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奖给了AI,物理学奖给了AI,医学和生理学奖嘛......没人关心了 🎙️【时间轴】 00:00 一个无法放到最后的彩蛋 Part I:「我心中的诺奖」主播提名活动 02:13 microRNA得诺奖,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02:45 主播各自预测的诺奖及其理由:CART&光遗传学 06:38 历史上的今天,与中心法则相关的诺奖 Part II:「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简介 08:35 获奖科学家及工作简介:Lin-4与Lin-14的功能 14:46 领域的火热需要竞争 15:30 获奖人Victor Ambros:诺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1:00 获奖人Gary Ruvkun:如果你也可以像他一样,那这件事真的是「泰裤啦」! 25:48 大水冲了microRNA Lab 📖 【相关资料】 诺奖官网:www.nobelprize.org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基因传》的故事从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家族令人心碎的精神病史展开。叔叔们和堂兄的重病让穆克吉对人类和基因起源的追问多了几分悲剧色彩与使命感。 《基因传》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医学和科学发展的史诗,作者在书写人类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中,也不断反思着科学的意义,以及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走过的弯路。 🎙️【时间轴】 01:33 全书简介:是基因的故事,也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史 08:03《基因传》vs《癌症传》:一本更多史实,一本更多情感。 12:47 重生之我在1899年看孟德尔做科研 22:11 从「优生学」到纳粹大屠杀:是谁在定义「优等」与「劣等」? 35:52 基因可以决定性格么? 40:55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看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创新与效率 49:21 各种「组学」是灌水还是拓宽了认知边界? 📖 【相关单集】 《癌症传》:我们可以治愈癌症吗?Yesn't! E27 诺奖传记《解码者》:麻了!还有比基因编辑更卷的科研吗? E14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冠」突然出现又突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前年的今日,我们避在家中接受封控;去年的今日,我们在二阳中持续咳嗽;今年的今日,我们一起回溯这场漫长的共同记忆。 这期节目中,我们聊聊疫情的疫苗与药物研发,也畅谈大流行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 👨🏫【本期嘉宾】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现在药企从事免疫学研究(微博:@生物狗Y博,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时间轴】 Part I:新冠疫苗与药物 01:35'' 关于疫情的个人体验 05:01'' 回看疫情初期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 18:15'' 新冠主流疫苗介绍 32:05'' 为什么中国没有mRNA疫苗? 40:37'' 新冠主流药物介绍 47:49'' 新冠药物与常规药物研发比较 50:05'' 新冠药物和疫苗研发的经验,对未来的研发工作的启示 Part II:公共卫生与“大流行” 54:01'' 从公共卫生角度回看此次疫情的防控,有什么我们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的? 60:35'' 什么是“长新冠”,以及他的影响 68:49'' 我们会很快经历下一次大流行么?我们能有效的控制它么? 📖 【相关资料】 TED你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大流行”吗?www.ted.com 叶斌新冠科普专栏 mp.weixin.qq.com 福奇自传 Anthony Fauci 《On Call:A Doctor's Journey in Public Service》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在科研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离开了。这期是我(yaxian)的单口,聊聊大龄生物博后转行的心路历程,纯个人视角。 本期内容涉及: * 对科研已经不爱了,怎么还不放手? * 被科研按在地上摩擦的感受 * 研究表明,离开学术圈,生活更快乐! * 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 * 一步步把爱好变成职业 Ali abdaal 的视频 Ali-abdaal: 迷茫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如何找到人生方向 克里斯托弗.凯特琳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联系我们】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生物狗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是本播客关心的话题之一。恰逢毕业季,我们请来两位新鲜出炉,刚刚在工业界找到工作的生物学博士给大家分享他们找工作的经历。这期的分享非常主观但也很真诚,从决定离开学术界、实习、面试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期待......虽然都是从个人的经历和视角出发的总结,但希望我们的内容可以给你更多职业选择的思路,也希望各位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顺利! 🧑🎓【本期嘉宾】 彤彤 生物博士,即将入职药企研发岗 皓皓 生物博士,已入职生物技术公司战略投资岗 🎙️【时间轴】 02:22 为什么读博?有人因为理想,有人因为惯性 08:26 为啥转行工业界?对科研驱魅是做决定的第一步 17:02 找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找实习与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 26:55 万金油方向也不香了!药企招人看重什么? 31:24 战略投资的工作做什么?招人看什么? 36:24 面试大揭秘:各轮面试在考啥 41:45 有没有考虑过体制内的工作? 43:37 皓皓工作几个月下来的感受:有喜有忧 48:10 钟琇工作一年多的体会,符合一开始的预期吗? 51:39 做出离开学术界的决定,是否有纠结? 55:38 思路打开、多找人交流,可选的工作还是很多的!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你可能会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你一定知道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一定对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感到熟悉。 这期节目中,我们聊聊罕见病,也聊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渐冻症这种疾病以及关于它的药物研发的故事。 👨🏫【本期嘉宾】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现在药企从事免疫学研究(微博:@生物狗Y博,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时间轴】 Part I:关于罕见病 02:10: 什么是罕见病?罕见病药物研发为什么困难 ? 05:14: 罕见病的都是遗传病吗? 10:31: 罕见病药物研发为什么困难? 15:03: 孤儿药法案对罕见病药物的推动 Part II: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5:07: ALS及药物现状:有效药物屈指可数 31:40: ALS药物研发困难:病都搞不懂怎么搞药? 33:50: AMX0035药物背后的故事:反转又反转 48:57: ALS有哪些生物标记物? 51:06: 关于FDA对新药审批的讨论:灵活度有益药物审批吗? 57:04: 一些对CNS药物研发的展望 📖 【相关资料】 关于罕见病 FDA对罕见病药物开发推进 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关于AMX0035药物研发和审批的故事 Aducanumab :是一种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由Biogen和卫材(Eisai)联合开发。它在2021年6月7日获得了FDA的加速审批。Aducanumab的批准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是因为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能够清除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其能够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进展。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atgcdoctorschat,备注「加听友群」
这期节目我们与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进行合作,邀请到参与儿童肿瘤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从志愿者的视角来观察肿瘤儿童的日常;儿童肿瘤的患者康复多年后的感悟与成长;以及线上编译志愿者们的付出与收获。 儿童肿瘤虽然是一个看似严肃的命题,但是大家的分享并不沉重。向日葵儿童公益项目通过科普、科研和社工,为儿童肿瘤患者及家庭服务。谢谢志愿者们既往的付出和这期节目中的分享;也希望听友朋友们了解到这些故事,对这群既普通又特殊的孩子们予以关注,共同关注和服务肿瘤患儿家庭! 愿我们无论多大,都相信美好且拥有力量! 👫【时间轴+分享嘉宾】 第一章:陪伴 1:35 华峰 :真正的爱可以超越死亡和黑暗 3:58 磊磊 : 陪伴子琪让我对生命的力量和人的韧性有了更深的体验 6:28 小君子: 我们的陪伴一定会让孩子们在漫长枯燥的治疗中感受到乐趣 7:58 赵佳怡 : 让自己的每天都像春天一样的温暖美好 第二章:低谷 9:45 凌霄 :如果命运是最烂的编剧,要争取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12:20 敏敏:孩子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知 14:53 晓玲 :光头是我们坚强的标志,是和病魔斗争的军功章 第三章:重生 16:49 蓁蓁 :我最最好的朋友就是我自己 17:58 车厘子 : 人生最重要是拥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 19:05 郝世杰: 疾病带给我的不止是痛苦回忆,更多的是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22:48 李思源: 只有保持好心情,才能挑战生活中的苦难 第四章:收获 24:42 冰凌: 每次陪伴都是孩子治愈我的过程 26:36 Vivi : 以为是我们去帮助他们,但其实是他们滋养着我们 28:26 刘勇: 希望能有更多的男性志愿者参加到陪伴服务中 30:12 逸霏: 他们教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尝试让身边的人快乐 32:39 木沐: 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伟大 第五章:希望 35:13 周叶斌 :欢迎新的志愿者加入儿童肿瘤前沿 38:05 苗苗 :通过我的编译,可以让小朋友和家长们重新燃起希望 40:07 鲁涵 :当绝望来临时,记得睁开眼打开心,总有一只手拉着你一路同行 🌻【成为葵花籽】 扫小程序码加入 或微信搜索小程序:向日葵儿童葵花籽之家 🎙️这期节目【我们提到】 向日葵儿童-公众号 儿童肿瘤前沿-公众号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勇气大爆发》 《上春山》 📬【商务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在节目中我们与公益人菠萝博士聊聊他的科普和公益之路,也聊聊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一起看看这位癌症生物学博士的主流与非主流生活。节目虽然略长,但是越聊到后面我们越能走进菠萝的内心,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与信念。 👨🏫【本期嘉宾】 李治中,笔名“菠萝”,癌症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时间轴】 Part I 关于菠萝和科普 2:50 菠萝的多重身份:不务正业但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7:48 聊聊《癌症与社会》这门很受欢迎的通识课 11:23 啥?清华美院的同学是选《癌症与社会》最多的院系? 16:51 印象最深的课后作业:用音乐和美术来讲述癌症治疗 Part II 关于公益和慈善 17:31 决定回国成为全职公益人也是遵循内心的选择 21:29 聊聊聚焦儿童肿瘤的向日葵儿童基金会 27:50 公益就是信任的桥梁 30:26 加入向日葵成为葵花籽志愿者吧! 34:22 做公益过程中有太多太多印象深刻和让人触动的故事 43:09 儿童的临终关怀是基金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48:25 这些年与医生和患者们接触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些医疗上的问题 57:03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和平和 1:01:22 2022年遭遇严重车祸—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但依然乐观 🌻【加入向日葵】 或微信搜索小程序:向日葵儿童葵花籽之家 🎙️这期节目【我们提到】 向日葵儿童-公众号 儿童肿瘤前沿-公众号 菠萝因子-公众号 📖 【相关书籍】 《癌症-真相》 《癌症-防御》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送你一朵小红花》-赵英俊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房东的猫 ✂️【本期剪辑】 小舟:一个可爱的宝宝,梦想变成萨摩耶 📬【商务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工智能在医药行业有哪些应用?AI制药的瓶颈和挑战有哪些?我们今天就与AI药企深势科技的两位计算科学家一起聊聊人工智能在医药产业的应用 【内容提要和时间线】 2:06 嘉宾的自我介绍 7:10 人工智能并不是最近在医药领域火起来的 11:40 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19:22 为什么有些人积极拥抱AI但是有些人却质疑AI制药的逻辑 26:57 AI能我我们带来“新”的idea么 28:07 如何验证AI给产业带来的助力 39:37 以深势的Kv1.3抑制剂为例,聊聊AI如何辅助药物的发现 44:53 AI制药的瓶颈和挑战有哪些 49:32 模型训练过程中如何应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55:21 AI公司如何赚钱? 59:43 AI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愿景 【嘉宾】 王冬冬 深势科技计算生物学负责人 朱正诞 深势科技计算化学负责人 【聊到的一些内容】 Uni-Mol: Uni-Mol 是由深势科技发布的一款基于分子三维结构的通用大模型,在蛋白-药物构象生成、单步逆合成设计、药物毒理性预测、碳捕捉材料性质预测、OLED 发光性质预测等众多场景均有应用。 ADMET: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分子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以及毒性Toxicity,简称ADMET性质,是其成药性的重要指标。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应尽早考虑分子的ADMET性质,有利于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PK:pharmacokinetics,即药物代谢动力学,指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PK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随时间的变化过程。PK药物实验用于药物发现早期的临床前药效分析(通常实验动物为小鼠),以确定潜在药物在体内给药后是否有足够的暴露量来达到药效。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全AI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专注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发现和开发。
《解药》是《十亿美元分子》的续集,讲述了福泰制药从1993年2013年的发展史,少了些科学,多了些抓马! 0:30 好久没更,先闲聊一会儿 6:49 进入正题:《十亿美元分子》内容回顾 8:58 《解药》内容简介:1993-2003福泰制药 11:35“真正的故事,涉及一群人或者几群人” 21:49 内容分享:福泰制药的“广进计划”—怎么跟咱们今天有点儿像? 33:22 大小药企之间的合纵连横 – 一种微妙的关系 39:17 博格:谁家好人的爽文男主下岗啊? 46:28 药企与华尔街的博弈 【相关单集】 《十亿美元分子》:新药研发,靠理性还是靠运气?
各个平台上关于减肥神药GLP-1和司美格鲁肽的内容已经很多了,但是我们这期想要深挖的是神药背后的研发故事:是谁发现了它又是谁成就了它?在巨大的资本和利益背后,又有哪些争议和博弈? 【时间戳】: 02:57 主播的身材焦虑和减肥经历 06:31 GLP-1被评为Science杂志年度突破,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08:19 Habener实验室最初在琵琶鱼中鉴定出了编码 GLP-1 的基因 10:58 莫伊索夫-GLP-1的幕后英雄 14:34 GLP-1背后的荣誉与专利之争 19:38 第一个GLP-1降糖药来自于蜥蜴的毒液 21:59 “GLP-1之母”克努森如何挽救即将被砍的项目 25:18 降糖药转身变成减肥药?—故事没那么简单! 30:57 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减肥药之争 36:17 国内药企也卷起来! 38:49 司美格鲁肽很神,但是我们真的需要么? 【相关链接】 GLP-1 drugs are transforming diabetes, obesity and more. Could a Nobel be next? Science 杂志2023 年度突破--GLP-1 GLP-1与被遗忘的莫伊索夫 “GLP-1之母”Knudson的采访 【勘误】 1964年(不是1979年),Hodgkin和Huxley因为利用枪乌贼的巨神经轴突记录到了神经动作电位,阐明了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机制,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人类的基因组与其他的两类黑猩猩相比,只有1.6%的差异,那这1.6%里中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与黑猩猩之间的巨大差异呢??《第三类黑猩猩》是人类社会学思想家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与黑猩猩的分化是从哪里开始的?我们为什么是一夫一妻制?我们是怎样择偶的?……我们也开了很多脑洞,大胆猜想和推测了一些问题的答案,哈哈哈 【时间线】 1:57 贾雷德·戴蒙德是怎么从研究胆囊的生理学家变成畅销书作家的 4:37 《第三类黑猩猩》中提出的关于人类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8:04 书中所揭露了赤裸又残酷的人类真相,人类历史没有想象中美好 12:07 本书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给我们聊禁忌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15:45 我们的人生是被设计和决定好的吗? 18:14 回顾人类历史,农业的发展似乎让我们的生活变糟了 23:36 人类女性为什么会停经,而不是一直生育? 25:01 人类只是基因的载体?不婚不育可以抵御基因的暴政么? 32:36 人类学家给我们的择偶提供的启示 (含脑洞) 40:21 男权主义也是自然选择的偏好,作为女性我们有能力反抗么? 44:24 生殖竞赛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目标 【相关单集】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用达尔文的眼光看生老病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