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刘博士在王子屯

本期录制于2024年2月初。欢迎大家考古对称的“第6期:人在麻省,学的环境,刚刚毕业”。 01:00 答辩结束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各国答辩走形式还是动真格? 04:13 答辩委员会的选择:外校还是本校? 06:50 为什么选择国外读环境政策博士? 08:13 读博前想象的科研vs实际的博士科研 12:30 读博最困难的时候?最迷茫的时候?研究遇到的挫折? 17:26 出国读博前后人生规划的差别? 20:06 有没有怀疑自己的能做出什么贡献?如何给社会作出贡献?如何定义贡献? 28:56 读博的高光瞬间?痛苦时刻?想过quit吗? 38:07 如何和沮丧相处?peer pressure如何处理? 39:46 和导师如何相处?导师如何影响科研? 49:42 导师的指导风格影响学生未来的指导风格吗? 55:30 发文章的不确定性?对学生的公平性? 57:40 假如能重来?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60分钟
99+
1年前

第33期:非洲电力普及和低碳转型

本期我们关于非洲电力普及和电力脱碳的机遇和挑战。嘉宾吴越子是哥伦比亚大学机械系在读第五年的博士生。他与非洲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应用数据和模型,探索非洲农村地区的能源系统如何发展。 01:56 你的学术背景是什么?为什么研究非洲的电力普及? 第一部分 非洲电力系统介绍 05:52 非洲的电力系统是什么样子?非洲电力的普及率如何? 11:14 非洲电力的体系如何?电力来源如何?电网形态如何? 16:31 各国政治稳定性和电网有何关系? 18:39 非洲居民的用电需求是什么?猜猜非洲居民一年用多少度电? 26:07 非洲未来的电力需求如何? 第二部分:电力普及与电力脱碳 29:00 非洲电力普及和电力脱碳有什么协同和冲突?同时推动电力普及和脱碳的挑战是什么? 38:39 非洲未来是发展微电网还是发展主电网? 什么时候更适合大电网vs微电网 Mini-grid space is optimal for mid-density. Source: EU Energy Initiative Partnership Dialogue Facility (2014). Minigrid Policy Toolkit 43:46 非洲国家的电力体制如何? 45:10 非洲的未来需求挑战是什么? 48:20 非洲的碳排放来源是哪里? 59:34 非洲当地人如何认识非洲电力发展的挑战? 第三部分:中非合作、国际合作 66:52 中国、欧美的学者、企业、资金等在非洲电力普及和转型中有什么作用?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72分钟
1k+
1年前

第32期:从COP28到全球气候治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一直是全球治理的大新闻。去年12月迪拜举办的COP28被认为标志着开始终结“化石燃料时代”,会议以大幅减排和扩大融资为重点,为迅速、公正和公平的转型奠定基础。本期播客我们邀请英国巴斯大学国际发展专业孙一先教授讨论全球气候治理和COP28。 参考资料: 孙一先教授主页:https://yixiansun.com/ 参考阅读孙教授评论文章:Why renewed China-US cooperation bodes well for climate action (为何中美再度携手气候合作“瑞雪兆丰年”?)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renewed-china-us-cooperation-bodes-well-for-climate-action-218394 01:13 嘉宾求学和研究的历程:从雾霾到气候治理 09:51 COP28哪些问题最重要?有什么成果? 25:17 气候会议谈判的形式是什么?大家如何形成共识? 32:20 如何保证气候谈判的公平参与? 37:45 气候谈判目前的政治版图如何?各利益团体的诉求是什么? 42:44 发达国家为什么会愿意为气候治理花钱? 45:22 COP在全球治理中(应该)正在承担什么作用? 53:29 COP会议如何申办? 58:29 迪拜举办的COP28提出化石能源转型,石油大国如何思考能源转型? 61:11 全球气候治理中,非国家主体如何参与? 67:55 学术界如何在气候治理中发挥作用?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播客入选2023CPA中文播客奖:年度环保公益类播客。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72分钟
1k+
1年前

第31期:能效作为“第一能源”和降碳手段的双重作用

嘉宾:谭清,高级分析师 注1: 节目录制于2023年8月。因此我们在政策讨论中没有涵盖到一些近期出台的政策。特别是10月份以来密集出台了一些以碳为核心的政策,包括设定了制修订碳相关标准的目标、重启CCER交易、启动2023-2025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MRV、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等等。 注2: 可再生能源只是不计入总量控制目标,强度应该还是一起算的,参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01:25 能效为什么被称为“第一能源”?能效提升为什么重要? 04:15 我国节能政策的历史沿革和政策目标 13:37 我国节能政策是如何执行和落实的? 18:38 节能政策如何和环保政策协调? 21:20 能耗政策如何分解和考核? 27:13 能源总量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32:23 能效政策与双碳政策关系如何?双碳目标如何影响我国的能效政策? 36:48 节能如何更好的帮助双碳目标的实现? 41:03 能效提升在近期与远期之间的作用会有不同吗? 46:15 如何理解能源是“挂在低处的果实“(low-hanging fruit)? 52:38 消费端如何调整去提高能效? 56:56 强制政策vs自愿政策,政策视角如何促进能效提升?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播客入选2023CPA中文播客奖:年度环保公益类播客。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62分钟
99+
1年前

第29期:模型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改变未来?

我们这期讨论结论关注环境气候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综合评估模型以及如何理解和解读研究模型的结果。免责声明:本期负责输出暴论。 02:50 这一期的引子: 文章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3781 公众号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k2Njk3OQ==&mid=2655107487&idx=1&sn=786671b45d220e6ed7d1d0f908968331&chksm=845b74f3b32cfde55439a6f8d2c9f429c810d028bd5d837b8c6a1567f520d9ca8f911fa729f4&mpshare=1&scene=1&srcid=0723K4SCy152YVB4VKYSwGql&sharer_sharetime=1690056380250&sharer_shareid=9ec2c18109cf85f2f2d7b9fb62b869e6#rd 06:32 如何理解模型projection和prediction的作用 11:32 Projection的预测为什么重要 12:39 模型如何被验证呢?什么是好模型? 16:51 与气候科学模型类比,如何验证模型的结果 20:53 事前分析 vs 事后分析,两者如何区别?如何联系? 25:59 "综合”模型和不那么“”综合”的模型的区别 26:50 causes of effect vs. effects of cause 32:34 总结讨论 36:51 综合评估模型要更综合吗?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40分钟
99+
1年前

第28期:碳中和科技树怎么点?

实现碳中和“技术为王”,其中最关键的方向之一就是促进低碳技术的广泛普及。本期我们和伦敦国王学院的贺唯老师一起讨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点好科技树? 嘉宾主页:https://www.kcl.ac.uk/people/wei-he 00:30 为什么选择储能技术、家庭能源技术作为研究方向? 02:49 现在碳中和需要的技术进步到了什么阶段? 06:10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低碳技术的发展有什么不同? 10:38 在对环保政策相对薄弱的不发达中国家,我们如何普及低碳技术? 15:30 在技术普及的过程中,会不会使富人受益更多而带来公平性的问题? 18:45 应该先大规模提升电网等基础设施,还是先普及电力设备? 21:00 从业者如何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29:20 技术普及如何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消费习惯? 40:49 研究项目结束后如何保证低碳技术的普及有可持续性? 45:55 技术推进普及中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50:10 政策制定者如何促进低碳技术普及?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56分钟
1k+
2年前

第26期: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前世今生

嘉 宾:陈雪婉,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Refinitiv)分析师 05:34 为什么对能源电力领域感兴趣?能否为我们的听众简单回顾一下您的职业经历 (记者、研究员) 第一部分:中国电力体制简介 09:09 为什么要在此刻谈论电改? 12:37 什么是“电力体制”? 14:09 中国二十余年来的电力体制大概有什么重要变化?为什么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电改究竟改什么? 20:53 电力体制的垄断问题 24:00 为什么要建电力市场? 25:08 我们和电力体制和欧美国家的电力体制有什么区别? 27:52 电力市场建设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33:06 什么是电力现货市场? 35:02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什么意思?如何建设省间电力市场? 39:3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市场改革需要如何进行? 第二部分: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42:40 电力体制改革和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煤电何去何从? 49:21 为什么中国仍在审批和建设大量新建煤电?中国煤电建设的动力是什么? 61:51 煤电如何保证作为灵活性能源?为什么不兴建储能替代煤电? 68:06 电改等于降电价吗? 73:31 电改、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电价走势如何? 82:51 未来五年,中国电力改革应该怎么“吃改革饭”?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88分钟
2k+
2年前

第25期: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和家庭能源负担

俄乌冲突一年多来,不仅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也冲击了全球能源市场,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持续处在高位。能源价格走高带来了家庭能源消费增加和能源贫困。我们今天的播客请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单钰理教授和他课题组的两位同学,关玉儒和闫瑾,介绍他们最近在Nature Energy发表的关于全球能源危机下家庭能源负担的研究。 讨论文章:Guan, Y., Yan, J., Shan, Y., Zhou, Y., Hang, Y., Li, R., ... & Hubacek, K. (2023). Burden of the global energy price crisis on households. Nature Energy, 1-13. 嘉宾介绍:单钰理长期致力于碳排放核算、区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经济等研究,其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领域交叉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为各级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单钰理近三年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Food, and 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1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正面引用六千余次,H指数34,被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社、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其参与搭建的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自2016年上线以来,注册用户1.7万人,年下载量11万次,被百余篇研究论文使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结果和方法 04:05 俄乌冲突如何影响了能源价格?为什么要从家庭能源负担入手? 09:34 “投入产出法”如何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家庭能源影响? 10:57 谈谈大家对能源危机的个人感受 16:07 研究如何具体的反映出家庭和国家受到的能源消费影响? 21:57 为什么中产阶级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最大? 23:12 能源危机如何“间接”的影响了家庭消费?电力和食品受到了什么影响? 25:20 “投入产出方法”的隐含假设如何影响结果? 第二部分:政策意涵和展开讨论 30:41 俄乌冲突是减缓了还是加剧了全球低碳能源转型?其对经济和能源部门的长期影响如何衡量? 31:40 能源安全、平等和碳中和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协同与妥协关系?如何兼顾三者的实现? 36:23 未来能源贸易如何变化?如何平衡能源安全和能源贸易? 37:41 如何避免下一次能源危机? 41:48 如何精准的给能源贫困户发钱? 46:09 碳中和领域的整体展望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48分钟
1k+
2年前

第24期:年夜饭桌上的气候变化

祝大家春节快乐!赶上春节,这次我们聊聊吃,谈谈食物的碳排放影响。我们邀请到了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何盼老师和我们一起谈谈吃货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何盼,卡迪夫大学讲师。博士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并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探索人类行为的环境影响、可持续消费、环境政策分析等。 https://www.cardiff.ac.uk/people/view/2425263-he-pan 第一部分:食物碳排放的基础知识 01:52 年夜饭都吃什么?吃什么碳排放最高? 05:58 如何比较食物的碳排放?是不是素菜总比肉菜排放低? 07:18 加工食品的碳排放更高吗? 08:15 什么肉碳排放最高? 10:29 本地食材环境影响会比外来/进口食品低吗? 12:10 野生和养殖的食物排放谁更低? 14:29 为什么牛肉等红肉的排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6:16 是不是健康的食品普遍更低碳? 17:37 普通中国人的肉类摄入过高了吗?蛋白质摄入够吗? 20:44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到食物碳排放的数据库? 26:23 为什么好多地区要求煤烧/碳烧变成电烤? 29:07 食物碳排放的数据库搭建的难点是什么? 第二部分:如何减少食物碳排放 31:47 为了碳中和,大众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吗? 37:55 国外的素食潮是认真的吗? 39:40 对于中国胃口,怎么吃的低碳、健康又便宜? 41:17 肉蛋奶摄入不足,是东亚身体不够壮的原因吗? 43:50 如何看待西方、中国的肉蛋奶消费,对世界环境影响? 54:00 健康食品有益身体,垃圾食品有益心灵? 57:04 改善饮食结构,政策干预如何发力? 64:37 年夜饭低碳的小建议? 66:05 第三部分:新年祝福 特此感谢大家对我们播客的支持和批评! 播客24分钟前后提到的文章: Poore& Nemecek (2018)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cience. 参见食物碳排放数据库网站:https://www.hestia.earth/

73分钟
99+
2年前

第23期:ESG大火,“绿色”基金能给碳中和加杠杆吗?

绿色投资对于实现碳中和十分关键。我们这期节目和绿色和平合作聊一聊头部公募基金的气候变现。今天8月,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公司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得分主要分布在D级至F级,A级至C级空缺。同时,多家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可持续金融产品中含有较大比例的高碳行业(八大控排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标的,这表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在实际气候表现方面整体步伐缓慢。我们这一期邀请这份报告的撰写人袁媛和我们一起聊聊中国基金的“绿色”故事。 袁媛,绿色和平气候投资项目负责人,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撰写人。 报告下载网址:https://www.greenpeace.org.cn/2022/08/02/climate-investment/ 主要内容: 03:53 投资者和普通公民为什么要关心这些基金绿不绿? 08:43 基金经理们为什么应该关心他们的基金绿不绿? 10:53 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绿不绿? 报告如何研究基金的绿色投资行为? 18:02 ESG主题基金会不会挂羊头卖狗肉? 21:40 基金对于实现碳中和有何承诺? 26:45 为什么聪明的基金经理们还在重仓高碳产业? 31:14 基金该如何披露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 38:50 各国政府对基金绿色投资有什么监管政策? 44:03 基金如何促进传统高碳行业投资?投资高碳行业也能算绿色吗? 55:10 机构投资者可以督促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吗? 63:02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绿色投资政策可以有哪些加强的地方? 68:32 如何做一个100分的绿色基金经理?

72分钟
2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