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如果机器能怀孕,你还会选择自己生吗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4月份,当时聊了一期关于产房日常和分娩这个过程中相关的问题,顺便聊了一些我们自己对怀孕、生育、抚养的态度。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最后基本演变成他们仨对我的一致战线。作为一个不怎么听劝的倔驴,现在听起来当时我的想法确实理想主义,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在本期的节目中,你将听到: 00:40 产房故事会:要子宫不要宝宝的女人 05:00 产房故事会:一个叫陈婷的孕妇收到陈婷老公的信息,问她“孩子生出来了没” 06:38 产房故事会:宫口开到3公分,孕妇要求紧急出院领结婚证 07:56 产房故事会:生在出租车上的姑娘 11:09 妇产科医生的朴素建议:能早生别晚生 12:31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自己生吗 26:19 不生孩子的一万个理由 30:44 领养代替生育,是靠谱的选择吗 32:41 小孩能为自己的处境做决策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吗 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我在得到上看到李希贵校长的一个总结,非常精妙,摘抄如下: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他跟父母的关系,一共经历过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0到1岁的婴儿期。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保姆。孩子什么都不会,你得全权照顾。 第二个阶段,是1到3岁的幼儿期。这时父母就成了玩伴,主要就是陪孩子玩耍。 第三个阶段,是3到6岁的学前时期。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导游。也就是引导孩子,对周围建立一点起码的认知。 第四个阶段,是6到12岁的学龄期。注意,这会儿孩子开始自己学知识了,身边也有同学,有朋友。父母的角色也要跟着变。这时,你可以把父母想象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也就是孩子有什么兴趣,有什么发展方向,父母提供支持帮助。 第五个阶段,是12到18岁的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叛逆。你放心,甭管父母在自己的领域有多厉害,孩子也一定会觉得你落伍了,好多事不懂。到这会儿,父母就得扮演总经理助理的角色。也就是,你得把孩子当成领导,但又是那种不太靠谱的领导。他万一有什么不对的,你也不能正面硬掰,而是得像对待领导一样,一点一点引导他。 第六个阶段,是18到25岁的成人期。孩子大了,有自理能力了。但是经济收入还不稳定。因此,父母扮演的是银行柜员。注意,可不是取款机。之所以叫银行柜员,就是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父母还得负责把把关。 而第七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25岁以后的成年期。这时,父母的角色是亲戚。这说的是,随着孩子成人,他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会关系,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已经不再是他世界的全部。 这七个阶段看起来很多,其实很好理解。简单说,就是孩子会逐渐从一个大生态中的个体,慢慢长成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在他的身边,会长出一层新的边界。一旦意识到这个边界,孩子跟父母之间的相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不少。你只要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边界,同时也能够看到别人的边界。这么一来,既实现了自我保护,也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社交预期。做到这些,你和别人都会感到舒适和安全。 本期主播:贝贝姐,小树医生,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41分钟
99+
1年前

-053 中了国自然就可以走路带风?这才只是科研第一步

2022年底写国自然的标书之前,我找张新艳老师和张冰师兄录了一期播客。那个时候我刚意识到自己的标书写得确实不好,又发现身边就有这样颇有心得又愿意分享的高人。录完一期播客,自己学习到了不少。但碍于后期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剪辑,加上录制过程中遇到一点问题,节目制作好上线的时候已经过了国自然提交的时间。 小众的话题,略显粗糙的音质,加上不合适的时间,让那期节目就此埋没少有人问津。但我真心觉得,那期节目对我帮助很大,补上了我在写标书、呈现内容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次的聊天,今年开榜,我很幸运地申请上了。这一期我们也有讲到写标书的一些想法,但是如果你想要获得一些更为具体的经验,我更推荐你去听-059期,如何打磨自己的标书。 给别人介绍播客的时候,他们经常问我,你为什么不在更多的平台播放,为什么不做科普,或者为什么不找其他科室的人聊聊。我其实有在想,我是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节目。当初刚开始规培的时候准备录播客,初心很简单,记录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也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和反思。这档节目,我其实是想记录自己向别人学习的过程,而节目的受众,我希望是跟我一样在这个阶段中有所迷茫想要寻找答案,能通过这些对话有所收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也有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会有心浮气躁不想花那么多额外的时间的时候,但上次看到刘旸教主说的一段话,降低成本,不忘初心。我觉得很对。我会继续更新,尽量月更,不要拖太久。 这期的节目是跟海燕聊的国自然中标前后的事情。因为现阶段“如何写好国自然标书”已经不是最迫切的问题了,只是单纯的分享很多地方只是简单带过,而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如何准备,如何规划,如何积累,如何开展后续的工作,我们大概聊了聊。建议不见得有前边一期那么详细,但是是我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希望你们喜欢。 以上。 本期主播:彭海燕,阿亮同学,小杨医生。

68分钟
99+
1年前

-054 规培又一年,逐渐像个医生

偶然翻到去年准备录规培年终总结时候的问题,如下: 规培经历 1.这一年去了哪些地方,主要在做什么事情?最喜欢哪个科室,为什么,最不喜欢哪个科室,为什么? 2.规培过程跟自己原来想象的是否一致,有什么是符合预期的,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3.规培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4.有什么困惑,是否找到了答案?有什么困难,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5.规培一年结束,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跟一年前最大的差别在哪儿?认知有什么改变? 个人成长 6.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用几个词来形容自己的风格,你是否喜欢这种风格 7.规培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是哪一方面,你是如何做的,你最感谢自己做了哪件事情/坚持什么? 8.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限制,可以如何改善? 9.如果从临床思维、实践技能、科研工作几个方面给自己打分,满分10分,你打多少分,为什么 职业规划 10.你对自己的规培计划是否满意,满意的方面和不满意的方面各有什么,你是否会推荐师弟师妹来自己医院规培? 11.医院的教学如何,对科研支持如何 12.规培一年的收入如何,自己感觉是否合适? 13.你对未来的方向是否有初步的选择?你还想做一名医生吗 14.接下来的一年,有什么计划和目标?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感觉是:“哟?这小子想这么多呢?” 现在第二年结束了,这些问题好像都消失了 不知道是因为迷茫的时候才急于寻找答案 还是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开始变得迟钝麻木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在“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生”这条路上继续攀爬 希望我们最终能获得自己的答案 本期嘉宾:小菠萝,彭佩轩 BGM:似夜流月 宗次郎

38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