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活动】 第50期的SP节目开放写评论 抽签名版《掉队的男人》赠书活动,感谢雅理图书的特别支持!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0415期 Life After Death, By D.T Max 权游、龙与地下城里出现的史前生物恐狼,原本只是流行文化里的一个符号,现在却被奇迹般的「复活」了。这靠的不仅是科学和技术,还有不可告人的野心。 The Atlantic The Girls of Summer, By Kaitlyn Tiffany 棒球是美国民族认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也是一项高度商业化的赛事。这样的国民级运动当中,在多年来没有给女性在生态位中留有一席之地,怎么会这样? Kosher Salt Is Actually Just Big Salt, By Ellen Cushing The Harper’s The Ghosts in the Machine, By Liz Pelly 靠黑箱算法驱动的音乐平台,如今像极了一个铁盒子:摇一摇,吐出一些音乐,你可能喜欢也可能毫不在意。现在,平台要把你毫不在意的音乐,也变成钱。 Bloomberg Business Week With Shake Shack in First Class, Airline Food Is No Longer a Joke, By Brooke Sutherland and Mary Schlangenstein 「高端汉堡」的代表Shake Shack,真·冲上云霄了。有一说一,要在飞机上吃到美味的快餐食品,可是很不容易的呢。 【BGM】 The Bird, By Noah Floersch
【Editor’s note:地球上的另一半人】 当女性在不断打碎旧有的观念,重新书写和覆盖既有的性别观念时,还有另外一半人——男性——他们在做什么?有「新男性」这种说法吗? 或许现在还没有,但可以有。男性想要走出原地踏步的现状,不仅是要承认旧有的男性形象存在,更重要的是正视一个前提:男性这一性别,是以女性为镜而展开的。 【本期嘉宾】 @Vagueness, 一个即友、法哲学研究生、有过一定的女性主义研究 【本期收录】 Redshirt the Boys What Men Are For Men are lost. Here’s a map out of the wilderness 《Of Boys and Men》 中译本为《掉队的男人》 【本期重点】 0:12:50 「现代男性何以可能」之概念分解 0:31:12 女性,是作为一面男性的镜子存在——“女性之镜” 0:33:44 回到good old days,男性在性别问题上的保守倾向 0:59:20 男性的性别理解满是历史包袱 1:10:10 “好的男性”是块无人问津的供地悲剧 1:13:35 出路:要么抛弃男性这个身份的执着,要么以身作则,标识并扩展男性形象 1:20:38 存在依赖于自我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觉察改变自我理解,进而改变存在 【⚠️】本期为有损音质 【BGM】 伥鬼, by 安艺恩
【总第049期:纽约客百年】 精致、智性、优雅、总是带刺,并总是维护刺的锐利。《纽约客》用独树一帜的风格,奠定了自己在新闻媒体历史上的地位,同时成为所有对写作与思辨有所追求的同路人的远航灯。 纽约客用一百年的历程,证明了思考与表达永远有价值,保有对广泛话题的好奇心,永远有价值。 【本期收录】 Hiroshima, By John Hersey The Editorial Battles That Made The New Yorker, By Jill Lepore Trump Solo, By Mark Singer 【本期由于极限滑铲,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以下是技术备忘录】 一、06’05 处出现的声音来自视察帝国大厦施工工地时地方官员的讲话,大意是未来要有更多这样的大楼建起来 二、11‘05 处应为ABC美国广播电视公司 三、12‘20 处选自2015年纽约客90周年播客节目,第一位女声是时任执行副主编 Pam McCarthy,随后是John Bennet,他于1975年加入纽约客,在2022年时因胰腺癌去世。 三、剪辑时用的是监听耳机,如果用AirPods 等蓝牙耳机,会有比较明显的音质变化 四、滑铲是不好的习惯,大家不要模仿 【BGM】 New York, BOY All That We Are, Nomad
崔庆龙写,「哀悼的本质就是接受丧失,接受任何意义和尺度的丧失。」「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逝去,逝去是为了让出空间令新的因缘发生,因为一切也都在重新孕育,这便是不常不断,生生不息。」 过去的一年在逝去,新的可能性刚刚就位。 【本期收录】 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merica Can Be Learned in a McDonald’s, By Chirs Arnade 崔庆龙的微博博文 How Technology Became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Religion, By Greg Epstein The Year Creators Took Over, By Kyle Chayka 【BGM】 Temples, By Goitia Deitz Last Cassette, By William Claeson Pacific Coast Highway, By Marcus Warner New Years, By Resonance
【本期收录】 The Atlantic The Elite College Students Who Can’t Read, By Rose Horowitch 精英大学的学生,怎么也看不进去书了?在电子产品全面侵袭读写能力的今天,没有谁能轻易逃脱。现如今,「阅读」到底意味着什么? The Most Remote Place in the World, By Cullen Murphy 地球上有叫做「难抵极」的地点,既有在陆地上的,也有在海洋上的。南太平洋上的海洋难抵极堪称这个星球上,最孤寂的地点——极地爱好者来了,恐怕要大失所望。 BGM:Cmon, by Brian Eno/Fred Gibson
【本期收录】 Google vs DOJ 反垄断系列诉讼 时间线版 The Antitrust Revolution, By Barry C.Lynn 大型科技公司之所以被称之为「巨头」,不仅是因为其业务多、体量大,更是因为它们通过商业行动所积攒的力量,足以影响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普通用户。如今,科技公司已经成了不亚于石油、烟草的大型政治机器。 Welcome to Fakesville: Inside an AI Nightmare That Tore Apart a School, By David Kushner 冬天,巴尔的摩,一家有着不少黑人师生的高中,被一条校长种族歧视的录音炸开锅。不久后,警方介入,他们发现这条音频并非来自校长本人,而是人工智能合成的。 C2PA's Worst Case Scenario, By Hacker factor 到底有没有一个能鉴别AI生成的方法?最好简单点,最好一步到位?有,但也没有。迷信一种「唯一金线」恰恰藏有巨大的隐患。 How to Break Free of Spotify’s Algorithm, By Tiffany Ng 在没有算法推荐、没有网易云日推之前,你都是怎么发现新音乐的?靠电台推荐,音乐杂志?这可都有点儿年头了。 仔细思考对音乐收集方式的变化,解释了一个问题:算法推荐是怎么让内容「贬值」的。 【BGM】 愉快动物病, By 树莉莉
每一次发出声音,就像是给远方的某某寄出一封封信件——三年后,奇洛李维斯,真的回信了! 06'39 一个早期记忆的画面,一段旅程的象征 16'00 「创作者」的身份,不是天降的,也不是民选的,是靠练习换来的 21'22 线下活动可以见到你吗?——真的要见吗? 31'57 GPT取代的是mediated的声音 45'11 每隔一个阶段,就要跟观众阶段性剥脱 51'00 奇洛李维斯,真的回信了 感谢你的关注,和三年来的陪伴;如果你也在等待某一件事发生、某一个远方的声音,我相信,属于你的回信,一定会来到你的手上。 【ED】 奇洛李维斯回信,by薛凯琪
读报的三周年马上要到了,没想到迷迷瞪瞪地,把这个节目撑到了第三年。这么久以来,思考有很多,思考的迭代变化也有很多,所以三周年做一点走心局吧。 这条帖子专门用来接收问题:https://t.me/SLtelenote/364 在正式录音之前我不会点进去看,争取尽量接近一个0准备的状态。 另外我也准备了稿子,会穿插进回答里(形式上会有点像「鸽子的芳心」,如果你听说过这个脱口秀专场的话)。 Surprise me :)
⚠️本期后半段为有损音质⚠️ The New York Times The Voices of A.I. Are Telling Us a Lot, By Amanda Hess OpenAI的创始人之一Andrej Karpathy曾经开玩笑说,「the killer app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Scarlett Johansson, you all thought that’s maths or something」。远不止于此,ai chatbot产品以及类人机器人,总是以女性为想象的基底,而且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 Objects of Our Life Steve’s talk at the 1983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 in Aspen 1983年,乔布斯参加了阿斯彭国际设计大会发表演讲,当时正是Mac即将面世的关键阶段,他面对台下一大群不太懂电脑、没听说过苹果的观众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The New Yorker Fitzcarraldo Editions Makes Challenging Literature Chic, By Rebecca Mead 来自伦敦、创办不过十年的独立小众出版商Fitzcarraldo,却发掘了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把他们的作品带进英语世界。 The Culture Wars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 By Clare Marlone 执掌《纽约时报》这一艘媒体巨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Joseph Kahn如今已经上任两年,他怎么看待自己给这个老牌媒体带去的变化,如何与年轻的团队磨合,又是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工作的? 【BGM】 Black Nymph, By Para Dot
【本期收录】 WIRED Perplexity Is a Bullshit Machine, By Dhruv Mehrotra, Tim Marchman 继福布斯之后,Perplexity再遭受盗用内容的指控:WIRED调查发现这家明星公司绕过反爬机制搜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向用户返送低质量、乃至捏造的内容作为回复 延伸内容 Major Record Labels Sue A.I. Music Generators, By Marc Tracy Hard Fork EP. 89 Calculating Empires The Harper’s The Gods of Logic, By Benjamin Labatut 历史上,一位又一位科学家,一点点揭开人类思维中的理性,以及如何理解和表达这种理性。这些思考与工作,是人工智能的基础——那么,再往后呢? The Approach of a Dangerous Fate, By Kevin Barry 关注并订阅读报的telegram频道: https://t.me/SLtelenote
【本期收录】 WIRED You Think You Know How Misinformation Spreads? Welcome to the Hellhole of Programmatic Advertising, By Steven Brill 基于算法的广告投放,原本可以品牌和媒体,完成“智能成交”。然而,这样的智能算法,竟然让品牌成了劣质媒体的“金主”还浑然不知。 The New Yorker The New Generation of Online Culture Curators, By Kyle Chayka 既然算法不靠谱,想看点好东西,还是得靠人——他们也有了新头衔:内容策展人。 Politico This Hedge Fund Wants to Save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By Calder Mchugh 媒体的商业化和盈利,是令行家里手都头疼的事。要么挣读者的钱,要么挣广告商的钱,除此之外,还有他法吗?早早就以写作为道路的Sam Koppelman想,媒体行监督监察之职,不如从中挣一笔? 【BGM】 my mind (now), By Paris Paloma 【📢订阅读报Telegram频道】 https://t.me/SLtelenote
【👋🏻来互动👋🏻】 本月25/26 Podfest将在上海举办,主播会在外场出没,快来面基和互动,可以拿无料哦! 【本期收录】 America’s Colleges Are Reaping What They Sowed, by Tyler Austin Harper Tower In Flames, by Louis Menand 高校学生针对巴以冲突的声援活动正在震动美国,“学生” “学校”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场域。 The Battle for Attention, by Nathan Heller 一直以来,注意力被当做大脑里的肌群,可以训练,可以培养。不过,如果你把它当做一种知觉,一种从身体而来的媒介呢? Redeeming Time, by Adam Phillips 想象一个只有一次机会的生活:没有余地,没有转圜,任何的差错都不可原谅。那第二次机会呢?第二次机会,意味着一个机会,去背叛自己。 【BGM】 Passes, by Helen Jane Long 【关注读报的telegram频道】 https://t.me/SLtelenot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