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雪糕”的话题有点火,马上也要迈入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间了,《中场时间》于是决定踩点录制一期夏日企划,节目阵容分为了南北两方,北方代表是来自东北的主播天团五月和译丹,南方代表则是来自广西的如雪和来自安徽同时有4年广州生活经历的君如。 “凉粉与龟苓膏傻傻分不清楚”、“有一种补脑美食叫做蚕蛹”,在这期节目中,四个人从夏日的必备甜品冰棍与雪糕聊起,回顾舌尖上的童年,唤醒当初不被“雪糕刺客”困扰的清爽夏天。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翻起的夏日专属回忆:西瓜、夜市、暑假、毕业旅行、告白、海边、日出日落……“夏天好像总是会发生点什么”,哦,好像是的呢。 南北消夏真的有不同吗?那到底有啥不同?主播五月为什么说自己长大后不喜欢夏天?听听她们会在夏天的生活方式上会产生哪些有趣的碰撞,希望本期节目能够成为你与夏日共处的宝典,夏天快乐啦! 【本期嘉宾】 嘉宾 | 君如,孕育在夏天的中读运营编辑 嘉宾 | 如雪,名字和夏天没什么关系的中读视频编辑 主播 | 五月,喜欢在夏天吃西瓜,但不怎么喜欢夏天的中读内容编辑 主播 | 译丹,冬天想夏天,夏天想过年的中读音频编辑 【时间轴】 05:10 “七个小矮人”和“小红帽”也是雪糕? 09:47 由冷饮引发的,与爸妈斗智斗勇夏日故事 11:26 奶类雪糕的满口丰裕感 14:35 童年记忆的冰棍是一种社交 17:49 广西“特属夏饮”:是凉粉是龟苓膏还是米蛆……? 21:20 广州美食真是“热气”噢! 23:18 南北的夜生活,差别可有点大 32:58 夏天的西瓜总带着“葱味” 36:53 长大后,失去的穿衣自由让夏天不酣畅、不开心了 40:58 聊聊印象最深的夏天的声音 46:56 如果再给你30天暑假,你要做什么? 52:44 主播们的消夏推荐 【本期歌单】 南拳妈妈 - 橘子汽水 夏日入侵企画 - 想去海边 落日飞车 - 我是一只鱼 橘子海 (Orange Ocean) - 有暖气 (You Nuan Chi) 范逸臣 - 国境之南 【延伸推荐】 播客丨霞光里回声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这期播客以医美初体验者小杨,宝妈代表梦冉,主播五月、译丹组成。 这期节目的录制当天正好是3月7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前一天,俗话说“四个女人一台戏”,节目里,我们从彼此最初的医美经历,聊到对美的意识的最早觉醒,妈妈对于自己的代际影响,延伸到容貌焦虑等话题。 “什么样的女孩算是美的”“长相漂亮/不漂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怎么看待医美?”,坦白说,我们或许不够典型,甚至和社会媒体给出的答案不同,但这就是来自四个不同年龄、生活阅历的女性的真实回应。 这可能是一期主要带有女性视角的节目,但是为了可以相对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家所想,我们在节目录制后,又分别采访了编辑部的不同工作年限、性别的其他同事,以及一位具有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医美医生。 你是怎么看待女性变美的话题呢?我们也希望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表达,期待可以在留言区同你多多互动! 【本期嘉宾】 主播 | 五月、译丹 嘉宾 | 医美初体验者小杨 嘉宾 | 宝妈代表梦冉 【时间轴】 02:14 小杨的医美“真香”经历:来自朋友的安利【13:03】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买化妆品是什么时候吗? 19:35 梦冉:女儿有变美意识了,是在模仿妈妈吗? 35:42 很多人对美的认知,来自别人的评价 39:41 全网搜索“什么样的女孩算美女”,答案既意外又不意外 49:28 颜值即正义,人长得漂亮有用吗? 52:44 “作为一个长得不好看的女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59:42 如果女儿长大后有了容貌焦虑,向你求助时,怎么回答? 1:05:28 编辑部群采:男同事眼中的女生美,会不一样吗? 1:17:21 采访医美医生:生活美容和医美有啥区别?到底该怎样筛选医美医院/医生?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本期节目的录制时间原定于4月末,结果因为北京疫情以及主播五月居家隔离的原因,推迟了整整一个半月,但这也让这期节目的主题从单纯聊聊年轻人的风险意识,延伸到了疫情时代下的保险经纪。 录制这期节目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无论是在身边还是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朋友似乎都在被一种愈加强烈的风险意识所裹挟着: “28岁工作猝死”的新闻刺激着每日加班的社畜们,各种“大龄裁员”的报道让不少年轻人心有余悸,疫情则加深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可把控性…… 在风险似乎倍增的当下,怎么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人生呢?我们发现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都选择了“买保险”。 对于主播五月来说,“买保险是一件被自己拖成了胸口朱砂痣的事儿”,究其原因,大概一是因为自己对儿时卖保险阿姨“杀熟”的印象实在深刻且不佳,二是真的搞不懂到底该怎么买。 本期另一位主播珍妮则恰好相反,作为中读编辑部公认的“保险小公主”的她,很小就把所有险种配备齐全。 除了两人以外,嘉宾朱迪的经历则丰富且曲折,北京大学毕业,前企业高管,但经历一场大病后,让她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如今转行做了保险经纪人。 当然,这期节目可并不是让大家买保险,无论是何种消费都是有风险的,我们期望这期节目可以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的机会和角度,未来做更多有关养老、就业等话题的风险讨论。 【本期嘉宾】 嘉宾 | 朱迪:前企业高管,现为保险经纪人 嘉宾 | 珍妮:三联中读运营经理,中读“保险小公主” 主播 | 五月:三联中读编辑 【时间轴】 3:30 “疫情来了,保险火了”是伪命题吗? 6:58 “隔离险”“居家险”……疫情特供保险能买吗? 11:27 人生两大风险:“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 18:58 “卖保险的”怎么被污名化了? 25:38 我有社保,还得买保险? 35:02 年轻人保险图鉴1:“刚毕业,开始买养老险了” 38:06 年轻人保险图鉴2:“独生子女,先给爸妈配险” 43:53 正在单身VS婚姻家庭中VS丁克家庭中的女性,怎么选保险? 56:15 年轻人绕不过的“结节” 01:02:25 买保险缓解焦虑?靠谱吗?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本期节目是目前编辑部出动录制人员最多的一次,三位内容编辑+一位新媒体编辑的阵容绝对绝无仅有(感谢“一周书讯”的筱诗和“听外刊”的南希,前来串台)。如此大的阵势,正是为了讨论一直备受关注的独居话题。 这期节目中,四位女编辑也从自身的角度讨论了“独居女孩被困30小时”的事件。 为了独居安全,女孩们用过哪些意想不到的招数? 我们一直误解,其实男性才是更需要陪伴的? 已婚人士也有想要重新拥有独居自由的时候? 独居vlog中的自律,是完美生活的代表吗? 【本期嘉宾】 嘉宾 | 南希,欧欧,筱诗 主播 | 天健 【时间轴】 01:13 我们有独居自由吗? 04:05 独居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 05:38 怎么才算是独居? 09:50 从初一开始就独居,是怎样一种体验? 15:50 在国内独居和国外独居的区别 18:17 没有办法想象没有猫的生活 20:27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独居? 22:54 为什么社会上讨论独居女性比讨论独居男性多? 28:59 怎么安排你的独居生活? 35:00 独居或不独居,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36:44 怎样让你的独居生活变得更好? 39:00 独居或不独居,都有处理情绪的问题 40:01 独居必备好物 由三联中读制作的另外一档播客《Talk三联》新上线的一期也是关于独居的:《对独居的误解,这次我们一一来打破》,感兴趣的,可以搜索“Talk三联”同名播客,关注收听~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三联中读、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本期播客录制于2021年,是中读APP课程《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的上线前,我们请到主讲人刘文利老师,聊聊性教育的那些事。 中国在很多场合开展性教育或以预防性侵,或以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角度进行,换句话说,将其作为“问题”导向去“解决”。久而久之,“性”自然被附加了很多负面色彩。很少有人把性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刘文利和她的团队推广的全面性教育,是从孩子出生就一步步开始。随着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相适应的性教育。刘老师作为对于自己的职责的认识也早已超越教学和科研本身——她想要去努力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去影响大众对性教育的接纳程度。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期特别节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接纳性教育。 比如:为什么法定男女结婚的年龄不同?成年人自慰“过度”的标准在哪儿?性玩具产业是否在促进自慰过度?对于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刘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本期嘉宾】 嘉宾 | 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 主播 | 严岩、寒芽(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时间轴】 01:31 小朋友的疑问:为什么男的结婚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早于20周岁? 06:12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疑问:有的人接受包养,是否和性教育有关系? 12:24 在性教育中,性别平等的教育非常重要 13:28 早期性教育为什么重要? 14:00 成年人的疑问:性教育是鼓励成年人自慰吗?什么样的自慰才是对身体有益的? 17:15 家长不了解孩子发育规律是早期性教育中的缺失 18:17 家长怎么打破孩子关于自慰的误区? 21:38 性教育不等于防性侵教育 36:00 什么是“反性教育”? 38:32 关于早恋和性教育 42:12 性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功课 不可错过的竞品课程,欢迎扫码关注收听~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关注收听
本期《中场时间》邀请了两位直接接触过认知症患者和家属的朋友,围绕着认知症的照护者的故事、老龄化社会的困境、国外的养老院及照护情况等畅聊了一番。 “身身不息”的创始人葛慧超认为,我们如何定义和称呼这个病症,其实代表了社会和文化的态度,应该考虑如何减轻病患群体和他们家属的病耻感;在认知症治疗机构任职多年,有着丰富国外经历的张帆则聊了聊当下老年人照护老年人的困境,国外如何应对认知症患者,还分享了防范老人走丢的小技巧。 在录制这期节目前,主播五月还参与了慧超的线下工作坊,听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看他们和自己的亲人一起互动起舞,现场的真实感让她触动。 这一期,尽管话题可能略显沉重,但我们觉得却是不应避讳的。如果这期“有料”干货能够让大家对于这个病症、老年人们以及老龄社会增加一点关注,也就实现了我们的初衷。 另外,由三联中读自制的另一档播客《talk三联》新的一期也探讨了养老问题:《老了之后改怎么办?该想想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对照着听~~ 【本期嘉宾】 嘉宾 | 葛慧超 ,“身身不息”创始人 嘉宾 | 张帆, “关爱惟士”认知症机构运营总监 主播 | 五月,三联中读资深编辑 【时间轴】 06:19 叫“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什么重不重要? 11:05 不得不面对的老人照顾老人的困境 19:52 英国:照护亲人也是一种工作 24:50 国外:针对认知症老人的专门服务 30:45 探戈和Swing特别适合认知症疗愈? 34:50 认知症患者有社交需求吗?聊聊如何建立同老人的信任感 39:30 认知照顾单元正成为新建养老院的必须配置 43:00 中国传统“孝”文化:依赖亲属VS国外:依赖入户上门的照护者 51:55 “知识改变命运,艺术疗愈人生”的slogan详解 56:23 “临终关怀”应该要更早期地介入 1:07:00 警惕,警惕!有关认知症的悲情式宣传 1:10:58 帮助老人的小技巧:定位,注意家庭布置,色彩使用,镜子。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2022年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新高考II卷的作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的材料中提到,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 在本期播客里,我们聊了聊与“梁林”有关的故事、一次说走就走的古建筑旅行、以及在课程中(三联中读课程《这就是中国古建筑》)被种草的古建筑,甚至发现原来讲到的某处古建,也曾经擦肩而过。 当然,作为一期在疫情期间完成录制的课程,难免有不少遗憾:比如我们没办法去到古建筑现场,感受被老师们多次提及的“建筑意”;而受限于课程体量,也有很多地方不得不选择放弃…… 我们希望通过这期播客,可以与你分享这些编辑幕后的收获与意难平,也想给你种草一些好玩的古建筑,让我们努力发现身边的美好,期待与古建筑面对面的那一天。 【本期嘉宾】 嘉宾 |译心、灰灰、一丁(三联中读编辑) 飞行嘉宾 | 力莎(三联中读内容总监) 主播 | 译丹(三联中读音频编辑) 【时间轴】 02:59 背景不同的我们,如何开启古建筑之旅? 06:49 绕不开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14:22 课程中的古建筑,你都去过哪儿? 18:42 安利性最强的一讲,究竟是哪个? 25:01 翻朋友圈才发现,原来与他们擦肩而过 29:33 古建筑的时空切片 31:58 关于修旧如旧的一些理解 38:50 主讲人的这些瞬间,令我们印象深刻 46:06 评论翻牌时间!听听有没有你 52:59 彩蛋:神秘的古建筑,可能就隐藏在你身边 不可错过的精品课程,欢迎扫码关注收听~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APP、三联中读、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关注收听
本期《中场电台丨征集特供》节目的内容,全部来自5月下旬《中场时间》居家特别策划活动——“听见!窗里窗外”的投稿。我们特别想让大家了解的一点:那就是,这将是一期不同于以往《中场时间》播客收听体验的电台节目! 我们从征集中选择了20余份投稿:这里面有最真实的居家隔离声音记录,有应届毕业生们的告别校园之声,有动物园的原始采录……甚至还有一份来自异国他乡法国老人的口述信。我们按照电台的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剪辑、配乐、制作,主播五月则变身深夜电台MC,将陪你度过接下来1个小时的节目时光。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疫情带来的唯一好处是什么?那可能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了他们曾经认为重要的事情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事情可能更重要”。那些微小的似乎不重要的声音为什么会带给我们幸福感? 听完这期节目,也愿你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曾发现的,非必要、非重要但美好的声音。 【时间轴】 06:20 译丹:剪辑师的居家vlog 09:00 筱诗:大型猫咪在线吃播ASMR 13:28 南希:你听过“相声版”儿歌《小兰》吗? 16:34 曼馨:厨房的白噪音治愈了我的胃和生活 18:39 来自应届毕业生们的投稿:让“友谊地久天长”! 29:47 一丁:“健康宝的通过音,让我有安全感” 32:08 思思:钟表的声音,让我找到内心秩序 34:23 曼玉:听到那些微小而不被注意的声音,很幸福 36:47 跳伞塔:又是清晨5点被鸟鸣叫醒的一天 38:01 丘濂:听,清晨的北京动物园的声音世界 40:40 火前刘明:迎晚风,听海浪! 42:08 chanchanss: 森林的声音记忆+法文诗《夏夜》 45:57 口述:一位法国老人致中国年轻人的信(双语版) 【本期歌单】(部分) 房东的猫,陈婧霏 - New Boy 林志炫 - 凤凰花开的路口 Will McNicol,Sönke Meinen - Midsummer (Bonus Track) [feat. Sönke Meinen] Tommy Emmanuel - Since We Met Henry Mancini - First Youth Don Ross - Berkley Springs 《中场来信》栏目长期开放,欢迎投递你的故事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格式:【中场来信】+标题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收听节目。
星座话题如今在年轻人之中可谓是相当火爆:“你和哪个星座最般配?”“这个月哪几个星座能逆风翻盘?”“我和老板星座不合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讨论贴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就连在我们的中读编辑部,这也绝对是个热门话题。 同主播译丹的话说,明明星座小白的主播五月,就很热衷于看星座运势,甚至经常煞有其事转发给她,而其中最多的帖子大概就是和“水逆”相关的。因此,这一期有关“星座、占星”话题的节目,我们就首先和两位占星师聊起了水逆。 明月是一位从事职业占星师6年的理工女,张杭则是一位研究占星大概十多年的剧作家,在他们的口中,星座其实是星盘象征体系中的一部分,占星其实有更多值得细细研究的内容,所以我们的聊天由相对浅显的星座直接引申到了占星背后的奥秘之中,现场让两位主播直呼颠覆想象。 比如,占星和心理学家荣格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觉得星座好像准又不准?两位占星师是怎么看待占星背后的宿命论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 【本期嘉宾】 嘉宾 | 明月:职业占星师 嘉宾 | 张杭:诗人,剧作家,业余占星研究者 主播 | 五月、译丹(三联中读编辑) 【时间轴】 09:42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在“水逆”? 16:26 “星座体系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体系 ” 20:54 为什么我们觉得星座好像准又不准? 23:08 太阳星座、上升星座、月亮星座:“英雄之旅”、构建的自我、你的情绪 26:45 占星和心理学、天文学的交叉关系 30:56 一象多应:占星需要不被定义化的中正讯息 34:57 现代占星强调心理解读和时代变化有关 44:26 占星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 47:45 大数据推的大众占星准不准? 1:02:41 占星师也会给自己占星吗? 1:06:49 娱乐一下:盘盘这些星座咋谈感情的 1:16:46 古今占星上有什么避讳吗? 【彩蛋】 试试从长相猜猜猜上升星座 【本期歌单】 Thomas Greenberg - Home-made Foxtail-Grass Studio - heaven sunshine Deep East Music - Goodie Three Shoes The Head and the Heart - Let's Be Still 延伸阅读: 段昭旭 · 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三季) —— 带你聆听12星座音乐大师灵魂之作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喜马拉雅、苹果等平台收听节目。
一提到阿富汗的女性,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子?是裹着蒙面长袍,在社会生活中“失声”的一个群体吗?这的确是一部分事实。除此之外,童婚、性别暴力也确是她们面临的残酷现状。 嘉宾原老未多次往返于阿富汗的各大城市,为我们带来了六位性格迥异,人生轨迹更是千差万别的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本期嘉宾】 嘉宾 | 原老未,《中国国家地理》等特约摄影师,撰稿人。2013年起,五年间四次前往阿富汗,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新书《罩袍之刺》2020年上市。 主播 | 严岩、五月(三联中读编辑) 【时间轴】 01:29 中国-阿富汗两国的往返,身份转换的艰难 02:15 回到中国,是对阿富汗朋友的背叛 04:18 女人罩袍一脱,就打开了豪放大笑的开关 05:24 两位主播现场体验穿罩袍 09:25 在阿富汗基本不化妆,自我保护的考虑 10:16 惊险记:穿着罩袍上街,被警察拿枪堵住 14:05 阿富汗女性月工资300元(2018年) 14:50 911事件后,瑞吉娜回到坎大哈,成为当地首个女商人 15:20 新华社驻阿富汗的摄影记者“做媒” 19:10 “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23:40 人体炸弹的悲剧 27:00 瑞吉娜家庭非名门望族,但与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是世交 29:47 作为市长,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他主动放弃薪水 33:52 小卖部开到美军基地门口,讽刺的反转 37:26 八卦作者:如果这辈子谈过100次恋爱,值得颁一个奖 38:51 快问快答:一个人去荒岛上,会带什么东西?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喜马拉雅、苹果等平台收听节目。
我们上一期上线了《东北搓澡有多野》的节目,意外获得了大家不少的关注。那么,如果说有一个可以和东北搓澡来相比谁更卷的话,可能只有长沙足疗了。 本期节目又是“蓄谋已久”,主播五月作为东北人,自从听说长沙足疗后,一直想要找到合适的嘉宾录制一期播客,来一次东北搓澡和长沙足疗的PK(不是)。 嘉宾之一,历史博主胭脂刀来自长沙,从十八九岁开始体验足疗,号称“足疗小公主”,自己几乎去过长沙地界所有有名的足疗店。另一位嘉宾同事范范,来自华北地区,足疗和洗浴的经历则非常有趣,在东北体验过日式澡堂,在韩国尝试过韩剧的汗蒸…… 再加上东北搓澡经验者主播五月,三个人带来了一场足浴VS搓澡的大讨论,甚至延伸到了中国、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洗浴文化。 为什么她们最后说“洗浴文化的宇宙尽头是服务综合体”?从社交角度看搓澡和足疗,又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本期嘉宾】 长沙代表 | “足疗小公主”,历史博主胭脂刀 华北地区 | 代表范范(中读运营) 主播 | 东北搓澡代表五月 【时间轴】 05:18 长沙人的第一次搓澡经历:我们熟到坦诚相待了? 10:30 长沙叫“脚都”并不是因为足疗店多? 12:30 “内卷”初级:长沙最好吃的米粉店在足疗店? 19:40 “金盆洗脚”,但金盆岭并没有洗脚城? 24:04 搓澡阿姨/大叔:是最早的澡堂“运维人员”? 33:11 长沙人爱足疗这件事,可以追溯到马王堆墓? 37:15 在日本做中式足疗是一种什么感受? 41:57 韩国汗蒸:搓澡是另外的价钱 48:01 中国的洗浴文化:从商周开始“卷”起? 52:33 来自胭脂刀的好奇:陌生人在澡堂洗澡,是不是能变成朋友? 54:55 东北澡堂特别社交礼仪:“姑娘,来搓个背呗” 58:41 古罗马/古希腊的洗浴文化:更发达的浴场社交 1:05:40 自给自足的泡脚好物推荐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喜马拉雅、苹果等平台收听节目。
本期节目应该说是“蓄谋已久”,在#南北搓澡#上热搜之前,我们就想在中读编辑部内部做一次播客访谈,聊聊搓澡的那些事儿。最后,我们的目标锁定在东北黑土大地土生土长,生活了23年的音频编辑译丹和在南方从小长大,工作后才来北京的内容编辑尤帆。她们一个号称是“东北洗浴文化十级爱好者”,一个则是“从未体验过搓澡的好奇小白”,再加上同为东北人的天健。 两个东北人+一个南方人,这期播客主题由“南北搓澡文化大不同”,却变成了“如何成功给你的南方同事安利东北搓澡之话术攻略”大型现场! 新一年,洗掉所有的不开心!希望本期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新一年的好心情,欢迎大家也来聊聊有关搓澡的独家记忆~~~ 【本期嘉宾】 嘉宾|译丹,三联中读音频编辑 嘉宾|尤帆,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主播|天健,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时间轴】 05:16 洗澡跟搓澡有什么区别? 06:30 为什么东北人春节前必须要搓澡? 08: 52 东北的搓澡和南方的洗澡,真的不是一回事儿! 09:22 北方人是怎么搓澡的? 11:39 搓澡巾还分粗细厚薄? 20:41 东北搓澡女生搓四面,男生搓两面? 25:06 奶搓、醋搓、黄瓜搓……了解一下 31:02 扬州搓背还有“八轻八重八周到”? 36:50 人均300的KTV和搓澡,译丹为什么毫不犹豫选择了搓澡? 40:46 扬州为什么会出现搓澡文化?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三联中读、喜马拉雅、苹果等平台收听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