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育类泛文化播客,非显著差异一直关注儿童的成长、生活和处境。今年的儿童节,我们想聊聊被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这个群体。 我们试图呈现童年和发展的多样性,再次审视儿童形象的建构以及我们对差异的理解。近年来,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似乎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着更复杂的养育挑战,我们从未比现在更需要建立一个养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苏雪云教授,一起探讨了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群体,特别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复杂性,如何理解儿童的“特殊之处”以及如何回应他们的真正需求。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64期《拥抱多样性:说到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殊儿童”》 【本期主播】 古铜,米粒 【嘉宾介绍】 苏雪云,特殊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干预(自闭症与发展迟缓儿童等)、辅助沟通、学前融合教育、0-6岁婴幼儿评估与发展等。负责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课题16项,AEPS-3(0-6岁儿童课程本位的综合评估工具)中文版负责人等。主要著作有《超常儿童心理学》(第二版)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婴幼儿早期干预》20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系列丛书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收听指南】 00:02:04 谁有特殊需求?了解各类不同的"儿童发展迟缓" 00:14:20 诊断"特殊需求"的意义:理解孩子, 重塑期待 00:28:46 在家庭内部支持特殊儿童发展 00:50:21 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01:04:43 理解差异,拥抱多样,接纳自我 【背景音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了这首《大提琴组曲》 1G大调,BWV 1007,大约创作于1720年,尽管这部作品直到1825年才出版。 ️联系我们 小红书�:非显著差异 音频剪辑�:饺子
又过了一个母亲节。那些建构在无私与奉献之上的母职叙事,从未真正容纳母亲所承受的结构性压力。长期的无酬劳动、性别化的照护责任,以及在制度与情感之间反复权衡的困境——这才是许多母亲正在经历的真实人生。 在本期节目中,非显著差异为已经成为、可能成为和考虑成为母亲的女性朋友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邀请了一位律师朋友,从婚姻法出发,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并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拥有丰富婚姻诉讼与调解经验的小樱律师,分享了她的从业经历与观察,揭示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维护权利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和法律实践的复杂性,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婚姻中保护个人安全、财产和权益的策略。我们希望这期节目能够帮助大家思考在婚姻的结构性不平等中,女性如何为自己争取安全、尊严与行动的空间。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63期《最好的礼物:和母亲一起学习婚姻法》。 【本期主播】 CD,古铜,米粒 【嘉宾信息】 小樱律师, 一位长期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工作的婚家律师,民法典时代下夫妻离婚与儿童保护现状的观察者。 【收听指南】 00:02:01 接访家暴受害者的经历 00:17:51 离婚诉讼:如何证明伤害与促进公正判决 00:29:46 夫妻应该谈钱吗?财产划分、负债与抚养费 00:47:37 离婚冷静期背后的挑战与希望 00:59:32 关于出轨,忠诚协议有效吗? 【背景音乐】 Caprice sur des airs Danois et Russes, Op.79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城市家庭亲子出行的热门选择。许多家长怀着美好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展厅之间感受自然的奥妙、艺术的魅力、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神奇,从中激发好奇心,拓展视野。但现实中,孩子往往并不像大人设想得那么投入兴奋,反倒是常见家长疲于应对,孩子心不在焉,馆方也难免有些准备不足。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从事儿童博物馆教育的Edward,以及热爱博物馆、经常带孩子“实地探馆”的J老师,一起聊聊“孩子在博物馆里到底能学到什么”。两位嘉宾结合自己的观察与体验,从那些逛馆途中遇到的真实小插曲出发,讨论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可能性、传统博物馆的挑战,以及在“去不去”“怎么去”等问题上,大人们该如何学会听听孩子的声音。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62期《参观博物馆这件事儿,说到底,咱得听孩子的!》。 【本期主播】 米粒,Rosa 【嘉宾信息】 Edward:儿童博物馆教育观察者 J老师:博物馆爱好者,学前教育研究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公众号 【收听指南】 00:02:04 什么是儿童博物馆? 00:18:46 让沉重的历史轻盈起来 00:31:22 博物馆研究者们最爱的博物馆是哪些? 00:37:38 儿童博物馆是学习场也是游乐场 00:50:11 丹麦博物馆里织毛线的人 01:02:41 如何平衡孩子与家长的需求 【背景音乐】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于1837年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乐章数4章。
每年春天这个时候,能否顺利读研是许多年轻人的重要心事。上周,考研初试结果公布的消息一出便登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准备海外留学的同学们也陆续收到申请的初步结果。准备复试/面试,是这个春天的头等大事。 但无论是考研复试环节,还是海外高校的面试,都因其结果的难以预料和不确定性,常常被认为是一门“玄学”,也成为了培训行业的热门生意。成功上岸的研究生们在回顾成功经验时,往往认为是自己的某种准备方式“逆袭”成功或是某种表现打动了老师,但面试过程中的筛选考量真的与ta们的事后分析一致吗? 在本期节目中,几位主播回顾了多年以前自己作为学生参与国内外研究生面试的准备过程,同时也从面试官的角度,分享了面试中的细节准备和老师们真正看重的品质。无论你是在备战国内的考研复试,还是在为申请留学准备面试,这期节目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61期《研究生面试:如何击中考官的心趴?》。 【本期主播】 CD, 古铜,米粒 【收听指南】 00:02:04 硕士面试经验分享 00:10:50 海外申请、面试流程面面观 00:32:35 作为考官的考量:真诚和思考比标准答案更重要 00:48:55 如何留下好印象:穿着、态度和沟通技巧 00:54:23 联系导师是不是必要的? 【背景音乐】 《春天》(Wiosna)写于1838年左右,出版时编号为72/4。从那以后,它以目录号B. 116而为人所知。肖邦曾将这首歌改编为钢琴独奏作品。 【赞助信息】 本期节目由莫干山天泉双枰民宿赞助播出。春暖花开,万物生长,3月8日这个属于女性且充满力量的节日和春天一起到来。莫干山天泉双枰民宿特邀听众朋友一同去莫干山竹林徒步,从冒出头的竹笋里,鸟鸣中,感受春天的生命力。小红书搜索“莫干山天泉双枰”关注官方账号,并私信暗号“非显著差异”,立享200元优惠券,有效期2025年3月1日至4月30日。
中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必经的青春岁月。这个时期,既是自我意识强烈迸发的时刻,也是学校制度对个体约束最为紧密的一段时光,充满了冲突与矛盾。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你会想到什么?是温馨的同学情谊,还是冷漠的排名竞争?是自由恣意,还是时时感到束缚?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嘉宾——君君、Tonya 和三三,与主播们一起聊聊他们的中学往事,特别是亲历军事化管理的感受。通过回顾十五六岁时的点滴记忆,我们共同探讨军事化教育如何深刻影响个体的成长,并反思它可能指引的不同人生路径。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60期《中学往事:我们从不是花朵》。 00:08:11 军事化中学教育的生活日常 00:24:33 中学影响:个人的回顾与感受 00:57:23 学校评价标准的单一与教师的局限 01:05:34 融入与排斥,竞争与友谊 01:30:12 在严密的中学教育中发现自我 【本期主播】 CD, 饺子 【本期嘉宾】 三三,毕业于黄冈中学, 人机交互博士在读 tonya,毕业于黄冈中学,法律从业者 君君,毕业于台州书生中学,前媒体从业者 【背景音乐】 《青年魔杖》第 1 号和第 2 号组曲是埃德瓦·埃尔加为管弦乐队所作的作品,分别于 1907 年和 1908 年首次演出。埃尔加给他们的完整标题是:《青春魔杖》(儿童戏剧音乐)第一组曲,作品。
随着《再见爱人4》的热播,关于三组嘉宾的讨论持续升温。在当下这些关于婚姻、爱情、亲密关系与性别的讨论中,一种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观点逐渐形成,人们纷纷表示“不爱了”。那么爱情在当代是否还值得一谈呢?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心理咨询师曹雪敏和社会学博士何田田,一起讨论了节目和日常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为何观众如此讨厌麦琳?这种集体讨伐反映的是什么?充斥着女性日常生活的“心累”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爱了却又离不了?如何从个体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解剖女性境遇?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59期《再谈爱人,再见爱人》。 00:02:04 《再见爱人》:心理咨询师眼中的李行亮与麦琳 00:20:17 “疯女人”背后:关于性别和爱情的想象 00:50:54 如何区分爱的能力与爱的意愿 01:21:26 爱不爱都需要的“工具箱” 01:41:48 疲惫的妻子与缺乏动力的丈夫 01:51:55 唯有女性离开,男性才能改变? 【本期主播】 古铜,Rosa 【本期嘉宾】 曹雪敏,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著有作品《分手心理学》、《不爱了》(看理想app)、《出轨心理学》(光之来处公众号)等 何田田,社会学博士,努力转行临床心理中。 本期提到的书单播客: 《不爱了:无限人生书单第18季》,看理想app 《婚姻真相:无限人生书单第5季》,看理想app 【背景音乐】 《花之歌》Blumenstück Op.19 ,作于1839年,被人为是“不针对任何主题的变奏曲”。
经历过大学生活则不难发现,小到寝室卫生大到就业指导,辅导员在高校的运转中无处不在。但是作为贯穿千头万绪的关键部分,他们的声音却限于模糊的职业定位而在公共领域鲜少被听到。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两位前高校辅导员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辅导员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意义?辅导员这份职业的前景如何?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群人,他们如何看待如今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大学生变得更“脆皮”了吗? “直升机父母”的现象蔓延到大学校园了吗?大学高中化是否已经是一种实然的趋势? 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58期《象牙塔里的承重墙:辅导员吐槽大会》。 00:09:26 辅导员是怎样炼成的 00:28:18 大学正在变得高中化吗? 00:47:14 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意义 01:06:09 新的“大山”:大学生心理健康 01:25:03 大学也有“家长群”? 【本期主播】 CD, Rosa 【本期嘉宾】 于老师,秦老师 【背景音乐】 A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543 是一首管风琴音乐,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 在担任萨克森-魏玛公爵(1708-1713 年)宫廷风琴师期间创作。
在我们往期的节目中,大家常常听到已婚已育的主播和嘉宾们吐槽生活的一地鸡毛,那么已婚未育的家庭生活是否会更理想呢?还是也要面对一些不一样的烦恼?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我们的丁克朋友——肉肉来和我们分享她的丁克生活体验和思考,与主播一起深入探讨了生育与丁克的选择问题。尽管选择不生育,肉肉始终都以已育的朋友为对照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选择生育并不是一个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而更多是指向心灵的检阅和历练。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57期《 “别样”人生:丁克生活的喜与忧》。 00:09:28 生育抉择:女性考量与男性认知的差异 00:28:22 如何与催生的压力共处? 00:47:54 感受快乐是一种能力? 01:06:18 与有娃朋友会渐行渐远吗? 01:25:14 享受孤独的人不怕晚年 【本期主播】 米粒,古铜 【本期嘉宾】 肉肉 【背景音乐】 《F大调行板》Andante in F Major K.616 ,作于1791年。这是莫扎特去世前为自动管风琴或八音盒演奏所作的三首作品中的一首,是受约瑟夫·戴因伯爵(Count Joseph Deym von Strzitez)之委托而作。
在刚结束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奥运女单冠军郑钦文再一次创造历史,首次进入八强。赛场以外,她所掀起的网球热潮正持续而深远地影响着人们。 同是湖北人,淏璇二年级的时候通过教练选苗走上球场,从此瘦小的她和网球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缘分。在那个网球对于大众还略显陌生的年代,训练用的短网场地是由乒乓球场改建的,上面站满了期待着胜利、不知忧伤的孩子。 在这样一个独立于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地方,淏璇和朋友们挥洒汗水,感受着训练的苦与乐,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前(非职业)网球运动员淏璇,听她讲述自己以及她访谈过的运动员们的竞技训练经历。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奥运会之外运动带给普通人的经验和意义。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56期《离开赛场以后:成为不了Queen Wen的一百种可能》。 【本期嘉宾】 淏璇,网球国家二级运动员,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本期主播】 CD,古铜,米粒 【收听指南】 00:08:00 网球:贵族运动还是普通人也可以有的选择? 00:24:08 在体育中找到坚持的力量 00:40:08 网球场上的童年与社会化 00:56:21 育儿心法:家长角色与孩子独立训练 01:20:31 在运动中重构自我 【网球相关推荐】 书籍: - 传记:《网:阿加西自传》,《独自上场》(李娜),《追寻完美》(费德勒) -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 - 《弦理论》 - 《The Master: The Long Run and Beautiful Game of Roger Federer》 影片: 《天才之击》 《国王理查德》 《费德勒:最后的十二天》 《大坂直美》 《破发点:大满贯之路》
2023年1月,四川省出台生育新规,取消对生育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条件限制。在家庭中父亲严重缺位,母亲丧偶式育儿的背景下,有关“去夫留子”女性独立养育的讨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夫”,主播米粒和Rosa这一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独自一人带娃在异国生活,体验了一拖一的甜酸苦辣。本期节目中,两位主播从母亲、孩子、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女性独自育儿的可能性。本期节目希望通过比较独自育儿和家庭合作育儿的体验,以及国内与欧美的育儿环境,再次折射出家庭、职场、学校、社区乃至宏观政策对个体育儿实践的影响,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欢迎收听本期非显著差异《Vol. 55 异国一拖一挑战vs.国内丧偶式育儿:哪个更累》。 【本期主播】 米粒,Rosa 【收听指南】 00:02:03 一拖一的缘起 00:14:09 糊弄也是一门带娃的学问 00:35:25 空间与权利:成人与儿童需求融合的可能性 00:49:34 工作、家庭与学校:异国育儿的困境与启示 01:03:47 不同情境下父亲充分参与的条件 01:17:57 一拖一的好处也不少 【背景音乐】 莫扎特第八号钢琴奏鸣曲,写于1778年,是一部三乐章的作品。这是莫扎特仅有的两首小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
暑假已悄然过半,又有一批留学生即将漂洋过海。十几年前,几位主播也曾踏上同样的留学之旅。对于看着《老友记》长大的这一代人,留学不只是圆梦,也是对异国生活的一种想象。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出国读书的机会已不再稀有,海外学历的市场价值也不复往日,这让人们开始对地留学的价值产生质疑。真实的留学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留学经历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留学是否仍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可能性? 本期节目中,留学经历各不相同的主播们分享了她们的海外生存故事,回看这些十多年前的经历,不少可能已成为时代的眼泪,但或许仍能为正在经历留学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慰藉和共鸣。欢迎收听本期非显著差异《Vol. 54 文化时差与火线逃生:留学图个啥》 【本期主播】 CD,古铜,Rosa,饺子 【收听指南】 00:02:03 条条大(野)路通offer 00:24:55 战战兢兢第一年 00:48:30 穷留学生的日常:保命、省钱、上法庭 01:05:36 阶层冲击:食物危机与老钱俱乐部 01:28:34 从焦虑到”套路“:同学中的多样人生 01:38:10 懵圈摸鱼 vs. 熟识流水线,当年的快乐还能复制吗? 【背景音乐】 《C大调第五钢琴三重奏》,K. 548,是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于1788年7月创作的。
在外人眼里,橘子正过着别人向往的生活,拥有体面的工作、成功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可是,橘子想讲的并不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而是自己如何被家庭所吞噬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普通男人的“堕落史”。 在工作中,橘子擅长冷静客观的分析并给给客户提出专业意见,回到家里,却对自己的婚姻却满是疑惑和无奈。曾经熟悉的校园恋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漠视另一半的需求并将她的牺牲默认为理所应当?在外能左右逢源的职场精英为什么回到家里却无法承担最基本的职责?丈夫的堕落,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在叙述中,橘子习惯强调自己的“普通”并且依然期望能够再为彼此关系作出更多的“努力”,要求丈夫承担相应家庭责任是合理的诉求吗?是什么应该为一个丈夫的”缺席“负责?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Vol.53 缺席的审判:一个普通男人的堕落史》。 【本期主播】 古铜,Rosa 【本期嘉宾】 橘子,主播rosa的同学,名校毕业的法律界专业人士,目前供职于某外企大厂。 【收听指南】 00:08:31 飞黄腾达的丈夫 vs. 节节败退的妻子 00:25:38 丈夫的成功基础是对妻子的剥削和支配 00:42:42 当妻子的职业成就遭到丈夫的奚落 01:08:21 “他变成了一只青蛙” 01:16:53 女性永远在自问:“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01:25:27 “我们竟然在祈求男性做一件本身就应该做到的事情” 【背景音乐】 菲利克斯·布鲁门菲尔德创作的四首钢琴独奏前奏曲作品,于 1990 年出版。第一首序曲献给奥尔加·卡尔马林女士,第二首献给艾达·阿纳斯塔西耶夫女士。 三和四给他自己的妻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