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晓橙聊了一期《请回答1988》,回顾了剧中每个角色的特点,有意思的是,每谈到一个角色,我或他都会先吐槽一下这个角色的缺点:“德善爸老好人”“德善马大哈”“宝拉好强”“正峰?生正峰这样的孩子心都要操碎了”…… 吐槽归吐槽,爱也是真的爱,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其怪脾气,才显得亲近、真实而可爱。 导演是枝裕和在他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写道:“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小偷的父亲、抛弃孩子的母亲、第三者的孩子……无论在人物还是故事上,他都从未追求完美,他理解了“完美”是人类臆想出来的陷阱。这些不完美,带来了好故事的可能。 毛姆在他的书《毛姆文学课:如何阅读与写作》里,大方展露自己的缺陷和缺点:“我有很多缺陷。我长得矮小,有耐力,但没什么体力;我口吃,害羞,我身体不好。我没什么游戏细胞,而游戏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是由于以上的什么原因,或者是出于天性,我对同伴有种本能的畏缩,这使得我很难和他们相熟。” 但也正是有缺点,才让他知道怎么包容别人。 “如果我把生活中的每个举动和脑海中闪过的每个念头都写下来,那么世人会把我当作邪恶的魔鬼。我想知道,一旦人们开始检视自己曾有的想法,他们是否还好意思厚着脸皮去谴责别人。” 你觉得自己的缺点是什么?有尝试过改变吗?
如果要评选每个国家的神剧,美剧的话,可能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太一样。有人会选《纸牌屋》,有人会选《绝命毒师》,也有人会选《风骚律师》吧,在我心里会是《权力的游戏》(不包括最后一季),英剧我看得少,会推荐《浴血黑帮》。但是韩剧,我想分歧可能是最小的,我的答案和你们一样,是拥有豆瓣91万人打出9.7分的成绩,韩剧排名第一的《请回答1988》。 这一部没有真正意义上坏人的电视剧,一部关于成长的电视剧,一部你在任何时候打开任何一集都可以很快进入的电视剧。里面每个人都很可爱: 假小子德善,机灵鬼娃娃鱼,喜欢冷着脸的狗焕,胡同最强王者宝拉,还有没人不喜欢的正峰哥哥。 如果你没看过,恭喜你还有一部那么好的剧可以慢慢享受,如果你看过,也恭喜你今天的节目会让你很有代入感。 戴上耳机,让我们走进双门洞。
阿摩司·奥兹在《爱与黑暗的故事》的前言中写道: 在我看来,家庭是世界上最为奇怪的机构,在人类发明中最为神秘,最富喜剧色彩,最具悲剧成分,最为充满悖论,最为矛盾,最为引人入胜,最令人为之辛酸。 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对家抱有最为复杂和矛盾的情感。家是最好的地方,有最大的善;但有时家又变成最坏的地方,让我们千方百计地想要逃离。我们把家定义成一个温暖的归宿,是疲惫生活中随时可以回去的地方。 可现实却并不如我们所愿,很多时候,家变成你害怕面对的隐形战场。
早些年,流行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第一级是一个人逛超市,第十级是一个人做手术,这两件事儿我都没做过,而夹在中间的第六级:一个人去KTV,我倒是有过一次。场景如下: 一个青涩的女孩,收到一条分手的短信,然后伤心地走进KTV,点一堆伤感情歌,最后一个人沉醉地嘶吼着,觉得每一首情歌都在唱自己。 那时,我特别爱去KTV,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爱去KTV,无论什么性质的聚会,最后都会聚在KTV里。有时,一场KTV就是一个小江湖,密闭空间里暗流涌动着各种小心思:怎么在人前好好表现?怎么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歌曲置顶?怎么选歌让别人觉得自己唱歌很厉害…… 在电视剧《漫长的季节》里,失意的王响、龚彪和马德胜在KTV里相聚,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曲妖娆的扭腰舞,一段三个人之间的对话,这场KTV的狂欢成了三人最后的相聚。聚会过后,龚彪车祸,马德胜脑梗,王响在麦田里追着火车,一遍遍告诉曾经的自己:别回头,往前看。 KTV充满了告别,每一场毕业的分别都以KTV收场。离开第一份工作的当天,也是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在KTV说下次再见,只是,如今,该和大家告别的是KTV。好像没有人能够说清,曾被看作是绝佳娱乐聚会场所的KTV,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淡出人们视野,走向下坡路的。 呼朋引伴地坐在KTV里,充满仪式感地唱上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已经变成一件遥远的事情,把头埋进手机的我们,也早不再是那个手握麦克风,迫切想要展示自我的自己。
我记得曾经在节目里说过,当年学播音奶奶是持反对意见的,那时候我的声音和现在还不一样,用怹老人家的话来讲就是:就你那个公鸭嗓子还播音主持呢?后来爸爸用了一句话就成功说服了老太太:毕业实在不行,回来干个婚庆不也挺赚钱的吗? 这应该也是很多支持孩子学播音的父母们的真实想法,不过播音生却都不怎么希望从事这一行。原因你们也都多少可以想到,就是觉得社会地位不高。而且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婚礼司仪格调确实不高,小时候参加的各种婚礼,我见过的主持人更接近于二人转演员,需要会讲接地气的段子,会唱歌跳舞,甚至得在某些时刻可以来两个小绝活,比如拿起啤酒给大家旋一个,从椅子上劈叉下来的这种,显然这些我都不会。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规格的提高,年轻人对于仪式有了新要求,婚礼司仪也很少再有那么“油”的气质了。 一年前参加好朋友自己设计的“五月天”主题婚礼,几个月前我也第一次为最好的朋友主持了婚礼,前几天又奔赴长沙参加了荟莹老师自己主持的婚礼,我开始对这个行业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于是本期节目就找来了我大学的师哥——李柬杙。他毕业就开始从事婚礼司仪工作,如今已从业十年,最少主持过上百场婚礼了。 今天他来和大家聊聊他见证的那些感人的、胡闹的、特别的爱情故事,以及我对于荟莹老师婚礼的一些感受。 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你未来的婚礼省些钱,避些坑,多点创意,并且告诉你婚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昨天妈妈翻看QQ空间相册,翻到了我高考那天在校门口和同学的合影,两人双手比耶,笑得很开心。我穿着粉色的短袖衬衣,厚重的斜刘海挡住了小半边脸,长长的头发全都拨弄到了胸前,用现在的话来说,活脱脱一副精神小妹的模样。 我笑话十八岁的自己:这也太丑了吧! 没办法,当年的审美就是这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的不仅是审美,还有口味、性格、三观。 我想,一个人还在成长的证据,可能就是每次过段时间回头看自己,会发现当时的自己很幼稚,甚至为当时的举动感到尴尬。从某种程度来说,变化是一种成长,尽管这种成长在某些人眼里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都会变,正因为都会变,才会格外注意到那些顽固不变的东西。 这些年,你变了吗?有变成自己觉得更好的样子吗?
每次我的生活里出现大型的线下活动,比如某亲戚结婚,过年团聚,或者公司年会,我一般都会被要求说两句,或者当个主持人。因为在长辈们的眼里即使大学生早就不是天之骄子,那也还算是文化人,文化人在他们眼里就是比普通人会说话。而我又是学播音的,大家也总会觉得我们就应该都是E人,是个特别喜欢表达的家伙。 但实际上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I人,直到大学之后我才算是打开了我那澎湃的表达欲,并且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力求成为谈话的中心。 打开阀门我只用了一年,然而关上它让自己变得不张扬,可能真的需要后半生去努力。
当我在KY公众号看到《天一冷就忍不住想前任,怎么回事?》这个标题时,控制不住双手地点开了,解释一下,我单纯是好奇,并没有其他的念头。 那篇文章的开头,做了这样的引入: 没关系的,在这时候想前任,不是你的错,是这个世界的错。有可能,你身边超过一半的人,都在最近想起过前任。因为,天气变冷了。 紧接着,摆事实,讲道理,说国外的一个约会网站在去年做了一项调查:有52%的单身人士,会在冬天和以前的恋人重新联系。 也就是说,在冬天,很多人会重新找回前任,因为冬天更容易怀念过去。 你有这样感受吗? 美好的回忆是可以取暖的,当冬天来临,身体会把那些温暖的回忆记起,怀旧的情绪帮我们在冬季取暖。请分享一件发生在冬天的温暖小事吧。 荟莹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等你来信~
嘿,我回来了。 还记得在上周六的《到底聊点啥》里,我抛出了一个疑问:“有点后悔自己筹办婚礼,不知道婚礼过后我是不是依然这样想。” 现在距离那场婚礼已经过去了四五天,我也有了答案: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婚姻,曾包装过玛丽莲·梦露等众多名人的20世纪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猜婚姻到头来是这么回事——你的老婆帮你买内裤。 婚礼结束,我们俩回到新房,累了,我们点了平日里常点的外卖,酸萝卜肚条、四季豆、小白菜、香干炒肉,又自己用电饭煲煮了一锅米饭。和其他任何一顿晚餐没有什么不一样,这米饭里有一种过日子的踏实味道,能迅速实现超现实和现实之间的转换。 中午喜宴,晚上外卖,似乎晚上吃得更香。 而婚姻到底是什么?我还在摸索。 祝我们都能和所爱的一切在一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之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只要你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最初的源头已经不可考,比较明确的出处是来自于挪威神话,阿萨神族之主神奥丁拥有一把神枪——永恒之枪冈格尼尔,凡是对着冈格尼尔发誓的人,他的誓言必将实现。当奥丁将此枪掷出时,会发出划越空际的亮光,被人们称之为流星。 回想一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一辈子好像也没有怎么见到过,可实际上每年都会有流星雨的,甚至就在不久的11月18号就会迎来今年最大的一场。另外你也可以打开各种电商平台,搜索“陨石”,也会发现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一颗。奥丁的神器似乎也没有那么稀有。 我似乎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热爱的不是本质,反而是遥远的那道光。我们怕看到奥丁拥有的也不过是一块石头,和认识到自己的平庸相比,我们更怕我们热爱东西。它有的时候叫英雄,有的时候叫理想,有的时候叫信仰……
我想记录一段极为平常的旅途,没什么荡气回肠,也没什么念念不忘。原本想装得酷一点,最终还是写成一个孤单旅人充满困惑的喃喃絮语。也罢。剖析自己,如同在内心黑暗森林里流浪,暗无天日,伸手不见五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从沿海一带,旅行到拉萨,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抵达尼泊尔,之后又回来走半个中国。在回忆中,蓝毗尼变成了一个终点,那里是佛陀的故乡,也是众多佛教徒的朝圣之地。到头来才明白,一段旅程的结束,是另一场旅程的开端。 那是十月里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走在川藏北线荒无人烟的公路上,空气干冷而清冽……
年纪越大越沉迷老的东西,音乐如此,电影也是。 有人说过如何才能让自己记住一个美好的瞬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赶紧选一首歌,然后开始单曲循环,那么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你再次听到,就一定可以想起那份美好。 而电影不太一样,每次看都能找到不一样的戳中你的点。我最近就又重温了一遍《白日梦想家》,最开始看的时候代入的是男主,觉得自己和他好像碌碌无为的人生一样,没有什么亮点,同时又羡慕他因为一张底片去经历的那些冒险。我听说真的有不少人因为这部电影立志一定要去冰岛。后来我被摄影师在喜马拉雅拍摄时的一句话打动,他历经万难地在冰天雪地等了不知多久,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为了拍雪豹,结果雪豹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却拒绝按下快门,他说: 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我不喜欢相机干扰我,而只是这样静静地享受这个时刻。 这次看,我被结尾的一个很多人可能都忘记的桥段戳中了,男主最终把底片扔在了裁员主管的桌子上,当然那个时候他已经被开除了,男主转身想要离开,然后回过头来说了一段话: 我知道裁员不是你的决定,这也只是你的工作,我不怪你,但是你没必要表现得如此混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