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理解的事情多着呢

那天在车上,传统电台里播到了一首老歌翻唱《迟来的爱》:“我知道一切都太迟了,明天你就要带着她,走进结婚礼堂。”我想到了另一首老歌《心雨》,歌词同样如此:“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让我最后一次想你。” 很难想象这两首歌放在如今发行会受到怎样对三观的抨击,不过,这只是假设,现实是,现在的人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歌,因为如今大多是自由恋爱,而《心雨》写的是包办婚姻下的心酸和无奈,是时代的产物。 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爱是婚姻的基础,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是一种共识,也有人觉得,婚姻是反人性的,是不会也不想去拥有的,虽然当这句话说出口时,爸妈会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现在的孩子简直不可理喻!”是他们太保守、太古板?我觉得也不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每天我们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观念,有些观点打破了传统思维,提供了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角度,观念的转变带来新与旧的碰撞,新的不一定就比旧的更好,很多时候,是适用的地方不一样,每种观点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就像尼采表达的:“不应该相信任何人写下的教条,而是去探索自己的生命。” 常常会想,有一天我老了,一定也会有我无法接受的、颠覆性的主流价值观,那时的我会不会被说老古板呢?应该会吧,那就,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 反正,生活里,不理解的事情多着呢。

24分钟
1k+
1年前

自己骗自己,苦也成快乐

当电视片段播到女主角生孩子时,女主角的家人在外面争起来了。婆婆说:“不能打无痛,对孩子不好。”哥哥说:“要打,无痛又不是打到子宫里。” 他们在争吵,女主角在产房里叫得撕心裂肺。 我看得眉头紧皱,跟旁边的妈妈说:“肯定要打无痛啊,真没常识。” 妈妈说:“还是你们现在幸福呀,生小孩都可以打无痛了,我们那时候啥都没有,硬抗生下来。” 我附和:“是啊,现在还是幸福很多。” 她开玩笑说:“以后你就别打,体验一下生孩子的痛,我当年就是这样把你生下来的。” 我当然知道,真的到了那一天,她肯定会希望我少受点苦,这话只是为了表达:“我们那时多苦,以及,多能吃苦。” 这套话术,我已经很熟悉了,和无数次长辈忆苦思甜般一样:“我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我们要下地干什么活,我们家里连老鼠都有,我们书都读不起……”以此来教育不吃猪肝的我,不擅于干家务的我,怕蟑螂的我,不想上兴趣班的我。 最后的落脚点是:把你送去乡下,回农村吃点苦,就知道你现在有多幸福了。 喜剧电影《抓娃娃》里的家长就是如此,明明很富有,却装作很穷,让孩子吃尽穷的苦头,只为孩子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贾樟柯导演在电影手记《贾想》里也有相似的观察:“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一种对‘苦难’的崇拜,而且似乎是获得话语权利的一种资本......‘苦难’成了一种霸权,并因此衍生出一种价值判断。” 作家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里就说得更加直接了:“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23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