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芯片封测行业正迎来黄金的发展期。封测作为半导体核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也备受行业内人员的关注。封测是封装和测试制程的合成,在台湾和大陆都有重要地位。尤其近几年,封测业又有了新一轮的发展。长久以来,虽然台湾地区仍然占据着行业领军位置,但是大陆的三家企业:长电科技、华天科技和通富微也在继续蓬勃发展,势头强烈。展望未来,代工模式也有可能进入封测行业,同时新的技术也在不断出现且部分应用。这些趋势都表明未来几年,中国的封测行业值得期待。 本期节目带来: 1)什么是封测? 2)封测行业的利润率如何?国际国内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有哪些? 3)封测代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4)特殊的封装公司“京东方”介绍。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芯片揭秘】栏目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听友的关注和支持,收听率也在逐渐攀升。在这里特别感谢广大听友的喜爱。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听友在关注栏目时,也积极留言互动。一方面给了栏目反馈信息,让我们知道听友的关注点,促进节目能够朝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与听友互动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为听友解决一些困惑。那也非常期待,在后期的节目中,有更多的听友给我们留言互动。本期就是为感谢听友的留言,节选部分听友留言做的专题节目。大致内容如下: 1. 动态存储芯片与闪存的区别 2. 像材料、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哪个方向最具有投资价值? 3. 我国为什么就复制不出另一个台积电? 4. 在摩尔定律也面临停止的情况下,下一步芯片构架上有什么适合的发展方向?低功耗芯片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其他请听节目详情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AI芯片这么热,AI场景如此之多。未来的生活也将与其紧紧相连。在我们都去关注它的时候,是否了解到AI芯片的技术路线呢?一个面前的AI芯片是成品,而技术路线才是其内核。简单的背后往往也是复杂的“简化”。一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就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正如ASIC,将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提高、性能提高、保密性增强、成本降低等优势集于一身。而可能我们熟悉的只是由这种技术产生的产品。所以想关注“AI芯片”,就了解它的全部。今天给你带来: 1)谷歌AI芯片,Alpago、TPU的介绍 2)CPU、GPU、ASIC的介绍 3)FPGA的介绍、重要性、优势及著名的公司 4)FPGA与ASIC之间的结合点及优势。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在大家急切想知道,我国芯片在自主研发方面何时赶超领先国家的时候,其实这一切在慢慢的发生,悄然的到来。就在前不久上海举办的世界移动大会全球终端峰会上,主流旗舰芯片综合测评榜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那就是海思麒麟超越联发科成为第二,且与第一的高通仅有CPU上“半颗星”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能自主研发芯片的手机厂商只有四家,国内除华为外,还有小米。随着最近很热点的小米IPO上市,国产手机芯片未来可期。期待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崛起。本期给你带来: 1)手机性能相关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2)高通晓龙、海思麒麟、联发科芯片的介绍 3)小米IPO,从芯片的角度去看小米的价值 4)未来手机芯片的研发也是手机厂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纵观美国60年芯片历程,一路上从被超越再到超越,直到现在引领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这里面有技术的创新,也有模式的探索。60年的行业积累,美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经验与发展路径,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全历程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全是IDM模式,到后三十年的垂直分工。事实证明IDM与垂直分工商业模式的融合模式是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结合。但新时代下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在现有资源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如代工场),这两种模式并不能解决创新公司、小公司的创新问题,新的模式需要出现。本期重点内容: 1. 美国集成电路前30年和后30年,集成电路的模式 2. 为什么集成电路模式在发展中为什么会产生分化? 3. 代工模式给产品公司带来的机会和优势 4. 目前小的芯片创业公司存在的困难在哪里? 5. 根据借鉴经验,国内创新公司如何发展起来?该有怎样的新模式?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为应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外部挑战,进行了联合公关计划。这计划效果显著成功超越了日本。现如今又在摩尔定律逐渐走向停滞,以摩尔定律为代表的电子小型化道路,注定要接触到物理学和经济学的极限的情况下,新的创新需要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推出“电子复兴计划”既是对未来的探索和提前应对,也是提前抢占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举措。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更大胆的时代开始阶段,居安思危,强者更强。这也提醒我国对集成电路产业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创新,对未来做好准备。本期节目给您带来: 1)美国为什么要提出“电子复兴计划”?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反思中国政府在集成电路产业上要做什么样的支持? 3)美国Synopsys和Cadence两个著名企业的介绍 4)摩尔定律未来之路不可预测 【新闻材料】 美国DARPA官员日前首次公开讨论了美国“电子复兴计划”初步细节。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过20亿美元,联合国防工业基地、学术界、国家实验室和其他创新温床,开启下一次的电子革命。美国将在未来四年向两项研究计划投入1亿美元,创造一种新的芯片开发工具,旨在大幅度降低设计芯片的壁垒。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都说商场如战场,各种争论无所不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知识产权之争。对高科技企业来讲,技术专利就是企业的命脉,决定生存也决定着能达到的规模。尤其对芯片公司来讲,知识产权的来源和保护特别重要。如果没有技术来源,时常就有被告的隐患。对一家新的芯片公司来讲,想要生产?那必须先证明自己。中芯国际建立之初,也经历了解决技术来源这个问题,同时也经历了一些产权之争。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获得了成千上万的专利,这也是能力的体现。本期就带您了解: 1)中芯初创阶段技术来源问题,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的分类等) 2)知识产权国际上的知名案例 3)中芯国际初期知识的来源 4)建议初创公司做知识产权战略,风险出现如何应对?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对高科技企业来讲,拥有优秀的高科技人才是将企业推向行业制高点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情况下,许多高科技企业或许有一个误解或者错误的认知:将人才简单定义为辅助性、服务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未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恰恰相反,一个真正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是有战略的。在公司战略的导向下,去打造企业的人才体系,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也必须从技术上、生活上、衣食住行等方面全面考虑。那本期就带您了解: 1)中芯对外媒体宣布时,值得业内借鉴的经验做法 2)公司战略和人才引进之间的关系,正确解读人才引进战略。 3)“三个故事”看中芯国际的人才引进战略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媒体公关在中芯国际创立时是一件难事。这背后的部分原因是,在面对一些不得不做但却是陌生的、不擅长的事情,大家总是抱着忐忑、排斥、不作为的态度。相信很多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中的高科技公司,在公关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可这种态度并不能解决问题本身。相反去直面问题,并在不断解决事情的过程中会打磨一个人的耐心,滋养出更强的责任心。本期您将听到: 1)媒体公关在中芯国际创立时是件难事儿,究竟难在哪里? 2)中芯国际发言人如何去和媒体公关沟通,期间发生了哪些事儿? 3)对创业公司及创业者来说需要一个什么怎样的心态。 【栏目简介】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芯片揭秘】 本栏目由艾新学院院长谢志峰博士,茄子烩特聘顾问陈大明、艾新教育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带我们一起领略集成电路产业激荡的六十年,揭秘芯片背后的故事。在这里你将听到一次关于芯片的普及课程;一个实践探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提供新行业视野;一段行业历史,从中窥见未来“中国芯”的发展趋势。 【本期要点】 企业在创立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问题和选择,尤其在创立之初更是如此,中芯国际也不例外。从无到有走过很多艰难历程,中芯国际才成为现在的规模。这里面有很多往事让我们好奇、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那本期就带大家了解: 1)张江成为上海集成电路发源地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2)中芯国际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行业内企业借鉴? 3)为什么中芯国际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要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精彩分享】 在中芯国际大力培养人才,开设课程的那段时间里,留下了很多珍贵且美好的回忆。本期谢老师就将那时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与各位听友一起分享。 中芯国际客户工程部创始团队全家福(来自台积电、新加坡特许、英特尔) 中芯国际第一芯成功生产纪念品(正面) 中芯国际第一芯成功生产纪念品(反面) 中芯国际第一芯投片生产庆典活动员工合影留念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欢迎留言
十八年前,在农田的一声声“叮叮当当”响声中,中芯国际建立,慢慢发展变为现在的大企业。从建厂、找人、谈合作、技术为先,到人才的培养再到产业链的发展,中芯国际始终助力。这过程中,总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值得我们聆听。本期就让大神带大家了解:在中芯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中芯国际的建立又如何影响了张江的产业布局?更要听听,为培养本土企业国产化和人才,中芯国际如何做。值得期待!
大家可能认为汽车行业和芯片领域两者不想关,但实际上两者密不可分。 汽车的各个控制与监控单元都离不开芯片。 现阶段汽车内使用的都是进口芯片,国产芯片几乎没有应用到汽车上。 那么国产芯片有没有机会在汽车领域开疆拓土呢? 内否在外国厂商的包围下突出重围呢? 敬请收听本期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