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没到北京七里渠的狗,最后会有什么下场? 北京养犬规定到底是宽松还是严格? 养狗是一定得领养代替购买吗? 不夸张地说,这可能是北京养狗/和想养狗的人最需要的一期播客。 嘉宾是在北京七里渠公益帮狗狗写领养文案的老赵,我们请他来解答了上面的这些问题。 有一些答案可以迅速地告诉你,比如和刻板印象里不同,七里渠甚至配备了专业的美容场地和兽医团队。在北京养狗,一定要及时办理狗证并续期。 而另一些答案,可能稍显主观,甚至是会引发争议的那种主观。 我们想请你,把你的答案写在评论区里面补充告诉我们。 00:35偷偷跑进七里渠,他是怎么混进去的? 02:41被民警认出后,他反而成了“编外员工” 03:42七里渠到底是什么地方?狗进去还能出来吗? 05:36三种狗的命运:罚没、留检、流浪 11:54哪些狗最常被弃养?泰迪、柯基、法斗? 14:33七里渠竟然还有美容室和宠物医院? 16:28想免费绝育,这里还能帮你安排 19:49大型犬养老,有多难? 23:11每个犬种都有“天命病” 32:16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领养代替购买 40:03老赵说,别把我当动保圣人 54:16狗丢了一定要去派出所 01:12:09想领养?其实一张狗证就够了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这一期播客,是关于天才女友的故事。 我相信每个女孩都有这么一个长久凝视的对象:她具有我们不具备的才能,走到了我们未曾去过的远方。 这一期播客嘉宾是我的天才女友:刚刚出版了新书《还可以的金女士》的金子。她从河南濮阳的油田小镇,考到了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并在毕业后进入时尚圈,成为了一家知名时尚杂志的新媒体总监。如果你最近有去过书店的话,你可能还会发现她人生里的第一本书,已经是架上畅销书了。 不过在这一期,我们聊了很多光鲜背后的挣扎:小镇女孩去时尚圈打工到底是福是祸?人到底得拥有几件奢侈品才叫体面?做题家是否是一种自我装点?为什么我们总在减肥,且始终对自己没有魅力耿耿于怀? 我想我们真正期待的可能不是天才女友的成功,而是天才女友的诚实。 就像我在这期播客里得到的宽慰:天才女友也曾羡慕他人。如果我们都因为虚荣心买过二手包,如果我们都介意过不受男孩喜爱,如果我们都在来到北上广第一天,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但我们仍旧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这里。 那我们就不必羞耻,更不必害怕。 00:12 时尚圈里,穿搭水平=工作能力? 01:01 这个世界是一场巨大的有钱人cosplay 02:25 前同事再聚首,有种“前任见面”的紧张感 05:16 到底谁才配当小镇做题家??? 09:05 三河四省只是个梗,别再比惨了 15:30 出版业现状:书店畅销榜第一只需要卖15本? 18:17 素人变作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5:43 最震撼的读者反馈:“你不配被称为女士” 34:31 面试时尚公司,穿错衣服可能意味着职场失败 36:33 职场人都穿Lululemon?时尚如何变成一套符号体系 38:10 小镇女孩进入时尚圈打工,到底识不识货? 48:30 我是时尚圈的清醒旁观者 45:00 奢侈品的残酷真相,我们都在表演给别人看 49:22 在时尚杂志,我得了势利眼 53:14 为什么大城市女孩的故事,总是只有一种结局? 57:33 我们生命中都曾经有个“天才女友”,她现在怎么样了? 01:07:04 为什么我不再被同龄人的成就刺痛了?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00:00 清华硕士去蓝翔,第一份工作是夜市摆摊 05:33 在智库写气候政策的人,也想知道树到底种没种下去 10:55 做饭唯一的好处,是别人吃完会说“真香” 17:46 我把做饭当和自己相处的时间 20:34 习惯做饭后连租房的标准都改变了 32:17 两个厨子聊菜时的表情,像女生熄灯后聊暗恋 37:40 做菜是一件里可能得到正反馈的事情 48:30 做饭让都市人不再悬浮 57:29 理想生活vs理想自我,为什么我们永远不满足? 1:04:54 接受自己是个"无能"的人,反而不会内耗了 你可能习惯了并还在着迷这样的故事:北大毕业卖猪肉、复旦毕业去摆摊、以及我们今天访谈嘉宾佟哈哈,清华毕业去蓝翔。 她的故事不止如此。曾在清华智库工作、服务于国际组织的她,失业后直接去了蓝翔学习烹饪,GAP了半年后,刚从洛阳夜市摆摊回来,正准备全国旅居了。 录制前我们围绕她身份的转变设计了很多问题: 精英环境里如何定义成功,社会上对清华和蓝翔的刻板标签是什么等等等等…… 但高兴的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是在聊做饭: 怎么通过厨具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做饭?做饭真正的爽点在哪里?为什么在大城市里,人更需要做饭来和现实世界发生真正的联结? 我想,或许我们不必对那些名校生的“下沉”选择感到惊讶。我们真正应该好奇的,就是那些份量大到足以让人挣脱标签的“幸福且自由的小事”。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北京怎么还能捡到蘑菇?? ——这是我认识《食菌记》作者@柳开林时,有感而发的第一个问题。 事实上,北京能摘的蘑菇,或者专业点说,菌子的数量远超你我想象,鸡油菌、鸡蛋菌、香蘑、羊肚菌……有四五十种之巨。 而捡菌子,不仅是一项综合了徒步、采摘、野餐的趣味周末活动,还是一次能让人理解人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哲学实践。 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裸辞、创业、或者做一些目前看来非常重大的决定。我们想把我们从捡菌子中得到经验告诉你: 永远不要以单一指标去衡量自己,你要随时记得可以换指标。 而且,你要相信自己有收获。 03:34为什么我们突然要来聊聊采菌子? 05:06北京人竟然能采蘑菇!五月采菌最佳地点大公开 08:35颜色鲜艳≠有毒:蘑菇界的"颜值即正义" 10:39 蘑菇圈:草原上的神秘自然现象 12:54 "菌"与"蘑菇",云南人与北方人的语言战争 14:24 捡一趟羊肚菌能赚多少钱?野生菌的经济学 16:36 为什么本地人总能满载而归?采菌高手的三大秘诀 19:45 为什么大家突然爱上了采菌? 20:26见手青吃出幻觉后,他看到墙上在流水 29:10 都市人为什么喜欢捡菌子:上班领死工资,捡蘑菇才叫发了 33:00互联网高管裸辞后,他写了一本《食菌记》 41:00菌子的哲学:重启、未知、以及来自山野的回报 47:28 采菌带来的创业思考,是目标模糊也能出发? 59:00“放弃对确定性的幻想”,在变动中活得更好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我们这期请来的是老朋友黄妈。她是北大健康传播专业的硕士,曾经经历过央媒、大厂的实习期,最后却选择了做食堂。现在,她会在小红书上更新自己的一日三餐,也教大家怎么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她的选择常被误解,也常被人问“到底图什么”。所以这期,我们想和她一起聊聊: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如何在现实世界里,不断调整方向、校准理想的。 00:50 北大毕业后,她真的去食堂打饭了 01:16 “健康食堂”到底是个啥? 05:32 实现理想的路上,她曾走过多少弯路 10:52 一碗米饭,能让你被世界温柔地抱住 17:10 我的理想是成为营养师和普通人间的桥梁 21:01 痛苦不是必须的,理想也可以温柔实现 23:17 理想不必一次性实现 31:29 怎么判断“这份苦”值不值得吃? 37:52 暂时停下,也不代表放弃理想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最近有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上映了:《东四十条》。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片名是要分开读的。因为讲的是两个北漂的故事,一个叫东四,另一个叫十条。 它的特别还在于,这是一帮居住在胡同里的朋友们,齐心协力凑起来的电影。成本只有两万块,但已经登上院线了。 作为观众,我们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有很多:它有很多无厘头的笑话、它宣扬了鼓楼精神、它提供了一个长达90分钟的安全区,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和主角一起做一个没有意义但轻飘飘的美梦…… 我们请来了这部电影的导演之一@覃牧秋,他说胡同是一种结构,在这结构里人们可以达到一种平等。 而另一位嘉宾@郭小寒说,北京那些宏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个电影里,有一些毛细血管的北京。 01:53 一部胡同联合出品的电影,是怎么诞生的? 07:32 拍北京,但非让主角说东北话和广东话,合适吗? 10:53 人要有能一起谈论“世界末日”的朋友 18:16 胡同里的朋友,怎么都像野猫啊! 26:29 每个北漂都有一万吨的爱与眼泪。 31:07 但有些北漂就是纯来北京混日子的。 36:37 80后北漂,会比90后北漂更容易吗? 43:53 北京是一个给你无限可能的城市。 54:14 能力比你的欲望多一块钱的时候,你就可以退休了。 01:05:31 爱北京的理由:公园、胡同、黏在脚底的槐花、雍和宫。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 也欢迎大家在豆瓣搜索《有点人脉》关注我们,为节目打分,期待来自你的五星认证夸夸~ 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我对象肯定是NPD”、我妈绝对是NPD”、“为什么老一辈的中国父母都是NPD?” 最近刷社交平台的你,应该对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词不陌生。 这个原本属于精神疾病范畴的专业词汇,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情绪的出口—— 在亲密关系里,它用来解释冷暴力;在职场中,它成了打工人对PUA老板的控诉;在家庭里,它指向让人窒息的原生关系。从恋爱、职场到父母,NPD成了“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成了中文互联网的新怪谈。 但这个词,真有那么简单吗? 这期播客,我们想从专业视角出发,好好聊聊这个被反复提起、却鲜少被真正理解的词。 🎙本期人脉: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的硕士崔绮娜老师 暂停实验室创始人郭婷婷女士 02:36 开场测试:你是不是“民间NPD 09:30 “自恋”和“NPD”有什么区别 13:30 为什么现实中很少见真正的NPD 15:00 NPD为什么突然在网络上爆火 21:00“错不在你”真的有用吗 26:00 我们真的能遇上“操控型NPD”吗 34:00 为什么有人会“受虐”成瘾 40:00 别急着给人贴NPD标签,尤其是你老板 52:00 如何识别自己正在被伤害 57:00 NPD患者不是所谓的坏人 58:30完全健全的人格几乎不存在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从去年开始,Home Bar这种社交方式在一线城市流行开来。 它虽然带着“酒吧”的标签,但更像是一个社交客厅。不像传统酒吧那么喧闹,而是藏身在居民楼、公寓或商住两用的小空间里,提供了一个介于公共社交和私密空间之间的缓冲区。 在这里,你可以借助微醺氛围无痛破冰,和陌生人拼桌、玩游戏、闲聊八卦。无论是需要群体能量的E人,还是更习惯被动社交的I人,都能找到舒服的方式融入其中。 但当 Home Bar 变成潮流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 👉它是帮助大家交朋友的人造大理,还是流于形式的人造搭理? 👉 认识 100 个人,最后一个都没留下,问题出在哪? 👉 规则、氛围、自由度,什么才是 Home Bar 的灵魂? 👉 这会是下一个飞盘,还是能真正留下来的新生活方式?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跳海全国运营和城市中心的负责人@疼疼,和KO Home Bar 主理人@KK,一起聊聊Home Bar里的真实社交生态。 💬 【本期要点】 00:00 这些人,为什么爱去 Home Bar 04:51 年轻人喝酒,为啥还要破冰 10:14 Home Bar:社交天堂 or 剧本杀 15:29 规则重要吗?拒绝骚扰,到底该谁管 20:22 轰趴、Home Bar、酒馆,谁能活得久 30:26 北京 vs. 老家,喝酒的意义完全不同 38:59 Home Bar 会像飞盘一样火一阵就没 46:12 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在 Home Bar 花钱 53:26 Home Bar让我认识很多人,但依然孤独 58:28 轻度社交 vs. 深度匹配,我们在追寻什么 01:07:21 孤独,是大城市病,还是人生必修课 听完这期播客,如果你对 Home Bar、陌生人社交、城市生活方式还有更多想说的,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微信搜索lifelab2021或点击 show note 里的二维码,我们会不定期邀请听众做客录制,分享你的故事。 🎙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分享,让更多人听到这期内容!
3月来了,又到了大家蠢蠢欲动想跳槽/转行/裸辞/的时候。 人不会毫无预兆地离开一份工作,也不会毫无准备地进入下一份工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想谈论一些也困扰我们许久的真问题: 钱有那么重要吗? 有创造性、不重复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吗? 人到底要不要在工作中寻求意义感? 为什么我们总在美化自己从未走过的道路? 或者再聊深一点,我们真的需要一份工作吗? 这一次我们请来了“大美术馆”的主理人@大橘子,他也是现场唯一给自己现在的工作打出9分的人。不过他说,人得上了很多班之后,才能真的不上班。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但还好,工作只占据我们人生的一小部分。 💬【本期要点】 00:00 图穷匕见!当着领导的面给自己的工作打分 04:29 自媒体真能赚到钱,谁还打零工啊 07:55 一个月挣 8,000 ,在北京就算财富自由 11:12 特别爱上班,真是一种过人的天赋 18:40 有意思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工伤也大了去了 30:20 40岁进入职业生涯倒计时后的新观察 34:28 读懂自己的命运,是特别难的一个课题 46:26 你好,没有不会被时代车轮碾平的工作 53:13 自由职业真就那么香吗 58:28 不经历很多错乱,你的内核也不会稳 01:07:21 高级的职场牛马,自带草原 ❤️【彩蛋时间】 欢迎大家在本期播客评论区留下正能量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大橘子老师送出的三个财神系列的盲盒,快来冲!!!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哪吒2》爆火,一个在第一部里不怎么讨喜的角色申公豹,在这一部里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把申公豹划入了自己的阵营——小镇做题家,赞美他、认同他,并与他共情。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为什么“小镇做题家”这个话题,二十年来经久不衰?做题家到底是一种处境还是一种心态?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引入了一个“做题家分院帽测试”。并借此聊了一些很私人的东西,关于小镇做题家,关于成绩、权力、焦虑、以及在过度努力后迎来的破灭和自救。 不管是高中辍学还是考上一本,我们三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曾是或仍然是“做题家”,被标准化考试训练出来,在分数、排名、竞争的世界里成长。 直到某一刻,我们意识到:这条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直通罗马,甚至,我们也未必想去罗马。 本期播客是@没班味的樊小书 正式成为播客主理人的第一期,@碳酸狗老师也将从此常驻播客。 我们的人脉圈子又迭代了。感谢你的喜欢与支持。 💬【本期要点】 00:02:02 哪吒爆了,让我们说一点微妙的小话 00:08:52 对不起,我们女的看动画片就是会关心哪个男角色最好看 00:12:26 申公豹是一个带劲的人设吗,怎么大家上一部没发现? 00:14:04 为什么大家都说申公豹是小镇做题家,那申正道是鸡娃父母吗? 00:21:49 小镇做题家的紧张感到底是哪来的 00:24:34 极致的做题家,会直接高中辍学 00:32:25 小镇做题家分院帽测试一:恐惧驱动。 00:37:19 为什么考上好大学还在焦虑 00:44:14 我奋斗了20年,到底能不能坐下来喝咖啡 00:46:49 努力表现幸福,努力装酷,怎么又是一种不松弛啊! 00:51:15 聊了一个小时,终于要开始自救了! 00:54:48 小镇做题家分院帽测试二:赢重要吗? 00:57:21 必修课:理直气壮地埋怨高中教育 01:16:30 输了也可以幸福吗?当然 01:22:29 做题家的人生,如此广阔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回顾女性创作者元年,我们决定,谈论,大声点!!! 过去这一年优秀的女性作品扎堆涌现,从年初贾玲的《热辣滚烫》,到年中女性脱口秀演员冒尖,年中的《山花烂漫时》,十三邀最新一季曾孝濂那集里,他妻子张赞英的坦诚,再到年末的《好东西》。更多角度的女性内容,丰富着2024年。真高兴。 熟悉三联生活实验室的朋友都知道,2024年底我们自制了一档纪实访谈系列片《谈论,大声点》。 第一季集合了女性成长故事,谈论那些应该谈论但不被谈论的话题:离婚、家丑、对钱的渴望、更年期、灾难羞耻、女性的野心。 这可能是今年最敢说的国产纪实访谈系列片,开分9.6分,目前全季已经更新完。大家可以在腾讯视频上观看加长完整版,也可以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微博和抖音,三联生活实验室的小红书、bilibili和视频号观看《谈论,大声点》的常时版及花絮。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谈论,大声点》的总导演 @樊月姣,聊一聊节目制作的幕后故事,更有有把刘晓庆当人生参照的嘉宾 @没班味的樊小书,还有说自己看了《再见爱人》后“懂麦琳”的 @碳酸狗 倾情助力。 年底了,就让我们卸下所有包袱,痛痛快快聊一场,谈论,大声点! 💬【本期要点】 2:54 回顾女性创作者元年,今年都发生了啥事? 4:01 我从来没骂过麦琳,甚至为她不值 7:39 人生守则:少骂女的 14:35 拍摄苏敏阿姨,真正理解了她《出走的决心》 22:31 提到春游哥哥,最想说的是: 人生而不同,许多人却用一生来害怕不同 好的社会正在为“不同”提供安全感, 由“不同”引发的留言会吞没别人,也会像浪淹没你 不要做掀翻别人的浪,做船 26:40 衡中毕业,复旦学霸,看女流清华毕业去打游戏怎么想? 29:17 我非常喜欢刘晓庆老师 37:28 感谢李雪琴,感谢张诗尧 40:44 创业之后被骂,为啥心脏这么强大? 51:32 《谈论,大声点》六集里,我特别羡慕刘思远 58:35 从小我妈就赚家里最多的钱,我说我爸很像吃软饭的,竟未伤他分毫 1:02:24 第二次创业失败,妈妈和我讲了她做装卸工的故事 1:10 20岁对女性主义的理解VS 40岁对女性主义的理解 1:18:18 这是能说的吗?我很喜欢老登电影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这期播客,我们受FIRST惊喜影展的邀请,和《年会不能停》的文学策划蛇从革连线啦! 作为去年最受打工人喜爱的职场喜剧电影,关于《年会不能停》的台前幕后,蛇从革分享了非常多有趣的细节设计和洞察。 至于他为啥这么懂打工人,那就不得不提到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了,“做过送奶工、在中东参与过援建,半路出家开始写作,成为了天涯上爆火的小说作者。” 所以这期播客在电影之外,我们也跟他聊了聊职场和人生选择,欢迎来听👏🏻 💬【本期要点】 5:05 《年会不能停》的故事原型 11:05 文学策划,到底在一部电影里干点啥? 13:28 在中东援建时,我开始写小说 17:42 互联网大厂VS以前的工厂,有何相似有何不同? 22:52 社会工种的扁平化:一种需要创造力,一种只需不出错 27:36 如何在创作中保持生命力? 29:27 FIRST惊喜影展里,一些年轻人的新思考 33:26 关于延迟退休,我的看法是 46:06 通讯发达了,没有信息差了,故事就开始难写了 48:31 对青年影人的职场寄语 ⭐️【最后】 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心心,将我们设为星标关注,可以及时听到我们的更新。微信搜索 lifelab2021添加三联生活实验室,或者扫描下方卡片末尾的二维码,直接加入听友群,欢迎来一起聊天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