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4|街溜子先驱在青春期的中国: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

本期节目与摄影家老安、作家翻译家黄昱宁一起聊聊无目的的人生和那个青春期的中国。 无论是摄影、视频还是写下的文字,老安都保持着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的松弛、好奇和开开放的状态。拒绝规条并死守独立,却在一个被视为相反的国度中如鱼得水达数十年之久。这固然与老安的品性与选择相关,同时也得益于他身处的巨变中的时代与环境。 【嘉宾】 老安 本名安德烈·卡瓦祖蒂(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图片及视频摄影家 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上世纪七十年代涉足摄影。出版有摄影集《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黄昱宁 作家,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译著《甜牙》《追日》《在切瑟尔海滩上》《崩溃》《庭院中的女人》《捕鼠器》等。著有随笔评论集《一个人的城堡》《假作真时》《小说的细节》等,中短篇小说集《八部半》《体面人生》等。 【你将会听到】 既然无目的、无计划、无主题……鸽了 制作 曹福楼 配乐 崔健-假行僧 【活动招募】 对于80、90后来说,「初看只知剧中事,再看已是剧中人」这句话至少可以在一部作品上得到验证,它就是:《马男波杰克》。 2014年开播时我们还在大学校园中徜徉,我们觉得自己才不会像波杰克一样为情所困,陶德的一事无成也不可能是我们的人生状态,我们应该兼具卡洛琳公主的美貌和花生酱先生的财富,我们必定都有光明的未来。 He’s more horse than a man. Or he’s more man than a horse. 十年之后的今天,25-45岁的我们不再是不谙世事看动画片的懵懂观众,既往的人生经历让我们遍尝期待、误解、恐惧、尊重、服从、理解、接受、协力… 我们无力过,抱怨过,自暴自弃过…但终究还是一次次爬了起来,觉得自己还有救。 2025年,小马儿重出江湖!《我滴马呀》闪亮登场!

97分钟
2k+
3天前

vol.203|当海归精英成为留子社畜:留学教育的忧与爱

本期节目邀请到《留学的孩子:雄心勃勃且忧心忡忡的一代人》作者马颖毅教授来聊中美教育的结构性差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重要选择,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众多中国学子的首选。然而,脱离了应试轨道的孩子,是否能如愿走向人生的旷野?留学还是一条好的备选之路吗?随着留学群体的低龄化,年轻的他们在异国他乡会经历什么?他们有哪些雄心与忧虑?家长们应该给与哪些关注与支持?《留学的孩子:雄心勃勃且忧心忡忡的一代人》一书,马颖毅教授通过深入调研和访谈,还原了90后和00后学子在留学历程中的体验与思考。 【嘉宾】 马颖毅 美国雪城大学社会学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夏景Summer 原创国际教育自媒体「谷雨星球」创始人 【你将会听到】 03:30 既熟悉又陌生的留学一代:雄心勃勃忧心忡忡 07:02 读美高并不会更容易上名校 12:16 留学作为“教育福音”的退朝 20:15 大龄留学生群体的涌现 24:16 美国的社会时钟非线性 28:04 留学观从壮志蓬勃到死气沉沉 31:31 每一个离开故土的人都是人类学家 33:23 申请费用破百万?教育是消费还是投资? 35:00 国际教育的状元化与中国社会的学历歧视 40:00 竞争白热化源自评价体系收窄 44:20 公立学校排名提升:教育增值与阶层流动 46:30 支持要建立在全然接纳之上 52:20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经常愿意回家 58:12 上好大学是好习惯的副产品 61:20 选学科是玄学,不如跟从本心 63:20 积极的课堂发言来自平等沟通的家庭日常 70:10 放弃了融入美国主流的尝试 72:12 美国精英的优绩主义反思 制作 曹福楼 配乐 罗大佑-未来主人翁

86分钟
10k+
3周前

vol.202|自行车小史:都市生活的毛细管、拓宽边界的工具、女性解放的推手

本期节目由罗意威赞助播出。btr再次返场,一起聊聊那些和自行车不得不说的故事。 自行车的发明有多偶然?经历了哪些改进才成为今日模样?又是如何从有闲阶级远足踏青的玩具,变成了劳动人民出行的解决方案?如何在和汽车竞争的进步主义年代被人遗忘,却在当下倦怠感蔓延的生活中成为自由和健康的象征和身心灵宠儿。 而上海是中国自行车文化发轫、鼎盛、复兴的重要场域,骑行文化亦是观察现代城市生活中自发性和多样性的重要窗口。在我看来,自行车的复兴不仅是新中产和Z世代的风潮所致,更是一种渴望自发、多元的精神共鸣与轻盈、趣味生活方式的回归。 【嘉宾】 btr 作家、影评人、译者、策展人,上海路上观察家 著有《上海胶囊》,译有《毫无意义》《樱桃的滋味》 【你将会听到】 02:30 那些年我们骑过的的单车:自由的纯真年代 08:14 自行车的起源、衰落与回归 17:20 上海骑行小史:从西洋摩登到民族品牌 27:35 骑行心流与公路骑行热 35:18 荷兰怎么就成了“自行车王国” 43:29 城市毛细血管与附近的消失 48:14 宜居的城市会尊重自发性和多样性 52:12 金色骑旅文化地标推荐 【推荐阅读】 赫兰《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活动介绍】 于上海罗意威之家启幕之际,罗意威与哈啰联合呈现“罗意威金色骑旅”限时体验。限定金色单车灵感源自上海罗意威之家闪耀的金色外立面,到3月6日为止,在上海街头各处现身。在美学和工艺的结合之中,罗意威希望邀请更多人共同参与城市与附近的探索。 同时品牌倾情推出《罗意威金色骑旅限定画报》,翻开画报,即可了解上海罗意威之家外立面金砖的匠造故事,亦能通过特约作家的视角了解上海骑行的历史轨迹。其中《上海金色路书》篇章以罗意威的视角,精选了16个充满西班牙印记、匠艺传承、本土社群连结的文化生活坐标,《上海金色路书》也已在哈啰App骑行路线同步上线。 开启你的#罗意威金色骑旅: 即日起至3月6日,预约取车通道每日0点于哈啰App开启。预约成功后可于当日有效时间内前往上海罗意威之家前(南京西路侧)解锁限定金色单车。如未成功预约,亦可根据App内的地图指引于上海其他区域自主寻找金色单车。 金色骑旅挑战赛: 即日起至3月6日,在哈啰App参与金色骑旅挑战赛,累计骑行3公里,即可获得限定勋章。 金色骑旅限定画报: 2月28日-3月2日,凭勋章可于上海罗意威之家限时咖啡车,领取《罗意威金色骑旅限定画报》。

54分钟
14k+
1个月前

vol.200|冥想与身体唤醒术:巴厘岛的当代嬉皮士生活

“去班味目的地”系列第二集,小曹在巴厘岛做了一个月数字游民,每天和世界各地的当代嬉皮士们厮混,成功从忧郁文科生转型成了黑皮体育生,解锁了人生新体验,迈入人生新境界。 不知不觉节目来到第200期,感谢一直以来的听友们!!!是你们的陪伴让我不再对空言说。正片中所谈皆为个人感悟,不可尽信。至于巴厘岛的美妙,能说清楚的我们基本说清楚了,说不清楚的只能保持沉默。 【嘉宾】 知味 在巴厘岛重启人生的神经科学博士、费登奎斯方法老师 公众号/小红书/视频号/小宇宙:在你我的花园里 【你将会听到】 05:34 巴厘岛初印象:生命力、白人生活、灵性 12:30 听从本能的感觉逃离纽约 15:30 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割裂感 21:03 观念上的人生困惑经由身体解放被消解 23:05 减少强迫性,增加自发性 26:13 加速和浓缩:现代生活的隐喻 30:05 冥想到爆哭是什么体验 31:05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特别累 35:16 休息是需要学习的 37:15 大堵车摩的后座上的冥想者 42:15 拖延症的深层根源 44:14 不自觉陷入基于生产力视角的自我评价 48:14 金钱不应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 52:12 感受幸福的标准:起床困难吗 55:12 控制感的新理解 60:12 在桌上蹦迪的无我时刻 65:12 从认知科学解读先秦思想 67:01 依靠痛觉帮助自我觉知,牙疼、 踩钉板、光脚徒步 76:53 萨古鲁的业力说:修行是无法教授的 82:05 Don’t say MY 87:12 重读发现《悉达多》的革命性:深刻的怀疑论者如何获得拯救 93:14 当代嬉皮士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95:12 身体是如何在过去的教育中被异化的 100:30 语言暴力扼杀了含蓄中的想象力 104:10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110:20 允许偶然随时影响你、引领你 112:30 费登奎斯方法的意外之用:学习之乐 【推荐书单】(加粗为重点推荐) ·关于觉醒与认知神经科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Robert M. Sapolsky 《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 罗伯特·赖特《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Why Buddhism is True?) 森舸澜《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Effortless Action: Wu-wei as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Spiritual Ideal in Early China) 侯世达《我是个怪圈》(I Am a Strange Loop) ·关于演化与智能 Max Bennett《A Brief History of Intelligence:Evolution, AI, and the Five Breakthroughs That Made Our Brains》 Stanislas Dehaene《How We Learn:Why Brains Learn Better Than Any Machine . . . for Now》 大卫·格雷伯 &大卫·温格罗《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The Dawn of Everything :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 迈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关于正念冥想与修行 辨喜《瑜伽奥义丛书》 萨古鲁《内在工程》《幸福的三个真相》 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故道白云》 潘卡吉·米什拉《苦厄的终结》 成庆《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罗伯特·M.波西格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关于修行智者 黑塞 鲁米 泰戈尔 克里希那穆提 奥修 ·关于印度宗教的介绍 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汉密尔顿《印度哲学祛魅-牛津通识》 辛加尔《印度与世界文明》 刘欣如 《印度古代社会史》 孙晶《印度六派哲学》 杨怡爽《印度神话》 ·关于印尼的介绍 伊莉莎白·皮萨尼《印尼 Etc. : 众神遗落的珍珠》 制作-曹福楼 配乐-Nina Simone - Feeling Good

122分钟
13k+
3个月前

vol.197|打破延迟满足怪圈:淡淡地疯,默默地冲

本期嘉宾导演李冉,从清华法学院的优等生一路叛逃,终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既羡慕又无法共情的电影人。八年来的创作之路冷暖自知,作为旁观者,我也只能问问转念与转变的过程,与各位听友共勉之。我们在聊爱情片中的择偶观,也是在聊现实中这代人的价值观。喜欢她身上那种淡淡的疯感和舍我其谁的冲劲儿,创造欲是生命中盛极一时的活火。《盛极一时的爱情》正在国内院线热映,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嘉宾】 李冉 青年导演,代表作《盛极一时的爱情》 小野酱 播客食野之评主播、写作者 【你将会听到】 03:05 放弃法律职业走上拍电影的“不归路” 08:15 现实选择中没有爽文剧本 10:15 实现电影梦的路上踩遍了坑 13:15 欧洲年轻人为啥能一边打工一边追梦 17:13 转变价值观是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21:30 留学的孩子无法忠于自我 25:20 渴望源于价值观,欲望归于确定性 29:20 在城市规划中守卫生活 32:44 延迟满足诅咒:为了更成功压抑自己 35:12 戏剧中即兴的疯感电影无法复刻 37:20 好的艺术是背对观众去创作 40:10 为什么影视剧中都是双洁 45:15 女性主义不止一种模板 48 :15 决定女性视角的是性别吗 52:30 对比《坠落的审判》与《某种物质》 55:33 放弃退路才是勇敢的 制作 曹福楼 配乐 Max Richter - Whispers

60分钟
9k+
4个月前

vol.196|张志安谈算法:光怪陆离的网红与虚空索敌的流量生活

周期性涌现的素人网红、层出不穷的短视频爆款、速朽的网络热梗、底层正义的狂欢、公众人物的炮轰……2024的数字人文观察都绕不开本期节目的主角:算法。内容平台的推荐算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平台有能力造神吗?如何在注意力稀缺时代走出信息孤岛?本期节目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聊聊推荐算法的是与非。 【嘉宾】 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委会理事长 【你将会听到】 03:25 好的推荐算法会兼顾想要的和需要的 05:30 素人网红是平台在造神吗? 07:15 被看到的共性:反差场景+情绪价值 11:30 李子柒复更和食贫道的营收说明了什么 14:30 平台的推荐算法在追求什么 16:30 获得流量的必要步骤 18:00 理解算法成了视频创作者的基础素养 21:30 推荐算法的工作原理 27:20把关人退场与平台型社会的崛起 29:15 赛博世界做田野的收获:虚空索敌(认准路遥家!) 30:25 注意力稀缺催生出极致叙事和阴谋论想象 35:15 普通用户如何有策略地用好平台 40:12 信息轻断食、数字极简主义、结构性调教 48:19 大众媒介是系统和碎片之间的渠道 50:22 调教法则:拒绝重复+组合差异 52:30 突破窄众与茧房: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 57:10 新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恐慌,但终将在妥协中找到平衡 58:25 面对面的信息交互会变成亲密感的奢侈体验 65:30 走出信息孤岛,美好生活是若即若离 79:14 重新养育自己是对加速时代的回应 制作 曹福楼 配乐 鱼条 Fish Stick - 哭你一條河

73分钟
10k+
4个月前

vol.195|到景德镇去班味儿靠谱吗?

“去班味目的地”系列志在寻找生活方式的新可能,跟随小曹的视角,从人文历史和在地人群看见网红城市的另一面。 【嘉宾】 江智徽 一方庭主理人 何焰 媒体人 【你将会听到】 8:36 景德镇是怎么火起来的 14:30 景漂的几种面向:大厂出逃or挣快钱or社恐手艺人 19:40 社交网络热衷于“去技术化”地讨论陶瓷 22:30 西方现代陶艺想象VS传统手工业分工 26:10 手工业者也是上班 29:10 没有匪气的商人or没有观点的艺术家 34:30 集合店和买手店哪种是未来 42:10 传统不一定要和当代对话 47:20 观念强于技术与审美的殖民化 51:15 师徒制与消费关系的冲突 64:45 光怪陆离的自由人长什么样 72:21 景德镇的传统有何魅力 78:40 从十大瓷厂解体开始 84:36 一线城市的倒影开始讲话 【推荐阅读】 增田宗昭《知的资本论 : 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 方李莉《传统与变迁 : 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 贺鼎《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 陈海澄《景德镇瓷录》 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 赵慧(主编)《重新发现景德镇》 【活动招募】 咸柠七映后谈 vol.1《完美的日子》一个人也可以好好活:从丧失和孤独中体会禅意 嘉宾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人生解忧:佛学入门 40 讲”主讲人 曹柠 ,播客咸柠七主播、b 站知名 up 主 《完美的日子》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看了三遍,常看常新,也促成了自己心态上的重要转变。文德斯说这一城市僧侣的原型是莱昂纳德·科恩,而役所广司用他炉火纯青的诠释成为了平山先生。非常开心能邀请到成庆老师来聊,正值成老师《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在理想国出版,可以说是四厨狂喜,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解读! 咸柠七映后谈 vol.2《风流一代》 沉默与告别:贾樟柯与中国转型二十年 嘉宾 陆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孙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工作MSW中心主任 曹柠 播客咸柠七主播、b 站知名 up 主 贾樟柯新作《风流一代》于2024年5月18日欧洲时间在戛纳世界首映结束,全场掌声雷鸣,赵涛泪洒现场,贾樟柯说,刚才赵涛喊了一声,谢谢大家听到了! 时隔六年,“贾樟柯宇宙”的最终章将在 11 月 22 日登上国内院线。本片贯穿了贾樟柯20多年的持续记录,采用了《任逍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前作的镜头与素材,与在2022年补拍的新素材杂糅拼贴在一起,在对白的处理上大胆采用了一种类似默片的形式,让这部贾樟柯创作于疫情静默期间的梳理自我表达的混剪编年史有一股无声胜有声的力道。 《风流一代》是贾樟柯创作生涯的一次里程碑式总结和告别,也是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一次回望和安放。浮世绘般的城乡风景和人物群像让人恍如隔世,这是巧巧(赵涛)和斌斌浮萍般离散生长的二十年,也是贾樟柯从汾阳小子走向“世界”的二十年,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日新月异、面目模糊的二十年。 本次映后谈,我非常荣幸邀请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孙哲二位一起对谈。我们期待从贾樟柯的创作序列出发,回望过去二十年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媒介影像。 告别时的沉默,亦是凝重和深情的。 制作-曹福楼 配乐-恋恋风尘

99分钟
10k+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