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老舍的《离婚》,欢迎收听! 主播:aka小猪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市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等,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另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作品简介】 故事简单精巧,围绕北京财政所的几名科员及家眷展开。描述民国时期小官僚的日常,温和地讽刺了他们对生活的敷衍。 《离婚》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除了永恒的“寻求理解,渴望摆脱庸俗”外,读者还能看到:办公室斗争、社恐、干涉隐私 、渣男、啃老、二奶、夫妻矛盾、儿童教育、男女平等、地域歧视等等议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那时候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敷衍、麻木、软弱、市侩……依然在维持着怪异的社会,而坚持对道德与审美的信仰,守住良知,便可成为战胜平庸之恶的勇者。 他自己曾说:“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欢迎收听! 主播:frank 【作品简介】 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所著的《以色列游说集团》一文,最初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由于该文对美国最为禁忌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因而引发了人们的怒吼和喝彩之声。 现在这部名为《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著作,是他们深化和拓展观点的结果,并且适逢中东的最新发展。两位作者对美国提供给以色列的物质和外交支持所达到的引人注目的程度进行了描述,并且认为这种支持不能够完全以战略或道德理由来加以解释。一个由个人和组织所构成的松散联盟积极活动,塑造了美以之间的特别关系,从而使美国的外交政策朝亲以色列的方向倾斜。 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以富有争议的观点认为,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的整个中东立场——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和黎巴嫩,以及美国对以巴冲突的立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以色列游说集团所鼓励的这些政策,既有损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又伤害到以色列的长期安全。 【本期内容】 00:00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01:32 美国对以色列有哪些支持? 12:40 美国为什么对以色列进行支持,这些理由现在还成立吗? 24:20 以色列游说集团是什么? 30:27 以色列游说集团是如何对美国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进行影响的? 38:25 以色列游说集团是如何控制媒体、塑造公共话语的? 57:51 以色列游说集团之所以能够发挥影响力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 1:01:36 游说是比较中立的一个名词,只不过里面有利益输送和政治分赃 1:04:45 无论美国哪个政党上台,无论谁做总统,都不可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 1:05:47 这个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不然会形成权威,走向一条不归路 1:09:36 推荐两个为巴以冲突发声的博主 1:13:09 美国是一个非常双标的国家,只管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15:45 选举是很花钱的,很少有人能够掌控全局 1:20:34 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边界 1:26:15 录制这个系列虽然会遭受到批评,但依然会持续发声,虽然我们的声音很微弱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现代性与大屠杀》,欢迎收听! 主播:frank 【作者简介】 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 1926- )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主要创造者。他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在柏克利、耶鲁、堪培拉等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本期内容】 00:07 什么是现代性? 02:12 历史上有哪些大屠杀?这些大屠杀与之前发生的屠杀有何不同? 02:58 现代性与大屠杀之间有什么关系? 05:21 从社会道德方面加以考察:个人的道德自抑导致了广泛的社会道德冷漠 08:12 社会道德的生产:树立权威,只允许社会有一种声音 10:40 施害者的行为被例行化 12:37 被害者的非人化,被剥夺人性 17:12 官僚机构的非人化和技术的中性 20:50 社交距离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道德的冷漠 23:20 如何避免大屠杀的再次发生? 25:13 大屠杀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教训? 30:21 书友交流:大屠杀的发生跟距离的远近有很大的关系 31:23 现代性是否必然造成大屠杀?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以色列与现代资本主义》,欢迎收听! 主播:懒残僧 【作品简介】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纳•桑巴特所著。作者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思考了犹太文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了犹太文化中信奉律法、理性主义和商业天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在处理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关系问题时的不同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对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影响。 【本期内容】 00:00 以色列与现代资本主义 31:08 书友交流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虚构的犹太民族》,欢迎收听! 主播:懒残僧 frank 【作品简介】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认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不同群体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犹太民族,进而成为一个犹太国家,只可能诉诸被改编过的历史。以色列人强烈排他的民族认同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始自19世纪下半叶,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人类记忆的代言者发明而成。 这是一本批判性民族史,它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极具胆量地批判了广为传布的主导性叙事和史学话语,运用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无论是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本书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期内容】 00:00 组织这个专题需要很大的勇气,感谢听到这期内容的听众! 01:19 虚构的犹太民族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要命还是要灵魂》,欢迎收听! 主播:安 【作品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1982年10月24日,三个月大的苗族女童黎亚癫痫发作,被父母送进美国加州的默塞德医院就诊。黎亚到达医院时发作已经结束,由于语言障碍,医生无法从黎亚的父母处获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而导致误诊。后来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在之后的几年中,黎亚被频繁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后,她被宣布脑死亡……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白痴》,欢迎收听! 主播:红一区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深度上达到了极致。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作品简介】 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 【本期内容】 01:01 每个人物的出场和最终结局 15:37 书友交流:妓女从良究竟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18:43 抽象的爱和具体的爱究竟孰轻孰重? 22:41 梅诗金公爵是因为善良而被称为白痴吗? 24:28 当邪恶战胜了善良,这个社会还有救吗? 27:52 她比任何人都纯洁,不必自毁 31:32 他是天真的,不戴有任何的社交面具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欢迎收听! 主播:卷柏 【作品简介】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辽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达,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菲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本期内容】 00:24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02:08 拉斯克尔尼科夫:我杀死一个对社会有害的虱子,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08:09 索尼娅:一个持有黄色牌照却无比纯洁的天使 11:57 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一个浪荡子,在死亡面前醒悟了,散尽了家财 14:28 卢仁: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无耻至极 16:08 卡捷琳娜:一个遇人不淑,虚荣而悲惨的妇人 17:27 爱和信仰是唯一的救赎 19:51 书友交流:男主杀了两个人,只判了两年是不是太轻了? 22:40 我特别喜欢拉祖米欣: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23:49 为什么这本书的结局是一种偶像剧的方式 28:24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斯维德利盖洛夫 34:02 主人公虽然杀了老太婆,但一直陷入了自责之中 35:26 我有一个疑问:这本书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著?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是母亲节特辑,在这一期里我们聊了母亲、女儿、婚姻、家务、自我成长等话题,涉及到的书籍有《关于女儿》《无薪主妇》《我的母亲做保洁》,涉及到的电影有《妇女参政论者》《坠落的审判》,欢迎收听! 本期时长是3小时27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收听。 主播:红一区、一片叶子、玄鸟、然然然、W、frank 【本期内容】 00:00 《关于女儿》 15:45 母亲之所以让我们朝着她们期望的路走是因为恐惧 19:26 这本书虽然不是讴歌母亲的,但也没有去批判某一个身份的角色 21:45 关于孩子的教育:如何看待目前教育政策?作为父母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54:04 父母的身份是社会建构的,作为父母的他们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体 1:01:45 《无薪主妇》 1:37:32 你愿意承担家务吗? 1:50:39 女性可以安心当一个弱者吗?如何看待慕强和恐弱? 2:05:55 为什么不能依靠男性或者慕强来寻求女性自身的解放? 2:08:17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面对这种现象? 2:14:28 作为女性要能够经济独立,你不能把下半生寄托在一个男性的良心上 2:23:56 为什么作者要用金钱来衡量家庭主妇的价值? 2:34:51 强弱不能由性别去区分,而应看具体的情况 2:38:12 付出是女性的美学? 2:38:53 男性应该当家庭主夫 2:41:57 我并不觉得做了母亲之后很苦很累,家务给了我很多的治愈 2:47:34 《我的母亲做保洁》 2:51:34 我看过之后的感受是等我老了去做保洁,我不知道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2:52:14 《妇女参政论者》 3:06:25 《坠落的审判》 3:19:47 作为女性一定有一个自我的爱好,拥有一个避风港 3:21:40 如何看待《坠落的审判》在北大首映时引起的风波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欢迎收听! 主播:H 【作品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中篇小说。作品通过杰符施金与瓦莲卡之间的来往信件,生动地描绘了两人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苦经历与心理历程。杰符施金尽管身处困境,却竭尽所能接济瓦莲卡,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同情。然而,他们终究无法逃脱社会现实的残酷,瓦莲卡的命运更是令人唏嘘。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展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本期内容】 00:45 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 03:10 穷人是本怎样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5:46 男主是不是一个“舔狗”,到头一无所有? 20:23 不幸的人的选择有一种宿命感,而幸运的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 24:40 这本书可以作为陀翁的入门书籍 26:29 我觉得痛苦的时候最好不要看陀翁的书,可能会让你更加痛苦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周易》,欢迎收听! 主播:积木 【作品简介】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由《易经》和《易传》组成,以八卦为基础,衍生出六十四卦,通过卦象和爻辞解释自然现象、社会人事,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该书对后世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大道之源”。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十二消息卦 八卦与二十四节气、身体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期内容】 00:16 周易为什么被称为群经之首? 03:46 周易的创立经历了三个阶段 05:17 两仪和四象 11:42 象数和义理 13:14 八卦及其含义 18:43 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34:18 周易对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36:33 为什么到了春天会特别的困乏? 39:06 书友交流:道家和易经之间有没有联系?周易有没有限制我们文化的发展? 43:06 周易在象数或者占卜方面有没有可取之处?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荣格的自传《回忆、梦、思考》,欢迎收听! 主播:安若儿 【作者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 Jung),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个层次:意识或自我、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他提出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原型和作为人格核心的本性等都已成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他对哲学和文学研究也有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包括《无意识心理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回忆、梦、思考》等。 【作品简介】 1957年春天,荣格已经81岁了。他接受了邀请来讲述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间,他照旧不断地与同事兼朋友阿妮拉•贾菲交流,并委托她把这些谈话记录成文本。他不停地修改本书,直到1961年6月6日去世前不久。 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段无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些记录他珍贵思想旅程的诚挚文字,描写了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虑与沮丧,呈现出一部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那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随后便走向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使得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本期内容】 00:47 我为什么要分享这本书? 04:15 荣格不是用来理解的,是用来体验的 24:04 荣格的第二人格 39:52 书友交流:无意识是什么?如何让无意识显现?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