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素质教育的样本,我努力装成大人期待的样子 - EP.51

上期关于素质教育的播客中,热议评论中可以总结为:应试教育累的是学生,素质教育拼的是家长。素质教育会在一个孩子的成长印记中留下些什么,将他塑造成怎样的大人。本期我们就请到了一位在鼓励素质教育家庭中长大的2024年高考生,一个兴趣爱好广泛、思辨能力极强的孩子,一个独立早熟的准大人。 本期嘉宾J高中就读于某外国语学校,表面看起来,他的学校是素质教育的先锋,他理应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本。但实际的剧本,并非如此。 -本期内容- 03:31 丢掉玩偶,失去小狗和亲人,是因为我做梦祈祷用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分数吗? 09:49 把朋友想象成假想敌之后,高三就只剩下了自己 15:04 在追逐热爱和稳定分数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18:32 一个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大人的 23:37 戴面具久了,我找不到七年前的自己了 28:41 苦于人际关系,如果变得优秀,是不是就没人欺负我了 35:03 回到起点,再谈素质教育改革,成功了吗 -联系方式- 需要相关升学咨询请联系自明老师,G大成长论中高考及高等教育合伙人: -征集故事- G大成长论真实教育故事播客节目欢迎各位自荐成为故事讲述人。感兴趣可联系我们的制作人星星: 本期制作:星星;本期音乐由J改编谱曲,授权G大成长论用于此播客制作及发布。

36分钟
4k+
11个月前

家长去机构是找老师的,为什么却只能见到销售? - EP.45

如题,今天这集播客我们想来挑战这个在教培机构界已经被人习以为常,却细思极其不合理的现象。 家长去机构的本意,是找老师来满足某一个成长或者学习方面的需求,所以逻辑上讲应该是直接见到老师,然后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然而我们去机构,往往只能见到销售,然后被灌一脑袋的话术、挑选出来的过往辉煌和解释不清楚做法的承诺。 我们作为家长和消费者只能接受这种待遇吗?我们可以不按机构设定的这套规则从事吗?这集播客,G大和我们旗下两位坚决不用专职销售的业务合伙人聊一聊这个话题。 -聊天的人-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沈老师- G大成长论创客教育FORMSHOP合伙人 罗老师 - G大成长论十有五学科教育合伙人 -本期内容- 01:08 机构销售的恶 05:44 教育机构为什么需要销售岗位? 13:25 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是不全面的 16:00 销售为了KPI常常不会兑现承诺 26:05 学科教育里销售卖课的各种手段 34:31 小的教育机构一些夸张的销售手段 41:43 我们尝试解决这种现象的一些方法 47:14 教育机构如何避免销售走向“恶” 50:23 一个思想实验 -联系方式-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罗老师或沈老师微信沟通 G大成长论十有五学科教育罗老师 G大成长论创客教育FORMSHOP沈老师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55分钟
3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