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人一定知道今天的标题的出处,他来自于本片主角老唐,在介绍他们家那个没有信号的电视时做的解释。 这部片子里另外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人就是孙一通,特别有年代感的深蓝色运动服,最重要的是他的脑袋上顶着一个煮饭的铝锅,我记得当时在电影院的时候,身边好几个明显是00后的朋友在他一出场就笑了,我也笑了。不过我猜他们是因为觉得造型很搞笑,可我却是因为导演为这个故事背景时代做的周到的设计逗笑了。 他不能是顶个碗,不能是顶个筐,甚至不能是顶个铁锅,必须是现在呈现的铝锅。因为在80年代,孙一通这个造型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和老唐的说法类似,说是可以接收到宇宙射线强身健体,那时还有气功热,还有特异功能热…… 总有听众和我说节目听多了容易伤感,今儿,咱们就聊点轻松的,有意思的,给小朋友们说说神秘的“特异功能”。
这两天,各省的高考分数都出来了吧?大学毕业的朋友在规划工作方向,或者已经在工作了吧? 每到六月的毕业季,总能收到不少的好消息,以及不少的困惑,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大晴天里混有几场雷电暴雨,闷热、清凉、潮湿……各种体感,各种情绪。 今天的信件就有一些与毕业有关的感受。正如去年毕业季我的一期节目一样,人生的毕业不只发生在六月,人生有很多毕业时刻,决定去一个新城市发展是毕业,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是毕业,挥别不适合的感情是毕业,重获一次新生是毕业,长大了一岁是一次毕业……六月,或许是你最后一次从学校毕业,但绝对不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毕业。 我从邮箱里挑选了八位朋友的信件在今天分享,统称为他们人生的毕业时刻吧。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其中有一个桥段是,男主费尽心思厚着脸皮和一家大公司的负责人挤上了一辆车,他开始抓紧时间介绍自己多么优秀,然而主管却只关心自己手上的一个玩具。最终男主放弃了自己推荐,转而试着帮对方恢复了手里的小玩意,以此契机,男主才获得了那份梦寐以求的工作。而那个小玩具就是——魔方,规则超级简单,把不同颜色的几个面恢复原状。 我知道有公式,我也知道有技巧,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还是做不到。以前觉得是因为自己数学不好,真实的原因其实是我看到那一团乱七八糟的颜色,我就已经放弃了。 可实际上,恢复原状,真的会让自己获得平静。
散漫,不是一个褒义词。 可它常常代表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标、懒惰、吊儿郎当,随便一个词都是我们不会喜欢的。 我并非一个自律的人,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散漫的,想看的电影还在网盘里,要做的运动还在收藏夹里,打算做的菜还在冰箱里,要学的新技能还停留在嘴巴边,下班后的夜晚和周末一片空白,休息时间就在空白中消耗完了。 真是散漫无聊啊! 法国电影《轻松自由》里面的主人公塞巴斯蒂安是一个标准的自由散漫的人,他的心愿就是什么也不做,平和而安静过日子就够了。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领低保,然后继续每天看看电影、看看书,他最喜欢的是床,因为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 我想到一位台湾作家舒国治,他的人生信条也是这样年轻时每日睡过头,而上不了班,只好四处晃荡,他说:“我几乎可以算是以赌徒的方式来搏一搏我的人生的。我赌,只下一注,我就是要这样地来过——睡。睡过头。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能或不乐意赚的钱。每天挨着混——看看可不可以勉强活得下来。” 后来,塞巴斯蒂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床垫推销员,舒国治也已经是有名的作家。 人在每个阶段的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反反复复,散漫之后又忙碌,忙碌后又想休息,全凭当时的状态、机遇,所以没有必须,没有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欲望和追求也会随之而变,因为每个阶段的我们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心愿,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就好。 散漫有时,认真有时。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迷路转向,被陌生人主动带路; 失意难过,被陌生人开导劝慰; 冒雨赶路,被陌生人送了把伞…… 你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们已经转身离开,消失在人海。 这些陌生人的善意,就像一粒种子,埋在你心里,给予你力量。 无论过了多久,这些微小瞬间的力量,依旧能温暖你、支撑你。希望这些被世界温柔对待的时刻,也能为你带来温暖。
你总算醒啦,现在是2004年,你被困在了这里。 朋友分享给我的视频文案里写着这样一段话,文案后是带井字符号的话题:#中式梦核##中式旧核#。 没点开视频之前,我不明白她说的中式旧核是什么,把手机音量调大,打开视频,是一堆模糊的旧照片配上怀旧感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迷离朦胧而怀旧的氛围。 照片里有镶嵌着蓝色玻璃的办公大楼、公园里的红色滑滑梯、老式电视机、琳琅满目的小超市,卡通气球、校园走廊……看着这些照片,会隐隐有一种伤感、迷幻、依依不舍的感觉,像是在梦里穿越回到了童年。 我大概明白中式梦核是什么了。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穿着鞋套走进电脑房,轻松一下Windows 98,女孩在玩换装游戏,男同学打开了扫雷,金山打字通里大家在玩着青蛙过河,屏幕右下角的小狮子经常睡着。 是不是像是在做梦一样,遥远又真实?
我讨厌朋友圈晒娃的所有人,但如果你的娃是猫猫,我会给你点赞。 这是我认识的一个作家朋友的微信签名。 乍听上去有点冷漠,可又确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人类幼崽这个群体很多时候真的是父母加了滤镜觉得好看,可猫咪就不一样了,除了无毛猫斯芬克斯我本人确实欣赏不来剩下的,英短、美短、布偶、缅因、德文,甚至就是中华田园猫我都觉得可爱。最近新房快要装修好了,女朋友嚷嚷着想再养一只猫咪,但是考虑到居住面积有限,包括是否会欺负现在家里的“九月”,以及未来计划生宝宝的话,那猫猫到底要不要送走等问题,此事一直在搁置中。 之前其实做过几期关于猫咪的节目,嘉宾有宠物医生,有宠物基因测序的专家,可当时都没有问到如今我面临的问题,所以今天请来了,曾经拥有过60只猫猫的猫舍主理人——Vivian,她会告诉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在家给猫咪接生?怀孕是否需要把猫送走?什么叫做品种猫?猫咪选美大赛到底在比些什么?
一个朋友说,之前她的母亲离世,接受到了很多关心,那段时间,身边的人会对她小心翼翼一点,不像之前一样喜欢跟她开玩笑了。 于是,她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悲伤的情绪里,有点不想和朋友们见面,而更愿意和陌生人聊天或者一个人,因为这种时候不会悲伤,不会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应该需要被安慰的人。 我就想到《请回答1988》里的一个片段,围棋手阿泽输了比赛,邻居叔叔阿姨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只有小伙伴一个个贴脸开大:“听说你输了呀!”本来还在责怪自己的阿泽,听到小伙伴的这番话,开始反问:“我难道就只能一直赢吗?”在小伙伴的“刻意”引导下,阿泽把自己心里的愤怒和委屈表达了出来。 你或许还听过这个故事:作家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后,家里人一直不敢在他跟前提“跑”“走”等等字,生怕刺激到他,但他的好朋友余华却非常兴奋地说:“走啊,铁生,咱们去踢球啊!” 和史铁生一样,《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也有一个不把他当病人的亲密伙伴,这个伙伴就是阿甘的妈妈,在电影里,阿甘有智力和身体的先天缺陷,而妈妈却从小就告诉他:“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话对阿甘来说不只是鼓励,而是一种心理暗示。 有的时候,同情,是一种残忍的提醒,它会时刻提醒你应该拥有悲伤的情绪。面对遭遇了不好事情的人,如果「频繁安慰」或「过度鼓励」,都会变成一种心理暗示:你是一个弱者。 没有人需要这样的同情,处在事情中心的人其实能够很好的自我安慰,能给予自己自洽的答案。 或许也是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安慰人方面我总显得不那么游刃有余,只能真诚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你。”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 这是一个最标准的疑问句,一般情况下当一方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就代表不认可,不理解,不接受你的决定或者是对于当下事情的处理结果。 此句式可能会出现在,你被插队,对方却理直气壮时; 可能会出现在,你遇到了振振有词地占座的坏人时; 可能会出现在,别人碰到了你的车,却还拿出棒球棍威胁你时。 在以上情境中,你也一定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当你问完“为什么”之后,你希望通过讲道理,把当下这个不愉快消解掉。 然而有些不愉快,是不能通过讲理捋顺的,也不是靠讲理可以化解的,人类生气的时候,有时无关对错。
“两个人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是82%,但复合后能一直走到最后的只有3%,那97%再分手的理由其实都跟第一次一样。” 这是电影《恋爱的温度》里的台词。分分合合很正常,合合分分也很多,但通常都是分了合,合了分,终点在分。 是从哪里开始不对劲的呢? 分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不安,到争吵,到假性分手,到几近失望,再到回光返照,在真正分手之前,情感上已经预演过无数次分开了。 当一对恋人走向分手,过程因折磨而显得漫长,漫长到不过一个夏天的起伏,却像是走过了好几个四季。
不论年纪,不论性别,甚至是不论国籍,世界最公平的,可能就是赋予了所有人做梦的权利。 不要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好不会做梦,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会做梦的,只不过有些人醒来就忘了。 那么这么多年你有做过什么美梦,什么噩梦,什么奇怪的梦吗? 你有思考过那些梦带来的启示吗?
当这一切都结束,你是否失落。 当一场欢聚落下帷幕,你是否会突然陷入一种巨大的孤独? 小的时候爸妈经常招呼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吃饭,打牌。酒足饭饱之后,空荡荡的房间,残羹剩饭,以及烟酒残留的气息,会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小时候搞不懂为什么,现在似乎有些体会了。 相聚分离,集中发生在每一个夏天,热闹散尽的时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