言 25:55 人物印象:高尚VS刘畅,逆袭是怎么发生的 30:12 人物印象:张洽VS冯琛,什么样的优势,是可持续的优势 34:43 人物印象:王蕊少的,只是从医学生往医生身份的这一步转变 39:24 今日鸡汤:为什么医生的工作需要熬 50:38 交班、查房、门诊,节目内外医生的日常 56:46 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该如何权衡? 67:42 关于“病耻感”,我们真的能接纳生过病的人吗 本期主播: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