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姮姮HernHern|答案一定是“一起来跳舞吧”

世界青年在中国

认识姮姮应该是老天爷的安排吧! 大概去年九月我开始跳国标(跳国标,是因为小的时候的一些耳濡目染,对国标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但是长这么大,感觉一直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搞学习,搞工作”上。说来很惭愧,大学期间跳过别的舞,但是一直没机会捡起来国标)。直到去年九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去了公司旁边的一个舞蹈教室,因为距离非常近,所以下班之后去跳舞没有任何压力,然后就很巧的在舞蹈教室里碰到了坐在同一层,只是隔了一个走廊的我同事,姮姮。在这一年中我上的课,和我练的舞远没有姮姮的多,可能也就是在姮姮地强大动员下,我竟然有了一个圆梦国标舞比赛的机会。我可以很确信地说,如果没有姮姮的话,我可能很难坚持跳舞。 在跳舞 / 准备比赛的这段时间,我充分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参加比赛的朋友们也都在比赛期间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汗水,甚至泪水。 姮姮是新加坡人,是我的同事(从新加坡来北京工作两年),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舞蹈,舞蹈一直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用姮姮的话说,工作和跳舞的时候,都有那种:又「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感觉,刚好也是在被这种感觉,拉扯着来到舒适圈外面,展开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在录制的时候,刚好是比赛结束后一个星期,姮姮马上就要转会新加坡工作了,会有点小小的伤感,但是呢,我们都希望,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可以继续有机会坚持跳舞,对心中的热爱继续付出努力,勇敢追求。 本期内容你会听到,姮姮从小学舞的经历,国标舞到底是个什么舞,以及参加一个”国标比赛“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爱跳舞的姮姮】 01:55 认识姮姮的契机,虽然是同事但是却相见恨晚 04:38 姮姮从5岁开始的舞蹈生涯(芭蕾舞、中国舞、现代舞、摩登舞) 05:43 第一次尝试拉丁舞,不到半个小时就落荒而逃 06:39 时隔9年重拾拉丁舞 09:41 练舞勤得像住在舞室,你到底是去北京工作还是跳舞? 【国标舞是个什么舞】 12:04 国标舞的类型普及,运动量堪比体育的舞蹈项目 17:27 世界顶级的舞蹈盛会——黑池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国标比赛】 23:43 正式报名参加比赛了!赛前的一些心理准备 30:09 在练舞的时候被老师训哭 33:32 给从来没有表演过的潘潘的上台建议 39:56 完全懵逼的「比赛日」 45:27 “老师,我三个项目都拿奖了!” 47:36 即使比赛结束,还是想要继续跳舞 53:44 在离开北京的前夕,姮姮的北京记忆 【彩蛋】 57:00 舞蹈教室的小小礼物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60分钟
99+
1年前

064. 大炜|神奇非洲等着你…来创业!

世界青年在中国

可能大家在很多读物上都会读到非洲有多神秘,非洲充满了野生动物等等,似乎到了非洲就会很自然的进入一个“历险”模式。今天我们的嘉宾大炜,是一个跟非洲非常有缘分的人。大学期间一次健身房的友好对话变成了他和非洲的一次深深的结缘,从大学毕业至今,大炜去过了很多非洲的城市,在中非使馆的活动中也担任了重要的组织参谋的角色。第一次踏上非洲热土的时候,大炜内心也非常复杂,自第一次之后每年都要在非洲呆上几个月时间,带着中国的企业家去非洲访问当地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慢慢地对非洲产生了很多全新的认知,在非洲不同地方做生意的规则,非洲人做生意的习惯,中非合作的路上会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你我都不会想到的问题。 大炜真挚地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今后有机会踏上非洲大陆,了解这块土地,同时也寻求更多合作的机会。 【与非洲结缘】 01:34 13年前在北大健身房的一次搭讪 05:32 大炜,其实我的老板是世界足球先生 07:41 紧张害怕地踏上了非洲大陆 09:32 接待利比里亚的总统夫人,正式成为利比里亚驻华大使馆的商务联络官 14:14 大炜想成立一个组织把非洲的青年人都组织起来 【神奇的非洲热土】 20:02 中国与非洲巨大的社会文化差异 28:41 大炜推荐来这些非洲国家旅游 32:49 非洲隆重的婚葬礼事 35:53 河南假发工厂和非洲女孩的联系 40:48 神奇的非洲本土化管理制度 44:03 疟疾盛行的西非,十分危险 50:26 五个月飞了十万公里 53:44 推荐书影音:《新结构经济学》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60分钟
99+
1年前

063. 理工男转米其林大厨冠霖|厨房,是个迷人的地方

世界青年在中国

冠霖是一个北方长大的理工科学生,大学完成了电气工程之后果断地选择了……学习烹饪去当大厨。我在冠霖曾经工作的大理的饭店认识的他,本来只是一次吃饭,结果我们一行三个人跟冠霖在餐厅从六点聊到了半夜,从前厅聊到了后厨。在跟冠霖聊天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他不仅仅享受做饭的过程,给别人做饭让他的快乐,以及他的描述中对农田,对食物,对烹饪这个过程的热爱。 本期播客你会听到以下几个主题: - 冠霖是因为什么原因果断从理工科转到了烹饪学习,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厨师,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 毕业之后在米其林二星和三星的后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 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拉近一下自己跟厨房的关系 冠霖的声音非常好听,只可惜播客只能录一个半小时,冠霖在餐厅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大家如果是有缘人,兴许能吃到冠霖做的饭,冠霖接下来会开始小红书,我会及时更新,请大家期待! 这是我更新了设备之后第一次录音,收音有点不均衡,我努力调整了一下,大家见谅了! 【大家好,我是冠霖】 01:35 大家好,我是冠霖,本科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学习烹饪 03:18 厨房太有魅力了,真的太喜欢做饭了 【忍不住要去学习烹饪】 11:40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简称CIA)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堪比军校 18:27 学校是个很神的地方:图书馆的二楼可以练刀法 19:50 「学生厨房的练习」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菜系的老师们」 25:40 学厨也是会Fail的:一个真正的餐厅后厨是很混乱的,压力很大的,也会fail课程的 30:56 新人到职业后厨重要必修课:学会为自己的内容负责,习惯在厨房里犯错且经受挨骂 【进入Fine Dining行业,来到米其林二星和三星】 35:30 毕业之后:学校的餐厅和Fine Dining餐厅的工作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36:58 米其林餐厅到底是怎么分类的:一星,二星,三星,以及什么是“Starge”:一个年轻学徒去不同米其林餐厅体验 42:17 东西海岸米二米三的工作感觉:到底是一套标准的SOP,还是真的好吃? 47:40 在西方米其林餐厅当一个中国厨师是什么感觉:文化在厨房里碰撞 56:50 主厨的餐桌:也是主厨的表达 01:02:35 主厨最害怕:(不限于)各种过敏原,a-la-carte VS set menu 【每个人都应试着做做饭】 01:07:50 出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国内大有天地,想要了解更多农学,喜欢Farm to table这个概念,毕竟厨师是农田和食客沟通的桥梁 01:17:26 每一个新鲜的食材都有各自的风味 01:23:48 在Fine dining后厨工作印象深刻的时刻:别人「吃懂」我的那道菜 01:28:55 书影音推荐:Chef’s table, Kitchen Confidential - Anthony Bourdain, Chef Julia, 风味人间,人生一串,食贫道 01:33:20 厨房的浪漫:牛排放在铁锅里的滋啦声 01:35:15 来获得同款快乐: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 【彩蛋】 01:40:03 煎牛排的正确方法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105分钟
99+
1年前

062. 钢琴家金文彬|进化吧,虫虫!

世界青年在中国

这是一个虫虫进化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虫虫,叫蝼蚁。蝼蚁知道自己在一个小地方,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打怪。打赢了自己的城市,打到了隔壁村,打赢了地球,打赢了火星/金星/月亮,还有宇宙中更厉害的人等着你。有点愚公移山的感觉,永远打不完,每当你这一轮通关之后,你就会在下一关更大的世界中,变回一只弱小的蝼蚁。 文彬是优秀的青年钢琴家(WX/XHS:钢琴家金文彬),从小学习音乐,12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第一批全奖去耶鲁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之后回国继续开展音乐和教育事业。跟文彬聊天我最深的体会是:学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无论任何学科任何行业,变成“蝼蚁”的那一刻都会出现。进化的“那一刻”很有成就感很开心,但是很快就会通往下一关。到了更大更难的下一关的感觉也许非常有压迫感,但也许这种开心激动伴随着不安的感觉,就是通关的感觉了吧! 本期播客我和文彬重拾了一下他作为一个音乐家升级打怪的过程,让我们听听文彬的故事 【艺术之路从延边开始】 01:50 12岁的文彬:第一名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03:00 考进附中第一年就出现了反转:「第一名」考进来,学了一年一比赛变成了「倒数第一」 03:50 ”为了改命而练琴“:血汗琴房,附中当年录取的比例是 86:1(就是86 个人进一个人),没有退路,必须要进 06:20 重新再来一次:“第一年就被打到了谷底”也算是一种很幸运的事情,开始重新成长。一年的努力之后又回到了前三名,之后就一直是全班专业成绩的第一名 08:25 回过头来看看「考第一名」这件事儿:考第一名没有任何意义,可能很幸运,可能有天赋,考场上发挥很好,并不意味着你弹得怎么样,结果没有过程支撑,结果就不重要 11:13 走上音乐这条路:文彬来自吉林延边,当年是个飞机都没有的小地方。朝鲜族能歌善舞,小的时候就有发现有绝对音准,并且碰到了好的老师,很早建议去到大城市学琴 15:00 人生重要转折点:改变文彬人生的「十一月的一天」: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还是高三(一个不小心)就直接考到了……耶鲁的研究生!Boris Berman大师邀请文彬来耶鲁读音乐研究生:全奖免费读,还给生活费!文彬有了一种“这是在做梦么”的感觉 19:40 18 岁上耶鲁研究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无法喝酒无法 party,没什么 social,只能练琴,语言也还比较生疏,第一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练琴就行了” 【音乐家的”升级打怪“】 24:20 自己的娃学音乐带来的反思:很难做到又要有成就,又要开心,到底什么样的结果家长会满意呢 27:45 如果一件事情即是“喜欢做的事情”,又是“自己的工作”会是怎么样的感觉:永远带着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来听这些内容 36:34 “Stay as hungry as you can”:刚到美国的时候,不止是能学的东西太多,甚至整个人就真真正正是一个饥肠辘辘肚子饿的状态 38:24 「修仙小说」竟然戳中了金老师:升级打怪,变成蝼蚁,再升级打怪,再变成蝼蚁,每每向上继续通关,就会变成一只蝼蚁。也许这是自己持续进步的一个保险 42:28 音乐家的自信,自卑,和面对观众的反思 46:06 推荐书影音:,《明朝那些事儿》,《交响情人梦》,《四月是你的谎言》,《吹响 上低音号!》,《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等 【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54:29 印象深刻的演出: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 《The end of the time quartet》 01:00:29 其他让人一言难尽的演出 【彩蛋】 01:05:28 万万没想到古典音乐家也喜欢喜欢韩国说唱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73分钟
99+
1年前

061. 婧人|一间波西米亚风的...非典型大学, Minerva密涅瓦

世界青年在中国

Jingren 是我的学妹,在来到苏世民之前,Jingren 在 Minerva 大学读的本科,因此有了一段非常神奇的大学经历:Minerva是一个「从认知学角度锻炼思维方式,但是完全不限定在什么地方学,学什么学科」的这么一个非典型大学。每年有 150 个学生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但是 Minerva 也绝对不是放羊式上学,Minerva 的理念手册中非常详实地写明了他们的育人理念: Habits of Mind 和 Foundational Concepts (Minerva 毕业的同学们都会亲切地叫这两项 HC) Habits of Mind - cognitive skills that come to be triggered automatically, with practice 大脑认知肌肉记忆 Foundational Concepts - fundamental knowledge that is broadly applicable 应用面非常广泛的基础知识 每一位同学都要上四个一年长的 seminar: Formal Analyse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thinking critically 形式分析 Empirical Analyse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thinking creatively 实证分析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多模式交流 and Complex Systems - which focuses on core aspects of interacting effectively 复杂系统 建立认知的过程非常体系化,但是在管理所有饮食起居确非常波西米亚风。「波西米亚」指的是四处漂泊,不受传统束缚,心灵自由的这么一种生活方式,这么形容Minerva似乎很合理,完全不过分。也许学术和心灵都自由的状态,可以获得更多智慧! 听起来吧! 【大家好,我是非典型成都人Jingren】 01:33 初识Jingren:Panpan竟然被学校安排成了 Jingren 的 mentor 03:25 一个“优等生”的思考:求学生涯非常折腾,初三的体育考试改变了一生,不小心腰椎间盘突出而不得不趴着学习,因此也获得了很多机会思考人生 06:45 第一次出国读书:“乖巧好学生”有点做够了,想要去一个更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于是第一站去了新加坡。印象最深的一门课 - general paper(critical thinking的基础),不要过分关注“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 10:15 第二站:澳大利亚。一个相对松弛的地方和状态。 但是 Jingren 并不向往这样的生活,渴望和伙伴们开放探讨的环境,向往liberal arts的学术环境 14:12 因为一个学妹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学妹吐槽“野鸡”大学 - 几乎没有教室,天天拿 ipad 上课,但是 Jingren 越听越感兴趣 【关于Minerva】 15:50 硅谷VC + 哈佛前院长的创业项目:Minerva University,挑战老钱大学的教育模式, Jingren 就是喜欢这种 challenger 17:55 Minerva初体验:一个流动的校园,一群知识的流浪汉,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为自己而学习”,很多 idea 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一个现实 22:23 Minerva的core value:the Roman Goddess of wisdom 罗马的智慧女神,很多人对 Minerva 的印象是全世界旅行,但是 Minerva 的内核是提升认知,持续探索,充分使用大脑,挑战现代大学的经营理念(现代大学体系是一个工业体系的产物,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物) 26:00 The "Minerva Project":Harvard教授 Stephen Kosslyn 和硅谷VC Ben Nelson 在教育理念上一拍即合,都相信快乐而高效地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世界学生们一定要和 AI 和机器打交道,线上线下融合是提前去适应未来的方法。 29:00 课程体验:每一届150位同学,认知科学 + 社会学的二合一,邓巴数字,国际化群体 31:24 学生上课也是授课人:做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老师的角色是 scafolding,你可以随意学习,老师只负责来纠正你,或者是帮你突破极限,不主导你学习 33:40 人之所以学不好很多东西的底层原因:人只能集中注意力很短的时间,如果你的注意力再更高层级上,你自然会学到更多东西 36:15 学习能力的培养:接受了四年的像这样的注意力培养,科学健脑,最后形成了很多学习上的 “habits of learning”的肌肉记忆 38:35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 mass production 的状态回到 personalized 41:29 好的老师:Minerva 没有名师,老师们都是有热情,并且认同Minerva理念的老师们。每年在旧金山有一个老师的聚会,所有的 syllabus 都是共创,努力做到在全过程中评价学生,而不是以一个成绩来定义学生,没有一节课是可以混过去的 47:30 “150个人的创业项目”:2019 年开始的项目,学费基本上就是住宿费用,大家都住在一起,上课就是每个人抱着每个人的电脑上课,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的任何角落都是我的课堂 51:12 Minerva的独特记忆:2017 年的旧金山,开放,创新,随机,自然,到处都是思维流 54:30 创业项目当然问题也很多:非常多文化,文化的灵巧行(cultural dexterity)可以在多文化状态中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做到“不会失去自己”,能够非常自然地找到自己在多文化中的位置“part of the ensemble" 59:50 Minerva毕业后: 在擅长的方向前进,保持学习,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介意在这件事情上花时间了。人生是一个状态,要么是自己喜欢的状态,要么就是自己不喜欢的状态,那为什么不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状态 01:04:00 最后一些小小思考: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反思和想法,我们可能缺的不是想法,缺的可能是面对真我的勇气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66分钟
99+
1年前

060. 川妹CC | 松弛人生更闪亮

世界青年在中国

CC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高能量的川妹子,从她说话的语速和内容应该也可以听得出来。 CC在成都长大,大学之后开始满世界闯荡。在我的眼中,CC有的时候就想一缕阳光,照到的地方就可以长出小花花的那种阳光(我为啥会这样形容呢,因为我时常感觉,我好像特别想一株大绿叶植物,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这种强烈的阳光来照耀一下)。 CC说自己天生就比较乐观,比较松弛,比较过程导向。从小时候练习立定跳远开始,爸妈一直鼓励她要“坚持”去做某件事情,就算是没有什么长进,坚持这个过程也不可以随便省略,不是一味要达到某种结果。这种方式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也在也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影响着她 - CC很小就学会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上大学之后选择了双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并且自己看到了世界上医疗服务水平的高精尖,也看到了很多不公平,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医疗服务触及到更多的人。在苏世民书院的时候,CC为同学们(不光是女性哦)主动展开了一系列女性健康普及的 workshop,希望更多来自不同地方同学们都可以收获更加健全的女性健康知识并且乐于套理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CC比我小不少,但是我觉得她的智慧和松弛感不单令我羡慕甚至值得学习,有一次我们在微信上讨论着这快马加鞭的生活/工作/感情的时候,她说:人在放松的时候状态最好(无论是工作,运动,旅行),尤其是精神上的放松,这需要强大的内心,以及很多的宽容和爱。如果我和什么人在一起或者做什么事情不能是完全放松的状态,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前段时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做《川渝父母,才是原生家庭的顶配》,我也是一不小心蹭到了一些些热点,不过我这一期确实是 3 月底出差去上海的时候就录好了的,特此说明哈哈~ 希望 CC 的松弛感可以像阳光一样普照到大家~ 请大家见谅一些英文的使用,CC是第六届苏世民学者。 【大家好我是CC】 03:18 大家好,我是CC:我是成都人! 大家对CC的印象: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的人,beautiful smile & beautiful soul,走到哪里都是当地人 【Slow learner, 坚持, 养成松弛感】 06:30 一直是 slow learner,一直不轻易放弃,从小就不是很在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眼光 10:02 如何养成与生俱来的松弛感I:从小就松弛管理的爸妈,小的时候甚至会有朋友求助CC:能不能让你爸妈给我爸妈打个电话 14:40 如何养成与生俱来的松弛感 II:自己做事自己负责,想好什么是”worst case scenario”,想清楚了就干,不拧巴 【精彩的人生少不了宇宙给你的安排】 16:50 人生是需要一些serendipity(一些缘分)的 19:50 做决定:LSM (Life Sciences and Management)创始人Roy Vagelos(Merk默沙东CEO),觉得自己兴趣很多,很难只选一个学科,以及小的时候免疫力并不好,在务实且怀揣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考量下,做了这个决定 24:07 第一个学期:要退学么?从任何角度都有些格格不入,自己是唯一的中国学生,以及家里也没有相关背景 25:40 决定留下来:大一暑假去非洲实习,本着“哪一个地方自己不容易去,就去哪里”,于是CC去了肯尼亚。在医院里做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EHR电子病历系统)。这段时间让CC看到了不同国家人对待生死,对待疾病 29:22 非洲改变了CC:确定了自己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并且做疫苗的研究 31:54 LSM项目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并不是自己专业的老师,而是computer science 老师。老师第一节课上课之前就会记住所有人的名字。老师交给大家“很多人不是没有出人头地,是没有给机会可以出人头地 ordinary people can do extraordinary things when given the right opportunity” 【女性健康的探索】 36:50 一个初中女生在数学竞赛班的经历:CC考到了数学竞赛班,一个 52 个人,12 个女生,40 个男生。(老师也许没恶意,但是)老师会经常说,男生在数学上是很有优势的,女生要更努力,CC 非常很想证明给老师看 - 女生就是可以的 39:53 对这个议题有太过浓厚的兴趣,书院的 capstone:”school based sex education“ 发现大家对女性健康了解并不够多,于是计划了一个系列的workshop,收到空前好评! 45:30 也是惊喜也是忧:在准备 workshop 中听到了很多人的故事 49:07 举个例子Pop Quiz(如果这题你也答不出来):怀孕期间,子宫会长大多少倍呢? (这是一个立体几何问题) 【CC现在做的事情】 53:05 现在做的事情:疫苗研发(新冠 / 流感疫苗研发),公共卫生议题 59:04 祝大家健康快乐:请大家坚持运动,运动可以稳定提升大家免疫力! 【彩蛋】 01:02:40 CC的一段独白,也为你打气 「学体操期间的一个瞬间带来的反思」 感谢爸妈 - 没有因为自己孩子不擅长什么而停止鼓励孩子做这件事情,就算是做得不好,也应该尝试和坚持!感谢你们做了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感谢自己 - 无论自己的起点多低,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77分钟
99+
1年前

059. Yuki|只有go with the flow 才能站在人生第一道浪上

世界青年在中国

本期嘉宾 Yuki 是一位城市浪人,也是我的宝藏同事。 Yuki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乘风破浪“的姑娘,用冲浪行话说叫做”Surfer/浪人”。 可能就像我的心里有一个云南,Yuki 的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大海,日日夜夜都会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再去冲浪。大家平时在各类影视作品包括互联网红色小软件中经常会看到成功冲浪之后的诸多好看照片,殊不知在可以真正站在一道浪花之前,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学习,练习,然后天天被浪拍在水里,但是仍然不能放弃努力划水的过程。 Yuki 说,90%的努力划水,最后可以换来差不多10%站在浪尖的快乐。 本期内容提要:浪人的基本修养(为何要持续划水),冲浪哲学:站在人生第一道浪的过程和心得,浪人精神(respect nature 敬畏大海,know your limit 了解自己的极限, go with the flow 没啥好翻译的) 听起来吧! 00:00 Intro 【大家好,我是浪人Yuki】 01:10 大家好我是热爱冲浪的Yuki 02:40 跟大海的第一次结缘: 2013 前公司去台湾团建,city surfer 城市浪人。国内第一批接触冲浪的人都是台湾开始的 05:20 第一节冲浪课:第一次上课就可以从板子上站起来!教练帮你“推板”,你只负责“起乘” pop up 这个动作(最后发现这个动作只是冲浪全过程的10%),剩下的 90%都是在”努力划水“ 09:57 对冲浪念念不忘:从台湾回家之后无法自拔,第二站就来到了巴厘岛(bikini 冲浪的迷思) 【一个浪人的基本修养:了解大海,持续划水】 12:31 找浪点:不是所有有海的地方都可以冲浪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找新手友好的浪点!冲浪是极限运动,所有极限运动都是高风险的,请大家理性冲浪! 14:21 好的浪人:板上高水平 + 对海洋理解到位(危险的离岸流卷走一切) 16:00 一个完整的冲浪“闭环”:努力划水(当划水速度于浪的速度一致时,你就有了站起来的机会) — > Arch back — > Pop up 站起来! (听起来简单,实则可能会被水拍下来几百次) 19:00 如何更好地划水:判断力 + 最大限度利用自己好自己的每一块肌肉(长板的“挂五”和“挂十”是个啥子) 22:33 城市浪人的苦楚:没办法长时间练习,每次回去冲浪感觉又一次技术归零,看到了新的浪就会感到”这题我真不会做“ 【站在人生的第一道浪上】 24:22 印象深刻的人生一道浪:在巴厘岛冲到了人生中最长的一道左手浪 26:39 重要里程碑:终于两年前,万宁日月湾冲浪全闭环!那一刻,和自然合二为一!想要快速进阶,必须要有段时间住在海边,每天都去“浪一浪”,“这题我终于会做了” 【危险时刻和浪人精神】 29:07 浪人精神:【1】敬畏大海,【2】了解自己的极限 know your limit(才可以更好得迎接挑战), 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冲大浪/和大浪存在的地方”:葡萄牙,夏威夷,斐济的大浪,推荐电影:极盗者 Point Break 34:12 受伤和危险时刻:冲浪的规则(抓浪的优先权),遵守海洋交规,不要带着你的板子到处“肇事”。碰上危险浪况怎么办(如果碰上了洋流),及时请教熟悉环境的浪人(最好有教练),不要离开冲浪板(在大海里冲浪板是你唯一的救生圈)。日月湾每年都有人失去生命(能冲浪的地方就不要游泳,能冲浪的地方就有离岸流) 44:08 危险离岸流:对于高手来说,离岸流是大海里的电梯 channel,在板上可以迅速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但是对游泳的人来说离岸流很危险。在板上要知道go with the flow 【推荐书影音】 49:19 书影音:《和萨特一起冲浪 / 冲浪板上的哲学》(鼓励慢就是快,慢其实为地球贡献了更多),《Let my people go surfing》 (鼓励产品使用周期更长,复购更少) 56:57 最喜欢的浪点:【国外】巴厘岛,【国内】海南万宁,深圳西涌/惠州 59:30 新老浪人如何相认:大部分浪人都很友善,在日本的老浪人,很有礼貌很可爱,下水之前碰到你会对你笑笑;也有一些些浪人并不是很友善,能看出一点点傲娇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65分钟
99+
1年前

058.Panpan在西藏|我推开了那扇「隐秘之门」,身体回来了,心还在那儿

世界青年在中国

【春日特别版】 Panpan 去旅行了,在西藏的一周,后劲儿太大,让人无法忘记。 【这辈子第一次去西藏】 00:14 西藏确实是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方。 02:15 这个行程开始于“4:40am闹钟没有响” 05:23 抵达林芝(3100m),同行的另外十位驴友,每一位都是带着“不同的原因”但是“同样的爱”来的西藏,希望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看到西藏 【西藏山和水】 11:55 Panpan作为“云南爱好者”来的西藏 15:08 正对着山,正对着水,一切都“刚刚好”的房间 19:09 你来看西藏,西藏的山水也看着你:南迦巴瓦(众山之父)和巴松错(绿色的水),和那让人魂牵梦绕的森林味道 【禅修和呼吸】 30:55 Panpan带着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来的西藏,希望可以听到很多人的人生智慧。藏式呼吸课(B站 土登老师) 39:28 汉藏文化中感到的一些小差异 【告别香巴拉】 41:55 全程被藏式的热情拥抱 44:30 机缘巧合开始和几个藏族大哥们的聊天:请多来看看西藏,幸福的一生多种多样 46:44 希望永远可以有机会回到“远方的家” 49:18 感谢「松赞」给了这么好的西藏初体验 50:40 书影音推荐:《隐秘之门》,《第三极》,《八万四千问》,《无我的智慧》,《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西藏生死书》 52:20 隐秘之门,我们下次见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53分钟
99+
1年前

057. Cookie|(盈利+非盈利)X 志同道合小伙伴^创新力=社会影响力

世界青年在中国

Cookie出生在西藏,长大的过程中先后在拉萨,上海,北京,纽约最后又回到了北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地理位置一直在不停变化,但是Cookie心中对social innovation enterprise(社会创新企业),impact investment(影响力投资)从来没变过,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坚定。这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实习到工作的过程中,Cookie有机会合作了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机构:从北大的文物与博物馆学,到纽约大学的社会创新和影响力投资学习,到后来的咨询公司社会创新项目等, 再到自己开始牵头一个社会创新的创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与海量的非赢利机构,赢利机构,到政府组织以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打交道,看过,算过,了解过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跟Cookie相处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信念和一群年轻人是如何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牵引力,带着你一直向前。 有了这个力量之后,好像人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很松弛,很乐观,很勇敢。很像爬山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我就是要征服这个山头,那么接下里你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了。 我稍微剧透一点,在Cookie高考的时候,她的爸爸对她说过一句话,我也在播客开始之前送给大家(无论你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适用),这句话是:“我们能给你看的世界只是大世界当中的一小部分,你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Cookie是第八届苏世民学者。 【词汇表】 ESG (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Social innovation 社会创新 Impact Investment / impact investing 影响力投资 Non profit 非盈利 For profit 赢利 Value 价值观 Vision & Mission 愿景与使命 GIIN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 【我是Cookie】 02:00 大家好,我是三种语言(中文英文藏语)闯世界的Cookie 05:17 出生长大在拉萨,一直在不停吸收各种语言和文化 08:00 学习经历:本科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学的社会创新&影响力投资(social innovation & impact investment) 09:10 本科的因缘际会:“高考不小心考高了一点点”,一个阴差阳错来到了北大的本科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爸爸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能给你看的世界只是大世界当中的一小部分,你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12:58 北大的学习:疯狂学习考古的同时也开始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开始接触更多社会创新项目 19:30 申请研究生的“情不自禁”:社会创新项目真的很好玩 【什么是Impact Investing】 20:10 Impact investing的impact 到底是什么?跟普通的Investing(投资)有什么区别?impact investing在国内的普及程度? 23:26 闯荡纽约 / Gap Year 间隔年:学习之余仍然继续在工作中做社会企业的项目。无论做任何项目都可以学以致用,以及努力尝试将非营利的项目塞到盈利公司里面 29:10 Public sector(公共项目)做咨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4:30 既要工作,又要做自己的社会创新项目: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的抱团 39:20 抱团成功:成立了Responsible Investing Advocate League(RIA League)可持续金融人才联盟 40:50 「Design Your Life」畅想自己未来的几种可能性:非盈利创业,文化创业,表演艺术创业 45:16 欢迎关注公众号:RIA League 可持续金融人才联盟 【Social Innovation创业】 47:10 Social innovation从无到有创业,总共分几步:找到value和mission,evaluation,talents,先跑起来再说 【别的】 51:00 书院带来的惊喜:打开了新思路 & 交到了好朋友 53:10 推荐书影音:《入殓师》,《死亡诗社》。两部的共同点,“Carpe Diem,享受现在这一刻”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Bessonn&sa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56分钟
99+
1年前

056. 主持人雨桐|「好的传播者」最清楚的语言,最犀利的观点,最温柔的声音

世界青年在中国

第一次见雨桐是在一次给高中生上课的夏令营中,雨桐是夏令营的组织者。当时因为疫情没有办法线下见面,我们只能线上开所有的会。也因此,我对雨桐的第一印象只能来自于线上,但即便是线上,仍然没有丝毫影响雨桐作为一个优秀传播者散发出的强大能量:永远温文尔雅地讨论着所有重要议题并解决着所有问题,永远知书达理地听取着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并且热情地安排着所有人的工作,当然声音也令人感到十分平静。我当时就在想,这样的人就属于更大的舞台呀! 结果,还是我天真了,人家本身就属于更大的舞台呀!本期嘉宾,钟雨桐,复旦大学法语系毕业,连续三年在法语专业综合评价第一,曾担任复旦英语辩论与演说协会社长、校主持人队队长、复旦大学校广播台英语主播。雨桐也曾经获得过大大小小主持奖项,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其中最亮眼的包括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亚军,曾经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本科期间共主持100余场活动,曾参加的志愿服务长达700多个小时。 不知道你周围有没有个别朋友,当他们开始讲话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认真开始听他们要讲的每一句话,这可能就是一个好的传播者魅力。对我来说,雨桐就是那个朋友,在雨桐身上,我能看到的是,一个好的“传播者”,除了需要热爱传播,有勇气站在舞台的中央,可以清楚阐述论点,也同样要需要经受着来自舞台和聚光灯的考验,站在众人面前,接受观众的质询和凝视。 雨桐是第九届苏世民学者。 【走上了第一个舞台】 03:30 大家好我是雨桐,有一个教育工作室,同时也是一个主持人 05:38 这辈子的第一次主持: 第一次主持是三年级 (9岁)的一次“报幕” 16:19 大学之后的努力:一些些机缘巧合,一次次的超越预期,参加一些主持/表达比赛,参加《外研社杯》,每一次比赛(以及落选)都是一个漫长打磨的过程 27:00 比赛中的心态:经历了多轮鏖战,终于来到了决赛,但是内心一直揣着“只要过了第一轮就已经胜利了” 【走上了更大的的舞台】 35:00 中国日报《少年会客厅 Youth Power》第三季:除了主持之外,也在试图策划更多自己的内容 41:00 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内容有高度”,态度亲和,传播有热度,”it's less about what you say more about what they hear” 49:00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养成:从听开始 【通过教育继续传播】 55:00 HSYLC哈佛峰会:从小就和教育结缘,很小就碰到了因材施教的好老师,因此也很热爱教育提供的舞台 01:03:50 小的时候的一个“奇怪小嗜好”:竟然是……批改报纸。也因此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01:12:00 教育的十年磨一剑:从2018年开始参加HSYLC的活动,从讲授人 / 志愿者的角度见证了这么多年的变化 【作为一个i人主持人】 01:18:05 一个“i”人的出厂设置:可以当一个极好的主持人!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Bessonn&sa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84分钟
99+
1年前

055. Echo&Cara|祝你:更高 更快 更强 更美 更自信

世界青年在中国

做一个有力量,有速度,有耐力,反应快,有战略,会配合,且有线条美的女生,想象有这么一群女生在一起打球,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一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录这期播客的时候我都动心了,这期播客目前是2024年最喜欢的一期播客,而且这一期播客后劲儿特别大,录完你就想冲进健身房挑战一下自己。 本期嘉宾 Echo 和 Cara,我来简单介绍下: Cara - 康复医疗设备公司做康复培训的运营,从小到大一直喜欢运动,深入尝试过艺术体操,腰旗橄榄球,钢管舞等运动。同时一直在健身房坚持撸铁。 Echo - 是Panpan同研究生项目的同学,忠实听众转嘉宾,曾经是“运动人口零贡献者”,自从去年参加了NFL的腰旗橄榄球活动之后,逐渐有体系地开始训练,找机会参加更多腰旗橄榄球比赛,也因此结识了一群打橄榄球的女生,其中就包括Cara。完整地经历了从一个运动小白到了一个腰旗橄榄球爱好者的过程。 两位曾经在同一个北京的女子腰旗橄榄球队打球。 我先把本期播客中几个核心观点总结给大家: * Cara - 女生朋友们,请不要身材焦虑,不要抱怨什么粗腿粗胳膊腰不够细,所有这些肌肉都是你的运动能力,这说明你有力量,可以跑更快,跳更高,请不要觉得自己不好看,有力量才是最美的! * Echo - 运动让人强壮,让人结识更多朋友,让人心情变好,让人自信,但凡开始了就会让人欲罢不能,运动竞技场不需要跟别人比,每个人进步的速度不同,你需要打破的唯一的一个人就是曾经的自己! * Pan - 科学运动进步快! 最后,补充一些腰旗橄榄球的背景信息:腰旗橄榄球 Flag Football。你也许曾经听过橄榄球这项运动,腰旗橄榄球的规则和橄榄球类似,两队各5或7人,每队分别轮流有4次进攻机会,进攻是为了可以让球通过被扔或是传球的方式来到客队的touchdown area,这个动作叫做达阵。在向前进攻或者是传球的过程中,和传统橄榄球不同的是,不可以有任何的肢体冲撞,你可以把客队队员腰间的旗子拔掉,来阻止对方的进攻。如同橄榄球,腰旗橄榄球也分中锋 center,跑锋 running back,四分卫 quarter back。橄榄球这项运动本身男多女少,近年来因为腰旗橄榄球的普及,有更多女性开始进入腰旗橄榄球这项运动。 一个小抱歉 - Panpan 录音的时候,不小心在设备上合并了音轨,因此本次录音 Echo 的音量较小,听友们请担待! 【入坑腰旗橄榄球】 02:40 Echo - 去年 NFL 的活动上捡起来了腰旗橄榄球 05:10 Cara的健身之路 - 从小就开始各种运动,腰旗橄榄球是一个新手入门很友好的球类运动,从小第一个接触的运动是艺术体操 08:52 Echo的健身之路 - 最开始是一个不运动的“普女”,小时候运动都是围绕在小时候中考高考,体育达标为导向,去年接触了 NFL 的一个活动尝试了腰旗橄榄球这个活动 11:15 Echo入坑腰旗橄榄球:清华遇到的四分卫带 Echo 入门了这项运动 13:16 Cara 入坑腰旗橄榄球:看到了装备橄榄球,当时自己有练的基础,非常想尝试新的体育项目,看到了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向往。同时,自己练了 4 个月Crossfit之后身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练!】 23:00 “普女” VS “练过的女生”:用正确的方法可以迅速提升,“功利”地练习 VS 体系化练习的区别 26:00 人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不要说“我的能力就这样了”,把你想干的事情拆解成几个模块: 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然后逐个突破,是最快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趁新手红利期赶紧练! 28:50 新手红利期之后:那就需要分方向分组体系化上台阶,力量练好了上速度(这个就是爆发力)站到自己的台阶上就会安全有效的训练,觉得容易了就可以继续上台阶 30:50 生活化运动:运动频率增加,吃的更干净 33:40 运动 VS 训练:拿运动练运动,效果不一定好。运动和训练是完全不同的项目,平时的训练可以达到更好地运动效果 【比赛中的女队文化】 38:15 第一次比赛: 觉得自己已经跑得挺快了,结果所有队友都说:能不能再跑快点! 38:42 腰旗橄榄球规则:正对地盘的游戏,一攻一防,进攻方的四分卫可以向前传球,其他人只能享受传球。每四挡必修推进 10 码(或半场),否则就要攻防转换。一个达阵获得 6 分(touchdown)。因为没有冲撞,男生和女生可以一起打,5V5或7V7 43:10 纯女队的文化: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一起备赛。第一次一起打比赛(仿佛春游),创造了一个让所有女生都可以进步,舒服,自信的地方 47:10 身材自信:我有这样的粗腿粗胳膊是因为我运动能力强!我就是能接到这个球! 49:30 让你进步和伤害你的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练」:唯一的区别就是“量”的把握,如果每一个动作都在你变形的边缘,那么就要退一个台阶,安全练习 51:15 比赛中的伤害:也跟平时练习的自信,接一个飞过来的球,如果你足够自信接着个球就不会眨眼睛,闭上眼睛就容易戳手 56:25 来自Cara的「tough love」:“你要么就不训练,从此不受伤害,要么选择继续适当训练,来避免未来的受伤” 01:01:10 健身这个事情:make it functional + own your slow 01:02:00 找到靠谱的私教确实很不容易,很多人练着练着自己研究了很多变成了私教 01:07:40 成为一个“运动人口”: 科学健身 热辣滚烫! 【一群可爱的人】 01:11:18 球队中其他姑娘:包罗万象,金融,审计,咨询,大学生,博士等等。教练非常严格,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很认真,希望可以共同进步 01:16:16 人生当中能遇到这么一群可爱的人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球队的女生是一群非常纯粹的妹子 01:19:30 对四分卫「领导力」的要求:体能,记忆力,洞察力,发挥队友长处。在场上不要随意惹四分卫! 01:24:20 Cara私货知识点:身体的软组织的用进废退 【前方高能】 01:26:50 Cara除了腰旗橄榄球之外,还有别的绝活!一个普通人看着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的运动 01:30:35 第一年学钢管舞的感受:疼! 01:33:10 Panpan:今年如果播客的订阅来到了 10000人次,马上去上钢管舞课! 01:35:05 小时候练一个强体能的运动,为未来运动打一个好基础!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97分钟
99+
1年前

054.路师傅|学习的尽头(也许)是博雅教育

世界青年在中国

各位听友龙年好!热爱学习的我们,从小就在“学学学”,到现在为止仍然能看到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在学习这条“无止境”的道路上继续勇攀高峰。学习这么多,最直观和功利的短期效应当然是习得能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报偿,可以越走越远。一些更加长期的学习则是让人可以登高望远,看到事物发展规律中的 what why how(是何,为何,如何),变化可以很多很快,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可以更清楚的认知驱动世界变化的内核。这一套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学习方式,西方统称为「博雅&通识教育」(来自百度百科)。 本期嘉宾路师傅,是一位大学和研究生都浸泡在博雅教育的朋友,路师傅的本科教育在历史都非常悠久的两岁学校:苏格兰的St.Andrews以及美国的William and Mary学院,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之后路师傅通过创业继续普及雅博雅通识教育。在播客中,我们聊到了:路师傅的两次教育上的商业实践,什么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和传统的大学教育培养路径的异同,以及为什么自己会慢慢变成博雅教育的忠实推崇者。 先把好东西拿出来分享:播客中提到的两个无论年龄,身在何处都值得学习的课程,大家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并学习起来: -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Core Curriculum (Literature, science philosophy, music, art) -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adership Lab: the Craft of Writing Effectively, Larry McEnerney 祝大家龙年红红火火学习快乐! 【大家好,我是路师傅】 02:50 大家好我是路师傅,山西太原长大本科去苏格兰/美国读书,一直在文理学院接受 Liberal Art Education(博雅 /通识教育) 05:05 悄悄转系:对商科并没有热爱,反倒是对历史和国际关系有深厚的喜爱和天赋 06:25 【留个彩蛋】如何在美国写 essay拿高分呢!请听到最后 10:20 那些年碰到的好老师变成了自己创业的契机:自己的教育经历中碰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因此对自己之后的创业也有一些影响。毕业之后也在投行和咨询也实习过,但是并不享受 【创业之路】 13:00 第一次创业:开幼儿园! 14:40 幼儿园创业的血泪史:开业的时间是 2020.2.3(大家应该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大年初二那天退了 40 多张过几机票。创业中就是会有这种,你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仍然“无可奈何”的瞬间 16:45 第二次创业:2013年开始的「ExLac文理」项目Experience Liberal Art,路师傅半路加入。国内夏校仍然是理工科居多,人文社科很有限,看到了很大的空缺也认为会带来价值 19:28 创业伙伴:第一印象“一般般”,但是“second chance”发现这人蛮好! 21:15 不走寻常路的“文史哲 + 艺术夏校” 【文理学院/博雅学习】 24:30 Liberal art education VS liberal art college(LAC): 一个小众知识 - 美国的藤校几乎都是文理学院形式 26:55 LAC的多元性: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人文是必修课程,但是文理学院中也有不同的门派:Brown VS Columbia,Columbia 部分课程所有人都要学,博雅/通识教育的必学。而Brown 有一个 open curriculum,你可以无限探索 30:30 「ExLAC」:两周的liberal art college 文理学院的体验 34:28 ExLAC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学生和老师:2022年夏天在莫干山的酒店与世隔绝了 14 天的生活,反倒是一个很类似真是文理学院的生活。有的同学们也确实因为来参加了 ExLAC 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之后也申请了 LAC 去深造 37:45 夏校中碰到的“奇才”学生:发现通识课程并不喜欢,只喜欢电脑和量化金融 40:23 对于学生的观察:普通高中国际部 VS 国际学校 VS美国高中,普高的同学们很扎实,但是发言并不多,国际学校和美高的同学们更愿意表达 43:40 美国教授们的体验: 可太喜欢在中国教学生了!中国学生对老师们无比热爱,有的学生会继续愿意跟老师深造 47:10 坚持做 ExLAC的最大意义:帮学生们带来了真正的价值,让他们体验到了文理学院的课程模式,找到学习方向 49:20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文理学院的:有的人确实能力更适合大U,如果清楚研究方向当然可以直接投入专项研究,人各有爱 51:30 教育本来就会有点滞后,越是容易滞后越不应该赶潮流:没有办法估测未来什么会发展的更好,所以学好可以奠定坚实基础的学科非常重要 55:00 文理学院培养的同学们都去做了些啥? 01:00:30 不同国家文理学院创新:韩国Tae Jae University,大一必修课还有 Python,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水平,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 book smart 是远远不够用的!文理学院努力赋予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一直想要学习新东西的好奇心 01:03:55 书影音推荐:《死亡诗社》,现在很多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多问学生想学一些什么内容,多问学生他们想要什么。《Accepted》每次camp都会放给学生,《Why Nations Fail》,《Dictator’s handbook》,以及网上看看芝加哥大学的写作课。 01:11:55 最后的 Bonus大彩蛋: 在美国大学写文章拿高分秘诀!(咱们还是好好学习为主,投机取巧方法为辅,图大家一个乐呵!)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7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