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入秋的躁动:美国大选,科技股奇观,和落下的刀子 01 “历史就是“观念”的产物,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02 不同“情绪”和“注意力”大小的不同组合,会推动资金朝不同方向流动。 03 一个非常典型的,注意力高,但是可能性极度“分散”的事件 04 科技股奇观(注意力高且集中 + 情绪高涨= 泡沫形成) 05 能源行业(注意力低且分散 + 情绪负面= 从空中落下的刀)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听到一个人说“我在做量化”的时候,他到底在干嘛? 我们用几个小问题,一起讨论一下“量化”这件事(我不是专家也不是高手,只是一个行业的参与者,以下内容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解,用简化和不严谨的语言和大家讨论一下)。 01 当我们在谈论“量化”、“量化投资”、“量化基金”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当您听到一个人说“我在做量化”的时候,他到底在干嘛? 02 “量化”都会在何处现身呢? 03 量化能赚钱吗? 04 终极拷问:人工智能来了,还需要人类吗?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恒大历险记 今天的话题“恒大历险记”,可以完全由两位常驻嘉宾搞定:一位是资深银行家刘院长(代表间接融资天团);一位是债市枪林弹雨里冲锋的一线战斗者Eva(代表直接融资天团)。小跑负责灵魂拷问。三个人就恒大最近“有惊无险”的六日历险记,聊一个似乎一千年也聊不完的话题——“债”这件事。 1、恒大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消息爆出后,股市和债市上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24小时”? 2、市场这一次是不是真正的反映了真实的情况? 3、海外投资者怎么看恒大?对冲基金为什么总想做空恒大?但又为什么这么难? 4、对比反应直接又迅速的资本市场,银行(间接融资)的反应如何? 5、这又是一场“大到不能倒”的大戏吗?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恒大事件从点燃到熄灭,比上帝还少用一天。这件事情是怎么“解决”的? 6、“三条红线”是事件发生的关键吗?房地产民营企业的现状和未来? 7、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商有什么不同?内地、香港、泰国人民对“房子”的不同感觉。 8、关于“债”的灵魂拷问:钱都去哪儿了?我们处在明斯基旁氏第三阶段吗? 9、一切都建立在“房价不跌"的假设下——“那个可怕的时刻”真的会发生在中国国市场上吗?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新后浪狂热“习得性无助”升级版:期权的力量 01 为什么历史总会押韵?为什么总有周期循环?为什么市场涨跌崩溃总是重复出现? 02 三张图表,可以总结本轮狂热的特点 03 衍生品的力量和危险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刘晓春第一次登封:如何是达摩西来意 那么多武校,武师都是少林寺出来的吗?这么多禅修项目,导师都是少林寺僧人吗?达摩西来,一花五叶,禅宗遍天下,这些武师和禅修师或许真是少林寺的枝枝叶叶、花花草草。 01 “如何是达摩西来意?”是禅宗的不朽之问 02 人类的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包括艺术和宗教,都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 03 中国的成就有没有可能进行解释,形成新的理论?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对话】思想频谱的对接,可以把光打开 · 本期嘉宾 · ● 魏航,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 本期BGM · “It's A Small World”,Sleeping At Last · 本期内容 · 艺术界、企业界、金融界、教育界,不同领域之间碰撞会发出何种神奇之光?思想频谱的对接,能否把光打开,散射出五颜六色的无尽可能?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市场上到处都是能让天才名誉扫地的“执念” 01 市场上已经有了共识和引出一个后果 02 有时候“冷静”比“智商”更有价值 03 在做市场的学生之前,一定要做历史的学生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对话】昆曲金融回春术 90后昆曲艺术家张冉和金融老兵刘院长进行了一次跨界对谈。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当身份认同的边界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艺术界和金融界面临着相似的灵魂拷问。当传统艺术正在走向边缘,新艺术观念与传统是否有最佳结合方式?当传统金融正在失去高光,是否会被“新金融”完全取代? 什么才是“传统”的立身之本?在一切以光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如何与新新人类和科技结合?面对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当下,艺术和金融的价值该如何实现? 无论您在什么行业,这是我们都要做的一次深度思考。 01 新新人类对昆曲的认识 02 不同时代的艺术呈现:昆曲的旧时与现代受众 03 “传统”是应该作为遗产原样保护,还是创新发展? 04 商业化的艺术:艺术追求与市场规律互相矛盾吗? 05 科技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如何与时尚结合、与科技结合? ● 为什呢昆曲是女人的艺术,爱情的艺术?张冉和昆曲是如何一见钟情的? ● 一个90后,从事昆曲将近20年,人生的2/3都在和这个行业相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最美的年华陪伴昆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 刘院长特别好奇的是,昆曲在过去曾经几乎消亡,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昆曲观众都是什么样的人群?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继续听昆曲? ● 很惊奇的是,现在做昆曲的人已经是第五代了。一个90后从事一个这么历史悠久的艺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或是缘分注定?她会和同龄人格格不入吗? ● 为什么张冉和朋友晚上去酒吧的时候会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什么是“闺门旦”? ● 昆曲居然是一门“时尚”艺术,它不古老,只是一颗被蒙上了些许灰尘的明珠,擦擦就会耀眼璀璨。为什么汤显祖的《牡丹亭》在2020年更加时尚? ● 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爱情的良药,昆曲是解药。年轻人欣赏昆曲的最高记录居然是三刷。 ● 不到30岁的90后的张冉,居然演了300场《牡丹亭》?但是并不厌烦,重复300次的表演艺术居然还可以持续下去,这是为什么? ● 张冉是如何在四岁的时候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彼岸?张冉刚萌生做自己的昆曲工作室的想法时,为什么所有人都说她会死掉?为什么张冉想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死掉的?后来为什么又在高铁上嚎啕大哭? ● 昆曲的市场化,或者把一个百年的传统市场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一个古旧的东西可以做成高端的产品?一个阳春白雪的艺术,为什么可以高端定制?经典如何创新? ● 既能保持传统经典“泛黄的古书卷”的味道,又能适应新新人类的口味,怎么才能做得最漂亮? ● 追求名利,追求纯粹,和追求创新可以同时并存吗?刘院长觉得梅兰芳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讨好市场才能赚钱,这和纯粹的创新有冲突吗?要不要为了创新和突破改变昆曲的形式,比如改变服装,改变唱腔,改变形式?艺术上的跨界有可能吗? ● 张冉曾经把昆曲和西洋乐队结合过,结果怎么样?什么是演出“解码”?什么是“导赏”?宣传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四十二张票”的故事给了张冉莫大的信心。 ● 刘院长跨界到了金融银行创新和昆曲的相似之处。张冉对银行是怎么看的?她会用银行的创新吗?她为什么这样觉得银行是一个保护财产的地方? ● 为什么刘院长觉得银行的创新和昆曲的创新很相似?为什么银行的产品创新很像“新国风”? ● 张冉:年轻人喜欢二次元,昆曲做成二次元会更酷,这给刘院长在金融方面给了什么启发?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尼古拉的故事:“永动机”还是“明斯基”? 01 大家应该都听过永动机的故事,各种版本的 02 150多年后,“基利传奇”的故事变成了“尼古拉传说” 03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这样的骗局出现 04 从一个山坡看到了明斯基老师的循环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15.4%:一场“逻辑”引发的无头公案 民间借贷适用法律的逻辑 01 《规定》对民间借贷和本规定适用范围的界定 02 人类社会的事物不是单面向的,需要看“无尽”,也需要顾及“一瞬” 03 现实的市场需要规则,更需要规则的执行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是谁辜负了外卖骑手?技术越进步,越是会将人类的工作简单化 你的工作技术含量高吗? 对,我问的是你所做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不高,不是你本身的技术含量高不高。有区别吗?区别大了!你博士毕业,知道这,知道那,会研究,会分析,这是你的技术含量。你的工作,主要是汇总报表,并且这些汇总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然后你对数字做一些文字说明,这是你工作的技术含量。 01 银行柜台的功能和柜员的技能 02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趋势 03 哪类的岗位将消失和人员将失业 04 关注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 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共识游戏:特斯拉和软银谁更会打麻将? 和大家讨论股市上的一个极常见,却很少被人(主要是韭菜和瓜众)关心的博弈论游戏——共识游戏(Common Knowledge Game)。 01 特斯拉上周的新动静:拆股了 02 软银的操作和美国罗宾汉散户侠们并不一样 03 那共识游戏是怎么结束的呢?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