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看萝卜快跑:与其担心失业,不如想想我们能做什么 Vol.10

我在北京体验了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这两家头部RoboTaxi,感想是…… 排队排得好久啊! p.s. 有没有发现萝卜其实就是Robo 🐶 (所以在本期播客中,有时我们也会把RoboTaxi称为“萝卜车”) 最近,关于智能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的信息与趣闻,着实有点多,大佬们也是纷纷发言。不过似乎尝试从根本上把这件事讲清楚的内容,又少得可怜。 其实,在智能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在不同研发、测试阶段的公司。 所以本期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的播客节目,就把目光对准RoboTaxi,跟大家聊个透彻、聊个明白。 为了录节目,团队成员也专程前往北京的亦庄,体验了2种RoboTaxi——萝卜快跑和PonyPilot/小马智行。 并且请到了智能驾驶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尝试用更通俗、接地气的方式,跟大家聊聊技术—— * 自动驾驶怎么思考? * 自动驾驶的事故率比真人司机低吗? * 那些奇怪的名词都是什么? * 萝卜车出了事故,谁负责? * 自动驾驶车辆能倒逼大家更遵守交规? * 我在车上突然想上厕所怎么办? * 自动驾驶在商业化上能走通吗? * …… 更关键的是,我们想和大家聊聊: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个新技术的到来? 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能做的、该做的都有哪些? 🧬 🧬 🧬 ▍本期嘉宾阿迪: * 前内燃机工程师; * 现国内一线大厂智能驾驶PMO。 ▼ 时间轴 🧬 萝卜快跑的体验和现状 🧬 01:16 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情况介绍; 03:26 阿迪:现在除了萝卜快跑,做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司很多,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波高潮了; 04:58 主播分享去亦庄体验两家在运营的RoboTaxi的感想和细节; 09:15 RoboTaxi选择车型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开始转型国产品牌了? 12:24 萝卜家和小马家,安全员的风格也不同,但可能都是为了提升乘客的体验; 🧬 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基础原理 🧬 14:49 网传萝卜快跑都是远程司机控制的?阿迪介绍背后真相,以及RoboTaxi头顶上的大包是什么; 16:35 RoboTaxi的计算是云端还是本地做的?自动驾驶的模型是什么样的? 18:19 阿迪:端到端就是一种电子老司机; 19:54 范岗:路上突然跳出一只鸵鸟怎么办?萝卜车能识别吗? 20:39 阿迪: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前只需要两到三周时间做测试和采集; 🧬 技术小白问题大挑战环节 🧬 21:56 自动驾驶汽车会卡死吗?卡死了怎么办? 24:37 自动驾驶的行车速度更慢还是更快?范岗:60年代的自动驾驶速度感人; 25:25 人和法规对自动驾驶的要求是更高还是更低? 29:10 选择武汉作为试运行城市是看中了它恶劣的交通状况吗?萝卜车到底是不是交通判官? 31:36 自动驾驶汽车的保险怎么算的?有法规规范吗? 33:26 萝卜车们在普惠大众之前需要做到什么? 🧬 自动驾驶、智能驾驶、L2、L4到底都是什么?🧬 35:57 自动驾驶等级到底是什么?一次性说明白; 38:34 为什么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L2问题还那么多,L4的车已经可以试运营了? 40:36 大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帮助吗? 41:29 雷达和纯视觉,谁更好? 🧬 天下苦网约车久矣?是吗? 🧬 42:12 大家对网约车的意见究竟有多大? 45:52 范岗:算法为了实现结果,会做很多不近情理的行为; 46:43 RoboTaxi的成本依然很高,公司估值更高; 48:27 阿迪:盈利核心点是算法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拐点; 49:25 有安全员未必就更好? 🧬 马车被汽车取代,因为对后者的需求远超想象 🧬 52:26 范岗:1900年前后美国发生了大转折,城市里的马粪多到不能忍; 54:37 马车制造商都转去制造汽车了,成功转型案例不少;阿迪:新能源转型的时候也差不多; 57:50 范岗:有些人反对技术进步,是因为红利被别人抢走了; 61:48 范岗: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是考虑技术和人的关系最好时期。 🧬 🧬 🧬 ▼ 相关数据 全国交通事故发生率(湖北高居榜首,上海最低) 图源:地图大百科 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湖北最多) 图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各省交通事故受伤人数 图源:地图大百科 ▼ 相关图片 萝卜快跑(上)Vs 小马智行(下) (完整体验详见本播客各社交媒体平台) 订单信息 彩蛋 (录制现场的小猫咪“弟弟”,也感谢我们的好朋友马工提供场地)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 扩展收听 * GPT比博士厉害也不能替我打工,普通人还要继续关注AI吗? * 中国民营航天还有弯道超车SpaceX的机会吗? * 被误解的巴黎奥运会:明明空调更便宜,为何非要用地冷系统?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4分钟
75k+
9个月前

和网红饲养员杨毅聊网红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快乐吗?Vol.09

从昆明动物园猴山的“猴猫共处”事件开始,近段时间关于动物园是否虐待动物的争议频发。再到网红动物饭圈化,明星动物的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动物园也时常经受动物爱好者们的拷打。 那么就全体动物而言,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与保护它们的权利?动物需要自由吗?如何才能办好动物园,甚至于说,动物园还应不应该存在? 为了讨论这些问题,本期两位主播请来了曾在动物园担任饲养员多年、现从事动物科普工作的杨毅,反复就以上3大问题对他进行灵魂拷问。 (O_O)? 听完本期,或许我们仍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也许你可以获得一个崭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下次再去动物园的时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本期嘉宾:杨毅 * 知名动物科普达人 * 动物园珍稀动物管理员 * 自然博物指导老师 在21年的动物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生动物管理经验,先后饲养了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外珍稀动物,同时致力于动物保护教育工作。曾担任《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嘉宾。 ▼ 时间轴 01:02 嘉宾杨毅介绍目前其从事的主要工作(自然科普与写作、儿童教育、观鸟游学活动、动物救护等等) 02:24 介绍本期播客会讨论的3个主题(动物园应该怎么办/还应不应该办,如何保护动物权利,动物要自由干什么) 🐭 03:16 杨毅以“猴山鼠患”事件为例,详解国营动物园管理运营内幕,根源在于“体制问题”? 08:15 “游客投喂”也是鼠患的原因之一 🐒 10:08 好的动物园究竟应该怎么做?商业化、打造网红动物是一个好的思路吗? 12:11 网红动物非国内所特有,范岗讲了几个国际上知名的网红动物案例 19:43 杨毅:网红、流量是双韧剑,能不能用好取决于动物园自己 21:36 杨毅回应作为“网红”饲养员,面对网友提问时究竟有没有受到过园方施压 23:09 范岗自我批评: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引导人们形成对动物的良性关注,并举了“逃婚鸭嘴兽”的反例 26:21 很多动物园停止了大象展览,杨毅讲述大象的聪明、能忍耐,及人类对大象认知之严重不足 🐘 34:27 动物不能说话,科学研究上如何评估动物过得好不好? 35:43 杨毅科普动物福利,详解动物的“五大福利” 44:16 范岗科普动物权利,关于如何对待动物,目前有2种基本路线 50:02 如何看待动物实验?跟过去相比,现在有什么进步? 🦌 53:53 动物要自由干什么,动物会渴望自由吗? 54:13 杨毅:希望最后能没有动物园这个地方,是部分业内人士的共识 56:39 动物逃笼后就真·自由了吗?举几个不同结局的例子 60:17 杨毅:动物园是有原罪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保障动物的福利、权利,让事情往好的方向转变 🐼 62:08 如何才能更好地逛动物园?杨毅老师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64:06 本期总结 ▼ 本期提到的动物园及动物园故事 (图片来自媒体报道、官方社交媒体、动物园官方网站) 昆明动物园“猴子虐猫”: 柏林动物园的北极熊克努特: 史密森尼动物园病娇鹤: 布朗克斯动物园逃婚鸭嘴兽: 重庆动物园云豹: 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猫头鹰Flaco: 伦敦动物园,关闭前的大象馆: 北京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新加坡动物园: ▼ 提到的书籍 《动物权利》(2015)[美] 戴维·德格拉齐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为动物的正义》(2024) [美] 玛莎·C·努斯鲍姆;中信出版社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2020)花蚀;商务印书馆 《我是超级饲养员》(2022)杨毅;人民邮电出版社、 ▼ BGM 伦敦动物园动物们的叫声 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感谢场地及设备提供:播客公社 🧬🧬扩展收听🧬🧬 爱动物的你,如果对野生动物也有特别的关注,不妨听听这一期: 野猪“泛滥”之谜:专业野生动物保护者揭开人兽冲突背后的真相 本期播客中提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人会说人有“自我意识”,而多数动物都没有。 而在之前的播客中,我们恰好也深度讨论过关于“自我”“意识”的话题,包括用来检验动物是否有“自我意识”的镜子实验等等,总之是非常有料有趣、科学又玄学的一期节目,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收听: 与清华学者聊AI未来:从GPT通过图灵测试,到人类的意识与直觉 Vol.06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5分钟
10k+
9个月前

科学编辑看《头脑特工队2》:知识细节与极易忽视的性别议题 | 串台01

本期是《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与《果壳时间》的串台节目,欢迎大家关注这两档科普主题的播客节目! 7月2日,《头脑特工队2》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极有可能获得今年的全球票房冠军。作为一部“科普电影”,皮克斯凭什么能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拍成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部电影里有什么你会错过的科学细节、拍摄技巧和背景知识? 在本期的串台节目中,4位多年从事科学传播、影视创作的主播将会带你详细拆解《头脑特工队2》。如果电影你还没看,那推荐你听完再看;如果你看过了,那更推荐你听完二刷! ▍嘉宾: * 面包:科幻迷、影迷、科普创作者; * 游识猷:果壳主笔,播客“果壳时间”主理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时间轴: 00:54 剧透预警,但强烈推荐你在看之前先听这期播客,观赏体验超级加倍; 04:24 范岗:电影里的烂梗过于多了;面包:我觉得还可以再多一些; 06:27 范岗:第二部的提升之一就是新情绪的人物设计不再是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08:45 游识猷:把情绪分类是本片科学顾问的理论,他的理论至少还能拍3集; 10:56 范岗:本片科学顾问的流派是基本情绪派,也叫离散情绪派。 12:56 面包:皮克斯在国内水土不服不意外,中国初中生根本不会考虑社交焦虑; 📚 16:18 开始正式拷打科学细节:新情绪是随年龄增长发展出来的吗? 19:26 青春期会发生什么?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准确与形象; 22:09 范岗: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TA们可以表演某种特定的情绪了; 25:40 游识猷:给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要知道这是客观规律,不是故意作对; 28:43 好情绪坏情绪的区分,是电影设计,还是实际如此? 30:25 范岗:电影的隐藏大反派其实是社会对女生的高要求; 31:36 游识猷:每个情绪都可以同时是正面和反面角色; 33:37 范岗:电影里对自我的展现是被大大简化的; 📚 38:32 在虚构的作品中寻找现实,是人的大脑的特点之一! 40:28 游识猷:做娱乐性的电影很难,但这部电影做得很好; 42:22 面包:皮克斯在焦虑发作这场戏中做的细节非常优秀; 44:02 游识猷和范岗讨论焦虑发作在真实世界和电影中的异同; 47:25 四位主播一起讨论:成年人还有快乐吗?成年人怎么获得快乐? 53:17 范岗:和电影中背道而驰的一种理论叫情绪构建论,但这就没法拍电影了。 ▼ 相关图片: 本片的科学顾问,伯克利至善科学中心的Dr.Dacher Keltner和Dr.Lisa Damour 《凉宫春日的忧郁》第22话 皮克斯公开的设定集中存在的其他未出现情绪 剧照&烂梗:“bottle up" 情绪构建论的创始人:Lisa Feldman Barrett ▍视觉设计:凯特 ▍后期剪辑:Yann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58分钟
25k+
9个月前

问气象首席:北方热不退、南方雨不停,地球还能拥有正常的气候吗?Vol.08

6月16日,北京最高气温37.2℃,创下年内新高;中央气象台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等多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多地气温将在17-18日超过37℃。 同样是6月16日,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广东梅州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多地受灾严重、甚至出现人员失踪、伤亡。 极端天气,在最近这几年已经不再罕见。像是“6月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这样的新闻标题也频繁出现。全球变暖的后果,这几年扑面而来。 地球还能拥有正常的气候吗? 为了找到答案,自然选择来到了中国气象局大院,和中国天气网的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一起讨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频酷热、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情况,究竟何时是个头? ☀️ ▍本期嘉宾胡啸: *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 * 微博@Walle胡啸、视频号:首席不胡说 ☀️ ▼ 时间轴: 02:11 高温热浪的定义是什么?我国的标准竟然比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还高; 03:21 6月北方山河四省的高温原因是什么,多久会消散?北方进入雨季后,南方将会发生什么? 06:01 北方高温年年破纪录,原因是大陆高压东移,并且可能明年也会延续; 07:40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有两个影响:平均气温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08:47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现在到底是哪个?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什么? 11:45 现在这么热,到了伏天可怎么办?听听胡首席怎么解读; 13:34 四大火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现在的四大火炉要易主了吗? ☀️ 18:00 现在全球变暖共识性的知识有什么?范岗:除了气温提升外,还有二氧化碳浓度的提升;现在基本就是灾难临头的状态; 21:38 除了高温之外,大家在体感上还能感觉到哪些全球变暖的征兆? 22:37 胡啸:郑州暴雨,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大概在7%左右; 25:01 胡啸:全球变暖对于生产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很多; ☀️ 26:59 范岗:阿拉斯加石油公司用空调给输油管道下面的冻土降温; 29:19 如今,人类如何对抗气候变化?又有什么效果? 32:35 巴黎议定书为什么不具有约束力,竟然和某位具体的美国总统有关; ☀️ 36:34 普通人看天气预报会关注什么?胡啸:大家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38:22 揭秘气象App的分钟级预报是怎么做的;疫情期间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了;二战攻占北美的轴心国士兵竟然是气象预报员; ☀️ 44:12 气温还会降下来吗?全球性的气象趋势是什么? 48:01 范岗:地质学的维度上看,地球还处在冰期,但我们不能指望地质周期拯救人类; 51:15 普通人还要开空调吗?该开还是得开。 53:29 胡啸:极端天气气候时间频发将会成为新常态。 ☀️ ▼ 彩蛋 我们采访了一位之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UNFCCC秘书处)工作的好友,挖来了COP大会小故事,他究竟说了什么,详见置顶评论~ ☀️ ▼ Pic 中国天气网的录制演播间: 财新网制作的2024年温度趋势图: 阿拉斯加油田在冻土上方安装的热虹吸管(卫报): 纳粹德国在拉布拉多的赫顿半岛建立的气象站: 一种民航客机的气象雷达: 一个小型气象站: 小冰期以及全球温度变化趋势: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 扩展收听 被误解的巴黎奥运会:明明空调更便宜,为何非要用地冷系统? 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55分钟
24k+
10个月前

英伟达不就是卖游戏显卡的吗,凭什么能在AI时代发大财?Vol.07

如果你在10年前买了1万美元的英伟达股票并且持有到今天,那么你的账户价值将会是——310万美元。于是就有一个段子,说美国经济现在两大支撑分别是英伟达和泰勒·斯威夫特。 不管你如何看待英伟达,都不可否认在这个AI大淘金的时代,英伟达几乎已经成为了唯一卖铲子的人。 但在10年前的那个夏天,似乎只有游戏玩家才会对英伟达这几个字耳熟能详,以及每天都在盼望自己拥有一块最新的GTX980显卡,在《孤岛惊魂》的世界里畅游。 这10年发生了什么?或者说,这几十年发生了什么? 本期两位主播请来了计算机图形行业的专业人士,跟大家一起重走英伟达这家公司的成功之路。 🎮 ▍本期嘉宾:Antares * 计算机图形学硕士 * 游戏从业者 * 科普作家 本期节目出场公司:NVIDIA,3dfx,SEGA,微软以及Sony和ATI 。(部分已灭绝) 🎮 ▼ 本期思维导图: ▼ 时间轴 03:14 从图形界面开始说起,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电脑需要显卡? 05:41 GPU届的仙童半导体:SGI硅谷图形公司——根正苗红的公司必须有来自SGI的创始人; 07:08 显卡真正进入到家用电脑时代,要晚于3D电影。英伟达的黄仁勋观察到了个人电脑有图形渲染需求了。 08:17 OpenGL标准成立,PC市场出现了关键时间点:大家开始有图形加速卡需求了; 10:00 Voodoo加速卡,3dfx划时代的产品诞生; 11:17 英伟达成立后的第一款产品就失败了,NV1马上就遇到了新标准——微软发布的DirectX标准; 13:50 黄仁勋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世嘉公司是如何拯救即将倒闭的英伟达,同时又怎么被坑的; 16:00 英伟达 vs 3Dfx:第一次显卡大战的开始与结束,幕后黑手竟然是微软? 22:24 英伟达成功之路关键一:让开发者过上好日子; 23:35 1999年,命运之轮开始转动:PS2与XBOX是如何影响未来的; 26:33 优秀乙方大赏:微软想压价,英伟达坚决不干,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29:20 第二次显卡大战:AMD(ATI)和英伟达是怎么杠上的? 34:25 显卡双雄争霸时代到来,为什么AI时代需要游戏显卡? 37:45 英伟达的AI王牌CUDA到底是什么?通用并行计算架构竟然是ATI先搞出来的? 41:52 在通用并行计算这条路上,英伟达为什么快速碾压ATI? 43:57 现在从英伟达手里抢肉吃,还来得及吗?黄仁勋是怎么让通用并行计算这棵树等到属于自己的肥兔子的; 50:02 互联网算力爆发式增长,原因竟然不只是技术增长; 53:46 总结:英伟达的成功之路。 55:46 AI发大财,和游戏产业有关系吗?听听游戏从业者怎么说。 🎮 ▼ 听课小词典 数码管 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显示数字和其他信息。它包括一个阳极和多个阴极,当给某一个阴极充电时,数码管就会发出颜色光,一般为橙色或绿色。 工作站 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计算机,通常用于专业的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等领域。 光线追踪 一种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渲染技术,通过追踪光线在场景中的传播路径,计算出每个像素的颜色值,它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照效果。 DirectX 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多媒体和游戏开发的API接口,包含多个子部分,如Direct3D、Direct2D、DirectCompute等,通常随附于Windows操作系统之上。 并行计算 一种计算模式,它允许多个指令同时执行。可以将计算过程分解成较小的部分,然后以并行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 流处理器 一种能够实时处理数据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通过高度并行化的计算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常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实时分析等领域。 🎮 ▼ Pics: NVIDIA NV1: 3Dfx Voodoo2: NVIDIA Gefore 256: NVIDIA Riva TNT2: ATI Rage 128: ATI Radeon 256: ATI Rage Fury MAXX(曙光女神): NVIDIA RTX4090: AMD Raedon RX 7900: NVIDIA H100: NVIDIA CUDA: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1分钟
4k+
10个月前

与清华学者聊AI未来:从GPT通过图灵测试,到人类的意识与直觉 Vol.06

AI会有意识吗?直觉不是玄学而是科学?自由意志是幻觉?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有兴趣,就来这期播客找答案吧~ 🧬 ▼ 插播节目预告: 下一期我们会围绕英伟达展开讨论,有什么想听主播们聊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 🧬 ▼ 本期节目介绍: GPT-4通过图灵测试了!大模型有涌现能力!AI终于有意识了! 如果你过度关注科技新闻的话,对以上内容绝对不陌生。在部分媒体的笔下,如今的大模型早已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要不是有电脑屏幕拦着,TA们早就拥有了自己的意识,随时准备取代人类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如今的大模型真的拥有我们人类的“意识”了吗?再进一步,我们人类真的有自由意志吗?直觉这个很玄学的概念,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为此两位主播来到清华大学,与对自我的神经及心理机制有着深入研究的王非副教授,展开一场生动丰富的对谈。 20世纪70年代,美国神经科学家本杰明·利贝特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著名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发现,大脑是在受试者报告动作之前几百毫秒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你以为你是自己想动,但其实你只是在“报告”脑活动而已。到如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有一套直觉性的系统,像是消防员在火场中,身体行动总是要快于想法。 自由意志真的是幻觉吗?如果是这样,那似乎人工智能和我们的距离又被进一步缩小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能先需要认真讨论,人类的“意识”到底是什么。 或者说,真的有“意识”这个东西吗? 听完这一期播客,也许你会得到颠覆性的认知。 ▍本期嘉宾王非(沉默的马大爷):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 科普作家 ▼ 时间轴: 01:42 GPT-4到底通没通过图灵测试?梳理这两年来与图灵测试有关的初步研究; 03:04 范岗:图灵测试是祖师爷拍脑袋想出来的,就算通过了也只代表AI会考试; 06:41 AI与图灵测试,对新闻或媒体报道来说是很好的噱头,对于研究来说就…… 07:06 王非:脑科学现阶段就是把所有现有的测试拿给AI测,基本都测了一轮了; 09:23 三位嘉宾介绍图灵测试的缘由与本质:更像一个外在的思维实验,并不真的代表什么; 🧠 16:49 究竟如何判断一个生物是否有意识?镜子实验在现今是否还有意义? 19:57 范岗爆料内情:GPT“攻破”图灵测试,只是一个翻译乌龙(译者与范岗在同一个群) 22:16 王非:讲清楚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应该能得诺贝尔奖了 23:25 虽然可能得不了诺奖,王老师还是努力给大家讲解:意识、自由意志是什么?脑科学是怎么通过实验解释的? 🧠 25:36 笛卡尔二元论:人的灵魂意识和肉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28:47 王非与范岗介绍现代脑科学如何研究意识,分享脑科学经典实验; 33:32 王非:有人认为人有一套直觉性的系统,举了消防员、棋手的例子。 🧠 37:08 AI大模型的研究思路是仿照人类神经系统做的吗?是也不是。 38:56 大模型新闻里常说的“涌现”是怎么回事? 39:49 王非:我们脑科学的人肯定会认为自己对AI有重大贡献,但有些著名AI学者认为神经科学对AI根本没有影响; 42:48 范岗:神经网络确实稍微模仿了人的神经系统,但也只模仿了一点; 44:00 真正有意义的人工智能,应该是有意志的人工智能; 46:52 范岗:现阶段AI是通过处理符号来运行的,这可能是个隐藏问题; 🧠 49:31 OpenAI到底想干什么?成为新世界的神? 52:48 范岗介绍人工智能历史上那些失败的狂热时刻; 54:30 我们下一期会做英伟达主题的节目,有相关问题欢迎留言; 55:13 洛科蛇怪:人类对AI的恐惧可以细化到什么程度; 🧠 57:43 王非:以前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最晚被AI取代的,没想到这么早就要面临巨大困境了; 59:33 作为在北大清华都读过书的学霸,王非给广大高考学子的一些建议。 ▼ Papers: 1.Damassino, N., 2020, “The Questioning Turing Test,” Minds and Machines, 30: 563–87. 2.Dennett, D., 1985, “Can Machines Think?” in M. Shafto (ed.), How We Know, Cambridge, MA: Harper and Row. 3.Penrose, R., 1989, The Emperor’s New Mi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Turing, A., 1950,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Mind, 59 (236): 433–60. 5.Sperry, Roger W., 1968. "Hemisphere Deconnection and Unity in Conscious Aware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723–33. 6.Weiskrantz, Lawrence, 1986. Blindsight: A Case Study and Implic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ooks: 《皇帝新脑》罗杰·彭罗斯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破解意识之谜》苏珊·布莱克莫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Pics: 椎拳崇(SNK) 裂脑人实验: 大象镜子实验: 《底特律:变人》中人工智能的觉醒时刻: 里贝特自由意志实验: ▼ Music: 「The Rite of Spring/春之祭」是一个世纪以前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它开启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也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甚至在首演现场就造成了骚乱。 这部作品以不和谐、不悦耳的音乐走向,打破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创作秩序,给观众呈现了无意识、直觉化作曲带来的震撼与不适,也承载了新时代里人们更复杂的情绪和更多元的未知,正如当下、正如此刻……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3分钟
3k+
10个月前

和航空专家谈伊朗总统遇难:直升机老是摔,怎么还总在飞?Vol.05

伊朗总统莱希因直升机坠毁而遇难,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科比,及近年来的多起名人乘坐直升机遇难事件。 跟我们普通人平时乘坐的飞机相比,直升机似乎看起来总是会出事故,那么这究竟是刻板印象,还是真相? 为什么直升机老是摔,却每天都还在世界各地的天上飞来飞去? 为此,两位主播请到了知名航空专家及科普作家瘦驼老师,紧急赶制了这期航空科普节目。(节目录制时间:2024年5月20日晚) 瘦驼老师单口相声般的讲述,给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60分钟,有些内容甚至需要做笔记…… ▼ 时间轴 01:04 第一次远程录制,迎来特别嘉宾——著名科普作家、航空专家瘦驼 01:20 如果你说“直升飞机”,瘦驼老师会从手机里跳出来揍你,这是为什么呢? 04:33 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有着非常多不同 06:23 瘦驼老师讲授中学物理知识,角动量守恒(以哆啦A梦的竹蜻蜓为例) 08:07 哆啦A梦10级学者、主播谢默超,讲述竹蜻蜓不为人知的故事 09:12 瘦驼老师继续讲解,直升机想要飞起来有多难 14:06 驾驶直升机比驾驶飞机难太多了 17:23 主播谢默超沉迷游戏的往事,及《战争雷霆》中直升机的操控方法 🚁 19:22 新闻刚出时用了“硬着陆”这个词,如何理解? 20:42 伊朗总统此次乘坐的到底是什么型号的直升机?网传版本可能不对 24:09 伊朗总统为什么要选择乘坐一架几十岁高龄的直升机? 27:50 事故原因的可能性分析(以截止录制时得到的信息为基准) 🚁 31:26 直升机的事故率,究竟高不高? 35:55 戴森吸尘器跟直升机的关系 37:11 直升机出了问题,除了喊“May day”,还能做什么有效自救吗? 38:13 先讲几个固定翼飞机在遇到危急情况时的成功自救案例 40:30 直升机有多难自救 🚁 44:37 目前在研的新低空飞行器,有望取代直升机吗? 51:36 直升机出事故,很可能不怪直升机本身 54:29 飞行执照有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之分,科比出事时的飞行员只能目视飞行 58:40 伊朗方面的气象保障工作,做得不好 59:19 我国民航系统有“八该一反对”,可以牺牲效率,但一定要保证乘客安全 🚁 60:17 两位主播讲述接受瘦驼科普后的感想 64:06 瘦驼提醒大家,不要在国内外景区轻易体验热气球、直升机和跳伞 65:15 帮恐飞人士降低焦虑:民航飞机究竟有多安全? ▼ 参考资料 节目中提到的一些直升机: * 西科斯基VS-300(维基百科) 哆啦a梦单行本第一卷-吉林美术出版社 * 西科斯基S-92的旋头(rotor head) * 一架贝尔212(维基百科) * 伊朗总统乘坐贝尔212的新闻截图 * 越战中的美军UH-1D(维基百科) * 一架美军V-22鱼鹰(维基百科) * 罗宾逊R22(网络图片) 针对本次事件,瘦驼老师还参与了果壳时间的录制,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观点及科普,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直升机。目前这期节目还在紧急赶制,希望大家多关注果壳时间,上线后多多收听~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8分钟
25k+
11个月前

对谈顾中一:让营养师都担心失业的减肥神药,能让我告别节食和运动吗 Vol.04

有了能暴瘦40斤的神药,就可以告别节食和运动了?这句话在几年前可能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还真不一定。 根据一些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肥胖(BMI>30)人群来说,使用GLP-1类减肥药可以在几周内让体重下降20%左右——对200斤的人来说,那就是40斤。 (00:51 正片开始传送门) 我们可以通过研发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的制药企业诺和诺德的股价来证明这件事有多离谱,过去2年中,诺和诺德的股价翻了快3倍,这家丹麦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整个丹麦的年度GDP。 就是这么夸张。 但这就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靠辛苦的节食和运动来减肥了吗?未必。 两位主播请来了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和药学硕士、果壳主笔窗敲雨,分别从营养学和药物的角度聊一聊: 在减肥神药如此夸张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重新看待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 ▍本期嘉宾: * 顾中一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知名科普博主 * 窗敲雨 果壳主笔 药学硕士 🧬 ▼ 时间轴: 00:51 正片开始 02:18 GLP-1类药物介绍及获批情况 03:09 一个声明,必须要听 03:39 有钱人为了体型已经开始打这个药了 04:18 药学专业人士用人话解读这个药究竟是怎么回事 05:21 顾中一:从营养师角度如何看待这个药带来的降维打击 06:07 窗敲雨:临床数据告诉你,这个药效果好到炸裂 07:13 最新GLP-1类神药替尔泊肽,能让肥胖人士减重约20% 08:14 灵魂发问:这么神的药,它真的没什么可怕副作用吗? 10:51 对比前几代减肥神药 12:15 讲几个减肥药研发及使用过程中的坎坷故事 14:21 GLP-1类药物的成功研发,竟是一个歪打正着的故事? 17:15 顾中一解释为什么减重总是如此痛苦 18:56 BMI的肥胖标准是什么,BMI有什么实际意义 21:27 该不该使用家里的体脂秤测身体数据? 22:40 顾中一:你的手环手表不那么准,可能是产品经理故意为之 23:39 范岗:BMI应该是一个统计研究用的工具,不应该用来自我评价 25:59 窗敲雨:使用BMI衡量肥胖,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7:12 以目前的研究来看,肥胖与健康之间,还是强相关的吗 29:00 顾老师教你究竟如何测腰围 30:07 顾中一:单纯控制饮食,对于健康指标能改善90%,但…… 31:08 范岗:100年前的减肥神药(胰岛素)的故事,也很精彩 33:45 窗敲雨:减肥药的研发及过审,比一般药物更难 35:47 顾中一:成年人BMI达到24,就可以考虑减重了 39:25 现在很多公司都要求运动打卡,比如顾老师的公司 42:00 社交平台及舆论环境对于体重,是否太苛刻了? 43:25 范岗:引入一个概念——邓巴数 44:22 范岗:从洛伦兹实验及演化史角度,解释我们如何被网络影响 44:53 范岗:网络和算法会放大极端,样本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46:33 提问顾中一:我们到底该以什么目的减重? 49:22 做这期节目是为了帮大家降低焦虑,OK现在就开始降低焦虑 54:23 顾中一:中老年人群BMI 24~28,死亡率最低 55:11 顾老师爆料明星减肥内幕 56:23 顾老师介绍“裸照减肥法” 57:10 畅想有一天可以在现实中像游戏一般随意捏脸了,会怎样 59:05 主播主动担当课代表,帮你复习本节内容 特别鸣谢:本集录制场地由播客公社提供 ▼ 一些参考资料: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2) John P.H. Wilding,et al.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2021.2 3) Lilly's tirzepatide delivered up to 22.5% weight loss in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in SURMOUNT-1 ▍彩蛋 录完减重节目后,顾老师的午餐: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63分钟
13k+
11个月前

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 Vol.03

本期是一个关于“人工选择”的话题。 在录完这期的第二天,”氯雷他定“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在我印象中这好像不是花粉过敏相关的词条第一次上热搜了,似乎城市里的花粉过敏越来越严重……于是两位主播决定找来首都师范大学的植物学副教授顾有容老师,一起尝试把城市花粉症这件事讲明白。 其实近几年北京在花粉和杨柳絮治理上下了不少功夫:2021年就把过敏原圆柏、侧柏从《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里剔除了,给重点树群打针,每周都会发布花粉浓度预测…… 但大家的过敏好像并没有减轻,于是有人每天写建议、打电话投诉,有人分享抗过敏妙招,甚至还有人组织去掐花苞…… 听完本期后,相信你会对城市花粉症这件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本期嘉宾顾有容: * 首都师范大学植物学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 * 知名科普作家 🧬 ▼ 时间轴 00:50 正片开始 01:52 顾有容:杨柳絮给花粉过敏背了锅,北京早春花粉过敏的真凶是这几种植物; 03:36 杨树、柏树这么“坏”,为什么当时要种它们呢? 05:07 范岗:为什么现在才关注花粉过敏,可能是因为花粉过敏没那么严重、不致命; 06:22 相比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的植物多一些; 08:42 别掐花苞了!没有用,而且也没办法把这些过敏的树都换掉; 10:53 日本40%的人都杉树过敏,竟然是因为军国主义要用针叶树炼油;日本的花粉过敏十分夸张,会形成像云彩一样的花环; 13:27 德国在二战后还出现过忘记自己的行道树里有炸弹这件事,相比过敏更吓人…… 16:42 过敏为什么这几十年突然开始流行了?最有名的一种假说叫卫生假说; 19:08 城市里真的更容易过敏么? 23:00 花生过敏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搞错了,导致人为制造了一代花生过敏人群; 26:55 范岗:过敏可能和肠道菌群也有关系,关于过敏的知识一直在不断变化; 28:39 顾有容:我们对过敏还知之甚少,连过敏原测试里的分类都是经验性的,跟植物学分类毫不相干; 33:39 开个玩笑:以后会不会从小卷花粉耐受、出现“花粉奥林匹克”?范岗说真有人这么干; 34:41 《过敏的真相》一书中指出:关于过敏的原因,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难以回答的问题; 35:03 城市里如何选择绿化植物?第一要种活,此外还有很多要素,但致敏问题似乎没那么容易被重视; 38:25 传统的城市绿化是把树当成砖块一样,属于城市的零部件,不是从生态系统的思路; 41:30 顾有容:北京过去有绿而不活的问题,到现在都是园艺地狱,种不活千万别难过; 42:30 顾有容:全北京市大概有1.2亿棵杨树,它们为提高园艺地狱的绿化面积做出了巨大贡献; 43:57 北京这几年的公园生态改善得非常好,给大家推荐一些公园; 48:38 范岗:多呼吁是有用的!解决过敏也需要社会的支援; 52:05 结尾:没准50年以后,一切都变好了——嗯,也可能是150年之后。 ▍本期播客中提到了: 1)《过敏的真相》[美]特雷莎·麦克费尔 著,秦琪凯 译,中信·鹦鹉螺出品,2024.4; 2)《2010−2020 年北京市行道树结构特征变化分析》,谢晓阳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023.1; 3)一些在春季让大家过敏的元凶代表(顾有容供图),欢迎来指认这都是什么: 4)广岛的“核爆树桩”(顾有容供图): 5)翠湖公园 6)海淀公园 ▍本期播客没提到的: 1)参考文献 * Lewis H Ziska,et al.Temperature-related changes in airborne allergenic pollen abundance and seasonality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2019.3 * Lars Lange,et al.White paper on peanut allergy – part 1: Epidemiology, burden of disease, health economic aspects.2021.9 * Markus Berger,et al.The influence of air pollution on pollen allergy sufferers.2021.12 * Jennifer M.Albertine,et al.Projected Carbon Dioxide to Increase Grass Pollen and Allergen Exposure Despite Higher Ozone Levels.2014.11 * Strieker Sonja,et al. Farm living and allergic rhinitis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dulthood: Prospective results of the GABRIEL study.2022.6 2)背景音乐——彩蛋 我们选了李健演唱的一首歌曲,其歌名与本期主题非常契合:风.花.树——花粉过敏的几个条件都具备了╮(╯▽╰)╭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55分钟
19k+
1年前

《沙丘》的政治议题和反英雄叙事,是作者对科幻黄金时代的逆反 Vol.02

03:15 正片开始传送门 (一不小心让片头过于长,不想听可以直接跳到这里) 似乎又遇到科幻作品井喷的一个春天,《沙丘2》已经在全球斩获了5亿美元票房,即将跻身科幻电影历史票房榜前50;网飞版《三体》也开始占领全球的社交媒体热搜。 每当有某部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改编影视作品占据热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不少对于“科幻正统性”的争论:设定是否新颖、逻辑是否合理、想象力是否足够天马行空、改编是否符合原著——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结论: 你这根本不够科幻! 本期我和范岗请来了影评人、科幻评论人、科幻迷面包,从《沙丘》电影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科幻聊起,谈谈原作中的科幻、政治和那些电影没拍出来的细节。 🧬 ▼ 时间轴 00:00-03:00 本期精彩时刻 03:15 本期内容正式开始 05:18 《沙丘》原著作者本人写了6本,他死之后儿子竟又续了十几本! 07:57 《沙丘2》电影里的“表舅”翻译准确吗?为什么非要靠决斗决胜负,而且是械斗? 09:17 沙丘人物身上有一种防护盾,特点是只有慢的东西能通过; 10:49 电影里没拍出来的世界观:为什么没有电脑,而是使用人肉计算机; 12:36 人工智能、甚至AI反叛,在1965年就已经不是科幻的新题材了,而是大家已经看腻的话题了; 15:35 电影里为什么使用中世纪的政治结构? 16:13 沙丘宇宙中不同家族之间的斗争,要遵循一本专门的规则书,即大公约; 17:26 赫伯特的《沙丘》竟然是拖稿的产物?沙虫竟然是入侵物种? 20:16 面包:当一个故事展开里面的科幻设定必不可少的时候,他就可以称为是科幻; 22:02 电影没交代清楚的宇航公会, 本质上就是靠发打折券来控制宇宙政治的; 25:15 不讲清楚背景、细节带来了很多差评,为什么电影不能把一切都讲清楚呢? 26:16 面包:导演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追求叙事推动、不喜欢把所有细节都拍出来; 28:51 面包:科幻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当下反而并不是科技巨大进步的时代; 29:28 范岗:弗兰克赫伯特他正好代表对科幻黄金时代的一种逆反; 31:38 范岗:人类的问题并不都能靠科技解决,有时需要通过社会性、政治性议题解决; 34:51 《沙丘》故意选择了中世纪的封建形态,是为了说这个形态是如何灭亡的; 39:03《沙丘》小说的预见性非常强; 41:13 《沙丘》和《阿拉伯的劳伦斯》有本质上的不同,赫伯特已经意识到,劳伦斯式的失败是必然的; 44:35 范岗:女主角的改动是强化了作者反英雄本质的设计,赫伯特说“保罗本来就是坏人啊”; 48:20 《沙丘》对《星球大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它是星战的“爹”吗? 52:11 电影里的帝国为什么总是坏的? 55:17 面包:现在翻拍《沙丘》是因为好莱坞没得拍了; 55:48 让导演本人念一下自己的名字; 58:25 面包:网飞版《三体》背后是对话语权的争夺; 59:51 电子支付的便利导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观影习惯的区别,导致中国电影重视宣发? 62:04 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是好电影? 64:30 面包:我对于陈思诚的正面评价挺高的; 66:23 要支持多样性,让生态丰富起来,你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也才能多一些; 68:27 三位主播推荐自己喜欢的科幻作品。 🧬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 邮箱:[email protected]

71分钟
7k+
1年前

最终治愈艾滋病的,可能不是疫苗和特效药 Vol.01

“艾滋病”出现在热搜或者新闻头条往往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某位重量级明星或者某位名人疑似感染,或者当天是12月1日——世界防治艾滋病日。 最近可能还多了第三种:查查你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关注了“阻断药购买小程序”。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而其中两种在道德上都是绝对负面的,所以一旦有人被曝感染,那接踵而来的舆论自然绝对不会客气。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说明艾滋病防治宣传做得好,还是不好?好的话,大家都知道传播途径是什么,但似乎感染数字并没有像其他类似的疾病那样因为干预快速下降。或许未来在AI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找到艾滋病的特效药和疫苗? 但这真的是最佳解吗? 第一期“自然选择”就想聊聊艾滋病这个问题,本期的嘉宾是曾在疾控中心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心从业多年的凯总。我和范岗会和凯总一起从美国性解放运动开始聊起,讨论社会支援与流行病的关系。 在经历了过去的3年后,或许你会有新的感触。 🧬 ▼ 时间轴 02:30 高耀洁为什么是“民间”防艾第一人? 07:28 美国的性解放运动导致了旧金山艾滋病大流行,引发了全球艾滋病流行的大潮; 10:13 性解放是男同性恋群体的重要政治成就,随之而来的艾滋病导致了群体内部的分裂与困惑; 17:37 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从黑猩猩传染到人类的?真的因为……吗? 20:33 0号病人的概念从艾滋病而来?但其实是误传?追溯0号病人其实没有意义? 23:34 大众的认知是如何影响艾滋病的防治的?艾滋病带来的污名化问题如何解决的? 26:45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感染最主要的渠道其实是异性之间; 35:43 一个和艾滋病相反的例子——大众的正面态度、全社会的支援,可以快速消灭传染病; 38:40 疾控中心到底在控什么? 45:34 令人警醒的艺术作品“被剩下的东西”——一个电风扇,它跟艾滋病有什么关系呢? 47:55 一趟地铁上可能就有几个艾滋病毒感染者?那在防艾宣传上到底应该诉诸恐惧,还是将其慢性病化? 51:45 范岗:艾滋病的机制就决定了不能靠特效药来解决,社会、身边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样重要; 55:03 凯总:疾病是嵌在社会系统里的,不能将其简单化,要不断学习,曾经一个老大爷对我说“你太年轻了,到我这个岁数你就明白了”。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 * 听友群:NaturalSelectionPod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公众号: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小红书: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 微博:自然选择播客

58分钟
3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