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案件: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公寓317宿舍内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四名受害者均为同专业的大四学生,而居住在该宿舍的另一学生马加爵却不知所踪。昆明市公安部随即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20万,抓捕马加爵。一时间人心惶惶,全国都在关注凶手的去向。案发将近1个月后,警方在三亚抓捕了混入拾荒者的马加爵,马加爵被捕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但随着马加爵的被捕,关于案件的讨论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愈加激烈。他为什么要残忍杀害四名室友,作案的动机是什么?关于本案的解读和猜测在互联网上被迅速传播,马加爵被塑造成一个出身贫穷,在学校饱受霸凌,最后忍无可忍才实施报复的形象。那么,案件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网络上流传的故事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呢?本期我们会为大家一一讲述。 时间轴: 0:00 - 2:07 开场 2:08 - 6:44 案发经过 6:45 - 15:33 作案动机和行凶经过 15:34 - 19:53 审判结果 19:54 - 29:49 关于马加爵案的网络谣言 29:50 - 44:54 案件讨论 相关图片: 云南省公安部发布的马加爵A级通缉令 被马加爵杀害的四名同学 马加爵庭审现场 2004年关于马加爵案的一些论坛讨论 2006年,洪峰自导自演的DV剧《马加爵》海报 参考资料: * 维基百科|马加爵事件 * 头条新闻|关于马加爵,为什么那么多人还相信谣言 * 锵锵三人行|马加爵作案的真实动机推测: 片头/尾曲 香草吧噗-南拳妈妈
本期案件: 1990年,纽约发生了一系列的连环枪击案,受害者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联系,弹道分析和指纹检测也无果,唯一的线索是凶手在现场留下的纸条,纸条上凶手称自己是十二宫杀手,并写下了许多与天文学和星座相关的内容。凶手同时给纽约的媒体也寄送了信件。这些行为和六十年代活跃在加州的十二宫连环杀手的作案手法不谋而合。所以,是沉寂一时的十二宫凶手再次出现了吗?如果不是,那凶手又是谁呢?面对毫无头绪的连环案件,警察又该如何进行侦破呢? 本期我们会为大家讲述这起发生在纽约的连环杀人案。 相关图片: [<p>The purported Zodiac Killer sent letters to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p>] 加州十二宫杀手的信件 1990年警方在现场找到的纸条 1993年警方收到的信件 Herriberto出庭 [<p>New York Daily News article about the copycat killer in the city </p>] 纽约邮报当时的头版报道 参考资料: * Netflix纪录片:Catching Killers * Buzzfeed:The Copycat Zodiac Killer In New York City * Who Was 'Catching Killers' New York Zodiac Killer And Where Is He Now? Everything To Know by Olivia Evans 片尾曲 New York by Paloma Faith
本期案件: 2007年,意大利中部的山城佩鲁贾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来自英国的22岁交换生,Meredith Kercher。在这个常住人口大约15万,已经20年没有发生过凶杀案的小城,这是一起引发全民关注的案件。 在对现场进行初步侦查后,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团体作案,并且其中有死者认识的女性参与,于是提审并逮捕了Meredith的室友,一位来自美国的交换生Amanda和她的意大利男友Raffaele 。但Amanda和Raffaele却坚称他们当晚不在案发现场,没有作案的可能性。随着警方进一步调查,案发现场出现了另一位男子Rudy Guede的指纹和DNA,更多的生物学证据也逐渐浮出水面。 那么,究竟是谁杀了Meredith?这起案件究竟是一起个人作案还是团体作案?本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述这宗审判长达八年的冤案。 时间线 0:00 - 1:00 开场 1:00 - 23:06 案件信息以及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 23:06 - 35:20 警方传唤Raffaele和Amanda 35:21 - 41:34进一步调查结果 41:35 - 52:13庭审过程 52:14 - 1:01:00 Amanda和Raffaele的上诉过程 1:01:00-1:07:36 案件讨论 相关图片 意大利中部的山城佩鲁贾(Perugia) 案发时Meredith Kercher和Amanda Knox租住的公寓,警察正在现场进行调查 Amanda的男友Raffaele Sollecito (左),受害者Meredith Kercher (中)和Amanda Knox (右) 警方指认Amanda杀死Meredith的凶器,后经独立检验,刀尖上Kercher的DNA为实验室污染导致 警察逮捕Rudy Guede并将其引渡回意大利 报纸针对Amanda Knox的各种报道,并且用了Foxy Knoxy作为大标题 参考资料 * Netflix纪录片:Amanda Knox * 维基百科:Amanda Knox * 纽约客对Amanda Knox的采访报道:www.nytimes.com * Meredith Kercher 案的最终记录:Death in Perugia * The Guardian News:www.theguardian.com * 封面图片:AP Images 音乐 片尾曲:That's how you make a villain by Emlyn
本期案件 2016年的印尼,全国的媒体和社交网络都在关注一起谋杀案的审判,而案件的主角既不是名人,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穷凶极恶的杀手,而是两位来自上层阶级的年轻女性, Mirna和Jessica。 而人们的关注点也不是警察如何抓住凶手,或者案发过程是怎么样的,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这两个女生私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要找到真正的杀人动机,和两个女生之间隐藏的故事。随着案件审理的结束,人们对这个案件的关注度也渐渐降低,但是2023年,网飞推出了一部关于此案的纪录片,再次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此案的热情,而舆论的走向和七年前却截然不同,Mirna是意外死亡还是中毒?Jessica是真凶还是蒙冤入狱?Jessica的动机真的是因为嫉妒吗? 本期我们将一起为大家讲述这起疑点重重的冰咖啡投毒案 时间线 0:00 - 2:07 开场 2:07 - 18:17 Mirna的故事以及案发经过 18:17 - 27:12 庭审:控方呈辞 27:17 - 41:20 庭审:辩方呈辞 41:20 - 42:54 庭审结果 42:54 - 1:06:00 案件讨论以及补充庭外细节 相关图片 Jessica和Mirna Mirna和丈夫Arief 事发的Olivier咖啡厅 Jessica(中)和母亲(左)以及律师(右)在庭审现场 Mirna的父亲在媒体包围中庆祝审判结果 Jessica回到咖啡厅重演1月6日的经过 参考来源 * Netflix纪录片: Ice Cold: Murder, Coffee and Jessica Wongso * 维基百科:Murder of Wayan Mirna Salihin * ABC NEWS: Female murderers have motive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men who kill by Belinda Parker * Buzzfeed: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The Cyanide Iced Coffee Murder Trial by Gina Rushton * ABS NEWS: Cyanide coffee death: Jessica Wongso found guilty of Mirna Salihin's murder by Samantha Hawley and Mandie Sami * Medium: Death by Iced Coffee by Nik Young 音乐: * Ambient Piano Presentation by Alexander MGreat & BlueTreeAudio * 片尾曲:Rayuan Perempuan Gila by Nadin Amizah
本期案件 本期节目将会以犯罪侧写互动的方式进行,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反馈! 2001年10月17日,西昌市安居小区内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杀人案,一家三口被捆绑后惨死在家中,家中值钱的首饰和现金被洗劫一空。令警方感到吃惊的是,凶手在受害人家中炒菜喝酒,却未留下任何指纹和能够追踪的生物学痕迹,唯一的线索是来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因为信息太少,警方的追踪一度陷入僵局,直到半年后,又一起相似的案件发生。和第一起案件相比,这起案件有了一位幸存者-陈丽,警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在陈丽清醒后,她向警方详细讲述了她的遭遇。 时间线 0:00-02:35 开场讨论 02:36-13:44 第一起案件详情 13:45-18:12 警方调查追踪 18:13-27:32 第二起案件与警方如何抓获凶手 27:33-38:02 案件讨论 案件相关图片 凶手在现场吃饭喝酒 警方在银行获取的嫌疑人照片 重伤的陈丽在接受警方的调查 参与犯罪的嫌疑人 参考资料 * 西部刑侦重案纪实 * 隐藏在身边的恶魔!西昌灭门惨案!《中国刑侦大案纪实》 * Criminal Mind <犯罪心理> 音乐 片头曲: When you see me by SOMM 片尾曲: I will survive - Gloria Gaynor
开卷语: 女性,在真实的案件里,往往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现实数据里,女性的暴力犯罪也大大低于男性,所以女性谋杀者并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群体,她们的故事在公众语境里总是免不了带着猎奇色彩或者是基于性别和外形的遐想。但实际上女性暴力犯罪的动机和成因和男性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年代和地区对女性暴力犯罪的判罚也时常存在争议。 为什么这些女性最终选择了暴力,她们的人生经历又有什么共同点,这些罪案故事的全貌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系列里, 我们将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为大家讲述女性暴力犯罪者的故事。 声明:在讲述故事时,我们尽量还原故事的全貌,并给大家展现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不会刻意避免主观的情感偏向和个人立场,因为我们认为公正客观是司法程序的原则而不是我们做罪案播客的初衷。 本期案件 2010年在黑龙江宁安市杏山村两名成年男性接连失踪,警方在调查时,家人收到失踪者的自白短信,但是短信的内容却难以让人相信,不得不让人怀疑发短信的并不是本人。而在走访调查后,警方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而嫌疑人竟然是村里口碑很好的女村医苏红,而在接下来的审讯过程中,苏红交代了她在过去七年里陆续犯下的四起命案,这位平日里看起来温和友善的女村医,有着和人们知道的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 案件相关图片 失踪的刘家两兄弟 短信的对比 苏红采访截图 菜窖取证 菜窖里发现的被单 苏红的妹夫颜丙涛 苏红弟媳李学英 参考来源 * 山东卫视 连环“女杀手”的末路 * 黑龙江一农村女子连杀4人,尸体藏在家中菜窖,2012年被执行死刑 * 宁安市特大杀人犯苏红2月10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音乐 片头曲: When you see me by SOMM 片尾曲: 奉献-苏芮
开卷语: 女性,在真实的案件里,往往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现实数据里,女性的暴力犯罪也大大低于男性,所以女性谋杀者并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群体,她们的故事在公众语境里总是免不了带着猎奇色彩或者是基于性别和外形的遐想。但实际上女性暴力犯罪的动机和成因和男性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年代和地区对女性暴力犯罪的判罚也时常存在争议。 为什么这些女性最终选择了暴力,她们的人生经历又有什么共同点,这些罪案故事的全貌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系列里, 我们将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为大家讲述女性暴力犯罪者的故事。 声明:在讲述故事时,我们尽量还原故事的全貌,并给大家展现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不会刻意避免主观的情感偏向和个人立场,因为我们认为公正客观是司法程序的原则而不是我们做罪案播客的初衷。 本期节目: 1995年情人节,美国加州小城Oceanside的海边住宅内响起了两声枪响,随后,当地警察局接到Sally Mcneil的自首电话,而被她杀死的,则是当时服用了大量类固醇药物的健美运动员丈夫。 在Sally的叙述中,她和两个孩子长期受到丈夫Ray的家暴,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她不得以向丈夫开了两抢。但在检察官看来,她自称为‘杀手萨利’,是一个有能力造成暴力的女性,所以不可能是家暴的受害者。 Sally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大众对家庭暴力的看法随着社会变迁又有何改变?在本期的节目中,我们将为大家叙述案件背后的故事。 案件相关图片: Sally Mcneil的第二任丈夫Ray Mcneil Sally和Ray的合照 Sally拍的宣传视频,自称“杀手萨利” Sally接受Netflix采访 参考资料: * Netflix 纪录片: Killer Sally * "The Sally-Ray McNeil Murder". Muscular Development. 12 February 2015. Retrieved March 13, 2017. * 同化类固醇激素使用后对情绪的负面影响: * Trenton AJ, Currier GW (2005). "Behavioural manifestations of anabolic steroid use". CNS Drugs. 19 (7): 571–95. doi:10.2165/00023210-200519070-00002. PMID 15984895. S2CID 32243658. * Vanberg P, Atar D (2009). "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 Abuse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oping in Sports.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Vol. 195. pp. 411–57. doi:10.1007/978-3-540-79088-4_18. ISBN 978-3-540-79087-7. PMID 20020375 * 维基百科:受虐妇女综合征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 网易女人:杀夫者李彦 * 网易:妻子多年忍受丈夫家暴,奋起杀夫被判5年,怎么判 音乐: Jeniffer Lopes - Let‘s get loud
开卷语: 女性,在真实的案件里,往往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现实数据里,女性的暴力犯罪也大大低于男性,所以女性谋杀者并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群体,她们的故事在公众语境里总是免不了带着猎奇色彩或者是基于性别和外形的遐想。但实际上女性暴力犯罪的动机和成因和男性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年代和地区对女性暴力犯罪的判罚也时常存在争议。 为什么这些女性最终选择了暴力,她们的人生经历又有什么共同点,这些罪案故事的全貌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系列里, 我们将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为大家讲述女性暴力犯罪者的故事。 声明:在讲述故事时,我们尽量还原故事的全貌,并给大家展现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不会刻意避免主观的情感偏向和个人立场,因为我们认为公正客观是司法程序的原则而不是我们做罪案播客的初衷。 本期节目: 1981年,一场特殊的枪击案在德国引起了轰动,这起案件直到40多年后的今天也在不断被讨论。开枪的女子叫做Marianne Bachmeier, 而被她杀死的,则是猥亵并杀害她女儿的凶手。为什么她选择在法庭上枪击?是一时冲动还是经过长期的计划,最后对她的判罚又是怎么样? 本期的节目我们将为大家还原案件的细节。 声明:本期节目录制于10月14日,我们这周发现和别台的节目选择了相同的案件。所以特意提前说明本期节目的录制没有针对别台节目内容的目的,纯属巧合。 案件相关图片: Grabowsiki被杀当天穿的衬衣 法庭现场的血迹 Klaus Grabowski Marianne的庭审现场 被媒体记者包围的Marianne Anna和Marianne 媒体镜头下Marianne的最后时光 Marianne和Anna合葬的墓地 新闻来源: * ZDF 纪录片: Wenn Frauen töten: Marianne Bachmeier * Deutschlandfunk:Rache im Gerichtssaal * 大象公会:化学阉割真的可以阻止性侵儿童吗 * Schleswig-Holstein 24: 6. März 1981: Marianne Bachmeier erschießt den mutmaßlichen Mörder ihrer Tochter Anna 音乐: NENA 99 Luftballon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