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梦迪教授分享她关于环境治理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研究。 01:12为何选取环境经济学作为研究领域?如何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03:35 您最近在AER和PNAS发表的论文研究了公众投诉和信息公开对环保治理的影响。能否简要介绍这两项研究的逻辑和发现? 07:20 研究背后的方法逻辑是什么?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干预、如何识别直接与间接影响? 11:30 举报企业污染行为有什么一手经验? 14:30 公众投诉对环保治理的机制是什么? 20:26 由上自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效益、劳动力、技术选择有何影响? 24:00 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的监管有何异同? 28:10 在推进环境改善的同时,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 35:26 双碳目标的监管和污染监管的区别? 39:59 中国环境规制和国外环境规制的异同和效果 45:33 未来环境大数据的发展会给环境监管带来什么影响? 50:00 经济学和环境学的学科范式在新技术在如何发展 56:14 年轻研究者从事环境管理政策研究需要什么能力?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卓尔德北京中心的首席经济师张树伟博士讨论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风光新能源、煤电和电力体制改革。如果听众朋友觉得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张博士的新书《转型中的电力系统——本体论与认识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4。如果听众想与张博士进一步交流,可以加他的WX号:18510683368(手机号);或者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一些参考链接因为平台不允许无法放上,具体信息欢迎大家联系嘉宾。 主要内容 01:34 职业生涯: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研究经历?您为什么选择研究能源系统? 第一部分:新型电力系统 17:01 您如何认识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要转型去的电力系统和之前的电力系统有什么核心区别? 20:51 您怎么看新一代/新型煤电的定位以及煤电低碳化改造?您认为煤电在系统转型、和新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您提出煤电“结构性锁定”的含义是什么? 30:38 中国过去风光装机大幅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这种趋势未来会怎样发展?如何扩大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38:48 最近西班牙等地区的停电引发关注,可再生能源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下,停电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新型电力系统如何保证电力可靠而够用? 52:02 核电在中国未来电力系统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电力体制改革和气候政策 54:26 您能源简单梳理一下中国的电力体制和体制改革历史?您如何看待9号文以来的十年电改进程? 64:18 在碳中和的要求下,电力体制需要有哪些改变?136号文提出新能源全面上网,您觉得这个政策会如何影响未来风光发展?各省有会如何设计各自的政策? 79:42 您如何看待特朗普第二任期下的欧洲和美国的碳中和政策变化?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皮蛋老师,从人类学的角度,带我们探讨可持续饮食消费的新实践。她的研究以民族志方法为基础,融合了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多领域视角,关注在当代社会标准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追求下,人与食物关系的重塑。自2016年起,她实地走访了全球超过两百个菜市场、生态农场、绿色餐厅与酒店,持续观察并记录不同场域下的可持续饮食实践,思考在变化加速的社会中,如何重新建立有温度、有意义的食物连接。 主要内容: 00:52 为什么选择饮食研究?美国留学的“礼物” 04:47 人类学如何研究可持续发展? 08:39 人类学视角下的“菜市场” 12:41 人类学和其他学科如何互动和补充? 18:33 不同的人类学因素如何在可持续饮食下互动?中国饮食是否可持续? 22:23 人类学如何研究人类对饮食的选择?消费者需要/如何理解可持续饮食吗? 29:15 如何看待素食和营养、可持续的关系? 33:48 中国饮食的地域性差异如何? 36:42 饮食习惯的长度和韧性超过我们的想象 40:45 如何看待人造肉、可替代蛋白的发展? 43:08 饮食的地区属性和个人属性 45:30 如何看待在全球饮食模式趋同化的趋势? 50:58 未来小农、菜市场会不会被大规模农业取代? 55:50 如何理解菜市场的两面评价 60:00 中国的未来饮食结构会和欧美一样超市化吗? 64:56 如何理解政策在可持续饮食的作用?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是一次串台节目。以下内容来自播客不成气候: 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它于 1970 年在美国校园中兴起,到了 1990 年代逐渐走向全球。200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 4 月 22 日正式定为国际地球母亲日(International Mother Earth Day),呼吁人类将地球及其生态系统视为共同的家园,强调保护地球对于改善生计、应对气候变化、遏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意义。 为了庆祝今年的地球日,我们发起了一次环保播客大串联活动,邀请到了五档专注环保与可持续议题的播客。 在这期节目中,每位主播将介绍自己的播客,并推荐对自己有影响、或自己特别喜欢的环保与可持续播客。如果你还没有安排地球日的行动,不如就从听一期环保播客开始吧! 【本期剧透】 02:51 《明日之路》 05:20《七个白菜》 07:33《可持续对话》 08:40《气候先锋访谈录》 14:16《碳笑风声》 21:53 来自《不成气候》的一则小消息
本期我们邀请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中国项目团队负责人沈昕一与我们讨论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 参见/勘误: 沈昕一,中国冶金报|一场技术、市场与绿色转型的深度协同探索——日本制铁执意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背后 。 沈昕一,废钢能否解救中国的气候困境? 提到的煤电文章是Clark, A., Benoit, P., & Walters, J. (2023). Government shareholders, wasted resources and climate ambitions: why is China still building new coal-fired power plants?. Climate Policy, 23(1), 25-40. 播客中是敬业集团收购了营口中板来调整产业结构。 01:00 您为什么选择做环保、气候领域的记者?您最初是如何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产生兴趣的? 06:30 为什么钢铁行业难减排? 09:10 钢铁行业有什么低排放技术?新兴国家能否采用? 11:40 过去十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如何? 17:10 谁在消费中国钢铁?钢铁需求在哪里? 24:26 新能源产业会成为钢铁的下一个增长点吗? 31:08 未来钢铁需求会如何变化? 35:26 钢铁企业未来就业情况如何变化? 42:48 钢铁工人就业情况漫谈 50:10 未来钢铁技术路线如何发展? 54:15 绿色钢铁有多贵?谁来买这些绿色钢铁? 67:00 当前钢铁转型重要的科研问题? 本期剪辑:Nero。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MIT博士后赵昢,我们深入探讨了重型卡车的减排问题,包括电动化、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潜力,以及政策和市场对该行业的影响。 1:30 为什么选择环境?选择研究研究重型卡车的减排? 05:00 重型卡车对大气污染排放和碳排放的贡献是多少?有什么排放特点? 08:20 重型卡车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和碳排放的主要方案是什么?(车+油+路) 12:55 公转铁的成本和排放影响? 17:12 重型卡车的终点是氢还是电? 21:10 氢能车真实的使用体验如何? 23:14 电动卡车推行有什么困难?充电时间,寒冷天气,还有基础设施? 32:58 锂电池越来越便宜,但也给电动卡车推行带来困难? 35:29 卡车跨国输送会遇到什么样环境管理挑战? 40:58: 氢能卡车会有前途吗?未来怎么发展起来? 47:47 生物质燃料卡车会成为一个终点形态吗? 50:39 政策领域重卡减排中美欧政策如何?政策未来如何推动氢和电? 56:24 换电模式:未来重卡电气化的商业模式? 本期剪辑:Nero。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我们邀请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鲁杨斯宇博士与我们讨论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过去、现状和未来。鲁杨斯宇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联聘助理教授,拥有牛津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法国高等矿业工程师学院环境与能源硕士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加入港科广之前,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和法国巴黎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内容: 01:00 嘉宾介绍和跨学科求学经历 06:50 过去二十年,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大体上如何变化? 10:10 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其投资种类和动机有什么区别? 11:38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关注哪些能源技术?过去二十年如何变化? 13:35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发展历程如何?驱动因素是什么? 18:30 中国“新三样”(光伏、电池、电动汽车)是如何兴起的?风电为什么没有在新三样? 23:15 欧洲的气候政策相对激进,为什么电动汽车的发展比较慢? 26:10 中国的电动汽车为什么异军突起? 29:25 为什么电动车在欧洲的价格这么高?中国在欧洲有什么投资机会? 34:10 面对欧美关税,中国海外能源投资怎么办?建厂?发展新兴市场? 37:40 中国未来给哪些国家卖车?欧美vs新兴国家? 39:50 新兴国家对新三样的需求在哪里? 42:30 电网技术的海外投资会大发展吗? 44:25 中国的“第四样”海外新能源投资技术会是什么? 49:45 中国和国外的能源基础建设模式有何异同? 51:45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能源投资未来发展如何?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哈佛肯尼学院环境与资源资源项目博士后公维拉,她博士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政策、地方气候治理、绿色一带一路。 本期内容: 01:30 嘉宾研究介绍:为什么研究环境政治?为什么关注地方环境政策执行? 05:00 为什么选择城市作为地方研究的样本? 06:40 中国地方政府低碳试点政策简介 参见:Gong, W. (2022). Temporary Leaders and Stable Institutions: How Local Bureaucratic Entrepreneurs Institutionalize China's Low-Carbon Policy Experiments. The China Quarterly, 252, 1206-1232. 09:05 中国地方政府低碳试点政策中,地方政府有多大的自主权? 12:45 低碳试点会得到什么资源? 14:45 这些城市是如何选出来的?为什么城市要参与试点? 18:20 地方上谁来负责低碳试点政策的落实? 20:20 地方政府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各个城市的表现如何?哪些城市表现更好? 26:05 中层干部很重要,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政策实施? 32:05 为什么有的地方有政策执行需要的中层干部?有的地方则欠缺? 37:05 城市在气候政策执行中的作用是什么?地缘政治如何影响? 40:30 国际对比:城市气候政策执行如何异同? 45:30 城市气候政策执行如何保证公正转型? 参见Gong, W., & Lewis, J. I. (2024). The politics of China's just transition and the shift away from coal.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115, 103643.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本期我们邀请海德氢能创始人、CEO姚昌晟讨论绿色氢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氢能是碳中和背景下的一个热点新兴产业,本期我们全景式地讨论了氢能的政策发展、国家间对比、经济性、碳排放、需求市场等等问题。 本期内容 01:32 海德氢能是一家做什么的企业? 03:30 为什么选择做一家氢能企业? 06:40 氢气的“颜色”是什么含义?什么样的氢才能是绿氢? 09:05 中国在氢能发展中有什么优势? 10:20 氢能的成本如何构成? 13:30 绿氢的成本能下降到多少? 15:20 世界各地的氢能发展有什么不同的资源禀赋? 23:30 世界各地的氢能发展政策如何?各国发展氢能的挑战是什么? 28:08 谁(哪个部门、哪些企业)会是绿氢的第一批消费者?如何打造绿氢消费侧市场? 36:12 如何保证绿氢确实是绿的?绿氢排放标准如何制定? 38:43 绿氢如何使用绿电? 41:05 氢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利用氢的过程中如何防止氢气泄露? 44:21 未来一段时间,氢能产业需要哪些政策加速发展? 47:40 想加入氢能产业,如何有什么学识素养?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嘉宾介绍:陈凯老师是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耶鲁大学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人体健康。研究区域涉及中国、欧洲、美国和全球。 01:50 介绍一下自己一路走来求学、工作的经历?您最开始本科研究生的专业是什么?您后来为什么选择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的方向? 04:22 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领域十几年来的主要发展? 06:17 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领域方法学、模型、数据有什么趋势? 科研问题: 10:50 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什么?什么途径是最“重要”的?哪些途径我们的研究比较充分和清晰?哪些途径还缺乏相应的研究? 17:20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4:00 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主要哪几类? 28:50 哪些措施/政策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3:30 识别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脆弱人群和重要因素 35:20 气候变化的“适应潜力” 41:06 您如何看待研究的影响力?怎么看待研究对于政策、对于公众认识的影响? 46:40 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异质性 职业问题: 51:06 如何做好跨学科的研究?如果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者?在自我提升和学生培养方面,如何平衡“母学科”的基础方法与理论,和其他学科的视角? 57:40 青年学者该怎么处理 “专” vs “广”的问题 62:53 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 65:49 “钱”的问题:跨学科的研究如何申请基金? 70:50 为什么决定做学术?
02:04 什么是碳的社会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 05:10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06:00 为什么要计算碳的社会成本? 06:45 碳的社会成本 = 碳的减排收益 11:00【记住这个数】185 美元每吨二氧化碳 (也可以不记) 13:00 二氧化碳减少了全球7%的gdp? 17:30 碳的社会成本的计算:四步走 27:03 碳的社会成本和碳价的关系 29:06 1-1000美元,想要多大就可以多大 30:30 折现率 7% vs 2% 34:50 碳社会成本里包括的损害函数:农业、温度死亡、能源、海平面上升 39:01 碳社会成本为什么越来越大? 45:09 碳社会成本的问题和局限 50:10 另一种碳的定价方式:基于温度或者排放目标的碳减排成本 60:30 我们怎么理解碳社会成本:认识世界的方式, 气候变化影响的标尺,碳价的指导? *16:23 处有科学错误:多数研究认为二氧化碳没有一个确定的寿命,二氧化碳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地球各圈层循环。通常研究认为二氧化碳在在大气中的寿命为100年,但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持续上千年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全球野火为何频发?野火对全球环境有什么影响?本期我们邀请阿尔伯塔大学博士生骆开苇聊聊全球野火。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自然》文章中,骆开苇和同事揭示了北美野火行为在昼夜尺度的转变程度。研究者调查了北美2017-2020年间发生的23557次火情。他们在340次火灾中发现了1095次彻夜燃烧,并指出1/5的大型火灾至少经历了一次这种极端夜火事件。研究团队发现,与干旱有关、日益增多的极端干燥燃料,驱动了这些彻夜大火。因此作者认为,干旱条件有助于预测彻夜燃烧的可能性,因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或有助于火灾管理(介绍来自NaturePortfolio)。 02:13 能否谈谈求学和研究一路走来的历程?最开始为什么对野火的研究方向感兴趣?为什么选择做现在的研究? 04:20 全球野火的背景介绍 08:03 为什么北美最近极端的野火如此频发?(如2020在加州,2023在加拿大) 10:30 北美大火带来了多少碳排放? 16:58 北美大火带来的污染多严重? 22:40 着火三要素如何关联野火的发生?高温、干旱、风、植被如何影响? 29:36 彻夜野火研究发现了什么? 35:03 冬天地下火是什么现象? 46:28 全球其他地方的野火情况如何? 53:54 高纬度火灾的特殊影响 57:36 中国是野火的风险区么? 63:00 为什么野火能发这么多文章?中国未来野火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72:11 野火发生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森林火灾管理 77:40 未来野火会更多吗?取决于什么因素?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