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创新?电影《大空头》中有一个片段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添上一点注脚:在名厨看来,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就像一锅海鲜汤,而且是把没有卖完的残次海鲜放在一起煮出来的海鲜汤。这一创新,让原本吃不起海鲜的客人也能一饱口福,但吃多了却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这是不是金融创新的实质?近十几年金融创新的雏形可以在人类商业活动的早期找到,哪怕是电影中这个引起了各路高手关注的信用违约互换,也可以在几百年前的“团结债券”中看到相似的底层逻辑。 所以,金融创新是“新壶旧酒”还是行业革命?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金融创新的本质才能一窥究竟。 嘉宾: 高华声,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金融评论》执行主编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远离欧陆世界历史盛衰兴替的舞台,在这外缘世界创造之初,众神展露踪迹,启动了北欧神话世界的历史。从诸神的诞生到诸神的黄昏,神族、巨人的争乱,在这里上演;承载世界开端与尽头的想象、荫庇世人的世界之树,在这里孕育;独眼白髯的众神之王奥丁,阿萨神族最强的战士雷神索尔,来自巨人族的神祇洛基,还有弗丽嘉、弗雷娅和众女神,一曲曲北欧众神骁勇善战的英雄悲歌,一连串波诡云谲充斥残酷、暴力与宿命的传奇,一切都在这里汇合…… 北欧诸神、凡人和巨人的世界,神秘且不朽。 嘉宾: 陈靓,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
十年前,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刚刚迈过50%大关,那时,社交平台上还不时会热议诸如“逃离农村”和“寻找乡愁”的话题。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过去了,城镇化率已悄然超过60%,世博园的中国馆变成了中华艺术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好像仍回荡在耳边。中国的城镇化会越走越快吗?从产值到人口,体量倒转之后,乡土中国会有全新的书写方式吗? 如今,“扶贫攻坚”已经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了“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城市是超前的头脑,乡村是沉重的肉身,那么中国的发展无疑需要解决悬殊的体脑差距。可身在城市的我们,真的了解农村吗? 从人口流出到科技下乡,从历史沉疴到制度框架,从工农互补到城乡协调,从附庸到独立……当代中国农村与城市同样跨过了几十年风雨,在宏大的社会变革与发展之下,乡村的活力从未消散。 嘉宾: 曹东勃,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党校副校长 张彦武,资深媒体人、图书策划人
太和殿,公元1420年建成,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 今日的太和殿,是游客去故宫观览必定要打卡的地点。人们在被这座宏伟宫殿所震撼之余,对它也有着诸多好奇—— 建造太和殿的楠木从何而来?装修有何深意? 曾起5次大火,是怎么保存至今的? 历经7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的原因又是什么? 太和殿的色彩有哪些?金砖真的是金子做的吗? 太和殿的屋顶为什么有10只小兽,分别有何寓意? 紫禁城古代工匠“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指的什么? 嘉宾: 周乾,《太和殿》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古建专家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