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特别想用这几个字来作为标题,“真是人头马没面了”,但是不确定大家是否都看过这个赵本山老师的小品《送水工》,在节目播出之后,一度成为了丢了面子之后,比较常用的自我介绍方式。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丢了面子这种尴尬瞬间,经常出现在各种喜剧作品当中。古早一点儿,有郭冬临老师的《有事儿您说话》,“牙刷就是证明”,还有现在的“只身赴宴鸡毛装的夏洛”,辽北著名狠人范德彪,有里有面儿的“老炮”六爷,红酒收藏大师,驾校冠军教练,拉力赛传奇张弛。当丢了面子加上中年男人,效果直接翻倍。 而节目里人五人六的两位主播,是怎么看待自己的面子,又有哪些酣畅的丢脸时刻呢。本期来扎啤酒,咱们喝点儿外国啤酒。
七年之前,乐队五条人发表了一首歌《初恋》,歌词用非常朴素的文字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辆货车撞上了高架桥,卡在桥墩里,一名年轻的男子抱头痛哭,他闯南走北了很多年终于挣到了钱,回到家乡想找回他的初恋。女友的家已经拆迁,家乡也变了模样,得知她早已嫁人。 这首歌创作取材自当年一则新闻报道,新闻里的货车司机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发誓要混出个人样,再回家风风光光地迎娶初恋女友。结果,等回到家乡,初恋早成家了。于是,正在驾驶货车的他,悲伤过度走了神,就有了歌里的第一句“一辆货车撞上了高架桥,卡在桥墩里”,他后悔:“也许当年不任性离家就好了。”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有志青年暗自较劲:“等我混到什么程度,就要去做什么事情”,一等就是好几年,最后那件要做的事情已经无法完成。 于是,很多人都在“等待”中错过。 等下班、等周末、等有空、等退休、等事业有成,等待成了一种常态,仿佛除了等待以外,别无他法可以让好生活来得更早一些。 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里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后讲这个故事。” 和珍妮特·温特森的温馨提示相反,有太多次,我们将故事留在未来了。永远是:等考完试,等忙完这一段时间,等过完什么节,等事业有成,再开始好好生活,开始娱乐、开始健身、开始和朋友见面、开始旅游,甚至是开始调整心态,学着快乐起来。 你因为等待错过了什么?
前些天在单位上班,发现办公大楼对面的街道有很多的孩子。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叽叽喳喳地排着队。 单位的对面是一个湿地公园,隔着窗玻璃看着那些打闹嬉戏的孩子,一个忘记很久的词冒了出来——春游。当下正是落英纷飞的四月天,整日忙着工作,竟然没有发觉最美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端着水杯,呆呆看了孩子们很久,打开窗户,一股温暖的空气吹在了脸上,也把孩子们的笑声隐隐吹了进来。 朝单位对面的公园看去,这个距离我不到100米的公园,已经是五彩的颜色了,粉色、红色的花,衬托着柳树新抽芽的嫩绿。它们几时变的颜色,我竟然没有察觉。要不是今天看到了这些孩子,我都想不起来透过窗子望出去一眼。 索性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靠在窗边看着这些出游的孩子们发呆。恍惚间,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铺天盖地的读书宣传和买书优惠,让人觉得不趁着这个日子买买书,再借此机会督促自己读读书,便像是错过了些什么。 但,我望了一眼书架,还有很多没有拆封的书,那些塑料膜反射出银闪闪的亮光,仿佛在提醒我:别买了,这还有很多没看呢。 买书却不读,成为一种常态。 未拆封的书,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被购入的呢? 我整理了部分未拆的书,回想那些“买书未拆”的理由。 你的书架里有哪些未拆封的书?又为什么迟迟没有拆开它?
最近长春全市在搞燃气接头免费升级阀门的活动,周末闲来无事想着不如换一下,结果拆卸了10多分钟,工人突然问我家里有没有5号电池,说是之前的没电了。 我家确实没备着新电池,可我却没有一丝丝的慌乱,特淡定地让他把电池先递给我,然后张开嘴对着两个电池一顿咬。 我相信80、90后的听众一定懂我在干什么,只要家里有长辈的,去到他们家,你就打开遥控器的电池盒,或者是空调的电池盒,里面躺着的电池,98%是布满牙印的。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电池就不会只用一次,一般情况下,新买的先给四驱赛车用,带不动电机了,奶奶会拿下来按在遥控器上,等到某一天家里的某个人发现遥控器失灵后便非常熟练地打开电池盖板,然后把电池放在两个牙齿之间开始咬。 很神奇的是,新电池很难咬动,但是这种老电池,很容易就咬瘪了,你转着圈地咬一遍,再放回遥控器里,最少还能用半个月。 其实呢,很多事儿和这节5号电池一样,剩余电量远比我们想象中可以撑得更久。
四月,我的眼睛被一句话占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最新也是最后一部动画长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四月上映之后,朋友和关注的各种媒体号都在写评论。很诚实地说,我还没有看,但在前几天,我在家看了另外一部电影《老狐狸》,有人说,这部电影的内核就可以理解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小男孩廖界的世界观在“老狐狸”和爸爸的教育下不断地破碎、重建又破碎。 爸爸善良勤恳,宁愿吃亏也要帮助他人,而“老狐狸”家财万贯,认为想成功就要抛弃同情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一方面,他忍受不了父亲的善良,因为爸爸过于善良而苦了一家人,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老狐狸太冷血,生活里只有钱,没有爱,为了利益可以牺牲一切。他不知道怎样选择才是对的,生活里什么才是正确答案。 你或许也受到过这样的困扰,究竟是要成为圆滑狡诈,多关注自己利益的人,还是选择做一个善良、愿意吃亏,但可能失败的人呢?很难去平衡。 究竟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八十多岁的宫崎骏说:“活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我也无从知晓。”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给我来信。
“你和我说实话,我肯定不生气。” 这是我听过最大的谎言,不只存在于恋人之间,包括和朋友、领导、同事。 当我们无法按照规定、约定完成说好的事项,对方就会搬出这句话。但一般人很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理由,或者即使对方真的不会生气,你也会下意识地为自己的理由做一个前缀,我们通常称为“借口” 。 你为什么事情讲出过什么样的“借口”呢?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真正的关系好,不是每天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在一起,哪怕什么也不说,也觉得很好。 有一些时刻,不需要开口,彼此就懂了。 生活中有很多 “尽在不言中”的时刻,还好有音乐可以表达,像经典老歌《祝福》里,面对朋友的别离,“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地度过。”像李宗盛的歌《因为寂寞》里,面对不确定的感情,唱:“会爱上我因为你寂寞,虽然你从来不说,你不说我也会懂。”或者像《纯真》里,面对爱而不得的人:“在无声之中你拉起我的手,我怎么感觉世界在颤抖。” 王家卫导演最擅长的,就是留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白,也难怪当年他一读《繁花》就决定要拍下来,在原著中,“不响”一词出现了上千次,为小说留下无数暧昧不清的空白;在电视剧里,王家卫也以“不响”视为题眼,留下了多少不明的情愫。 《偷心》《执迷不悔》《随缘》……剧里克制的情感,都在一首首经典的歌曲里。 一切尽在不言中,有些话,不说,也懂。
古代文官最光荣的结局不是一生无过最终告老还乡,而是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圣上赐死,这叫武死战,文死谏。 这些文官在有些朝代被称为“言官”,因为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给皇上提各种建议,妥妥的理想主义者,而到了现代,这份责任感和话语权有一部分落在了媒体的手里,很多传统媒体有一句共同的座右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我也一度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奈何文笔实在不能生花,但我也在努力地用访谈节目让大家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面,也算是变相地在实现着我的新闻理想。而电视显然是传统媒体中的c位。 那里是不是有很深的人情世故? 刚进组是不是要做各种“保洁”的工作? 遇到过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 我们心里想着的那种灰色部分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些问题都会由我们今天的嘉宾,在传统电视台工作了10年的资深记者小芳,来告诉你答案。
在友情大过天的年纪,会觉得友谊是最珍贵的,毕竟小时候的我们看的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古惑仔电影,笃定的是“友情比爱情更长久”的思想。 回想曾经构筑的美好生活图景,都有好朋友的身影,幻想买个大别墅,和朋友姐妹一起住。爱情?爱情不存在的,生怕背上“重色轻友”的罪名,挂在嘴边的歌是郭静的《嫁妆》,我唱“你不点头的男人 我不嫁”,你唱“嫌我吵的男人最好别嫁”。 后来,一起唱《嫁妆》的朋友去了国外念书,十多年没见,关系只停留于朋友圈点赞,至今,她连我的另一半都没见过。 成年后,交心的朋友也有很多,“重色轻友”的罪名早就不存在了,什么“谈对象要带给姐妹过目”的流程也早消失了,大家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朋友不再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当然,也会为走失了的朋友而感到遗憾,但又知道,好朋友都是阶段性的,就算不想承认,也必须要接受。 “朋友的可贵,在于自由。” “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相共,都不必了。这才叫朋友。”
周末收拾房间,找到了两部以前用过的手机,充好电之后我好奇地打开了相册,不出意外,里面有高中时候斜45度的长刘海自拍,有当时参加学校朗诵大赛在台上的英姿,还有大一当班长时给同学们排练的样子。 意外的是,我居然发现了一张,我大学同学超哥和我爷爷在我老家饭桌上吃饭的照片。 我记得那应该是我大学第一次创业,是带着超哥来我家开培训班的时候,觉得好玩就转发给了超哥,问他忘没忘和我爷爷喝酒的事儿。 没想到他直接一个电话甩了过来,和我说岂止没忘,简直是没齿难忘,本来他在我们朋友之间算是酒量很好的,基本上没有喝多过,人生第一次败北就是去我爷爷家。老马喝酒特别快,只要对上眼神就具备,并且对于爷爷来说举杯即干杯。超哥和我说在之后这么多年里,只要有人上来就和他说干杯,他就会想起我的爷爷。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记住一个人可能未必是相处得很久,而是因为他在你的生命中有过特别的小“典故”,除了干杯,你会在做什么的时候想起他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忍不住偷偷浏览另一个人的社交媒体,很关注对方的近况,甚至会暗暗进行比较,希望自己过得比对方好,也常常羡慕对方的生活似乎比自己精彩。而那个人,或许也在偷偷地关注你,你们成为了互相的假想敌。 最近在追的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中,里面的两位女主就是互相偷窥彼此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叹息。 但其实,社交平台里的状态不过是经过美化后的生活,我们也常常忍不住美化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 选择PlanA还是PlanB?选择去这座城市还是那座城市?选择和这个人结婚还是分手?谁也不知道具体下来的人生会过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后来,我们能做的就像《请回答1994》里说的一样:“这世上没有不后悔的选择,生活也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只要坚信选择的道路就是正确答案,并把它变成正确答案就可以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