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用 AI 打造你的社交助手,两位 90 后创业者有话要说

【本期内容】 本期播客是参与 #2023技术播客节 共创共建的一期内容,而录制本期播客的起因很有意思: 故事的开头要从极客公园旗下 Founder Park 社区和智谱 AI 联合举办的一场黑客松说起,那天极客公园的执行总编卫诗婕老师因为私事安排没能去到比赛现场。 但在当天,她却突然收到很多条来自同事、朋友的消息,说在比赛现场,有一支参赛队伍做了一个 AI 社交助手的 Demo,并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现场演示、公开爬取和披露她在即刻 App 上的照片和信息,使她非常震惊并感受到略微被冒犯。 两周后,尽管这场小风波已经平息,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延伸讨论是有意义的,譬如 AI 是否会重构社交方式和行为?大模型将如何改变获取信息的边界和效率?未来 AGI 时代的隐私保护将遇到哪些新挑战? 本期播客,我们便请到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社交骇客创始人 Rex 以及这场黑客松大赛的评委,变量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江共同来聊聊这些话题。与此同时我们也邀请到另一位有 YC 背景的 AI 短视频工具创业者,Tonic 创始人 Weiwei,共同参与讨论。 最后也欢迎大家在微信公众号、即刻、X(前 Twitter)搜索「2023技术播客节」,一键多连!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吴江:变量资本管理合伙人 Rex:社交骇客创始人(即刻ID:Rex陈正翔) Weiwei:Tonic 创始人,前 YC Research 设计师 【福利时间】 时隔三年,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4 再度回归北京!🎉 在过去 13 年,马斯克、苹果联创、NASA 宇航员、雷军、张一鸣、王兴…诸多传奇创新人物都曾空降创新大会的舞台。 12 月 16 日至 17 日,来北京与李彦宏、王小川、何小鹏、刘擎等 30+ 位科技创新引领者一起,跟随 Google、妙鸭、小红书、知乎等创新机构,探讨 2023 科技变革背后,重要的趋势和机会吧! PS:现场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点击链接即刻锁票 【精彩时刻】 03:05 缘起 AI 大模型黑客松 04:30 人们希望通过「社交」获得什么价值 / 意义? 06:18 社交 App 的算法内幕:服务用户 or 服务产品活跃度? 08:29 AGI 时代的社交产品还会以 App 为载体吗? 10:34 畅想未来的社交产品形态 12:46 相比移动互联网,大模型打开了哪些想象空间? 16:31 思想实验:把拥有大量免费用户的 App,譬如 X(前 Twitter)送给你会要吗? 22:12 AGI 时代的隐私保护困境——大模型对信息的「主观解读 & 加工」 27:57 两位 90 后创业者的故事 30:42 硅谷的 AI 创投氛围观察 36:25 投资人还没有出手,真正有热情的创业者已经下场了 38:37 两位 90 后心中的创业偶像 42:40 AGI 时代的社交产品,有可能颠覆现有巨头公司吗? 44:06 未来承载社交产品的终端是什么?手表,眼镜,AI Pin…? 47:37 除了社交,AGI 时代还有哪些应用层的机遇? 本期编辑:Muji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关于 2023 技术播客节】 很荣幸「开始连接」播客受邀参与此次@2023 技术播客节。技术播客节缘起于 2022 仲夏时节技术播客之间的梦幻联动,让创作者们感受到了社区共创共建的力量。今年技术播客节集结了 30+ 播客、5 大出品人、20+ 社区,希望拉动更多技术生态的内容创作者,一起用声音来表达和建设技术影响力。

54分钟
2k+
1年前

Vol.21|离开大厂 1000 天,我很自豪成为了「数字游民」

【本期内容】 为了谋生,当代年轻人真的是「卷卷卷」。 但仍有一群人在「躺平」和「内卷」之外,找到了第三条路——成为数字游民,进行远程灵活的就业。在今天,数字游民覆盖的职业已相当广泛,设计师、程序员、插画师、新媒体运营、翻译……换句话说,只要你有电脑和网络,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赚钱。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三位数字游民,分别是已经从字节裸辞,成为数字游民近 1000 天的职业教练 Solar;拥有 8 年工作经验却只打工过 3 个月,从没交过五险一金的设计工作室助理人东风;以及帮助数字游民与甲方建立连接的自由客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Doris。让我们来共同听听他们的故事和思考,或许每个职场人 / 即将踏进职场的人都能收获启发。 【主持】 Muji:极客公园主播 【嘉宾】 Doris:FreeLab 自由客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Solar:前字节产品经理、职业自由教练 东风:设计乱窜工作室主理人 【福利时间】 时隔三年,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4 再度回归北京!🎉 回首过去一年,科技创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AI 和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月 16 日至 17 日,来北京与李彦宏、张宏江、王小川、何小鹏等 30+ 位科技创新引领者一起探讨这些变革背后的趋势和机会吧! PS:现场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点击链接即刻锁票 【精彩时刻】 03:20 同工不同酬,那就利用「地理套利」变成「数字游民」 04:16 敢做数字游民 = 家里有矿? 06:10 吐槽:在大厂待得越久,对体系的依赖就越强 08:29 吐槽:不要指望大厂给你培训,经验是靠自己挣来的 11:57 缺少一技之长的文科生怎么办? 15:18 支持远程工作的公司案例:Shopify、GitLab、Airbnb 18:45 自由职业者与甲方的沟通技巧 22:19 如何构建自由职业者与甲方的长期信任? 24:49 既能谋生,又持续热爱的工作真的存在吗? 28:19 一个公式:你擅长的 + 你喜欢的 + 市场需要的 32:44 哪里来的底气,让你勇敢成为「数字游民」? 34:12 「数字游民」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吗?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Muji 剪辑:梦昕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40分钟
2k+
1年前

Vol.20|2023,投资人死磕回购,创业者战战兢兢

【本期内容】 2023 年,一位投资人看到办公桌上摆着的 7 份回购协议,突然有些惆怅和迷茫。 当初投资这 7 家公司的时候,他想的是它们能不能成为下一个 Salesforce(全球排名第一的客戶关系管理平台)、MongoDB (全球领先的数据库平台),赚上 1000 倍;而非如今行使回购权,以期获得在账面打平——这一点从前美元基金「看不上」的报酬。 回购,原本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免遭创始人欺诈、市场环境恶劣等风险,为其利益兜底的一种退出方式。通常,在触发上述条件后,公司和创始人需按一定年利率(通常为 8%)回购投资人股份——但一般来说,通过上市退出的回报年利率能达到 50%-60%。 在创投圈,发起回购本身并不如投出成功项目那样「光彩」。在科技投行蓝桥资本创始人王超看来,某种程度上,投资人发起回购,意味着「是被打趴下了」——中国创投历史不过三十余年,这一波投资人大多没有经历过完整周期:2016 年,美元基金开闸放水,大批基金与投资人募得大量资金,转眼七年过去,美元基金的存续期(一般是 6-7 年)将至,到了 LP(基金出资人)向 GP(基金管理机构)索要回报的时刻,但此时,境内外IPO环境却不容乐观。 「我们预期未来 IPO 可能会暂停 12- 18 个月、再叠加排队的公司,这一波创始人在业绩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提交 IPO 审核材料需要 2-3 年、真正上市要到 4-5 年甚至 6 年后。很多基金的周期都绷不住了。」王超说。一旦存续期至,LP 要求 GP 归还本金,别无退路的 GP 只能向创业者发起回购。 这可能是中国创投历史上,创投关系最为微妙的时刻。深耕中国资本市场的浩风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白洋铭,将投资人手握的回购条款比作「一把高高举起的剑」,而剑下的创业者战战兢兢。 近两年来,回购在中国创投圈普遍发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正常现象:泡沫期过去,投资人发起回购的频次变多,条款也越来越苛刻(有的回购协议要求以 20% 年利率回购),这引发了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越来越显性的冲突——有的创始人带走所有公章、跑路,甚至为了保全财产而离婚;而大部分案例的结局是,投资人没拿到钱,创始人跑了、公司也黄了。 「很难说投资人是否理性,有时候整个世界就会陷入这种混沌状态中。」王超说。 2023 年,王超和他的搭档白洋铭开始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回购咨询案例。看似强势发起回购的投资人实则弱势,而创始人则不知所措,创业似乎沦为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我们投一个项目,不是在考虑最好的情况,而是在考虑最坏的情况。」白洋铭说。 这不该是常态。 我们邀请了王超和白洋铭作为嘉宾,录制了一期关于回购的播客,聊到了上半年在中国创投圈普遍发生和冲突激烈的回购现象。当创投关系陷入冰点,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更成熟地面对当下的真实处境?希望能给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一些启发。 【主持】 黎诗韵:极客公园记者(即刻ID:一只小狸狸) 【嘉宾】 王超 Charles:蓝桥资本创始人 白洋铭:浩风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 【精彩时刻】 03:23 回购案例频发的 2023 年 05:48 退出困难的 16、17 年募资基金,陆续在今年到期 10:54 发起回购,意味着投资人和创业者彻底站在了对立面 13:32 洞察:即使账上有钱,创业者也不会轻易掏出 14:49 从法律视角,投资人通过回购拿到收益的可能性有多大? 17:29 执行回购的程序,以及其难以实现的复杂程度 21:13 中美回购条款、市场环境的对比 25:29 迫于回购压力,创业者的战略选择和技术动作会变形 27:41 极度悲观下,形成挤兑式的连锁反应 30:59 洞察:信心是黄金 31:56 上一代创业者:对 IPO 的执念和对回购的排斥 34:03 收益对比:IPO vs MA(兼并与收购) 37:05 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通过 MA 方式解套 39:35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通过 MA 方式出售 42:56 创投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46:52 面对真实的反人性的投资环境,很多人退缩了 48:25 投资人和创业者不应该互相「捅刀子」 49:51 反思:创业者是否应该签署回购条款? 52:51 如何避免强势回购,导致投资人和创业者两败俱伤的结局? 54:11 面对强势基金的回购条款,创始人有权去协商和拒绝吗? 55:01 案例分析:蓝城兄弟上市不及预期,被要求回购股份 58:02 草台班子理论 59:55 做决策,创业者一定要依赖于自己的理性判断 01:01:37 案例分析:郑刚控诉罗永浩拖欠其 1500 万元借款 01:03:56 中国人做生意讲究中庸,凡事可商量 01:05:17 作为投行和律所的代表,在回购案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01:07:19 给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建议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黎诗韵、Muji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70分钟
2k+
1年前

Vol.19|用大模型写小说?还办了个比赛!聊聊这场 Prompt 大赛背后的作品、技术和人性

【本期内容】 前不久,游戏公司 GenWorld 在社群内发起了一场用大模型创作小说的比赛。这场完全由民间发起,率先将大模型应用于普通人生活的比赛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在比赛中,令人惊喜的有两点——首先是大模型涌现出的惊人创作能力,这体现在这批由 AIGC 生成的小说作品中,其中不乏令人惊艳的情节、有关存在主义的探讨以及荒诞主义的呈现;另一点惊喜则在于对人如何使用 AI 的观察,许多作者喜欢给 AI 设定各类极端条件,如地球毁灭、家破人亡等等。当人拥有 prompt 的权利,我们会如何使用这种权利?这也是个有趣的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期播客,开始连接 LinkStart 邀请到了 Hugging Face 中国区负责人王铁震,以及首届 AI 微小说大赛主办方:GenWorld 游戏公司创始人 Frank 及 GenWorld 游戏公司联合创始人 Justin,一同畅聊首届 AI 微小说大赛背后的故事。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王铁震:Hugging Face 中国区负责人 Frank:GenWorld 游戏公司创始人 Justin:GenWorld 游戏公司联合创始人 【精彩时刻】 02:43 一场用大模型创作小说的比赛,是如何发起的? 09:25 作品《将军百战死》:全文完成度高、有明显的「作者意志」 12:44 人类评委是如何为 AI 创作的文学作品打分的? 14:38 作品《无命祭》:比让 AI 写荒诞小说更荒诞的,是让 AI 向人类解释何为荒诞 17:31 作品《电子诗人的苦恼》:当 AI 用自毁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19:18 你命令 AI 干活的样子,像极了资本家 21:15 人与 AI 协作的核心,是要让 AI 知道你想要什么 25:54 作品《我是E&M》:AI 能再现人类的情感关系和生命体验,即便它并不理解 28:26 解决了大模型的记忆问题,才有可能令 AI 涌现出属于自己的思考 30:32 AI 在文学创作领域的长处和短板是什么? 33:48 讨论:人机协作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38:01 讨论:AI 的下一个涌现时刻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40:29 大模型可能如何颠覆游戏行业? 45:50 洞察:难以实现的并非是信息平权,而是打破人类社会的权力架构 47:45 除了写小说,下一届比赛人类还想怎样考验 AI ? 【作品链接】 2023,我们办了第一届 AI 微小说大赛|Z Events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xuxu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52分钟
99+
1年前

Vol.18|人人拥有一只「大白」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聊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本期内容】 在大模型能力席卷科技圈的 200 多天里,机器人世界也再次升温。马斯克在提出「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的设想,并推出 Optimus 后,大模型的涌现能力让机器人实现通用智能成为可能。 反观国内创业圈,今年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也动作频频。业内甚至有声音认为,人形机器人才是未来。这个趋势的判断正确吗?当 AI Agent 拥抱「肉身」、落地现实,又会有怎样新的的技术挑战和价值涌现? 本期播客,开始连接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长期关注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以及有着丰富创业经历的实干家——元智能(RWKV)联合创始人、Syrius炬星联合创始人罗璇,一起来和大家聊聊大模型时代,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曹巍:蓝驰创投合伙人 罗璇:元智能(RWKV)联合创始人、Syrius炬星联合创始人 【精彩时刻】 05:37 机器人的进化之路:从被动,到主动 11:31 AI 技术大爆发,掀起「大模型+机器人」的创业狂欢 22:06 现在的机器人能做什么,有啥厉害的? 24:39 传统工业场景的机器人要求精度,未来的通用机器人要求响应速度 26:52 讨论:情感陪伴类机器人,会长成「大白」的样子吗? 28:07 如何兼顾机器人的专用性和通用性?我全都要! 30:36 通用机器人面临的技术瓶颈还有哪些? 35:39 机器人不适配场景怎么办?特斯拉:把工厂流程改了 40:43 如何解决机器人的数据来源:你的每一次图形验证,也许都在帮 Ta 做数据标注 45:05 通用机器人成败的关键,是有没有自己的「身体」和 Foundation model 52:53 机器人赛道竞争没有「终局之战」,只有阶段性胜利 55:59 研发通用机器人最重要的不是对齐其数据和行为,而是确认它的「价值观」 58:59 具身智能:AI 技术是底层的图纸,而虚拟世界的数据和现实世界的「肉身」是组装零件 01:02:51 总结:给机器人赛道创业者们的建议 【名词释义】 *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可指基于各种定位导航技术,不需要人驾驶的自动运输车辆,需借助电磁感应引导、磁导条引导、二维码引导等技术作为导航支撑。 * 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动机器人,泛指能够自主定位、自主导航的仓储机器人。AMR 多数使用SLAM激光导航技术,能够自主地识别环境的地图;柔性度高,可在地图范围内任意可行区域进行柔性部署规划。 *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模型,这是一个与创业公司和产品成功相关的概念。PMF 指的是当一个产品或服务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时的状态。 * AI Agen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它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 * Feature phone:功能手机,一种传统的移动电话,通常具有基本的电话和短信功能,但不像智能手机那样具备复杂的应用程序和互联网连接功能。 * Foundation model:基础模型,指在 AI 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类深度学习模型,它们是在大量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基础上训练出来的通用性较强的模型。 * 对齐/Alignment:Alignment 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指将一个已经预训练好的模型与特定任务或目标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对齐的过程。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xuxu 剪辑:broccoli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65分钟
1k+
1年前

Vol.17|王传福落泪之后:国产新造车正迎来黄金时代

【本期内容】 轻舟已过万重山,用来形容比亚迪很贴切。 「2017-2019 年,比亚迪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当谈起往事,王传福几度哽咽。而更大胆的决定在于 2022 年,比亚迪选择 Allin 新能源汽车,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 正是这个大胆且极其富有远见的决定,让比亚迪在今年一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2023 年上半年全球新车销量超过奔驰、宝马,首次进入全球前十。这也是中国品牌汽车,首次进入全球汽车前十。 并且在今年 7、8 月的暑季(往往是车市淡季),新能源浪潮下,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们都迎来了销量高峰:理想汽车连续3 个月交付量破三万,蔚来和小鹏也告别颓势,销量大涨。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两位知名汽车 KOL,分别是「速度计」主理人周展,「MJ车谈」主理人缪俊,共同盘点近两月的「车圈大事件」。 【主持】 Muji:极客公园主播 周永亮:极客公园汽车组主笔 【嘉宾】 缪俊:「MJ车谈」主理人 周展:「速度计」主理人 【精彩时刻】 02:52 盘点 7-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04:56 经济承压,大宗商品汽车销量「反升」背后的原因 06:54 价格战下,不少车企开始「赔本赚吆喝」 09:16 一二线城市蓬勃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在三四线城市依旧小众 11:41 观点:电动车不一定要智能化 12:58 国内车企普遍靠「堆料」,更像营销噱头而非产品需求 16:10 内幕:厂商直言,堆料获得竞争优势 17:28 现象:车企开始做手机(NIO phone),手机厂商开始造车 20:15 过去咱们出市场,老外出技术;如今开始反向输出技术(大众入股小鹏) 21:51 往事:2017 年,比亚迪的生死存亡之际 27:30 一个汽车工业强国,本土汽车的市占率在 70% 比较合理 29:22 理想、蔚来、小鹏,不同气质和路线的三兄弟 34:07 现象:80 后的奶爸车、90 后的不婚主义 36:50 中国 70% 石油依赖于进口,发展新能源的初衷是能源安全 41:42 希望未来国内车企能够把利润做上去,别再「血拼内卷」了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Muji、姚戈 剪辑:Broccoli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43分钟
1k+
1年前

Vol.16|华为Mate 60 vs 苹果iPhone 15,巨头之间的下一个赛点是什么?

【本期内容】 毫无疑问,9 月初的科技热点当属近乎同时亮相的两款备受瞩目的手机——华为 Mate 60 和 iPhone 15 系列,前者携国产麒麟芯片归来,后者采用全新潜望式镜头在影像层面有突破式进展。两款手机,哪款更值得入手,产品背后折射出华为、苹果两家公司怎样的策略和思考?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 CNMO 总编高一洋、极客公园副主编靖宇,为大家分别解读华为 Mate 60 和 iPhone 15 系列的亮点。 【主持】 Muji:极客公园主播 【嘉宾】 高一洋:CNMO 总编 靖宇:极客公园副主编 【精彩时刻】 02:20 苹果发布会,低于预期? 04:11 华为 Mate 60 系列 vs iPhone 15 系列,谁更香? 06:20 Round 1: 影像规格对比 09:46 姗姗来迟的 iPhone 潜望式镜头 11:36 为什么苹果不出「折叠屏」? 14:10 国内厂商狂卷「折叠屏」:市场份额你不抢,别人一定会抢 16:51 Round 2: 3nm 和 7nm 芯片 19:34 Mate 60 Pro 芯片支持「超线程」技术,畅玩游戏问题不大 21:22 手机厂商未来的想象空间 23:21 Round 3: iOS 对比鸿蒙 24:46 生态的魅力超过任何手机单机,但生态得靠真金白银砸出来 27:49 下一个赛点:车机系统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Muji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29分钟
2k+
1年前

Vol.15|大模型时代下,数字虚拟人的畅想与实践

【本期内容】 短暂的兴奋后,企业更关心「大模型」如何降本增效,而不是解决奥数题。 譬如过去「数字虚拟人」常被冠以做作、不真实的标签,但随着大模型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人不再只关注数字人的「外表皮囊」,反而更注重其拟人化的「灵魂」。 尽管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那样的私人智能管家,距离实际落地还为时尚早。但应用在企业端的智能体已经箭在弦上,不少拥有大模型能力的企业都在悄悄试水。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 360 集团副总裁、N 世界负责人梁志辉,共同来聊聊「大模型时代下,数字虚拟人的畅想与实践」。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梁志辉:360 集团副总裁、N 世界负责人 【精彩时刻】 01:49 聊聊短视频、直播带货里的数字虚拟人 03:19 眼睛是灵魂之窗,数字虚拟人很难替代真人 04:16 大模型时代,数字虚拟人开始拥有「灵魂」 06:03 有「灵魂」的前提是有「记忆」,当前大模型存在 token 瓶颈 07:02 大模型的能力像电,未来社会都会通电,但老百姓需要「电器」 09:47 360 数字人立项与周鸿祎的故事 11:36 相比技术壁垒,对场景的理解更稀缺 15:12 「数字员工」与「真人员工」的能力边界、协作关系 18:54 大炮打蚊子:企业不可能花几百万,解决真人助理就能解决的问题 21:13 垂直大模型,藏着未来的创业机会 24:09 企业更关心大模型如何降本增效,而不是解决奥数题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Muji、姚戈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28分钟
1k+
1年前

Vol.14|OpenAI 走下神坛?和张鹏、徐老师聊聊硅谷 AI 创新的近距离观察|串台「科技早知道」

【本期内容】 自 ChatGPT 诞生至今,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大模型创业热潮,而在大洋彼岸,硅谷也是风起云涌;在那里发生的与 AI 有关的故事,与国内的想象不尽相同: 硅谷创投圈对 AGI 的态度是兴奋还是冷静?中美创业者在大模型创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以及拥有极强人才壁垒和优势的OpenAI,是否已经走下神坛? 本期播客,「开始连接」与「科技早知道」联动串台,邀请到了 base 在硅谷的特别嘉宾——「科技早知道」主播、硅谷连续创业者、斯坦福商学院客座讲师硅谷徐老师以及另一位刚从硅谷游历回国的创业者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一起来和大家聊聊硅谷 AI 创新的近距离观察,以及「硅谷文化」、「硅谷创新」,这些词背后所指向的机制与精神。 【嘉宾】 硅谷徐老师:「科技早知道」主播、硅谷连续创业者、斯坦福商学院客座讲师(公众号:硅谷云) 张鹏: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公众号: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精彩时刻】 05:59 AI 浪潮席卷的上半年,硅谷创投圈有哪些变化? 09:05 硅谷目前的大模型创业氛围是兴奋还是冷静? 19:02 探讨:长在大模型上的新技术挑战——AI Agent 23:11 硅谷创投圈对于 AGI 的态度究竟如何? 26:21 硅谷的投资文化是怎样的? 30:07 探讨:硅谷与国内,创投圈在投资逻辑上的差异 42:41 洞察:OpenAI 核心创始团队始终理想主义,对于 AGI 的信仰从未动摇 46:20 如何定义硅谷精神与硅谷文化? 48:27 拥有极强人才壁垒和优势的 OpenAI ,是否已经走下神坛? 57:14 运用大模型做创新,面临的创业条件、融资估值逻辑以及挑战有哪些? 01:02:41 中美创业者的勇气和心态有何不同? 01:08:02 如何理解技术范式的落地? 【延伸阅读】 沸腾 251 天,访谈近百位从业者,关于大模型世界的 5 个现状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科技早知道」团队 剪辑:「科技早知道」团队 包装:xuxu、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77分钟
6k+
1年前

Vol.13|个体奋斗无效?聊聊大厂与创业公司该怎么选

【本期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十年间,互联网大厂一度成为高薪的代名词,也成为许多人逐梦财富的最优选择。但在当下,大厂降本增效、发起裁员潮的同时,雇员们也在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职业选择——究竟是在大公司里做一颗螺丝钉,还是在创业公司中寻找更多的历练机会? 哪一种选择更适合自己、更能塑造并强化自身的影响力?而企业会为什么样的员工支付溢价?又会为什么样的价值创造而买单? 本期播客,开始连接邀请到了两位资深的人力专家:傲菁管理咨询创始人兼 CEO、前字节跳动 CHO 幕僚长袁凌梓 Smilla,以及 AfterShip 全球人力行政负责人 Flora,两位将代表大厂视角和创业公司,一起揭秘企业的雇佣真相,希望这期播客,能助力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袁凌梓 Smilla:傲菁管理咨询创始人兼 CEO、前字节跳动 CHO 幕僚长 Flora:AfterShip 全球人力行政负责人 【精彩时刻】 04:12 洞察:就业宏观环境的变化 06:50 字节怎么定义人才的「优秀」?其招聘偏好是怎样的? 13:41 AfterShip 作为创业公司,是怎么解决招聘难题的? 17:29 现在的科技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9:35 对企业来说,有多长的时间窗口去验证候选者是否合适? 20:52 现在创业公司的薪资跟大厂比起来,有竞争力吗? 22:01 互联网大厂 vs 创业型公司,对人才招聘的需求有何不同? 25:26 怎么判断自己适合哪类公司?如何进行入职前的「避雷」? 29:58 个体怎样避免被组织抛弃?以及在这个意义贫困的时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更多「连接感」? 34:59 「恐惧」与「热爱」,哪种力量更能塑造出一个合格的员工? 36:28 总结:从业者们所稀缺的素质 40:35 大厂、创业公司是否还愿意花费精力培养人才? 43:48 在工作中,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xuxu、姚戈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50分钟
2k+
1年前

Vol.12|B 站创作者赚钱难?平台商业化背后的生态与故事

【本期内容】 6 月底,陈睿在 B 站的 14 周年主题演讲中,宣布将对视频显示数据进行改革,用「播放时长」取代「播放次数」。这对于中长视频创作者而言,似乎是一个利好举措。 对 B 站而言,平衡好优质内容与平台商业化一直是个两难问题,这项视频内容的改革,能否算作 B 站全身心发力商业化的标志?随着近几年短视频崛起、以及内容行业的环境变化,广告主对诸如 B 站的内容平台,其投放逻辑与需求又有哪些新的思考? 本期播客,开始连接邀请到了 B 站科技区 UP 主大康评测、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郭人杰以及塔宸广告 VP 兼联合创始人 Kimi,希望用投放三角: 创作者、广告主和代理商的视角,呈现 B 站商业化背后,真实的生态和故事。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大康评测:B 站科技区 UP 主(主页链接) 郭人杰: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 Kimi:塔宸广告 VP 兼联合创始人 【精彩时刻】 02:45 为什么大家选择在2020年发力 B 站? 09:52 当大家在 B 站发力内容及营销时,感受到的平台生态有何异同? 13:05 追觅=「国产平替」?在 B 站,追觅的破圈营销是怎么做出来的? 15:19 广告主怎样量化一个好的投放?关键要素有哪些? 21:21 广告主如何影响用户心智,以及是怎样制定年度投放计划的? 23:33 如何判断平台红利期已经过去? 24:46 在所有视频平台中,B 站的投放成本真的是最高的吗? 27:39 广告主怎么选择 UP 主做投放?哪些数据是他们所看重的? 30:18 广告主面对不同平台,在投放逻辑上会如何考虑平台的优劣势? 36:24 如何评估一个平台的商业化是否做的足够好? 38:14 「数据」在衡量视频平台的商业化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42:04 如何理解商家在平台的自主权? 43:02 B 站新公布的溢出数据部分,能否体现平台的特性或优势? 44:58 怎么看待 B 站将播放次数改为播放时长的举措? 50:28 对广告主而言,传播次数和视频质量哪个更重要? 52:51 B 站还有哪些值得增加的商业化功能? 59:59 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优质的中长视频?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xuxu 剪辑:Katherine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67分钟
1k+
1年前

Vol.11|聊聊大模型创业潮下的黑客松,新的「iPhone 时刻」到了吗?

【本期内容】 AI 应用创业浪潮下,「黑客松」再度风靡起来。 黑客松是指「黑客马拉松」,也是一场编程马拉松。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一批开发者,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线下活动。 随着上半年国内对 AI 领域尤其是大模型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科学家、大厂高 P、甚至大学生都开始尝试 AI 相关的创业,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十年前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光景。 这波 AI 浪潮下,「黑客松」里有哪些有趣的项目?什么样的人投身于这波创业浪潮?「黑客松」对于创新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两位近期活跃于 AI 黑客松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真格基金合伙人刘元,以及元智能(RWKV)联合创始人、AI-Transformer 创始人罗璇,共同还原 AI 热潮下,背后真实的创投氛围。 【主持】 卫诗婕:极客公园执行总编(即刻ID:卫诗婕) 【嘉宾】 刘元:真格基金合伙人(即刻ID:YuanLiu) 罗璇:元智能(RWKV)联合创始人,AI-Transformer 社群创始人(即刻ID:罗X) 【精彩时刻】 02:42 黑客松的起源、发展 & 变迁 05:14 罗璇:我的使命是让 AI 发生在深圳大湾区 06:57 早熟的创业者们:95 后在 AI 浪潮下崭露头角 09:08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9:34 投资 AI 应用的悖论:过于依赖大模型,产品价值太薄 10:14 真格 VC 早期「投人」 12:47 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 / 创始人」 14:53 AI 浪潮下,创业数量是否激增了? 16:48 受投资人青睐的创业者,有哪些特质? 17:50 「模型即产品」会是 AI 创业潮中的主流路径吗? 20:10 火热的创业氛围 vs 冷静的投资机构 21:07 非共识:Transformer 不是唯一的解 22:05 非共识:未来的算力不是靠 GPU 23:25 国内 AI 工具应用 ToB / ToC 的创业分布占比 25:56 AI 率先进入的应用场景:脑力密集产业 26:54 AI + 机器人的思考 30:05 对比移动互联网时代,AI 应用的创业机会有哪些? 31:36 AI 时代的融资逻辑,发生了哪些改变? 35:32 AI 创业潮下的人才观 【关于节目】 「开始连接」是一档由极客公园出品的泛科技知识圆桌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一起跨界对话、碰撞思想,用科技、商业和人文的视角一起描摹这个时代。每周三晚也会在「视频号-极客公园」同步直播,共同畅聊时下热点话题,欢迎扫码关注。 本期编辑:Muji、姚戈 剪辑:Broccoli 公众号/视频号:极客公园

3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