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的话 自从“520”这个网络情人节诞生之后,很多年轻人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好多年轻的情侣,就在 5 月 20 号13点14分,步入婚姻的殿堂——我爱你一生一世。 在这个“自由恋爱”的时代,人人纵情追求自己的幸福,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其实,中国的“自由恋爱”之风,是从民国时代才开始刮起来的。 很多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成为了“自由恋爱”的先驱者,留下了一桩桩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虽说有时代交替带来的种种思想和行为“步调不一致”的问题,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爱情里的品格、风度,堪称“自由恋爱”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所以,在这个非常温柔浪漫和甜蜜的日子,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民国时代即传奇又美好的爱情的故事。 内容提要 02:28 从《温柔的防浪石堤》,看那个时代爱情的模样 07:22 经常沦为悲剧的中国古代“自由恋爱” 09:17 劲吹“自由恋爱“之风的民国时代 13:04 “三角恋”中也有君子淑女之美? ——林徽因、瞿秋白,两桩传奇爱情 21:37 如何收获”1314“的爱情? ——钱钟书、杨绛与周有光、张允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故事里的事 02:50 张云和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也称"合肥四姊妹" )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05:22 「 Thus from my lips, by thine, my sin is purged. 」 08:51 钱谦益与柳如是 崇祯十四年(1641),赋闲在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一艘船上迎娶了相识不久的妓女柳如是。这一年,钱谦益刚好59岁,而柳如是才23岁。 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但钱谦益爱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坚持用大礼聘娶。婚礼当天,许多人站在岸边,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只求"知己";钱谦益更不在乎。为了置办风风光光的婚礼,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婚后,这对闻名一时的"老少配",还不断被人嘲笑。但两人20年恩爱如初,直到83岁的钱谦益去世。 20:14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 该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23:47 《我们仨》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 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33:1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本期BGM 1.Kisses and Heartbeats--Anthony Lazaro 2.I love you baby--Emilee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制作: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北大的数学系老师韦东奕,“韦神”,最近又火了。先是传说他帮一个博士六人组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四个月的大问题,又说哈佛曾经为了他修改入学标准,但被“韦神”婉拒。 结果,这两天,因为韦东奕自己出来辟谣,又再一次上了热搜。 对“韦神”的崇拜从去年就开始了。这位不修边幅的数学天才,引发了人们方方面面的争论。 互联网的“造神”运动似乎从没停止过。但喧嚣过后,大多只剩一地鸡毛。 反而在近代,我们国家涌现过非常多的“天才”,他们没有被“封神”,却最终成为了“神”。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才华,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保护“天才”的社会环境。 我想,是时候,把“韦神”拉下神坛了。 内容提要 01:37 北大“韦神”韦东奕 04:07 另一个“韦神”的故事——被保护的陈景润 12:40 一个大学好不好,要看它的“怪人”多不多——只有“韦神”配得上北大 30:54 网络时代的“造神”与“毁神” 故事里的事 04:07 陈景润 (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05:31 哥德巴赫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 16:00 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17:35 金岳霖 (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汉族,字龙荪,原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 18:44 熊十力 (1885.2.18—1968.5.24),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镇张家湾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 25:29 吴晗 (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遭到残酷批斗,含冤去世。 27:30 纳什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期BGM 1.Madeleine Peyroux - Flambee Montalbanese 2.你飞到城市的另一边 -好妹妹乐队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制作: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这个周日,就是母亲节了。记得向他问候节日快乐。 对我来说,今年是母亲离开后的第二个母亲节了。 她在2020年的12月3日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 在这样一个日子,我很想借播客,追忆一下我的母亲。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非常善良、温和。然而,本来出身大户人家的她,这一辈子,却遭遇了很多普通人很少会遭遇的坎坷与痛苦。 我时常想,为什么我的母亲,面对这么多苦难,总能有一种安之若素的平静。 年轻时,我也曾和她关于「认命」有过很多次争论。 而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她的勇气和智慧。 内容提要 06:09 出身名门望族,小小年纪就要担负长姐责任 12:24 父亲的早逝与时代变革——母亲坎坷不断的命运 24:50 为什么母亲可以在苦难面前安之若素? 35:31 “好人为何受苦?” 故事里的事 06:23 吴越国 太祖武肃王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王" 是尊称,置于姓前,以显尊重。 07:17 钮永健 https://baike.baidu.com/item/钮永健/9635730?fr=aladdin 钮永建(1870年3月9日-1965年12月23日),字惕生,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马桥镇俞塘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09:02 钱端升 钱端升(1900年2月25日-1990年1月21日),字寿朋,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他17岁考入清华学校,19岁被选送美国留学,24岁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法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受命筹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并出任首任院长。1954年参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工作。 作为杰出的爱国民主知识分子,钱端升先生长期致力于发展新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对中国立法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25:55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第八章》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2:03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庄子 德充符》 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喻指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残酷,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本期BGM 1.送别 (口琴伴奏版) 2.念故乡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制作: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下周就是“五四”青年节了。10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说起“五四运动”,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恐怕你了解得并不全面。 实际上“五四”有两个运动:一个是 1915 年开始的“新运化运动”。另外一个就是 1919 年 5 月 4 日的“五四爱国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涵义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五四运动”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爱国救亡”这么简单。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立体的“五四运动”。 内容提要 03:04 “是学生运动,还是运动学生?” ——“五四”学生运动的政治背景 11:32 从“世界的国家”到“世界主义的国家” ——“五四运动”中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爱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相互纠缠、彼此镶嵌 21:30 火烧赵家楼背后的“价值虚无主义” 27:07 从学生运动到市民运动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32:54 “中国总算有了“社会”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崛起 故事里的事 03:19 《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 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和约。 10:48 朝鲜三一独立运动 又称“独立万岁运动”,是指1919年3月1日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半岛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此次运动为朝鲜宗教界人士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学生发起,并以朝鲜高宗李熙的葬礼为契机于3月1日在京城(今韩国首尔)塔洞公园举行民众集会,宣读《己未独立宣言》,进行示威、请愿活动要求独立。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政策下,三一运动迅速由和平示威转化为人民起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最后由于日本的镇压,到1919年6月运动以失败告终。现在韩国"三一节"就是纪念三一运动的法定节假日。 11:52 傅斯年 (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12:29 罗家伦 (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生于江西进贤。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13:53 张灏 (1937年-2022年4月20日),男,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自选集》(2002)、《时代的探索》(2004),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15:38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1914) 19:49 《北京学生界宣言》: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营,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22:14 严复 (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22:19 梁漱溟 (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33:29 “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 本期BGM 1.L'internationale(国际歌)——M. Maguenat De La Gaité Lyrique 2.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电影《悲惨世界》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最近,上海由于疫情比较严重,实行全域静态管理,得到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注意。 李强书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特别提到说,要感谢上海市民的贡献。可以说,上海是一个有“市民社会”传统的城市。 疫情袭来,上海各个小区,都在以自己各种的方法努力撑下去。“居委”、“志愿者”、“团长”……等等这些词汇,频繁登上关于上海疫情的新闻和话题。 今天我就想结合上海历史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传统,聊一聊在这场抗疫当中,上海的社区治理是怎么进行的。 内容提要 03:08 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上海市民社会的“三驾马车” 12:49 从上海“团长”的诞生,看上海的权力的文化网络 22:30 上海抗疫过程中体现的「社群主义」 26:15 中国历史上“社群”的形成 34:02 从「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到「生活世界」的回归 故事里的事 03:08 市民社会 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 13:16 杜赞奇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历史学家、汉学家,印度裔,早年就学于印度,后去美国求学,拜汉学家孔飞力为师,现为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16:12 罗威廉 罗威廉(William T.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代表作有《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20:08 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24:50 托克维尔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身贵族世家,历经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五个朝代。前期热心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34:14 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 ),男,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1986年,获莱布尼茨奖。 本期BGM 1.包容——《428~被封锁的涩谷》音乐集 2.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Gérard Presgurvic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上周,我给大家讲了讲民国著名的知识分子胡适。 非常开心,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说很喜欢,希望我能多多讲这个系列。 我在一次活动的时候,脱口而出了一句话:“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晚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我是把鲁迅、胡适和林语堂,作为民国三种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选择来谈的。 今天,我想先把为什么到了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这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就要从胡适的“公共生活”这一面说起了。 内容提要 03:26 说好“二十年不谈政治”,为何4年就变卦? ——受自由主义思想熏陶,却有一颗士大夫之心的胡适 10:34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的实验主义政治观 16:03 胡适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兴趣” 23:12 “忠诚的反对派” ——胡适与国民党和蒋介石 33:04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民主风度 故事里的事 10:59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16:26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充满审美的乌托邦伦理道德理想。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笔下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的"独白"和"对话",实际上是剧作家审美心理的自他呈现或自他描述。 21:48 “与其入阁,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37:06 苏雪林 苏雪林(1897—1999年),安徽太平人。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等任教。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 40:23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的一部力作。 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者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本期BGM 1.校园中的胡适——《觉醒年代》原声bgm 2.胡适之——许金晶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我自己的研究里,比较多的是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人物,特别是知识分子。 所以,我接下来会开启这样一个系列,不定期给大家讲讲这些人物。 去年,电视剧《觉醒年代》,引起了大家对一些人物的热议。网上关于胡适的议论挺多的。 我很惊讶地发现,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对胡适的了解是比较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误读。 有人认为说他就是一个文化买办,因为他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一生都在鼓吹全盘西化;有一些人甚至说他装X、卖国……这些议论,好像把胡适这样一个民国的风云人物脸谱化了。 所以今天我想告诉你一个多面的、真实的胡适。 内容提要 03:48 民国时期的万人迷胡适 05:09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中西文化冲突下成长起来的胡适 10:07 胡适在美国: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 12:03 胡适在美国:发起“白话文运动” 13:49 胡适在北大:“但开风气不为师” 17:53 胡适究竟爱不爱国? ——有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 22:20 私生活领域也充满文化矛盾的胡适 33:07 双重灵魂的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 故事里的事 06:12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12:24 陈衡哲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SophiaH.Z.Chen),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与任鸿隽结婚;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 《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去世;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 17:20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20:03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意思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结果会较好;用一般的方法做事,结果就较差。 27:33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是一本人物传记,作者是江勇振。该书讲述了当代著名学者胡适的感情生活的传记。 作者江勇振,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私立德堡(De Pauw)大学历史系主任暨教授。 31:14 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 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胡适诗选《秘魔崖月夜》 本期BGM 1.校园中的胡适——《觉醒年代》原声bgm 2.梦与诗(胡适)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又有特殊的意义,都是我们每年去上坟祭祖的时刻。 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的心情可能有些不一样。 因为前不久,东航 MU 5735 航班的坠落,让 132 个家庭痛失了自己的亲人。 而作为这场灾难的关注者,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非常沉痛。 当死亡那一刻来临,无论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朋友,总是让我们非常的悲伤。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角度,来分享一些,我们作为中国人,是怎么理解生命的,怎么面对死亡的,以及我们怎么更好的、理性的面对死亡。 内容提要 04:48 清明节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11:34 中国人的生死观——儒家 18:49 中国人的生死观——道家 23:57 中国人的生死观——佛家 26:52 我们如何坦然面对亲友的离世 29:55 珍惜生命 珍惜当下 故事里的事 02:15 红豆和樹 12:47 “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3:56 儒家的“三不朽”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叔孙豹之口。 《左传》中提到,范宣子与叔孙豹讨论不朽的问题,叔孙豹说,他听古人说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个“三不朽的说法发展了春秋时期“死且不朽”的思想,从原来死于国君之手,死于宗庙之内的不朽,经叔孙豹引申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 18:55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21:01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21:16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21:36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第19部动画长片,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执导,安东尼·冈萨雷斯、本杰明·布拉特、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蕾妮·维克多等参与配音。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的故事。 23:30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5:49 净土宗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 净土宗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引导修行者往生极乐净土。 此宗的实践修行法门是念佛,特别是称名念佛。 本期BGM 《生如夏花》——许巍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又进入了每年的春招季。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到哪个城市寻找自己的未来,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针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在“未来想去哪里发展”这个结果里,只有26.4%的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之下,想去二三四线城市发展的人的比例高达35.07%。超过了一线城市将近10%。 尽管这些年,很多人都在喊着“逃离北上广”,但往年的数据看,一线城市还是更有吸引力的。 是什么让年轻人不再憧憬一线城市?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呢? 内容提要 04:11 高生活成本、高房价下,当代青年的“五不躺平” 09:12 城市爆发“抢人才大战”,年轻人有了更多新选择 11:24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全球不确定性增加,个体转向保守的理性选择 17:09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体,家乡小城留不住灵魂。”我们该如何抉择? 20:12 为什么我还是希望年轻人留在一线城市? 33:27 怎样面对越来越让人焦虑的“不确定性”? 本期BGM 43:37 City Of Stars——Sandy Sun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你好,我是许纪霖。这是我的第一期播客。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为我多提建议,也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在过去的40多年来,我主要做的是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方面的研究。这些年,我非常关注当代的城市文化、对90后、00后的一些新的文化现象也很感兴趣。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历史溯源和文化观念思考; 也会邀请我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文化现象,聊聊我们共同关心的世界和生活。 最近,疫情突然反扑了,全国又进入了一个抗疫的状态。 很多人的生活又被疫情打乱了。尤其是还在读书和刚刚准备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受到的影响更严重。 网上很多人发出“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的感叹。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挺心疼这些同学们。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在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该如何面对,怎样更好的守护和绽放我们的青春。 内容提要 01:21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当代大学生青春正在受到冲击和伤害 04:50 被疫情伤害的青春——线上教学无法实现读大学真正的价值 09:23 被疫情伤害的青春——恋爱丧失了“身体性”,变成了一种想象 11:14 被疫情伤害的青春——当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完美缺乏感知,虚拟世界再完美也失去意义 13:34 如何在疫情下夺回我们的青春——民国时期西南联大带来的启示 23:24 如何在疫情下夺回我们的青春——“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 28:41 如何在疫情下夺回我们的青春——给别人温暖,也会给自己战胜恐惧的勇气和自信 故事里的事 15:02 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6:53 西南联大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 西南联大存续的8年中,共培养出17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先后为祖国培养出八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包括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等一批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两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振道也都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 当时,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华罗庚林徽因,梁思成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在此任教。 18:57 《未央歌》 《未央歌》是华裔作家鹿桥的理想小说,是新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1945年完成,直到1967年才发行。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未央歌》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除这四大主角,作者还写了一群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本书充满了理想主义气质与青春气息,深得海内外青年学子喜爱。 本期BGM 1.ピアニカの丘-羽毛田丈史 2.梦田-潘越云/齐豫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