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走在悬崖边上,全球气候治理下的人类迷局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博士生郭超艺来聊一聊最近气候变化界的重磅事件: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这次大会上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包括巴黎协定细节的谈判、气候雄心的确认和增强、甲烷减排倡议、印度的碳中和计划、中美联合声明等等,我们今天的讨论围绕着这一会议解读气候变化国际发展的历史沿革、今日新闻和未来展望。 嘉宾介绍 01:22 嘉宾自我介绍 03:29 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有何感受? 04:45 嘉宾科研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 第一部分:三十年来的国际气候治理和会议 06:10 什么是NDC(国家自主贡献)? 07:45 1992-1997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草创阶段 10:51 1997-2009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落实和摇摆 11:30 2009-2015 从哥本哈根COP15到巴黎协定的前夜 12:20 国际气候协议如何保证大家会遵守协议? 15:30 2015至今 后巴黎协定时代的气候治理 20:32 巴黎协定自主贡献体系下的国家减排 第二部分:COP26的召开和重要新闻 23:50 国际气候变化会议怎么开? 33:45 COP26有什么大新闻? 35:40 南非与欧美国家85亿美元的帮助减排俱乐部 39:30 甲烷减排:为减排争取时间 第三部分:未来国际气候治理的展望 41:40 后COP26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发展? 44:45 巴黎协定为何有效?全球气候会议有什么作用? 51:54 气候变化会议中的谈判领导力:有些很强,有些拉胯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63分钟
1k+
3年前

第12期:种树能解决气候变化吗(不能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冯艳蕾来聊一聊植树造林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虽然大众认知中提环境保护必讲植树造林,不过从气候变化的视角上,只靠植物造林远不能解决气候问题。当然这不意味着森林不重要,相反在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森林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嘉宾介绍 01:42 嘉宾自我介绍 第一部分: 碳循环、碳汇碳源与森林 03:24 什么是碳循环?碳元素的地球探险历程 06:11 碳在不同地球圈层中的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08:53 森林为什么在碳循环中很重要? 12:29 工业革命后全球森林是吸收碳的碳汇呢?还是释放碳的碳源呢? 16:15 #勘误:10Gt C是100亿吨碳,而非10亿吨碳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与森林 21:05 气候变化对森林有什么影响?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22:52 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碳汇有哪些影响? 27:23 森林在极端气候下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32:58 基于自然的方法:如何促进森林重新生长 第三部分:植树造林与碳中和 34:38 今天种树还有意义吗? 39:02 如何最好的利用森林减排?如何改善目前的植树造林政策? 39:13 种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几何?能否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赢得时间? 47:04 个人在植树造林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如何努力?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4分钟
1k+
3年前

第11期:东北限电:基于事实的科学甩锅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博士生李晋来聊一聊最近的热门话题:限电。过去几周,限电特别是东北地区居民部门的拉闸限电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话题,限电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限电?在未来的碳中和时代,限电会不会更加频繁? 李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中国行业低碳减排路径及多维影响,重点关注煤电退役,钢铁转型,电动汽车市场,健康协同效益等话题,多次参与中国城市双碳发展规划方案设计。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Applied Ener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以共同作者身份参与发表学术SCI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得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唐孝炎环境科技创新优秀三等奖,碳中和一页ppt优秀奖等荣誉。 嘉宾介绍 01:22 嘉宾自我介绍 02:05 公众号:碳中和研究 第一部分:限电事实和原因 03:10 限电:有序限电和拉闸限电的不同 08:38 限电原因多样观点总结 10:51 “缺电”:供需两侧共同贡献 17:03 “缺煤”:煤炭什么这么贵 第二部分:碳中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稳定 27:08 “屋漏偏逢连夜雨”:风能不足对拉闸限电影响几何 34:39 电网稳定需要多种能源多重角色 36:49 气候变化下电网系统可能更脆弱 40:15 今年冬天:采暖季限电还会出现吗? 碳中和研究限电文章:限电与碳中和 2021上半年中国原煤产量为19.49亿吨,同比增长6.4%。2020年产量同比下降-0.2%。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下降19.7%。环球数据预测,2020年,世界煤炭产量估计比上年下降2%。2021年,全球煤炭产量将恢复上升,总量可达到80亿吨,同比增长3.5%。(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08/970351.html) 2021年上半年(1-6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总计为39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http://www.nea.gov.cn/2021-07/29/c_1310093667.htm)。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http://www.nea.gov.cn/2020-01/20/c_138720877.htm)。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1%(http://www.nea.gov.cn/2021-01/20/c_139682386.htm)。 2021年1-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06万亿千瓦时。其中,规模以上水电48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风电34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44.6%;光伏发电157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3.4%;生物质发电77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6.6%。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http://www.nea.gov.cn/2021-07/28/c_1310091258.htm) 依据上述信息计算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约17%。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48分钟
13k+
3年前

第10期: 郑州暴雨之后:极端降水的现状与未来

Shownotes: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的李子维博士来聊一聊极端降水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及其背后的科学问题。2021年7月份,我国河南多地爆发“千年一遇”的特大降水事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一时间,极端降水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成为了全国热议的话题。这背后气候变化起了什么作用?科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何?对普通人有什么启示? 李子维,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在博士期间应用统计物理模型对温带,热带降水背后的物理规律,以及其关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深入研究。目前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做博后,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在气候模式内的可解释性应用。曾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嘉宾介绍 01:46 为什么选择极端降水研究这个领域? 第一部分:极端降水的物理机制 03:50 【一分钟了解】降水的物理过程 05:47 极端降水--每个地方都会有的现象 06:30 极端降水的发生往往是多方条件的叠加 08:25 季风水汽输送+地势条件+台风 = 郑州的极端降水 14:09 极端降水的预报为什么如此困难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与极端降水 18:50 全球变暖对降水的影响:总降水变化不显著,极端降水显著增加 21:06 干的地方更干,湿的地方更湿 24:06 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的影响有多少了解 25:53 不确定性的来源:积云过程的模拟、小尺度模拟不足、模型分辨率不够 第三部分:极端降水:科学研究、治理、与公众传播 30:40 科学家的工作:破解气候模式里“不科学”的部分 33:28 气候模式是黑盒子吗 35:29 人工控制极端降水:人类没有搬运几千公里尺度水汽的能力 41:10 极端天气的气候变化归因 45:32 为什么有的大气科学家不相信气候变化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4分钟
1k+
3年前

第9期: 关键金属会是下一个“石油”吗?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8级博士生孙鑫来聊一聊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关键金属发展利用的问题。碳中和的背景下,人类或将摆脱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但是随着电气化和清洁电力的发展,人类对于金属等其他资源的依赖可能增强,比如对于锂和钴的需求会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大幅上升,这一期播客就是对这个问题下科学技术、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和政策设计的讨论。 孙鑫,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是锂电池产业链与资源管理。截止目前,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得到Nature、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工业部等重要期刊和机构的引用累计250余次。多次在国内外主流学术会议中进行报告,并获得第四届钱易环境奖特等奖、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最佳报告奖、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大赛一等奖等二十余项奖项。受邀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并曾获评为Resources,Conservation & Recycling期刊的年度优秀审稿人。 嘉宾介绍 02:20 为什么选择关键金属研究这个领域? 04:55 为什么选择电动汽车和锂的研究 第一部分:什么是关键金属 08:10 什么是关键金属?与系统目标功能有关 第二部分:关键金属-锂 11:05 锂的应用与供应链:日新月异的变化 17:58 把全世界的锂都开采完,足够我们电动汽车的发展吗? 20:45 锂的回收:采用的回收技术 26:07 锂的回收:当前规模、发展挑战与小“黑作坊” 第三部分:关键金属-钴 32:12 钴的供应链与应用 33:50 刚果(金)与钴:幸运还是灾难? 40:00 资源诅咒如何破解?中国方案是什么? 第四部分:关键金属资源管理:政策、战略与政治 45:29 关键金属会是下一个石油吗? 49:30 石油战争会重演为关键金属战争吗?【石油和关键金属的两大重要区别】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8分钟
1k+
3年前

加更:勿谓言之不预也,闲聊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

Shownotes: 这一期加更我们以非常个人化的视角闲聊本月刚刚出炉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一工作组的第六次评估报告。这次报告距离上次IPCC的第五次报告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间。8年里我们对气候科学的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我们该怎么理解IPCC报告独特(晦涩)的语言风格? 01:48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介绍 报告的第一部分:气候系统的现状 10:53 ”人类活动是引起全球变暖无可争辩的原因“ 13:38 气候敏感性:不是最坏也不是最好 16:40 IPCC报告第一次重点着墨讲极端天气 19:54 变化不仅是大气层,海洋的变化更显著 报告的第二部分:预测未来气候 21:26 IPCC的5个预测情景 22:31 五个情景未来如何20年的升温幅度都一样? 24:37 1.5度没有希望了?2度还有可能? 26:14 很多变化是不可逆的 报告的第三、四部分: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应对 28:51 1.5度和2度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也不知道) 30:36 极端的灾难性事件很可能不会发生,但概率不能排除 (这不是废话吗) 32:18 累计二氧化碳排放与地球升温的线性关系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39分钟
99+
3年前

第8期:风口还是镰刀:储能技术与政策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单瑞博士,来和我们一起漫谈储能技术的前景、在碳中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政策和经济问题。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储能技术在今天和未来对于整个能源系统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需要哪些储能技术?储能的风口来了吗? 单瑞,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一年级博士生,从事能源建模相关研究,近期主要探索储能系统尤其是长期储能系统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中的作用。之前工作于美国橡树林国家实验室,对美国水利发电厂进行经济技术评估。曾于杜克大学获环境管理学硕士学位,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环境工程学士学位。 嘉宾介绍 01:32 为什么选择能源这个领域?在业界、学界、政府部门之间的跳跃 第一部分:储能技术一览 08:01 最古老的储能技术:抽水储能 15:00 新型储能技术:电力转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池储能、氢储能 25:15 不同地方该怎么选择相应的储能技术 第二部分:储能在未来系统中的作用 33:00 储能在未来能源系统的作用:发电侧、需求侧、电网运营 39:33 储能在未来的市场有多大? 45:43 什么是“长时储能”? 第三部分:储能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50:28 中国和美国储能政策的两条路线 53:00 储能行业如何挣钱? 54:20 储能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可以用于应对极端天气吗? 58:17 储能由谁来做:发电方?输电方?用电方? 59:58 储能应该完全交给市场吗? 结尾: 1:02:11 电价可以炒吗?碳价可以炒么? 1:08:57 回顾碳市场,作为初期从业者的个人感受 1:13:42 【不构成投资建议的】投资建议:储能的产业值得投资吗? 碳基线咨询介绍: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84分钟
2k+
3年前

第7期:碳中和事业最好的时代:专访清华大学张达

Shownotes: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老师,来和我们一起漫聊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制定和实现路径。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气候变化治理进入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时代。我们今天的话概括了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已经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技术路径、政策实施、研究开展等等。结尾的广告:想来清华做研究助理吗? 张达,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学院、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大学和科研机构任职或工作。研究兴趣包括能源环境政策的机制设计与企业、居民行为、中国气候政策的经济分析及其分配效应等,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Energy、Energy Economics、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等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等多项学术荣誉。嘉宾邮箱:[email protected] 嘉宾介绍 01:31 为什么选择能源、环境、经济、管理的交叉领域? 06:40 近十余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变化 第一部分: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如何制定的? 13:30 碳中和承诺决定是如何做出的? 17:22 为什么要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不是2050/2070? 第二部分:机遇与挑战:中国怎么实现碳中和? 21:14 清华的低碳发展路线图如何产生的? 25:30 煤电的命运在未来几十年会是怎么样的? 31:14 光伏、风电的增长趋势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么? 33:44 弃风、弃光的问题如何看待? 37:30 对于碳中和,最核心的政策有哪些? 42:45 碳市场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 46:3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现在就该行动的地方是什么?未来十年最关键的是哪几件事? 51:20 除了清洁电气化,中国的碳中和还需要哪些工作? 结尾: 53:17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企业与地方政府如何反应? 56:35 研究者可以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65分钟
2k+
3年前

第6期:人在麻省,学的环境,刚刚毕业:从入门到菜鸡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新鲜毕业的麻省理工学院邱明昊博士来聊聊博士生活和相关问题,这一期我们谈天说地,回忆了明昊大学、博士生活的很多故事,我们也花了超过预期很多的时间来聊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我们和气候变化;二是学术的作用、目的和好的学术研究是什么。希望我们的讨论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更多地认识我们这个领域博士生活的样子,以及思考学术与人生的重大问题。 Dr.Qiuの博士生活: 01:35 读书经历:从本科专业选择到进入大气、气候研究领域 09:17 博士申请:敬请关注“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美国申请经验交流专场 11:50 读博经历:博资考到科研项目 读博瞬间收集: 34:27 最艰难最困难的时候:——? 38:45 最开心最闲适的时候:——? 41:50 IIASA Young Scientists Summer Program 44:10 读博的压力如何缓解? 50:35 重读一遍博士,你会如何改变? 54:36 下一步的计划:斯坦福博士后 大问题: 58:00 中美关系与我们:世界怎么在气候变化上合作 69:00 学术的作用:什么样的研究是好的研究?如何看待论文和学术的关系? 93:40 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学者?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99分钟
99+
4年前

不成气候X碳笑风生:蓝天保卫战何以成功?

这一期我们和友台不成气候合作,讨论中国的环境治理制度。我国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是否在应对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等挑战时尤为有效?它又存在哪些局限? 在这一期与碳笑风生的串台节目中,我们尝试通过北方农村冬季清洁取暖这一具体政策,讨论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并探讨环境治理的另一主体——公众可能发挥的作用。 播客碳笑风生关注中国和全球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本期剧透】 复习时间 05:00 2013年以来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成果回顾 11:44 从污染物排放到大气空气质量,下一步是个体暴露与健康 治理模式改革 16:56 从“九龙治水”到“大部制” 18:36 环保督察,让该负责的人负责 案例研究:北方农村冬季清洁取暖 22:32 散煤燃烧是北方冬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2:19 什么造成了2017年的“气荒”? 35:12 是否有更公平的补贴方案? 公众参与的不同形式 45:59 环境信息公开,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蔚蓝地图APP为例 48:49 手把手教你举报环境污染 56:53 从污染举报到环保督查 59:48 环境公益诉讼的进展与挑战 展望 1:14:56 美国和英国如何实行“煤改气”? 1:24:26 对公众参与的期待:能否助推环境教育、促进环境公平 1:32:20 不同的环境问题适用不同的治理模式? 【延伸阅读】 神 州 十 年 治 霾 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k2Njk3OQ==&mid=2655106266&idx=1&sn=75977344ac2570e57e3855bd1598fa51&chksm=845b79b6b32cf0a045d0b252f59b7990e0ef32c1715fd949fcecfad45cef2414a2cb6b9d6df6&scene=21#wechat_redirect Shen, W., & Jiang, D. (2021). Making Authoritarian Environmentalism Accountable? Understanding China’s New Reforms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30(1), 41-67.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1070496520961136 Zhao, B., Zheng, H., Wang, S., Smith, K. R., Lu, X., Aunan, K., ... & Hao, J. (2018). Change in household fuels dominates the decrease in PM2. 5 exposure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in China in 2005–2015.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5(49), 12401-12406.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5/49/12401 Liu, J., Mauzerall, D. L., Chen, Q., Zhang, Q., Song, Y., Peng, W., ... & Zhu, T. (2016).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Chinese households: A major and underappreciated ambient pollution sour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28), 7756-7761.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3/28/7756 冉冉. (2015).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 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 中央编译出版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89499/ Greenstone, Michael and He, Guojun and Jia, Ruixue and Liu, Tong, Can Technology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vidence from China’s War on Air Pollution (June 29, 2020). University of Chicago, Becker Fried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 2019-87,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638591 Karplus, Valerie J. and Wu, Mengying, Crackdowns in Hierarchies: Evidence from China's Environmental Inspections (September 4, 2019). MIT Sloan Research Paper No. 5700-19,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449177 蔚蓝地图 https://www.ipe.org.cn/index.html 12369网络举报平台网站 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http://1.202.247.200/netreport/netreport/index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http://www.gov.cn/zhengce/2014-04/25/content_2666434.htm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3025.html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95分钟
99+
4年前

6.5环境日特辑:讨论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

每年的6月5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世界环境日,这次的世界环境日特辑我们搜集了网络上关于气候变化、碳中和、能源转型的一些有意思的评论,通过对这些评论的讨论,我们这一期科普向的播客讨论了气候变化的基本逻辑,碳中和实现的政策、技术和行为转变。 科学: 02:00 气候变化的五层逻辑和热门评论: (1)全球平均温度在升高,气候在变化,极端天气在增多 03:45 我家去年冬天这么冷,哪里有全球变暖? 怀疑论者这样看气候变化: 气候学家这样看气候变化: (2)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升高;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 08:30 二氧化碳对气温的影响都是数值模型模拟的。这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3)工业革命以来的人为排放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温度升高和气候变化 12:53 人为碳排放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4)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7:12 怕什么,地球历史上温度高的时候有的是! (5)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控制温度上升的幅度,避免灾难性的后果 21:10 人呼吸也要排放碳,这怎么可能中和? 政策 27:42 碳中和目标是拍脑门定出来的?? 34:30 碳中和是涉及能源安全的国家大战略 技术和行为: 38:23 核聚变是永远的神,可再生能源都是骗钱的! 44:14 地球一小时 = 白左一小时? 51:00 科普特辑的反思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直播间》|全球变暖为何寒潮还这么多?丁一汇院士解析 Skeptical Science: https://skepticalscience.com/big-picture.html 罗振宇2021年跨年演讲 知乎@蓝翔挖掘系主任-气候变化是必然吗? The Impacts of Special Environmental Events on Electricity-Saving Behaviors: Evidence from High-frequency Smart Meter Data of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Consumers (https://iaee2021online.org/download/contribution/abstract/260/260_abstract_20200122_034414.pdf)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和IPCC1.5度评估报告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2分钟
6k+
4年前

第5期:对话普林斯顿:深度解读美国碳中和技术路线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张川博士(个人主页:https://chuanzhang1990.github.io/)。张川博士是普林斯顿大学安德林格能源与环境中心的能源系统分析小组的博士后研究助理。他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研究兴趣集中在能源系统建模、环境评估和经济学分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导的报告《 Net-Zero America》(净零美国,报告网址:https://acee.princeton.edu/rapidswitch/projects/net-zero-america-project/ )研究了美国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成本、行动路径和其他环境影响。这一报告在2020年12月正式发布,张川博士是核心作者之一。今天的播客我们就与张川博士一起聊一聊碳中和如何实现,能源模型如何模拟碳中和实现路径,以及中美碳中和实现的对比。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美国如何实现碳中和 01:00 “众里寻他千百度”:从能源动力工程到能源转型研究 03:15 报告研究的设计:回答美国碳中和实现争议 05:20 核心结论:2050年美国碳中和目标可实现、可承受 【注】07:30秒处ReferenceCase (不以2050碳中和为目标) 下的能源系统总成本占GDP比重应为3%,相应的加速电气化情景下能源系统总成本占GDP比重应为4%;访谈原文中提到的2%,3%系为口误。 09:13 美国怎么去实现碳中和——六大关键环节! 15:35 只用光风水电,能实现碳中和吗? 18:40 生物质、氢能、碳捕集、基础设施:这些技术要怎么发展? 【注】19:30秒处应为末端用能的液体燃料而不是化石燃料。 29:30 学商政界对这份报告的反馈 31:10 一句话总结碳中和实现路径:容易和难减排的技术同时发力 第二部分:碳中和路径怎么算出来的:能源模型 33:11 搭建一个探索碳中和路径的能源模型需要几步? 36:12 报告为什么要设置五个主要情景? 41:05 这么多情景,那我们怎么选走哪条路线? 44:20 各行专家们都有碳中和实现的设计,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能源模型? 46:25 能源模型怎么模拟技术的发展?万一核聚变突然成熟了? 51:10 成本最优的模型,我们怎么让路径更可靠、公平、可行? 60:00 各类电力能源模型这么多,到底要选哪个模型? 第三部分:中美碳中和研究和路径的对比 62:50 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综合能源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公开 67:00 中美对比:一张蓝图干到底还是大家自己来发挥? 78:30 中美对比:未来能源系统的相似和不同、优势和劣势 87:43 中美气候合作,未来能做什么?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84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