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notes】 1:34 各位的地域认同究竟是什么样的? 05:20 地域认同不直接等于出生地,家庭的地域源流会影响地域认同 07:14 中国古代的籍贯观念的形成 12:49 方言所带来的亲切感、归属感与地域认同 19:14 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之一,可能是地域认同的关键 29:25 媒体传播塑造刻板印象与上海男人的标签 41:04 媒体作用在消费时代所产生的标签化的认同 47:25 地域标签给个人带来的困惑和影响 52:12 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地域认同与沟通成本有关? 54:17 突出地域认一方面是在表达一种身份和个性上的区分,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某个群体内的认同 【出品】 雪尘文化
【shownotes】 2:29 一开始怎么知道星盘这一类“玄学”的? 7:03 它也许只是面对人生时的一个辅助手段 9:55 现代命理的基本方法 22:50 如果运势不好,这个咨询怎么做? 29:38 科学也许解决不了精神生活当中的一些困惑 32:58 中国古代的占卜与算命 46:23 科学发展到今天,为何还有命理、占卜这些存在? 51:34 寻找人生中的一种确定性非常重要 【雪尘文化】
【shownotes】 05:42 有没有肉味和脂肪含量有关 11:32 我国市场上流行的猪是三元猪 13:07 所谓的黑猪是土猪吗? 16:47 猪八戒是一个什么猪? 22:28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猪肉? 23:28 什么样的牛肉算好牛肉? 27:18 羊肉的不同品质差异 30:32 疫情结束后还是愿意去菜场,因为能体会到人间烟火 【下期预告】 下一期我们会邀请到兼职从事占星的嘉宾 来聊聊关于占星、命理的新动向 【出品】 雪尘文化
【shownotes】 01:44 在相亲中,女性是慕上的吗? 05:46 相亲是男女之间的商品交易吗? 10:52 家庭中男女的性别角色与分工是否有不同? 18:36 如何知道一个人的三观? 23:43 如何看待现在很流行的MBTI测试? 29:41 MBTI测试本质上是把人的性格类型化 31:02 结婚是不是一个必备的需求? 35:04 有结婚证和没结婚证的区别是什么? 39:23 相亲很热,但结婚率在走低的原因是什么? 49:33 爱的发生模式是多样的,别人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 54:29 相亲中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 【出品】 雪尘文化
【shownotes】 01:52听了上次关于相亲那期,我也成为了这次的节目嘉宾 03:48不同相亲平台APP的不同特点 11:04线上的介绍和线下见面后的感觉往往有落差 17:01男生和女生在相亲中的择偶标准等问题上看法可能完全不一样 34:28 那些相亲过程中碰到的奇葩 41:28 在相亲的过程中,人人都是“海王” 【出品】 雪尘文化
【shownotes】 04:45 考古学的“成才率”低,大部分人毕业了选择转行 08:46 考古真的非常苦, 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 14:25 盗墓小说和考古千差万别,考古是一项科学活动,盗墓主要是图利 26:10 第一次下考石墓地现场的体验,考古的工作量其实非常大 34:56 考古就像开盲盒,发掘前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40:00考古也“出土”了与传世经典不一样的《论语》、《老子》 45:43 考古发掘现场本身是一种记忆之场 【佟建一老师讲解四角坪遗址】 佟建一老师讲解四角坪遗址 【梁云老师讲解秦公一号大墓】 梁云讲解秦公一号大墓_哔哩哔哩_bilibili 【出品】 雪尘文化
## [引子] ## 有人说相亲是一场表演,表演完了这一场还有下一场。 ## 但也有人说相亲不止表演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上战场,本质上是花钱去“排雷”,去验证自己的价值排序,甚至是重构自我。 ## 今天我们邀请到一位有拥有20多次相亲经历的嘉宾,聊聊那些没有硝烟的相亲战。 ## [嘉宾] ## 阿帆,85后,资深投行人士,现供职于某大型券商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投行业务审核工作。 ## [主播] 小卷,同济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 Sissi,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教师 石头,媒体人,复旦校友,雪尘文化创始人。 [提要] 01:49 去相亲,主要是想出圈,看看世界有多大 08:55 现在的职业红娘和以前的七大姑,八大姨相比,专业度高了很多 11:28 我们去相亲,就是为了把“雷”给排掉 14:29 现在的相亲和以前相比就是从熟人社会转向了陌生人社会 26:22 日常交往产生的恋爱和相亲产生的恋爱有什么不同?相亲就是试错的过程 41:22 相亲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价值排序的一个验证 53:11 人格独立,成就自我的人格独立才是相亲、恋爱的保障 [出品] 雪尘文化
## [引子] ## 2022北京冬奥会刚刚落下大幕,围绕“归化”运动员的讨论仍然挥之不去。 ## 在被“归化”现象轰炸了半个月以后,我们才认识到习以为常的“归化”一词竟然本身就存在偏见,这种“偏见”还存在于我们的对这些运动员的认同上,血缘、阶层、语言、相貌、成绩,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归化”运动员的看法?什么样的人设更讨喜?代表别国参赛和代表不同的俱乐部参赛究竟有什么不同? ## 这次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跟踪报道了八年冬季项目,两届冬奥会的资深体育记者,与我们一起谈谈从海外选拔运动员的成因、规定,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嘉宾] ## 马晓濛 ## 供职于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天天体育》节目,任新闻记者编辑,专攻德国体育和北京冬奥会新闻。曾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闻类一等创优节目,两次获北京市体育局年度新闻二等奖,多次参加冬奥会、北京申办冬奥会、亚运会、亚冬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 [主播] 小卷,同济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 Sissi,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教师 石头,媒体人,复旦校友,雪尘文化创始人。 [提要] 04:44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会特别慎重用"归化"这两个字 07:40 代表中国参加冬季奥运会可以达成自我实现的最高层需求 14:15 有中国血缘的运动员是否一定更有凝聚力? 17:05 体育界的这样一种现象,产生了身份的全球流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21:55 阶层与教育背景也是我们关注这些运动员的焦点 26:18 大众对这些运动员的认同,和他们在大众面前所使用的语言有关系 29:53 讨喜不讨喜,是个综合性的问题 30:53 粗看是认同问题,其实也是传播问题,什么样的运动员更讨喜? 33:40 热爱一个运动员和热爱一个偶像是一样的 [出品] 雪尘文化
#摘要 大家新春快乐!欢迎来到不学无术podcast第一期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球老师,王老师最近在研究的哲学问题不是人的哲学,而是有关动物的哲学。 当我们在谈论动物时,动物知道吗?动物有情感、认知、思想吗?动物有和我们人类类似的权利吗?我们人类如何来研究这些问题?让我们听听王球老师怎么说。 #嘉宾 王 球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博士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 个人网页 #shownotes 00:00 不学无术简介 01:29 人和动物能交流吗? 03:54 动物有意识和认知吗?蝙蝠的主观经验是怎么样的? 06:14 意识的三种界定和定义 12:40 章鱼是鱼格分裂的 20:35 动物没有语言,所以不会思考 28:43 人类有没有权利给动物做绝育? 35:35 该不该去投喂流浪猫? 37:45 让渡一些权利给动物 #主播 石头,小卷,小树 #出品 雪尘文化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