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徙,以前的城市以百万人口作为自己是大城市的标准,而如今,千万人口的城市到处都是。而这么多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并不是没有一个过渡地带。“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它在城市当中,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和农村。为千万的人在城市当中扎根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中村,在“握手楼”和“一线天”中探索它的美和它的真。 【时间轴】 00:00——我到底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03:12——城中村的居住体验与优缺点 16:45——不得不说城中村的便利以及它的烟火气 22:43——归属感与居住环境有关系吗? 36:53——我们竟然围绕着垃圾处理谈了这么多? 46:29——究竟是“个体素质”还是“归属感”在塑造城中村的居住文化 56:30——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要面临的问题 70:40——家庭生活与居住环境变迁的回忆 【本期感悟】 谈论城中村,会绕不开阴暗、潮湿、拥挤……曾经一度人们听到城中村,浮现在脑海的就是“脏乱差”,但这始终局限在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探讨,并以此衍生出它的社会印象。我们还应该留意到历史变迁,人口迁徙的进程中,城中村所承担的角色和演变。当我们在憧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候,城中村的生活也值得,并且是应该努力去经营的。相信城中村的未来会更好,也愿你在他乡安稳居住。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你以为养老只是“晒太阳、带孙子”?银发经济早把退休生活卷成了高端局:6070后忙着组队旅行、打卡米其林,甚至研究“晚年电竞”!但现实总爱泼冷水——父母的“老家执念”像极了游戏里的终极BOSS,养老院的“监狱风云”传闻比剧本杀还刺激,而退休金缩水到五分之一时,辉哥直接放话:“我干到80岁,谁怕谁?”甚至畅想了50年后这档节目变成“老年脱口秀”的奇幻场景。 【时间轴】 00:00——银发经济可不只是养老院、老年医疗保健 08:31——活得开心,最重要! 16:26——农村、城市,哪里养老容易?都难! 25:18——究竟是按我以为好的方式爱,还是按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爱? 32:00——很多老人,宁愿独居,也不愿去养老院,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没有了自主权 39:18——他们习惯有事就扛着,我们习惯了这事谁来帮帮我? 45:49——既然是“追求美好生活”,那就去“追求”呗! 53:40——对于当代人来说,有退路很难得! 【本期感悟】 农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罢,对衰老这件事的想象与忧虑大都是一样的。与其说在尚未变老之前就思绪万千,倒不如认真对待当下,让遗憾少一点、活得更充实一点、更有意义有价值一点,这样,也许当自己真正老了的时候,回头看向来时路,也会欣慰地点点头吧!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还记得你的桌游初体验吗?还记得那些忘我投入的时刻吗?桌游仅仅只是一种茶余饭后的娱乐、游戏?当身边有人呼朋唤友地组织起一场场桌游时,我们体验或需要的究竟是短暂抽离生活后的放松?还是以投资的心态通过桌游试图建立起持续生动的人际关系?本期节目中,作为桌游小白的李诺,邀请《元味电波》的大川和老徐,一起聊聊桌游。 【时间轴】 00:00——我不懂桌游,老徐你说说 07:09——给桌游一个定义吧! 13:50——社交活动那么多,为啥非要玩桌游? 22:25——桌游门槛很高吗?为啥我都看不懂? 30:14——有人在独处中积存能量,有人在社交中汲取能量 37:43——放下生活、放下工作,在桌游中,不只是从生活中抽离,更是对新生活、新角色的体验 45:31——玩不好桌游,是不是不配玩? 52:07——有啥好玩的桌游可以推荐? 【本期感悟】 桌游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更是一种社交方式,能够帮助人建立新的社交关系,甚至是一种汲取能量的过程。桌游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让人们面对面交流,感受真实的互动,与电子游戏相比,桌游更强调社交性和参与感。也许,生活也是一场大型的剧本杀,每个人既是自己剧本中的主角,也是他人剧本中的NPC。说不定以游戏视角打开生活,别有一番感受,那些困难和纠结,成长和喜悦,就当成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和奖励吧!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代对‘好人’的定义越来越模糊?扶老人可能被讹诈,遵守规则的人反而被插队,而那些‘表面光鲜’的人,或许只是戴着一张精心维护的面具。我们一边抱怨‘好人难做’,一边又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装好人能活得轻松,为什么还要坚持?道德标准是否已死?做好人或许是一场孤独的坚持,但装好人,可能是更累的伪装游戏。如果你也曾被发过‘好人卡’,或是在善恶之间反复横跳,这期节目或许能让你找到答案——当世界不再黑白分明,我们该如何守住内心的那根线? 【时间轴】 00:00——好人?坏人?有那么清晰的界线吗 07:29——独立且复杂的人,内心每天都经历着善恶交战 16:22——起初我们只需要面对一个选择题:好,或者坏 21:21——我只能选择做个好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做坏人的资本? 28:21——从环保视角来看,也许环境无法恢复如初,但我想努力使崩溃延缓 35:13——我在为了谁做好人?只是为了让人看见? 42:32——通常你的选择取决于你相信什么,你看到什么结果 49:15——当我考虑到带给我的收益的时候,可能正是我装好人的时候 54:38——当这个社会认定好人的标准是:损己利人 62:37——“你是一个好人”是褒义?还是贬义? 68:55——岳飞:我再有主意,也断然斗不过那群人,倒不如恢复了饮食,我们父子有几天便过几天随他们去闹,要杀要剐,我们知道自己清白便好。 73:56——以前他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就是动态的 【本期感悟】 说来说去,还是装好人更累,毕竟需长期维护人设,精神内耗远超本能向善的行为。当我们面对道德标准的模糊性面对“好人”定义随社会语境流动,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非黑即白的评判。而基于人动态的人性来看,属世层面的善恶并非固定属性,最重要的还是要锚定内心价值,无论是信仰、自我认知,还是对“结果论”的思考,坚持内在准则比迎合外界评价更有意义。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如果有机会增进你与父母的关系,你愿意尝试吗?俗话说的好:养儿方知父母恩。对于子女来说,亲身体验身为父母的角色,理论上来说,就能更体谅父母的辛劳,同时也因为自己自小受到父母的“压迫”,所以也应该理解儿女的心情,但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亲子关系都充满张力、压力和迷离?难道真的是迭代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痛吗? 【时间轴】 00:00——令人意外的父子关系是因为? 08:37——父母才是亲子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5:25——能主动求教的父母,已经算是不错的父母 23:34——通常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父母成功与否? 32:45——“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只是一种理想? 55:43——我爱你,但不一定让着你 65:49——成为父母,是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77:23——先称职,再优秀! 【本期感悟】 选择如何与孩子相处,其实通常是由父母自己决定的,而这个决定又基于父母的三观。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父母与子女的双向奔赴,共同在实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对角色的理想,同时也从亲密的关系中汲取生命成长的养分。总之,父母不该因为自己是供养者就趾高气扬,子女也不该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就自艾自怜!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想象某天你的老板突然递来一张支票,上面写着你未来三十年工资的总和,条件是从此就与公司完全绑定。有人欢呼这是’赎身契’,有人颤抖着说这是’资本新骗局’。这边是’拿了钱就去环游世界’的兴奋派,那边是’超前消费等于慢性自杀’的恐慌党。现在,不妨打开你的手机计算器——如果老板此刻给出这个选项,你会按下等号键,还是狠狠按下清零键? 【时间轴】 00:00——如果公司一次性买断你的职业生涯 09:14——这不是妥妥的铁饭碗吗? 17:12——当老板遇见了人才,福利会少给吗? 26:22——消费是降级了,恩格尔系数就降低的吗? 39:10——看似买断是一种交易,但其实考验的是彼此的信心! 50:02——既然在职场中,就应该讲规则,而规则就是对各方的约束 61:50——既然销冠已经撑起了公司,像我们这些吊车尾的还有什么价值? 71:08——对企业来说,买断的不是员工的现在,而是员工的未来 【本期感悟】 当我们把整个职业生涯压缩成银行账户里的冰冷数字,打工人究竟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还是被资本精准计算后的二次收割?我的人生也可以“套现”?究竟是及时行乐的狂欢,还是焦虑自己老无所依。当面对这样的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如果我的一生值得投资,我会是自己的第一股东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2025开年大片《哪吒2》引发热议,除了对电影制作方面的探讨,更多的还是从剧情、角色定位方面的延展。眼睛看见的是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形象,脑子里却泛想着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对号入座的过程其实并没有那么轻松,反而使自己想到更多关于成长那些压力、困顿、迷茫、挣扎…… 【时间轴】 00:00——中国的动画电影站起来了! 03:02——剧情中惊人的包容 11:45——谁是真好人?谁又是假坏人? 15:18——所谓成长,难道只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预定的结果? 19:47——打破偏见从改变审美开始 30:03——有时候做“傻事”,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认可 35:16——当完美成为一个标准,也就成了最大的捆绑 40:38——申公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49:46——个体与群体,从来不是简单的算数题 54:57——如果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义与美善,那真令人绝望! 67:14——全员恶人,可能是事实,但就到此为止了吗? 76:49——发人深省的作品,就算好作品了! 【本期感悟】 哪吒的「黑眼圈」是反骨,敖丙的「龙角」是枷锁,申公豹的「灰色正义」才是人间真实!动画里没有非黑即白,生活里更没有标准答案。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真善美?放下完美主义,是否就是要摆烂、自弃?的确,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Bug,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了追逐真理的理由,真实的盼望将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动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有没有发现自从上班之后,你身上开始有股子挥之不去的「班臭」?不是三天没洗头的油味,不是挤地铁沾上的韭菜盒子味,是那种…早上八点被闹钟抽醒的怨气、写日报时憋出来的便秘感、开周会领导画饼的焦糊味、还有深夜加班灵魂出窍的馊味混合发酵的——职场体香。某红书最近都在教「班味穿搭」,条纹衫配冲锋衣,腋下夹着文件袋,眼睛里的光比显示器的待机灯还微弱。这哪是什么穿搭教学啊,根本是当代社畜的集体自黑。咱们今天就撕开这层黑色幽默,聊聊怎么就被班味腌入味了?地铁通勤像沙丁鱼罐头般被摇晃上色,工位键盘敲出肌肉记忆的包浆,连梦里都在Ctrl+S保存人生。 【时间轴】 00:00——班味往往在非办公室场景下更明显! 04:49——工作形态的丰富,造成了工作与各种场景的适配度越来越高 10:40——所谓班味…… 17:42——“热忱”和“班味”有区别吗? 24:03——班味真是被环境熏出来的? 33:41——抵制班味的方法:不精心打扮、尽量摸鱼? 40:24——当“剩余价值”被发现,人的潜力就被发掘 47:31——除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不是叫业余时间么? 54:18——当代就业困境:入职前就开始卷 62:27——职业会过时,但技能不会! 80:55——也许行业没有发展前景,但自我成长值得深耕! 【本期感悟】 近些年来“自我成长”的话题非常火热,一方面意味着大家的自我要求在提升,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出如今的职场环境另人感到焦虑,而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班味”的滋生。一旦我们被腌入“班味”,除了自己在工作中容易感受到压力,在面对生活时,也很难再投入其中,甚至享受生活,就更别提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了。归根究底一句话:工作是为了生活,但不是生活。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当你身处群情激奋的环境中,掌声随着有节奏的音乐不断冲击你的耳膜时,你是否能享受并加入其中?还是会感受到明显的排斥,想要逃离呢?曾经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成功、卓越这样的词语成为许多企业培训、企业家学习之类场合的关键标语。似乎只要通过这样的“传功”和“加持”,企业就能日进斗金、员工就能忠诚委身、老板就能大展鸿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时间轴】 00:00——当你刷到成功学大师的视频…… 04:25——要掌声是一种艺术行为? 10:38——所谓从众心理 17:48——从前大师在会场,现在来到互联网 22:49——当骗子研究心理学,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29:17——我可不贪心,只是合理地获益 37:38——不配得感是否等同于对失败的惧怕和对被反驳的羞耻? 43:27——当消费习惯被训练成消费模式,消费能力也掌握在别人手中了 52:18——成功的究竟是方法?还是个人? 60:14——引导也好、洗脑也罢,最终会让人看到人性的丑陋与世界的败坏,我们也只能在残缺的世界中追寻真善美的盼望! 【本期感悟】 “掌声”即认同,即支持,即跟随。但如果这个“掌声”并非是在深思之后的行动,我们总是应该多加小心。尤其有时候是我们一些小心思,也就是私欲被满足的时候,似乎很容易就被收买,从而加入到鼓掌的行动中。可当下、此刻的这个观点或者这件事是否具有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逆商”并非凡事都要与众不同,而是处在一个群体性事件中,我们是否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美国封禁TikTok,为什么中国网友却在小红书围观‘美国日常’?大数据推给你的‘真相’,是世界的全貌还是算法的陷阱?乡村医生靠赊账治病,美国看病要排队四年——到底谁在‘信息茧房’里坐井观天?当算法比亲妈还懂你,你敢不敢跳出舒适区,看看墙外的世界?” 【时间轴】 00:00——TikTok被禁了,这波流量真不小! 06:23——本来是国内外友好交流,怎么就成了对账了? 16:33——信息量增大的结果不是博学?而是偏见? 25:27——大医院固然专业,但乡村医生更贴近患者 33:46——有时候偏见也是造成信息差的主要因素 44:11——中西教育体制的不同,也体现出价值观念的区别 53:07——话说三遍就成真? 65:16——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77:15——信息差:开阔视野还是信息茧房 【本期感悟】 其实个体的人能获取的信息始终是有限的,只不过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给人带来一种错觉:有了互联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实事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真实、可靠、优质信息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信息的数量,而是辨别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有稳固的三观,也就不会在信息、观点、情绪的洪流的冲击下,随波逐流,失去自我了。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当试卷上的三位数成为执念,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本期节目深入探讨”考满分”背后的教育焦虑陷阱——从心理学视角剖析完美主义如何异化成自我攻击,到东亚社会评价体系中将分数与人格价值捆绑的文化基因。当”差一分打一棍”的规训演变成成年后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或许我们真正该解开的,是深藏在校服口袋里的自我认同危机。 【时间轴】 00:00——从车速到成绩:对完美的执念 04:33——当孩子以成绩为追求…… 11:20——被数字定义的人生 21:54——数字不只是刻度,也是砝码 28:51——对学生来说,分数确实能起到测试学习成效的参考 35:57——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孩子 45:58——当代人对数字无感且被数字支配? 55:00——能强迫自己改掉强迫症吗? 63:02——取悦他人和爱自己,冲突吗? 【本期感悟】 有些执念,需要一些特殊场景的触发,在一种无感的状态下受到长久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我的个性。而对满分、完美的执念,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对环境、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而这种受外界影响而有的努力无所谓对错,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且人对关系的需求也是无法忽视的。真正的挑战可能还是自我节奏的把控,以一种健康、客观、宽容的心态,追求自我成长,以此作为人生常态的实现。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节日,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我们又认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呢? 【时间轴】 00:07——刚刚过去的,是成为世界非遗之后的第一个春节 03:57——奔波过年的张凡 11:26——城里生活过惯了,回家就不适应? 15:12——人在春节,身不由己 26:11——是标签,也是符号,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31:56——本来是表达心意,结果又变成敷衍和炫富了? 39:30——好不容易放个假,时间就不受自己掌控了 45:15——小时候的年味,是父母早早就预备好的 55:45——平时没有联络的亲友,拜年的时候都没话可说? 63:51——常回家看看,过年就不凑热闹了 【本期感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春节回忆,当然也有一代人的生活理念。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承载着祖辈、父辈的思想和传统,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下一代孩子们对自由与多元的追求。有时候想想,可能一直还没来得及好好想想,自己想要什么?又或者说,是否能接受并享受在承上启下的角色中,且能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