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马晓橙 前几天闲来无事,打开交管12123,看看有没有违章需要处理,眼睛无意间扫到我的机动车那一栏的数字是居然是2,一时没反应过来,打开之后两个车牌号显示出来。 除了现在自己开的吉A,还有一辆京B安静地待在那里,我人生的第一辆机动车,川崎400。节目上线的这天正好是从北京回长春整一年,和它在一起的日子可能都不超过10天,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多年,骑车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家里人都劝我要不就卖了吧。但我却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虽然它只有两个轮子,冬天没有座椅加热,夏天没有车载空调,挡不了风,遮不了雨,可在北京的那三年如果不是他带着我每天上班通勤,四处跑山,我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曾经我们一起追过的热烈的风,时至今日一直在梦里吹着。
主播/李荟莹 我喜欢歌手孟慧圆的那张《盲人戴莫》专辑,专辑介绍里有一行温馨提示:“人声并未经过修音处理,所有录音都是一遍录制的方式。保留着全部的‘美好与遗憾’。” 她说:“修音会把我很多现场演唱时的真实情感去掉,我不需要那么多漂亮的音色,而更需要一份真实的感情。我希望你能听到我的呼吸,听到这一段旋律我在诉说着什么。” 保留瑕疵,就是保留真实。 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出过一本长篇文学自传《镜中瑕疵》,在这本自传中,怀特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他说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自负且虚荣心很强的人。 “我满身的镂空,全是瑕疵组成。” 我刚接触音频录制工作时,很追求完美,追求每一个咬字,追求声音状态是不是完美,那是一种很紧绷的录音状态,有人告诉我,你的音色多好听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音色再变也不会变到哪里去,重要的是你的表达,你的真实情感。 当时,我不太能完全理解,后来工作了几年,我才慢慢知道真实才是最自然打动人,真实的说话,就是有停顿、有拖音,有呼吸,有偶尔不那么正确的断句,有偶尔的小结巴,有状态不好时的鼻音,我保留了下来。 当我理解了这个,好像能理解的就更多了,那脸上的小雀斑,那不可阻挡的皱纹,那笑起来的双下巴,是瑕疵,更是真实。
主播/马晓橙 亲爱的老朋友,新朋友,本人着急着去另一个世界开录音棚,先不陪大家玩了,拜拜我走先,哈~哈~哈~哈~ 2024年的9月18日,我在朋友圈刷到了我最爱的配音老师叶清的朋友圈,她发了一张截图,这段话的原发布者是星爷的国语配音员石班瑜先生。我在慌乱中打开微博,热搜上“石班瑜去世”“周星驰发文悼念石班瑜”赫然在目。星爷一直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没有新电影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他的消息,然而过去的三年里,他却是两次因好友的离世而被大众注意到。 上一次是2021年2月27日,我心里的华语电影最佳男配角,重案组之虎,黄金右脚,二当家,星爷最佳搭档吴孟达过世了。每一年其实都有明星过世,可不是所有的星光都能照进我的眼里,过去的三年,那片属于90后的夜空好像下起了流星雨。
主播/李荟莹 如果问:“最想穿越到哪个年代?” 我想很多人会选择民国。 在想象中,大概民国的生活是像小说或者电影里描绘的那样,十里洋场,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女人们穿着开叉的旗袍,文人们歌颂着浪漫和自由。 不过,这都是上层阶级的生活,更多的百姓是与这份美好繁华无缘的,所以真的穿越到民国,在社会动荡下,恐怕一餐饱饭都是奢望,可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动荡下,无数的外来的思潮裹挟着舶来的哲学、美术、思想以及音乐,当时产生了一批土洋结合的好歌,里面既有江南小调的痕迹也有三十年代百老汇的风格,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 今天,我们来听那个年代的靡靡之音,在音乐里,完成时间倒流的想象。
主播/马晓橙 一场小雨过后,我的城市正式进入了秋天,自从18岁离开老家读书开始,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缓慢地感受东北的四季了。 这个夏天我很忙,忙着找工作,忙着装修,忙着安排新的生活,几乎没有余暇去看这个城市。倒是天气变凉之后,呼吸到的冷空气让我开始注意起了路上扬起的落叶,和淡黄底色中路边扎眼的一道道红色。 那是北方城市绿化建设中我额外中意的串红。它红得很没有层次,它红得很浓烈,不高级,却是我记忆中最喜欢的花。因为它的芯儿可以拔下来,用嘴吸会有一丝丝甜,这是花儿给我最初的美好体验,它来自味觉。 你记忆里的那束花,那丝甜是来自视觉还是嗅觉,还是来自拿着那束花的人身上的风呢?
昨天9月22号,是《老友记》播出三十年的日子,1994年的昨天,《老友记》上线,成为了一代人的启蒙美剧。 最向往《老友记》的一点,就是那群朋友之间总是可以敞开心扉,互出主意,哪怕是一些馊主意,无论是离家出走悔婚Rachel,还是婚姻失败的Ross、或是童年不幸的Chandler,他们都会向老友一遍又一遍地倾诉自己的委屈和烦恼。 有朋友、爱人可以倾诉是世界上最治愈安心的事情。 只是,流行的成人法则,似乎并不屑于这种倾诉,“倾诉欲会影响你在别人心中的价值感”,“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倾诉欲的减少”或是“没人真的关心你的生活”之类的话语,像一场大型自我PUA。 我常想,写出并坚定不移信奉这套成人法则的人,收获和释放的爱有多么荒芜。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出口,这就是心理学上为什么可以用一种看上去如此无力的方式——聊天,去应对那些看起来如此无可改变之事的原因。 因为,说出就是疗愈,找个人聊聊就是改变的开始。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天是秋分,2024年只剩最后的100天了。 按照惯例,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聊聊过去的收获,展望未来的100天。比起过去,立下无数Flag,许下几个大心愿,今年我们的愿望都变得朴素起来,或许你也可以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截至目前,2024年的新收获是什么? 2.2024 年哪个日子你会铭记? 3.给自己的前三季度配一首 BGM。 4.如果有100 天体验新的生活,你想做什么? 5.今年最后100天有什么愿望? 距离2025年,还有100天,你准备好了吗?
主播/李荟莹 我身边的好朋友,都已经满三十了。没对象的有很多,对他们来说,三十岁,是更加富有且自由的二十岁,而有对象的,能结婚的,都步入婚姻了,无法结婚的,都在盘算着分手。 那些盘算分手的人,大多都是恋爱长跑选手。 你可能也听过一句话,“谈恋爱越久,越结不了婚”, 爱情长跑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似乎结不了婚是因为恋爱谈得太久把感情谈淡了。 但是,这个因果关系是有问题的,不是谈得越久,越没法结,是因为没法结,所以才一直谈着。 这个和迷信说法“当伴娘不要超过三次,不然结不了婚”的逻辑一样,不是当伴娘,导致结不了婚,是因为没有结婚,所以才一次次被邀请当伴娘,因果关系错了。 从一开始就错了,就像有些感情,从一开始就充满问题,只是当时没当一回事儿,而到了要直面问题的时候,又舍不得,舍不得沉没成本,舍不得现状被打破。被问起怎么还不结婚时,只能微笑应对:“不着急,还不想结。”只有当事人知道嘴硬背后的真正答案是什么。 我并非对所有爱情长跑都持悲观态度,只是感慨:“感情卡在某个地方动弹不了,你是知道原因的。”
主播/马晓橙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抵触喜剧类的综艺,仔细回忆大概就是从《爱笑会议室》之后吧。不喜欢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很多人都不喜欢的结尾非要煽情,非要试图让我哭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不喜欢把简单的喜剧做成小话剧,使用各种道具、各种设定、各种炫酷的舞美。我想要的就是街边摊的那种简单直接的快乐,而不是必须使用刀叉打着领带喷上香水,才能慢慢品尝的高级幽默。 不过这几天我有点薛定谔的打脸状态,因为我很沉迷最近的《喜人奇妙夜》,但,喜欢的不是完整版,不是纯享版,而是“喜人陪你看”版。就是节目本身是小窗口播放,主要画面其实是候场区和我们一起看演出的其他演员们,很多时候我的笑都不是来自于演出,而是和我一样看演出的他们,感觉我自己就是一只薛定谔的猫,有观察者陪着我的时候,我才会开心。
主播/李荟莹 就在十分钟前,我准备去上厕所,走到厕所门口,又折返房间,拿上了手机,在不超过一分钟的小便时间里,我也要打开手机刷些什么。 就在那折返房间的几步路中,我已经在心里自我批判了一番:手机依赖症已经病入膏肓,爆表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显示8小时38分。 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APP倒腾。 “她觉得自己的心比一部手机更小。” 这是小说《幻梦中涌动的海》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在小说里,主人公突然发现,自己的一根手指消失了,可其他人对此事毫无察觉,所有人都在看手机,沉迷在手机里的狭窄空间。 你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有多长?
主播/李荟莹 在电影《岁月神偷》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弟弟吃了半盒月饼,被老爸追着揍,却理直气壮地喊:“我要一个人吃完一盒双黄莲蓉!”在觉得弟弟天真可爱的同时,也很不理解,月饼,有什么好吃的? 所以在读到作家殳俏的《恨月记》时,我非常有共鸣,她写:“一恨月饼甜,二则恨月饼俗。中国人的月饼一向是“买者不吃,吃者不买”。去买的人,大都是为了送礼揽人情,自己不吃,自然不会讲究这月饼是否真的好吃;而在吃的人,大都是被动接受,并非自发想吃,只是礼到手中,不得不吃。” 既然大多数月饼这么不好吃,为什么还要吃月饼呢?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养成的习惯,工作之后,我也变成了“中秋节,多少吃一点月饼”的心理,倒不是信老人说的“不吃月饼不吉利”,只是好像,吃了才算过了中秋,毕竟在这个曾经家族团聚的节日,在工作之后,就没怎么一起团聚过了。 不管走到哪里,至少看着同一个月亮,吃着同一种月饼,也算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心意相通吧。
每次做节目,我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给大家找合适的歌曲分享在节目里。音乐平台的数据记录,去年一年,我一共听了3427首歌,音乐陪伴了我375小时又32分钟,算一算差不多是16个昼夜不停地播放。真实的数据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却似乎连一首印象深刻的歌曲都记不起来,明明听了那么长时间的歌曲,却没有几首能够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已经很少去完整地、沉浸式地去听一首歌了。倒也不是时间不允许,大抵是心不在焉。类似的事情还不止这些。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过一部电影了。暑假陪孩子在电影院看了《死侍3》,因为前几日的加班熬夜,导致自己中途在电影院也睡着了。 是我们都变得忙碌了,完全没有时间去看一部电影,甚至连听一首歌的时间都没有了吗?倒也不是,就好像周末,哪怕此刻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孩子去上辅导课了,家里午饭要吃的菜也买好了,可以安静坐在电脑前,找一部电影看。泡好咖啡,打开电脑,选了一部自己一直想看的电影,点开播放。刚看了开头,人又开始走神了,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有什么消息没有回复。于是便起身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又打开备忘录,看看有没有什么提醒。最后又去厨房,确认一下中午要吃的牛肉,有没有从冰箱拿出来,放在水里解冻。 事情的结果就是,微信里没有需要回复的消息,备忘录里也没有提示要完成的事项,冻牛肉呢,我一早就已经把它放在厨房的水槽里解冻了。一切的担心都是无谓的。 我想,这应该就是焦虑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