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神秘岛 | 海龟汤(第三弹)【 家庭关系与毒药之谜】全员CPU烧毁

麦客说 | 轻松娱乐的陪伴播客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被奇思妙想驾驭了吗?今天我们沉浸在海龟汤的世界,品味那些荒诞,逻辑的饕餮盛宴!脑震撼来了,你敢挑战吗? 02:08 高考条件引发的悲剧:男生为爱疯狂追求女生,最终以悲剧收场 04:33 生死之间的谜团:男女生死之间隐藏的秘密 09:07 通过电话解决噪音困扰,神奇方法让你安心入睡! 13:44 家庭关系与毒药之谜:一场误会引发的恐慌与揭秘 18:19 广播中断引发的绝望事件:一个生命的终结与疑问的启示 22:53 直播背后的真相:一个男人的自我扮演与精神分裂的疑惑 27:30 一个男孩的悲剧:父亲的复仇与家庭的隐秘真相 32:05 突破口的线索:探寻三个人与孩子死亡的关联性 36:40 梦境中的惊险场景:公交车上的陌生男子满身鲜血地突然出现! 41:13 意外的生产:小孩在车上诞生,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45:48 暗号与枪支的奇妙结合:一场非正常的购物体验 50:26 裤子破了!动物追逐的惊险场景引发的想象之旅 1、广播 一个男人边开车边听广播。突然,收音机被打断了,然后又响了起来。听了一会儿,那人停下车,开枪自杀了。为什么? 3、【粉色连衣裙的女人】 你的新邻居是一个独居的年轻男人,有一天你吃完宵夜回家看到一个穿粉色连衣裙浓妆艳抹的长发女人进了邻居家的门。深夜,隔壁传来争吵摔东西的声音,在安静的楼道里格外刺耳。第二天你在邻居家门口的垃圾袋里看到了被剪碎的粉色连衣裙和一把长发,你询问了邻居,他却支支吾吾不肯明说……你要报警吗? 4.在儿子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上,我杀死了三个来悼念他的人。 5.我的裤子破了,我知道我马上要死了。 6:一个男人走进餐馆,点了一碗面汤,那人咬了一口后,不久又咬了第二口。然后那个人很生气。请问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7一个人半夜醒来打了自己一巴掌,然后闻着一股燃烧的味道安心睡去了,请问发生了什么? 8疾驰的公交上突然出现了一位浑身鲜血陌生的男子。随后,公交车偏离了目的地。 9一个男人走进一家餐馆,向服务员要了一杯凉水。然而服务员没有给他,并突然掏出一把枪顶在了男人的脑袋上。随后男人说了句谢谢,就离开了餐厅 10. 请听一段音频: 男:我们分手吧 女:这是最后了? 男:嗯…… 女:谢谢你,一直都给我这么多 男:忘了吧,我们都需要新的开始 新闻报道一座雪山发生雪崩,两人幸存而一人行踪不明。请推理完整故事线。 11一所高中当中,某男子喜欢一女子好久了,女子提了一个条件说,只要你和我一起进入到某某大学 ,就答应做他女朋友,后来这名男子做到了,而女子却疯了,请推理。 12一个人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这时,他突然拿起手机,拨了一个电话。他等了几秒,电话刚刚接通,他就突然挂了电话,然后安稳的睡了。请问发生了什么? 13一个人住在公寓楼的12层,他每天早上坐电梯到一楼之后离开。到了晚上,如果有人在电梯里,或者是下雨天,那么这个人直接就坐电梯到自己的12楼的家。但如果电梯里没有人而且那天不下雨的话,他就坐电梯去10楼,并且走2层楼梯回家。为什么? 14一个人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报纸,读到一篇报道,标题是《一起海上死亡事件》,他还没看文章,立即就推测出这是一起谋杀,并知道了凶手是谁。 15有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儿子早上在家里发现了一瓶毒药。晚上妈妈做饭时叫儿子把三碗汤端到桌上。他偷偷尝了三个人的汤,发现只有爸爸的汤是甜的。儿子杀了妈妈,爸爸笑了。 16老师问小明:1+1等于几?小明回答说是12。老师觉得不对劲,便让校长去小明家探查一番,结果校长死了。第二天老师又问小明,1+1等于几,小明只回答1+2=18。 恐怖分子将小明的爸妈杀了,不让他传出去。由于太过残暴,就将爸爸妈妈各分成了六段。一共是12段,所以小明第一次回答12,第二次加上死掉的校长,一共是18段,所以小明回答18段。他的意图就是让老师报警并救他。 17宿舍门口有人敲门 问:“要买红衣服吗” 我说:“买吧买吧” 第二天宿舍人都死了

55分钟
70
1年前

273.镜花缘 | 《热辣滚烫》到底是神作or烂片?春节档票房冠军

麦客说 | 轻松娱乐的陪伴播客

在此不牵强任何深奥理论,只聊聊《热辣滚烫》—一部刚好能撩拨心弦、画面堪称真实稍带过度营销痕迹,却愈显观众对角色共情的春节档电影。通过贾玲的波澜壮阔“减肥事业”,不禁问:人为谁而活、变化为何为谁?胖瘦之间,又隐藏了多少女性的自省、自觉与觉醒?情感简析,并非精金艺术,却给疲惫生活加点笑料,惊喜或感动瞬间尽在这蜕变的旅程。漫谈而已,倘若惹得心痒,何妨观影为证。 02:21 电影话题的冲突性:探讨与讨论的少见程度 06:30 《你好,李焕英》:一部感人至深、引发共鸣的电影体验 13:00 电影营销是否过度?理性观点与三观不合的辨析 19:31 热点事件持续时间长、争议多:贾玲团队背后的努力与自媒体的利用 26:00 减肥焦点下的电影核心:经历与见识的沉淀与交个 32:31 电影内外的蜕变:贾玲在《你好,李焕英》中的精彩表演 39:03 他为了追求成功而牺牲了自己的喜剧前途,你敢这么做吗? 45:34 面对困难,如何减肥?探讨减肥的现实性和挑战性。 52:04 梦想与金钱的冲突:雷佳音角色的人性复杂性 58:35 消费的定义:探讨自媒体、艺术创作和家庭关系的消费现象。 01:05:06 电影第二十条:中国法治进程的里程碑,也是一部充满热辣的电影 01:11:35 《百元之恋》与《热辣滚烫》:剧情对比与女性觉醒的话题讨论

78分钟
19
1年前

270.沉思录 | 不好好说话【习惯性反驳】【习惯性反问】

麦客说 | 轻松娱乐的陪伴播客

一、习惯性反驳 1、举例 夸张到甚至每句话都要以“不是”来开头,不管你输出什么观点,他都要先反对。 n “今天挺冷呀” 不是,这天还算冷吗。这还没有前几天冷呢 n “这家的烧烤挺好吃。” 不是,他家好吃吗,没有我上次吃的那家好吃。 n 我喜欢听邓丽君的歌 不是,这都什么年代,还听邓丽君 2、特点 n “不是”,可能说的很快,不仔细听都听不清,他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 n 没有吧/不不不/我觉得你说的不对/那也不算/也不都是这样啊/你又不知道 3、为什么人会习惯性反驳呢? l 通过贬低别人获得自我满足感 n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中,第一级的基础的防御机制就是否定。对那些让我感到焦虑或者紧张的事物加以否定,可以保护自我的认同感。 n 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也认为:当我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做比较时(下行比较),会获得自信和满足。 l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n 从来不会接受别人的新观念,他们只会一味地认为自己说的对,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n 根本没有把你的话听完,也没听完全,急于表态 l 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n 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是有能力的,所以他们会在讨论时,有很强的“胜负心”。因为这份“胜负心”,让他们必须否定别人,肯定自己。 n 通过对别人不断的打压,以体现个人的价值。 n 即使两个人的观点一致,也要先反驳,再重新表达。 l 逆火效应 n 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这些会被忽或被反驳,原信念反而会更加强化。也就是说,反驳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 4、如何避免成为“习惯性反驳”的人 n 改变说话习惯,第一回应Yes n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点,“绿灯思维”, n 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5、总结 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和立场。愿我们能克制习惯性反驳的冲动,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不妄下结论,不盲目较劲,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就。 二、习惯性反问 1、举例 l 回答时使用反问 n “饮料你喝冰的,还是喝常温的?”“这么热的天,谁还喝常温饮料!” n “你看见我的手机了吗?” 答:“你自己没有长着眼吗?你自己不会找吗?”你让我给你看着了吗? n 今天去打比赛,累死我了? 答:难道打比赛还有不累的吗? n 去银行办理业务,请问我是在这里签名? 答:要不然呢?你觉得呢? n 去洗车,这个车洗完,是我洗吗? 答:你说呢 l 直接使用反问说话 n 比如明明可以说,“你有空把地扫一下吧”,结果说出来却是“你不能把地扫一下吗?” n 先写作业,写完再看电视。结果:你不能先写作业,然后再看电视吗? l 习惯性用语 n “你难道不知道?” n “这你都不知道?” n “你居然不知道? n 我怎么知道 n 你没听说? n 你没看过,你没听过,你没吃过,你没去过,你没用过 n 要不然呢 n 你以为呢 n 你说呢 n 这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n “你心里没点儿数吗?” 2、为什么有人爱用反问句? n 可能是借反问引出对另一件事的强烈态度。不只是否定,还有情绪输出。 n 可能是为了展现优越感。这种反问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否定+贬低。这歌都火了很久了,你才听说啊?” n 表态不满。觉得问题太简单幼稚。 六、过度引申 l 举例: n 手机别忘带了,你以我为是你呢一天天的丢三落四的。 n 今天的菜有点咸,你嫌我做菜不好吃,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爱我了? n “你穿过的衣服能不能收收好?别走哪儿丢哪儿行吗?” “你不乱丢?你都收好了?这个家里没你的东西?” n “都是我的错,你一点错没有,行了吧?” “这次确实是我不对,但你之前那次……” n 我说我感冒了,她会说:“你就是平时不运动,还这不吃那不吃,才会抵抗力这么差,你看我就从来不感冒。” n 我吃鱼被鱼刺卡住,但害怕去医院,她会说:“行行行,不去,你就等到喉咙发炎肿起来痛死好了。” n 我的衣服被她擅自拿去送人,我问起来,她会说:“你那些衣服,八百年穿不了一次,放在家里占地方,我拿去送人怎么了?” n 我:“爸,你最近好像很忙啊,活很多吗?要注意休息。” 我爸:“活多就不干了吗?不干活我去要饭吗?” n 男友总是起得很晚。和他沟通过,无效,一次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吵了一架。他说:“对不起,我就不应该睡觉。” l 原因 n 一般都比较敏感 n 过去的经历:过去的负面经历可能导致某些人对某些话题或行为特别敏感,容易过度引申他人的意图。 n 缺乏自信的人可能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l 解决:就事说事,中性表达。 l 讨论:潜台词,弦外之音。 三、命令指使型,祈使句,越说越不爱干 n 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类人,明明是平级关系,还总是喜欢用命令口气,每次说话都会说,“你过来”,“你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再过来”,明显一副领导架势。 n 看人家写作业,对你先把作业写了。 n 看人家擦地呢,你把地擦了,挺好。 四、特别随和,都行,不愿表达自我,但是事后不满 n 带饭,吃什么都行,我不吃鱼,不吃虾。 n 领导似乎都放权,只能得到一句话:“你看着办吧”。可是最终工作完成交差的时候,领导又各种不满, n 这是因为当着面的时候,他要面子,感觉非常的大度,因为有容乃大嘛,还有她的脑子不好使,在他当时的时候,他没有反应过来,事后他觉得吃亏了,有非常的生气,因为她那时已经反应过来了。 n 曾国藩也有意思相仿的话——“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五、频繁抱怨、负能量、唳气太重 n 你就是因为当初没听我的话,你看看,才会现在这样 n 这么点小事,我也做不好。 1、生活不顺,心态不正 2、寻找出口、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同情 3、想让他人做出改变 自我肯定 l 举例:有人说话的时候,会自己接上“对”‘嗯’,在卖车,卖房,给别人做介绍时,比较常见。 l 负面作用:显得很假,不自信,听着难受,没有捧哏的 l 解决:多多练习 先推诿 n 推诿工作,这事不应该我负责吧 n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把自己摘出去。这事跟我无关。 n 这事不怨我呀 傲娇蔑视型 n 有一种人在和别人沟通时特别喜欢说“你明白吗?”,“能听懂我的意思吗”、“你不理解我的意思”。 n 聊到汽车,20万以内的车,我可从来没开过,我不太懂

54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