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民聊天软件qq已经23岁了,目前的移动端日活用户已就可以达到近6亿,所以说年轻人,或者说孩子们还是喜欢用qq的。的确,qq有更多的小心思小设计,空间,说说,相册,日志,qq从出现好像就一直在收割着青少年的喜好,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炫耀方式,80后的时候比的是等级,谁的太阳多,谁的月亮多,谁厉害。后来又流行谁的QQ号短,证明谁厉害。我们90后流行过两波特别的鄙视链,先是比谁头像下面点亮的图标多,我印象中自己最牛的时候下面的图标有两三行。 我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成为哥们中最闪耀的,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图标可以和一个女孩一样多,没事就会盯着他的账号看,发现对方玩了一个新游戏马上自己就去注册,发现对方开了什么颜色的钻,我下课就去网吧充值,因为这样就可以找到借口和对方聊天了。 在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努力和对方在网路上做到情侣图标,把能玩的游戏都一起玩了,把能说的话题都说了,而那段青涩的暗恋也随着图标的一个个变暗,渐渐结束了。那些和她无关的日子里,那些游戏我再也没登陆过。 其实仔细想一下,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与那些亲密的人,努力做的每一件事何尝不是一个图标呢?热烈的时候我们拼尽全力点亮所有,分开后,图标一个个暗下来,有些菜,有些电影,有些书,我们再也不想去打开了。
睁眼看到的第一种颜色,是蓝色。 好像不论什么故事,在蓝色的调调下,总会回归到孤独、深邃的气质。 《蓝色大门》里不知所措的青春期似乎与多愁善感的蓝色不谋而合,这蓝色隐隐约约地穿梭于少年们的青春岁月,裹挟着羞涩与不安,忧伤与浪漫。 《爱死机》的齐马蓝也是那种孤独的质感,最后跟很多年以前一样,齐马快乐的跑向池边,清理着那些名叫“齐马蓝”的瓷砖。 贾樟柯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影片的名字源自余华儿时游泳的经历。 余华讲到儿时生活在浙江海盐,那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去海里游泳,海盐的海水是黄色的。但在学校上课时,课本里说海水是蓝色的,他经常想:为什么我都看不到蓝色呢? 有一天,他游了很长一段距离,一边游一边想着:我要一直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盲信,不带思索的那种,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就没法往前游了。 我以前不会游泳,但挣扎扑通着也慢慢会了,那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吧。
7月2日晚,第33届金曲奖于台湾省高雄巨蛋举办,作为业界几乎公认的华语格莱美奖,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典礼,不过说实话初中之后好像就没有关注过了,谁成了歌神,谁封了歌后真的不是很在意。 能知道今年的颁奖典礼完全因为一个人,一个写歌骂过金曲奖,且多年拒绝参加,并且今年没有任何得任何奖,甚至都没有入围的一个男人在金曲奖之后发的一条ins:“恭喜拿金曲奖的朋友,大家庆祝几天,哥马上要出来了!”还特意加上了“金曲奖最多的男人”的标签。 这个男人告诉了现在的小朋友什么叫真正的顶流,顶流就是一首新歌发布之后,带动一个播放平台股价上涨2.1,热榜前17个热搜12个都是和这个男人有关,阅读数超7亿次,MV在微博播放量超4800万,新专辑在QQ音乐预约上线1天13小时41分,总预约人次已突破700万,刷新QQ音乐平台专辑预约纪录。 One电台唯一一个为一个人做两次专题的男人,我唯一的真偶像——周杰伦。
好像只是眨了一下眼,2022年就到7月份,已经过了一半了,时间如洪水猛兽,推着人不管不顾地往前走。尤其是今年,时间的仓促感没给任何人反应的机会。 电影《岁月神偷》里有句台词是:“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三天前,岁月偷走了电影导演罗启锐的生命,《岁月神偷》里的小男孩进二就是导演自己,他拍自己的亲情、家庭和那个年代香港。 这一生,不管是遗憾还是知足,时间这双无形的大手都会推着我们一路往前,推着我们成熟,推着我们一步步迈向生命的终点。 岁月真的是小偷啊,人丢了什么都浑然不觉。 你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你和一个人的关系有多亲密?点赞最高的那个回答是这样说的,你和一个人关系越好,你和他说话带的可爱话就越多,不知道你所在的区域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在我们东北或者说北方基本上真的就是这样,sweet baby的缩略词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成为了我的语言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而且真的是关系越铁在沟通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就越高。 和同事,不熟悉的朋友打招呼一般也就是,“hello”,“hi”,“嘛去?”但是和朋友,尤其是打电话,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以sweet baby作为第一句话。 当然小孩子说这种话肯定是不好的,不礼貌的。但不论任何语系,古代现代,国内国外,这种话佐料就一直存在,存在即合理,今天我们就聊聊那些人类语言体系中的可爱话语的事。 当然我可不希望本期节目下面的评论都是各地的小可爱话语哈,大家可以分享当地的特色语言,但请选择那些能播的,不要太糟粕的哈。 温馨提示: 本期节目,可能涉及一些人类语言中一些粗俗的部分,如果你身边有孩子 或者你还是一个孩子,请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收听。
在前天的金曲奖颁奖典礼上,hush凭借《衣柜歌手》获得了最佳作词人奖,这是一首有关于梦想,关于做自己的歌。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唱“你一定要做自己,要在你的舞台上发光发亮”,而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轻轻唱。 衣柜可以是自己自娱自乐抒发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面具将自我隐藏起来的地方,歌曲的官方介绍是这样写的:每天的精心打扮、例行制服、包款配饰……是为了成为一个像样的角色,还是为了填满他人眼中关于自己的形状呢? 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被这种勇敢追寻自我的作品所打动。 但说实话,每次有人说:“你要做你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很困惑,“做自己”是一句很暧昧不清的话,什么才叫做自己呢? 作家陈染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人,其实只能拥有半个自己》,文中写:“人,其实只有半条命,只能拥有半个自己,倘若没有舍弃的那一半,你便会万苦千辛,你甚至会失去整个生命。 许多年来,你始终在自己的身体里,为保存半条生命还是失去全部生命,进行着无声的选择。这一场看不见的较量,从未离开过。你无法彻底‘这样’或者彻底‘那样’。” 哪个你,才是你?那些你,都是你。
故事发生在《1984》,《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人类再次经历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战争之后,重归《百年孤独》,在过去的《一千零一夜》里,唯二的幸存者《堂吉诃德》和《弗兰肯斯坦》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守护着人类最后的一本书《哈姆雷特》。 我上面写的这段话,正好出现了十本书,而他们就是bbc评选出的影响人类的100部经典的前十名。当然为了还算是通顺,出现的顺序并不是排名序列。其实我一直都想做一次人类文学史的节目,可是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发现很权威的,大部分的研究中,都很奇怪的将中国文学排除在外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排名,不过我们还是需要一个体系去聊的,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以这个榜单为线索,聊聊那些我们读过的,没读过的,应该读一读的人类文学经典。 2021年BBC邀请35个国家,108位文化人士,每人提名5部作品 最终选出“影响人类思维和历史的100部虚构故事”(中文名著) 21. 《三国演义》罗贯中 22. 《西游记》吴承恩 25. 《水浒传》施耐庵 43. 《阿 Q 正传》鲁迅 57. 《梁祝》民间故事
某位男性朋友跟我说:“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我就不会去喜欢对方了。有过暗恋,但从不单恋。” 单恋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没有告知或者暗示,没有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的,这叫做暗恋;单恋是你已经知道自己在爱着那个人不喜欢自己,这段爱恋永远也不可能开花。 有时候我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单相思吗? 人生总是有这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我们单恋的人可能也正在单恋别人,而被单恋的人也在单恋另一个人。 有时候,单恋也能让人闪闪发光,散发纯粹又美好的光芒。 因为喜欢一个人,而经历很多很多的痛苦,但也变得爱生活,爱看书,变得更漂亮,在工作里也想要更努力更优秀。 因为这种喜欢,困难的时候,也觉得可以坚持下去,或者再坚持一会儿。 你单恋过吗?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当周围人都说“哎呀,社会就是这样”的时候,英雄可能会愣神,但是一定会坚定的说:“不,世界不应该是这样。”这段话是《奥特曼》的创作者英二老爷子说的,也是他当初画奥特曼的初衷“给孩子留一个英雄的梦想。” 前几天逛商场的时候,在儿童层看见了一个特别大的店,里面摆满了奥特曼,让我惊讶的是里面除了带孩子的家长,居然还有很多年轻人在。一瞬间我有点惊讶,因为我虽然知道奥特曼但是我其实从来没看过,因为我觉得他不帅,人物不如灌篮高手,特效不如七龙珠,可爱不如哆啦A梦,剧情不如海贼王,在我的刻板偏见里觉得这个不过是天线宝宝的升级版,另外这个形象真的有好多年了吧,为什么这么低幼的的动画片可以越来越火?甚至收割了我觉得不应该属于他的年龄层。 于是我开始调查这个家伙——奥特曼,然后我也开始相信光了。 采访嘉宾,封面图提供:@该死的蛋糕
相比起书店,街角的报刊亭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就像是个老街坊,不管何时出门都会遇上它,随手带走一份报纸或杂志。 90年代,受“下岗潮”的影响,书报亭成为了一种政府主导帮助下岗职工、残疾人再就业的一种方式,经营种类还很受限,只有报刊和杂志。 现在,那个曾经装满各种报纸杂志的小亭子,在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悄无声息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都成为了低头一族。 导演韦斯·安德森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法兰西特派》被称为了安德森“献给媒体的情书”,更具体一点说,这是一封是给他从小阅读的杂志《纽约客》的情书,电影的故事,围绕一本杂志,甚至形式,也是一本杂志的影像化。 即便不再以纸为介质,杂志、报纸依然会以其他形态延续生命。大家越来越荒芜的精神世界还是渴望慰藉的,过去是,未来也是。 你还记得你买的第一本杂志是什么?
前几天,录“到底聊点啥”的时候,我们的主题是——那些影响你的影视剧。 其中有一位听众说到了《士兵突击》,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剧,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不太喜欢许三多,但是更明确是是不喜欢 成才,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成才太聪明了。为了当主机枪手换了班,为了当狙击手换了连,为了加入老A最后抛弃了伍六一,这太自私了,太利己了。 成才,你怎么能那么直白的表露出自己的野心呢?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我觉得成才没错。成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奔向那个目标,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要成为兵王! 这很冒险,很不聪明,因为当你告诉全世界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无路可退了。
这是ONE电台的第四次直播。 和大家聊了聊那些看过的影视剧对我们爱好、性格、行为的影响。 有人因为一部剧成为了美食研究者,有人是《还珠格格》十级学者,有人因为《士兵突击》找到人生方向,有人跟着电视剧男主学穿搭…… 对你影响最深的影视剧是哪一部? 我们一个月会进行一场语音直播,如果想和我们直播互动,欢迎添加编辑微信:「oneapp2020」。 ONE电台每周一、周六更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