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的

据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30万人(中国有5万人)死于极端高温天气。这些数字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更多的热浪死亡吗?个人和社会能做些什么来降低热浪的健康影响?我们能怎么做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lancet countdown)亚洲中心成员张诗卉博士,与我们一起聊聊热浪的健康影响,以及社会和个人能够做些什么。一句话: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的... 嘉宾介绍: 张诗卉,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后,聚焦气候变化与低碳政策的经济-环境-健康影响评估和政策优化,在the Lancet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政策咨询项目等多个课题。 2022年度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发布会 北京时间10月30日15:30-17:50 直播链接:https://m.inmuu.com/v1/live/news/2227844/intro 03:04 嘉宾背景 05:15 低碳转型与健康:中国的碳中和选择哪条路径很重要 10:28 热相关死亡 vs 热浪相关死亡 17:10 人体的最适温度 22:30 热浪、飓风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极端天气发生后十几年后还有影响? 29:10 热浪对健康的间接影响(?):装空调工人坠楼、货车司机事故、(吃冰激凌闹肚子?) 34:55 热浪发生的第一天死亡率是最高的 39:36 在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双重背景下,未来热浪的健康影响会如何变化? 42:50 热浪与空气污染的复合影响 44:29 我国现有的应对高温热浪的政策、法规有哪些?(用风油精代替高温补贴是违法的) 52:30 城市该如何应对未来的热浪?屋顶改造有用吗 60:42 政策的进步与重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63分钟
99+
2年前

第21期:热日子还在后头呢?

夏季以来,中国和全球的热浪引起了公众高度关注。碳笑风生播客计划开展三期栏目全面解读热浪在中国和全球的成因和影响。第一期我们关注热浪科学问题,即为什么会产生热浪,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未来如何发展;第二期我们将关注热浪的健康影响,“热死了”不只是一句调侃,研究测算中国每年因极端高温过早死亡人数已超过两万人,并将不断增加;第三期我们关注热浪和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热浪下四川缺电缺水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不仅水电,煤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都会受到高温影响。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唐颢苏和大家聊一聊热浪的成因和未来发展。热知识:好热热热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02:07 嘉宾教育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为什么选择现在的研究 第一部分: 今年(和以后所有年)为什么这么热 03:32 从历史/气象的角度上看,今年有多热? 06:20 我们对热浪的直观感受 09:28 今天为什么会这么热热热热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 11:50 “环球同此凉热”的物理成因 18:53 对一周天气的预测vs对几年天气的预测有什么区别 21:06 未来热浪不仅是多,而且形式多样 23:07 高温如何促进山火频发? 26:31 热浪、极端降水、干旱如何联系? 31:45 旱涝急转:干旱后会不会还有暴雨? 第三部分:热浪与极端天气应对:预防治理与公众传播 36:27 科学家如何预测热浪和极端天气? 37:16 这次热浪气象部门提前多久预测了出来? 39:51 公共部门和群众如何利用这些预测信息? 46:49 如何预测未来几年哪里有热浪? 50:53 未来五十年,地球会有多恐怖? 54:29 气候“模式”——研究极端天气的方法 62:24 未来气候研究如何进步? 63:36 面对百年未有的气候变局,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69分钟
1k+
2年前

第20期:美国气候变化法案终终终于来了?

美国时间8月7日下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这一法案资金涉及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3800亿美元将会投资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这一法案与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初设想的万亿美元投资相较缩水不少,但毫无疑问仍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气候法案。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法案的通过和实施或助推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减排40%,已接近拜登提出的减排一半的承诺。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这一法案,这期节目我们介绍了美国这一新法案的内容和影响。 第一部分:法案基本情况介绍 01:38 法案经费筹集和使用方案介绍 08:22 3700亿美元的气候投资是个啥概念? 10:13 法案为什么用“预算和解”方式来通过? 13:14 民主党大刺头曼钦如何影响气候法案? 20:14 通胀削减法案真的能降低通胀吗? 第二部分:法案的气候影响 23:19 法案能减排多少?能完成拜登的气候目标吗? 24:36 气候政策模型如何模拟气候法案的影响? 28:46 气候法案和之前的气候法案提议力度有什么区别? 第三部分:美国气候政策的回顾和展望 30:40 碳定价 vs 转型政策:美国气候治理历史的启示 40:09 共和党议员为何反对这个法案? 44:49 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有何影响? 48:51 气候变化: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52分钟
99+
2年前

第19期:堕胎案后,美国最高法院“魔爪”伸向气候变化?

近几周,美国最高法院接连做出极富争议性的裁决。在倍受关注的Roe vs Wade有关堕胎权的裁决出台后一周,美国时间6月30日,最高法院对West Virginia vs 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有关监管发电厂温室气体一案宣判。最高法院以6:3的比例判决EPA在清洁能源法案(Clean Power Plan)中拟定的部分减排政策,超出了现有法律给予EPA的行政权力,这部分减排政策不受法律保护。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与美国乃至全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治理有哪些影响?最高法院对于气候变化和堕胎权的裁决有哪些联系,透露出了美国怎样的政治风气? 嘉宾:俞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环境健康系 博士生) 02:44 west virgnia和epa因为什么事情打官司 08:00 诉讼的背景:EPA有法律权力监管温室气体吗?它有什么样的权力? 22:49 6:3的结果,多数派法官(EPA 越权)的判决依据 24:41 反对派法官(EPA不越权)的反对意见 29:26 重大问题原则 (Major Question Doctorine)登上历史舞台 37:03 谁来决定哪些是所谓的“重大问题”? 41:26 对于支持气候变化的人们来说,这次判决并不是“”最坏的消息“? 44:53 重大问题原则是对民意的一种保护和尊重吗? 58:27 气候变化、堕胎和禁枪,最高法院是“双标”吗 65:19 美国的体制是否天然不适合解决气候变化这种紧迫的环境问题 68:12 判决之后,气候变化治理的乐观派与悲观派 讨论出现的政策/法令: 清洁空气法案 Clean Air Act 清洁电力提案 Clean Power Plan (CPP) 平价能源提案 Affordable Clean Energy (ACE) 扩展阅读 强烈建议阅读 WV v. EPA 的 court opinions 的 syllabus。syllabus 介绍了案件背景,同时附有majority 的意见总结。【阅读时间10-20分】 West Virginia v.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597 U.S. ___ (2022)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97/20-1530/#tab-opinion-4603401 2. 反对派 Kagan 大法官的反对意见。【链接同1, 阅读时间一小时】 3. 以环境法为背景介绍的美国司法体系。【阅读时间20分钟】 Environmental Health Law: An Introduction 作者:Russellyn S. Carruth and Bernard D. Goldstein 4. 判决意见和我们的讨论中提到了很多之前的案例,比如 Chevron vs NRDC, Massachusetts vs EPA等案例。推荐一个网站Oyez,里面是所有美国法院判例的精简总结,适合快速了解大概内容。

74分钟
1k+
3年前

第17期:碳排放的账怎么算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邓铸博士来讲讲一个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问题:碳排放是怎么算的。邓铸,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分辨率碳排放清单构建,构建了当前唯一近实时更新的全球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已被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机构作为基础数据采用。 02:02 嘉宾背景介绍 第一部分:碳排放核算方法 05:17 碳排放是怎么算的? 07:44 研究和政策制定者通常使用的碳排放数据的来源是什么?他们存在哪些问题? 注:中国已经提交的报告数量是5份而非6份。 11:54 碳排放核算的误差一般有多大? 15:39 碳排放数据库可以与卫星或者大气反演的结果进行比较么? 20:33 我们为什么要构建实时的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是如何搭建的? 27:15 更细的时间尺度做什么应用? 39:52 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实时排放数据库如何构建? 42:08 看到每日排放数据,如何理解和应对气候焦虑? 第二部分:新冠疫情和碳排放 47:11 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如何? 51:22 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部门之间的差异? 55:18 短期的碳排放波动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很小,那么着眼于疫情的研究对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碳核算的未来与政策意涵 59:22 碳核算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比如说确认国家、区域实现碳排放达峰或者碳中和,碳排放核算还需要在哪方面发力? 62:14 如何核算一个企业的碳排放? 66:06 碳核算的验证和审计如何进行? 62:14 如何核算新型科技企业的碳排放?如何认识企业的碳承诺? 75:29 有可能对个人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核算吗?

83分钟
1k+
3年前

世界环境日特辑: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2022)

6.5环境日特辑:讨论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按照去年开始的新传统,我们今年也录制了一期科普向的世界环境日特辑,讨论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关于气候变化的基本逻辑,碳中和实现的政策、技术和行为转变,我们去年的特别节目已经有详细讨论,欢迎大家考古!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b84bd4ec97c268f87cae18?s=eyJ1IjogIjYwNDk2NGI1ZTBmNWU3MjNiYjBmMjk5OCJ9 第一部分:什么是碳中和? 我们对碳中和的认识 02:38 “碳中和”和“碳减排”的联系和区别 05:30 碳中和最近的发展趋势 07:05 碳中和的“协同效应” 09:01 实现碳中和的挑战和困难 09:35 网友评论:“我现在刚刚毕业,运气好被行业大佬带入森林碳汇开发这个行业里面。碳这个东西现在真的和up说的一样是我们个人这辈子翻身的机会,去年我还在考虑工资怎么到一万,现在就考虑以后要不要游艇了。”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19:55 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21:12 网友评论:“胡说八道 现在的降雨量明显不如以前,中国最大的降雨记录是1912年的8409mm。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 98洪水 那时候世界炭排量远比今天低” 25:25 网友评论:“很多人分不清一件事,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是否相关和各大国家组织是否用这个问题来做文章是两回事。不能因为人家拿来卡发展中国家就说这个是骗局,这是因果倒置。我们要探究的是人类活动是不是真的倒置气候变暖,以及变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zz活动可以利用事件,但事件的真假不因zz活动而改变。” 28:24 网友评论:“碳中和最大的俩个目标,一个是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大目标就是摆脱石油(美元捆绑)的控制。” 第三部分:如何实现碳中和? 30:20 网友A评论:“就电力这块儿来说,抛开火电和核电,风水太阳能潮汐等都是靠天吃饭,水电有枯水期,风电太阳能潮汐更不用说,最终这些必定都是辅助发电项目,电力支柱必定是由火电向核电发展(个人理解,狗头保命)” 网友B回复 :“只要储能成本降低,就可以化不稳定为稳定了。核能也有出事几率,个人认为最终方案很可能是光伏加储能,或者等到可控核聚变” 网友C跟帖:“关键是现在储能是啥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35:22 网友评论:“煤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最后的路只有核电和清洁煤,别的都是扯。无锡尚德施正荣,汉能薄膜李河君,再到现在隆基股份李振国,每次都是上游一涨价,就躺倒,这次上游硅料又开始涨价了,中环又进来打价格战了。” 37:24 网友评论:“有些人说电子化阅读能节省树木纸张,但似乎他们忘了,电子化是要火力烧煤发电的,而且你是持续性的消耗能源,因为你只有在开机状态才能阅读,而纸张做成书只是消耗一次!所以电子化阅读比纸质书更高碳更浪费资源!” 结尾 42:17 讨论热门言论的个人感受

46分钟
99+
3年前

第15期:地球工程,解决气候变化的镇痛药?

我们这期节目邀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李垚纬来和我们讨论平流层科研研究和地球工程的问题。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减排(mitigaion)、适应(adaptation)和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地球工程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改变地球环境来应对各类环境问题,我们这一期讨论地球工程主要是通过在平流层上泼洒气溶胶颗粒物的方式来给地球降温。我们这期讨论了在距离大地一万米之上广阔天空发生的各种故事,以及地球工程这种方案是什么、靠谱么? 01:40 嘉宾背景:为什么对现在这个研究方向感兴趣 第一部分:平流层及科学研究 07:20 什么是平流层?平流层上有什么东西? 09:49 平流层上也有雾霾? 15:30 火山等活动对平流层有什么影响?这些PM2.5去哪了? 19:52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平流层的气溶胶?有关平流层现在最大的科学未知(grand question)是什么? 23:30 在那么高的平流层,科学家怎么开展他们的研究? 第二部分:太阳地球工程 35:42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太阳地球工程背后的原理?太阳地球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如何? 42:27 太阳地球工程的“收益”都有哪些方面?我们对其降温效果认识如何?有哪些不确定性? 46:22 太阳地球工程可能的“副作用”都有哪些方面?科学认知上有哪些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地球工程和人类应对气候变化 50:45 我们该怎们认识“地球工程”和碳减排、负碳技术之间的关系? 57:52 地球工程是气候变化的镇痛剂吗? 59:18 不同科学家对于地球工程实施和地球工程研究的看法? 63:05 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会阻碍气候减排吗? 68:28 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难题? 75:39 我们如何认识争议问题?

79分钟
1k+
3年前

第13期: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碳中和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普林斯顿大学的Edmund (Ned) Downie,中文名佟瑞。Ned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能源环境政策有很多研究。我们很高兴邀请一位非中国人来到我们的节目,并且用中文和我们聊中国碳中和的那些事儿。本期内容十分精彩,我们的讨论从广泛的政治经济发展到具体的企业碳中和目标,从我们讨论中可以看到中国碳中和事业的雄心和挑战。这一期节目录制在2021年的12月。 嘉宾主页:https://cpree.princeton.edu/people/edmund-downie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对中国问题的兴趣缘由 02:30 为什么对中国感兴趣?中文名字的由来? 04:15 北京口音从哪里来的? 05:30 中国的旅游(学习)经历? 06:30 为什么会研究中国的能源环境问题感兴趣? 09:30 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问题(反之)? 11:45 美国和中国视角的碳中和观察有什么区别? 第二部分:中国碳中和事业的发展 14:40 你对中国的双碳目标感受如何? 18:20 过去十年中国环境政策如何快速演变? 24:31 中国高耗能企业如何回应中国的双碳目标? 26:49 中国的省一级如何回应中国的双碳目标? 27:43 为什么这些回应有快有慢?中国在政治经济学上碳中和的挑战几何? 30:00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上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4:42 环保督察会改变中国的环境治理吗? 38:05 中国的优秀青年的职业选择:宇宙尽头是公务员? 第三部分:中美关系与气候变化:沙漠中的绿洲 41:32 中美关系气候竞争合作为何发生? 45:12 我们能相信美国的气候承诺吗? 50:25 美国政治中的行政和立法关系? 51:30 这一段证明了Ned也会说英文。 55:50 美国需要政治变革吗? 58:45 气候变化合作是中美关系里沙漠的绿洲,沙漠会吞噬绿洲和绿洲会征服沙漠? 63:12 气候变化既深远又渺小? 65:05 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我们能做什么(Track I vs Track II)?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72分钟
2k+
3年前

第14期:碳排放蛋糕怎么分?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博士生杨璞博士,来和我们一起讨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里“蛋糕怎么分”的问题。什么是公平的减排分配方案?自上而下的分配方案为什么一直难产?各个国家有可能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完成减排,达到1.5度和2度的目标吗。经济学的思维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里怎么提现? 杨璞,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读博士,导师为米志付博士。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政策和综合评估模型。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综合评估模型核算社会碳成本并进行国家减排目标的评估。在One Earth,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newable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嘉宾邮箱:[email protected] 3:14 碳预算分配谈判的一路艰辛 6:23 各国自下而上提出的减排目标,无法达到科学家警告的温度目标 10:13 什么是公平的“分蛋糕”的方法? 12:07 三个标准:历史累积排放、人口、GDP 18:47 抛开统一标准:各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25:40 中国提出的减排量超过了自身利益的“最佳值”,而印度提出的减排量则少于自身利益的“最佳值” 36:18 经济学里的“纳什均衡”和国旗气候变化谈判的现实一致么 45:46 超越“成本效益”的分析框架 注: 21:50 William Nordhause于2018年获诺贝尔奖,最初的模型是于1996年提出的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2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