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006期:相信复杂性

【Editor's note:复杂的价值】 在今天,复杂性不再是一个那么受欢迎的东西了。我们想要更丰富的体验,更多的花样——但最好别太过,别太复杂。可是复杂性像沙漠里的原石,那才是难以捕捉、理解和呈现的。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The Billionaire Doctor By Stephen Witt 湖人队和洛杉矶时报的幕后老板,一度是美国最富有的华人,世界最富有的医生,黄馨祥(Patrick Soon Shiong)的财富背后是他充满争议的一生,直到现在也不见休止。 [信息补充——这次的教训是要学会使用豆瓣] Metta Sandiford Artest,又名慈世平,前湖人队球员,2014年来到CBA加入四川队。 Jerry Zucker,导演,编剧,1990年他执导的电影《人鬼情未了》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影片。八十年代他参与编剧的《白头神探》系列被视为无厘头喜剧的开山之作。 Can MasterClass Teach You Everything? By Tad Friend 大师课这个词多出现在古典音乐领域,顶级演奏家会不定时面向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们,举办短期指导课。如今,互联网让所有领域的大师得以出现在屏幕上,你现在可以和Neil Gatman学写作,和《黑天鹅》女主角Natalie Portman学表演,向马丁斯科塞斯学表演。但问题是,大师课究竟能“教”多少东西呢? Stanley Tucci Is Savoring It All By Helen Rosner 国外疫情的反反复复,让好莱坞老牌“绿叶”演员Stanley Tucci担纲的美食旅游纪录片Searching for Italy,小小地火了一把。不能远游的时候,太需要这种代理满足了。 【BGM】 Dream Life By Being Sajid (Opening)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V. Sarabande, V. Menuets I&II) By Yoyo Ma

41分钟
2k+
3年前

总第003期:核电、清洁能源……这有一份阅读套餐

【Editor's note:一把子入门核电(不是)】 久违地重回录制,竟然还是这么严肃的话题——严肃却很有必要。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减少碳排放而寻找替代性方案;而作为煤电作为碳排放的重点源头之一,是否能被更理想的清洁能源所取代,是接下来十几二十年前,悬而未决的大问题。 不过,不用担心,本期的阅读搭配依旧有荤有素,除了艰涩的核电知识,文艺内容也不会落下。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0927 Terra Nova: "Reservation Dogs" on FX/Hulu; "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 on Hulu. By Doreen St.Felix 这样一部剧里你能看到现代社会里多个媒介的交织纵横:电视里有播客,播客里有音乐剧,所有一切都围绕着故事展开——犯罪故事。而这个题材在英语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之高,几乎是断层式领先。 【本期的核电阅读套餐】 核电特别像早期的航空业:能创造出巨大的收益,并且事故率很低,可是它一旦出现事故,那将是灾难级的。不同的是飞机已经算平了账,可核电的第一笔还没能完整记下。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核电的潜在风险,以换得生活所需? Vox Why nuclear plants are shutting down, The nuclear power dilemma, explained. By Cleo Abram The New Yorker 1011 Can Nuclear Fusion Put the Brakes on Climate Change? By Rivka Galchen Financial Times Weekend The UK faces an energy crisis. Could nuclear play a vital role? 【年度宝藏发现】 The Atlantic The Nicest Man in Stand-up. By Tim Alberta Nate Bargatze,一位在国内不太有知名度的脱口秀演员,风格超乎想象的干净。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他一个美国脱口秀演员,广电看了都要全票同意放上央六,一刀不剪,原样照播。

38分钟
1k+
3年前

总第002期:突如其来的政治专题

【Editor's note:建议是选个好天气】 这期突然做了很多政治内容,尽管里面还有小说和剧评,但还是选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太阳和天空的组合成最好看的样子,摆过一杯香气浓郁的咖啡或茶,还有最喜欢的小水果——葡萄或者小番茄,一次一口,一口一个,用最小的力气就能享受最高频次的愉悦。 要准备好这一切后再来看这些文章,才能不被里面真切的忧伤打倒。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0830期 Honor  Role by Hua Hsu “重重拿起,轻轻放下”,Netflix的新剧 The Chair 不是非常刺激的尖叫——相比于剧中学生们的激进,这部剧反而显得进退踌躇。 The Atlantic 七八月合刊 Four Americas by George Packer 长文,很长,但很值。我很清楚的知道,美国已经不是我以前所认识的那个美国了。这篇文章让人看到今天的美国,里面呈现的四种意识形态,仿佛四种人,Geroge Packer讲明白了里面这四种人的来路与去向,以及它们之间彼此的关联和撕扯。 两全其美 by Maile Meloy 不同于Richard Yates,Maile Meloy会在故事前段更富有想象力,更明艳,让人期待一个惊奇的展开,期待两全其美真的发生。可最终没有,故事收拢到的结局很真实,不是夸大了的巨型痛苦,而是真实的,仿佛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哀愁。

30分钟
99+
3年前

读报teleread: pilot episode

读报是一档阅读分享节目,在播放音频之前,你可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必要来听。以下shownote里有基本信息的介绍和解释。 Q:这是一档什么节目? 你可以称之为阅读分享节目(尤其是在向周围人推荐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描述),但我在制作上避免做成“三分钟带你看完xxx”和“外刊精读精练”这两种极端。尽管每一期包含了提炼的和摘录两个环节,但重点是文章们如何向外延展。我所期待的是这个节目诱发你对这些文章的兴趣后,自行阅读,并再次回来分享你的想法。 Q: 为什么做这个节目? 有一些个人需求在里面:我在重新找回使用英文的感觉和习惯。另外,我觉得微博微信上没什么值得看的东西了。反而,纸本杂志里有不少没有被放到网上的有趣文章。 Q:你是谁? A:我不认为这是一档人格化很明显的节目,更像是一个媒介。播客主和博主也不一样,换句话说我是谁并不重要。但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前媒体民工,目前在准备回到学校。资深网民,兴趣是看东西。 Q:为什么以外刊为主? A:像我说的,微信微博上没什么东西好“看”,即便有,也不需要我来挑选评价。另外我也看繁体中文内容,偶尔也会出现。或许确实存有一部分人,他们仍然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对外面正在发生什么感兴趣。如果你并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档节目就只会浪费你的流量了。 Q:文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有书吗? 不做书很大一个原因是篇幅,囫囵吞枣看完一本书就为了做播客,大可不必,这不是我的工作。杂志文章相对更短,哪怕是一整期《纽约客》,狠下心来一天也能读完。具体选择哪些文章放进节目没有什么标准,主要看自己有没有想说的。出于敏锐的自我审查,特定话题不会涉及。 Q:所以这里教英语? A:当然不,这还是一档个人分享式的播客。

45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